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古發現:罕見史前哺乳動物地下存活4500萬年

2020-08-13 環球趣歷史

您好,歡迎你來閱讀,用簡單的文字,帶你了解歷史的奇趣

(期待您的關注!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北京時間11月21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項對哺乳動物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幾千萬年前一支長有罕見怪異特徵的哺乳動物家族移居地下生活,類似於生活在一個永久的防空洞裡,並從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這場大滅絕橫掃了當時世上所有的非鳥類恐龍。這個名為Necrolestes patagonensis的哺乳動物物種長有朝上揚的鼻子,身體結構非常堅硬,並長有又短又寬的腿部。這項發現被發表在最新的《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上。


  這種哺乳動物生活在1600萬年前,當時恐龍早已滅絕。但研究人員發現它與另一哺乳動物化石有關,Cronopio,後者屬於Meridiolestida物種,一種科學家知之甚少的已滅絕哺乳動物群體,主要生活在白堊紀晚期至古新世早期(1億至6千萬年前)的南美地區。

  Cronopio和Necrolestes存在很多共同的特徵,包括它們都是唯一擁有單根臼齒的哺乳動物。大多數哺乳動物都長有雙根臼齒。這種動物看起來非常怪異且具迷惑性,因此困擾了科學家很多年。

  「Necrolestes是教科書上提供圖片以及腳註的眾多動物之一,但關於它的腳註內容卻是『我們並不知道它是什麼』,」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學者約翰·威伯爾(John Wible)說道。

  Necrolestes化石

  一直以來,這個綽號為「墳墓強盜」的生物被認為是有袋類動物。然而進一步的分析發現,Necrolestes其實屬於生物進化樹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動物分支,後者被認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時代前4500萬年前就已經完全滅絕。這便是拉扎勒斯效應的一個典型例子,該效應描述了一組生物體生活的時間遠比原本預料的長得多(拉扎勒斯一詞來自聖經,描述了耶穌拯救一個死人復活)。

  「這是典型的拉扎勒斯效應,世上怎麼可能會有動物能夠存活這麼長時間,而人類對此完全不知情。」威伯爾說道。拉扎勒斯效應的另一個典型例子便是銀杏樹,一直以來人類都認為它已經滅絕,直到17世紀在中國重新發現它的存在。

  研究人員認為Necrolestes的掘穴適應性是導致它能夠比同類生存長4500萬年的根本原因。「在南美第三紀,根本沒有其它哺乳動物能夠挖掘、開隧道,並生活在地下,它們一定是處在特殊的生態區位使得它們恰好能夠生存。」

