「醫生快幫我看看,孩子的手昨天傍晚被小貓咬了,皮都破了,現在還來得及嗎?」9歲的鑫鑫媽媽(化名)一臉焦急,帶著孩子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犬傷門診就診。
鑫鑫媽媽慢慢道出了原委,鑫鑫非常喜歡小動物,前一天晚上,幾個小夥伴一起在小區裡一起玩耍,碰到幾隻流浪貓,充滿愛心的小朋友就跟小貓嬉戲著玩。鑫鑫還特地從家裡拿了一些吃的,給流浪貓吃。沒想到,玩得起勁,不知道什麼時候,鑫鑫的手指就被小貓尖利的牙齒給咬到了。
鑫鑫回家也沒跟媽媽說具體的情況,只說跟小貓玩了,玩得很開心。第二天一早起來,鑫鑫媽媽看到他手上的傷口,問他,才說是讓小貓給咬了,媽媽這才急急忙忙帶著孩子趕到醫院。
暑期被小動物咬傷的孩子特別多
像鑫鑫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據統計,三墩院區犬傷門診中,超過20%的患者為14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進入6月以來,平均每周到三墩院區犬傷門診就診的青少年兒童大約為90~100人,假期因為被小動物咬傷的小患者就更多了。
奇奇(化名)也是同樣的情況,暑假裡約著一起去小夥伴家裡玩寵物龍貓。小朋友們看到可愛的龍貓非常喜歡,龍貓也特別配合地跟小朋友一起玩。就一眨眼功夫,龍貓張了張嘴,閉嘴的時候,奇奇的手指剛好在嘴巴這裡,手指破了點皮。一開始,奇奇媽媽也沒立即想到要到醫院打疫苗,隔了一個晚上,越想越不放心,第二天一大早,帶著奇奇到三墩院區就診。
浙江醫院急診科主任戴海文主任醫師說,小朋友被小動物咬傷,如果有皮膚的開放性傷口,不管是被什麼動物咬傷,建議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犬傷門診就診。
老人被自家養的"忠犬"咬成重傷
有醫院犬傷門診一天接診119人次
7月21日下午,寧波慈城一戶人家突然傳出一聲慘叫,家人聽到聲音趕來,發現老人被家中所養的狗咬住左臉,流血不止。罪魁禍首就是自家養了2年多,被主人評價為「一向很溫順」的阿拉斯加犬。
家人趕緊驅逐大狗,把老人送到當地醫院。由於傷勢過重,當地醫院無法收治,簡單包紮後又連忙轉院到了寧波市華慈醫院。
「從老人的傷口來看,主要是左臉被咬了一大口。」市華慈醫院犬傷門診胡勇多副主任醫師介紹,這一口咬在左臉,上至左眼下部,下至下頜骨處,傷口約為10cm×1.5cm,「這處傷口再深一些,就要貫穿至口腔了。」
老人年過八旬,家裡的狗養了2年多,體重達到45公斤,自從養了以後從來沒咬過人。老人的家人始終想不通,自家的阿拉斯加犬為什麼會突然襲擊老人,因為老人從來不撩這狗,跟狗也挺熟的。
胡勇多醫生提醒,夏季是動物咬傷的多發季,平時再溫順的狗,發起狂來說咬人就咬人。這是因為夏季炎熱,動物性情會比較煩躁,容易傷人。胡醫生說,在門診不但有被狗咬傷的患者,還有被貓咬傷、老鼠咬傷等的患者,很多都是自家養的寵物突然襲擊主人。
最近幾個月,寧波市華慈醫院犬傷門診接診的被動物咬傷患者人數居高不下,5月門診量2127人次,6月門診量2090人次,7月起至21日,門診量有1580人次,其中最高的一天門診量有119人次。據統計,約50%至60%的患者屬於三級暴露,需要在接種狂犬疫苗的同時注射免疫球蛋白。除被家中寵物犬所傷外,在公共區域被犬只所傷的患者也佔較大比例。
狂犬病暴露分級是怎麼回事?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指出,被動物咬傷可分為一級暴露,二級暴露以及三級暴露,而不同級別的暴露有不的處理方法。
一級暴露是指接觸或者餵養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這種暴露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二級暴露是指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血的輕微抓傷、擦傷,此暴露者需要立刻處理傷口並打狂犬疫苗;
三級暴露是指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汙染,此暴露者主要立即處理傷口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隨後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
被動物咬傷
不同級別的暴露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專家建議,被動物咬傷發生二級、三級暴露後,當事人一定要按步驟科學應對。
首先,傷口用流水衝洗15分鐘以上,期間最好同時用鹼性肥皂清洗;
其次要儘快就醫,晚上受的傷,不要怕麻煩拖到第二天,因為注射越早,人體產生抗體越早,而且一定要完成全程接種;
最後,要不要同時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應該遵醫囑執行,切不能心存僥倖。
原標題:《一醫院單日接診119人,有人臉部流血不止!緊急提醒:已到高發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