期待你關注我~~一起了解真實歷史的奇聞趣事!~

喜歡的話可以點讚,收藏,轉發哦!~

望你每日開心。


相關焦點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引言:作為哺乳動物,蝙蝠為什麼會飛?它的祖先是誰?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我們知道,天空是鳥類的專屬領域,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一直希望能突破自身限制,翱翔藍天。
  • 又發現史前文明證據,10萬年前的「三相插頭」,到底是誰製造的?
    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 第一個不合理的地方是時間太過懸殊,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減去地球需要冷卻和生成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所需要的16億甚至20億年,地球還有20億年可以孕育高等生物和文明,而根據考古發現
  • 琥珀中發現史前蜘蛛 身體完整距今4000萬年
    一隻「年齡」超過4000萬年的蜘蛛被包裹在琥珀中。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英國一名化石愛好者日前在一塊琥珀中意外發現了一隻非常罕見的史前盲蜘蛛,距今至少已有4000萬年歷史。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10日報導,英國肯特郡37歲的科林伍德是在一塊兩英鎊硬幣大小的琥珀中看到這隻蜘蛛的,並馬上意識到這個發現不同尋常。隨後他就通知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化石專家安德魯•羅斯說,這個發現非常驚人。「完整的盲蜘蛛(harvestman)是很難發現的。我們在琥珀中更多的是發現蜘蛛腿,因為被困住的盲蜘蛛為了擺脫樹脂會犧牲一兩條腿。」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
  • 考古發現:湯恩幼兒化石頭骨,把人類歷史提到距今350萬年
    我們來看一個考古發現吧。1924年年底,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一個普通庭院裡,正舉行一場常規的婚禮。然而不尋常的是,新郎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這份禮物是兩個大木箱,裡面是一堆亂七八糟的化石。達特以特有的專業直覺敏銳地作出判斷:「這是古人類學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發現。」達特對剝離的頭蓋骨進行了研究,並在1925年發表了報告。
  •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它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有一種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地球上生命體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導致很多的生物從地球上滅絕。在65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災難的到來,讓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一直到450萬年前才出現了人類。
  • 破解南美史前巖畫中的文化密碼
    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考古學教授何塞·埃利亞特為首的考古團隊從2017年起就開始在密林中尋找,希望能夠發現更多原始人類活動的痕跡。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考古學家們終於發現了這片罕見的巨型巖畫。經過考古研究,該團隊在《國際第四紀》2020年第4期上發表階段性研究成果,並於12月底向媒體進行了介紹。
  • 迄今為止,10個最令人震驚的考古發現,揭秘數億年前的歷史!
    史前鯨魚的骨骼化石是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發現的。這片被稱為「鯨魚谷」的沙漠是一個5000萬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寶庫。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一具20米(65英尺)長,3700萬年前的古老鯨魚骨骼化石。今天的鯨魚的一個遠祖,這個特殊的物種,被稱為始祖鯨,現在已經滅絕了。這些古老的鯨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物種。 3.「媽媽育雛」是這個擁有7千5百萬年歷史的化石的名字,它描述了一種擬卵龍恐龍,保護其卵到最後一口氣。
  • 10種已滅絕的史前哺乳動物,它們有多大?看看它們與人的比例圖
    下面是10種已滅絕的史前哺乳動物,通過它們與人的比例圖,來了解一下它們到底有多大,它們曾經是怎樣的存在。儘管上犬在中新世晚期叱吒風雲一時,然而隨著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期全球氣候的轉冷轉幹,上犬隨同氣候的轉變也銷聲匿跡於地球歷史的長河中。
  • 10種已滅絕的史前哺乳動物,它們有多大?看看它們與人的比例圖
    下面是10種已滅絕的史前哺乳動物,通過它們與人的比例圖,來了解一下它們到底有多大,它們曾經是怎樣的存在。 大角鹿生活在300萬年至12000年前的亞歐大陸,是體形最大的鹿,以愛爾蘭地區的一種最為著名,所以又叫愛爾蘭麋鹿。
  • 德科學家發現「會行走的鯨魚」 源自古埃及
    埃及考古遺址挖掘發現「會行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鯨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鯨魚的進化歷程。德國古生物學家埃伯哈德-弗拉士(Eberhard Fraas)在學術生涯中除了研究恐龍,同時還關注鯨魚的進化,他在埃及考古遺址挖掘發現「會行走的鯨魚」,其歷史可追溯至4500萬年前,弗拉士將這種會行走的鯨魚命名為原鯨,這是非常早期的鯨魚進化形態,它將很快填補人類理解鯨魚進化歷史的重要過渡過程。
  • 史前文明或並未消亡,神秘的地下洞穴或能揭開封存近萬年的秘密
    對於瑪雅文明的湮滅頗有爭議,人們有過許多假設,直到發現神秘洞穴,或能揭開這封存近萬年的秘密。經過測算,地球的現有重量是60萬億億噸,假如地球內部某些部分不是空的,它的重量應遠不止於此。人類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洞穴,這些地下長廊一般的洞穴,在地底蜿蜒曲折,犬牙交錯,是否就是地下人活動的場所,一切還不得而知。
  • 科學家發現,沉睡4萬年的史前動物甦醒了,開始移動尋找食物
    史前生物其實也是我們一直研究的目標,現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地區出現了冰雪消融和綠化的情況,那麼那些被冰封的史前生物會又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甚至甦醒過來,其實低溫冷凍後再甦醒的橋段往往都是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但是最近科學家卻發現,沉睡4萬年的史前動物甦醒了,開始移動尋找食物。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總書記指出:「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成果還說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
  • 至今存活的6種史前動物,有一半都在中國,最後一種曾和恐龍打架
    下面是地球上至今存活的6種史前動物,它們也被稱為動物界裡的「活化石」。作為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動物,鴨嘴獸至今都沒有完成進化。雖然鴨嘴獸也是用乳汁哺育後代,但它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在後代出生前,鴨嘴獸會像鳥一樣孵化自己的蛋。 2013年11月,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昆士蘭州的一個沙漠地區發現了鴨嘴獸祖先的化石。這種鴨嘴獸和現在的鴨嘴獸長得差不多,但是比現在的鴨嘴獸整整大了一倍,可以說是鴨嘴獸中的「哥斯拉」。
  • 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體型龐大的藍鯨在海洋中繁衍存活了大約450萬年,然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幾十萬年時間裡滅絕消失,這些生物具有所有物種的代表性嗎?物種在滅絕之前通常能存活多長時間?
  • 北京博物館通票首發|邯鄲市博物館新館開館|4500年史前寨堡遺址被...
    】 1 -黃河左岸發現距今約4500年史前寨堡遺址 2 -福州冶山考古地 看盡2200年建城史 【遺產】 1 -重慶大足:古老石刻成「網紅」文物保護智能升級 2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盤點5種史前猛獸,第3種有可能倖存了下來
    巨豺齒獸 ,史前肉齒目哺乳動物,生存在4500萬到2600萬年前,主要生存於北美地區,這種動物有著斷頭臺一般有力的雙顎,武士刀一般的後牙,令人不寒而慄。它曾經在北美平原橫行一千多萬年。南美細齒巨熊,一種曾生活在南美洲地區的大型雜食性熊科動物,生存於200萬到70萬年前,它是當時陸地上體型最大,力量最大的肉食動物,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類食肉動物。雙門齒獸,160萬年前就存在的一種有袋類動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有袋類,分布於澳大利亞地區,在當地土著流傳的傳說生物中有一種叫做澳洲水獸的生物,被懷疑可能是倖存下來的雙門齒獸。
  • 科學家發現遠古巨魚 堪比現代鯨魚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報導,科學家在博物館裡對幾乎被遺忘的古生物化石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巨大的濾食性史前魚類物種。這兩種大魚曾經統治地球海洋上億年,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之後被鯨魚和鯨鯊佔據。英國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馬特·弗裡德曼說:「我們知道曾經存在巨大的史前魚類,但是認為它們只存活了20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