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強大的食猿雕,在人類發展進程中也逃不過瀕臨滅絕的命運

2021-01-08 溫晨動物園

作為一名90後,我小時候科技沒有現在發達,沒有那麼多玩具和豐富的娛樂項目,動畫片也沒那麼多,但幾乎各個都是難以超越的經典,例如《哪吒鬧海》、《大鬧天宮》、《天書奇譚》、《葫蘆娃》、《黑貓警長》等,都成為了80、90後的美好童年回憶。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動畫片《黑貓警長》第二集中的反派——食猴鷹,反正我還記得它出場時跟個幽靈似的,相當邪乎,差點成為童年陰影。不過再邪乎最後也難逃被正義打擊的宿命,被黑貓警長繩之以法。那麼現實中有沒有食猴鷹的原型?答案是有。

上圖就是動畫片中食猴鷹的原型——食猿雕(Pithecophaga jefferyi)。連名字都差不多,從字面上來說一個是吃猴的鷹,一個是吃猿的雕。不過動畫畢竟是動畫,裡面有貼近現實的部分,也有想像力的發揮。食猿雕是隼形目、鷹科、食猿雕屬的猛禽,生活在菲律賓,也是菲律賓的國鳥。有人說它撞臉好萊塢巨星尼古拉斯·凱奇,不知道大家覺得像不像,我個人覺得還是有那麼一點兒相似的……

成年食猿雕身長約90~102釐米,翼展可達1.85米~2.4米,是現存最大的猛禽之一,平均身長和翼展甚至比金雕都大一號,與虎頭海雕、美洲角雕齊名。很多網站都把「之一」給省了,直接說食猿雕是現存最大的猛禽,不太嚴謹,但也不是什麼大錯。食猿雕的屬名Pithecophaga來源於希臘語,意思為「食猿猴者」。

因為最初研究者在它胃內容物中發現了半消化的猴子,帶路的當地人也稱傳說中這種大鳥只吃猿猴,所以命名者才將它定名為食猿雕。但是隨著後續調查,人們發現食猿雕雖然食猿,但也不只食猿,所以學名沒改,英文俗名倒是給改了。之前對應拉丁學名,食猿雕的英文俗名為「Monkey-eating eagle」,後來在1978年菲律賓總統宣布給它改名為「Philippine eagle」,直譯為菲律賓鷹。但無論英文還是中文都是俗名而已,科學上還是以拉丁文為物種唯一學名。

在分類方面,食猿雕以前根據形態學和骨骼學研究,被劃分在角雕亞科Harpiinae下,也有說法稱食猿雕應當歸屬於亞科Buteoninae。但後來科學水平發展了,通過DNA基因測序和研究,食猿雕目前被劃分在蛇雕亞科Circaetinae下,自成一屬(即食猿雕屬)。這裡要說一下,以前分類學大都按照形態學來給物種歸類,但現在普遍應用最新的基因測序技術來完成這個活兒。所以說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物種的分類學也是跟著不斷進步的,以前舊有的分類方法隨時有可能被新的研究結果給廢除掉。

說到這裡想吐槽一下,以前黑眉錦蛇是錦蛇屬的,後來經過研究被併入了新加的曙蛇屬,那段時間我們搞科普的處處跟信息滯後的人們說,這蛇不叫黑眉錦蛇了,最新的正式名叫黑眉曙蛇。可是沒過幾年,曙蛇屬又被廢棄了,黑眉曙蛇又回到了錦蛇屬,名字也更改成黑眉錦蛇了,我們就又去跟提問者科普,這又不叫曙蛇了,又回歸錦蛇屬了……心累。不過國內某著名百科網站由於它一貫的信息脫節和滯後性,關於黑眉錦蛇的詞條倒是一直巋然不動(根本沒反應過來黑眉改過名字又改回來了)。唉,大家知道分類學會隨時更新就好了,我們繼續來講食猿雕。

食猿雕是妥妥的食肉動物,它們除了猿猴這種靈長類動物之外,還會進食鼯猴(皮翼目)、蝙蝠、齧齒動物、鳥類、爬行動物、椰子貓、菲律賓鹿、散養的貓狗等動物,並且基本沒有任何野生動物能夠威脅到食猿雕的性命,即便是雛鳥也沒有野生動物敢靠近(食猿雕相當護巢)。可以說,食猿雕在菲律賓是穩穩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照理說食猿雕沒有天敵、食域廣泛,應該數量很多才對吧?恰恰相反,目前野生食猿雕的瀕危等級為「極危(CR)」,離野外滅絕只差一步之遙。

之所以這樣,跟人類的發展進程是有著極大關係的。要知道,食猿雕生活在菲律賓,而眾所周知菲律賓是島嶼組成的國家,陸地面積十分有限,菲律賓人也不能冒著餵魚的風險到海裡去建立城市,所以只能侵佔島上森林和未開發的地區,開墾為耕地,並且建立城鎮、繼續開荒,如此循環。這就導致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即便是強大的食猿雕,也根本逃不過瀕臨滅絕的命運。

相關焦點

  • 瀕臨滅絕的一種動物,牙齒比黃金還珍貴,可惜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人類是地球上具有智慧的生命體,與動物間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也有不少的相似之處。就拿牙齒來說,人類都通過牙齒咀嚼食物進食,動物同樣如此,不過動物的牙齒比較特別,很多人圖一己私慾,對動物打起了歪主意,就好比象牙,象牙非常大,它的價格被炒得火熱,我們都普遍認為象牙是最珍貴的動物牙齒。
  • 食猿雕,當地人口中只吃猿猴的大型猛禽,如今只剩300多隻
    人類也屬於靈長類動物,從猿類進化過來,直立行走、有自己的語言和智慧、逐漸形成社會,再不用在森林裡或者草原上,擔心有什麼大型食肉動物帶來的威脅了。但是不得不承認,脫離了群體和工具,人類本身是弱小的。在野外,沒有強大工具的猿猴,在面對大型食肉動物時,雖然它們有靈活的身體,但是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也是弱小的。
  • 食猿雕,當地人口中只吃猿猴的大型猛禽,如今只剩300多隻
    在野外,沒有強大工具的猿猴,在面對大型食肉動物時,雖然它們有靈活的身體,但是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也是弱小的。生活在菲律賓的猿猴就需要面對天空中的強者——食猿雕的威脅。即便是逃竄,這些在樹上非常靈活的猴子們,大多也跑不過食猿雕。
  • 人類也曾瀕臨滅絕?我們驚人相似的基因說:是的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似乎並未打從心底裡正視。但從演化史來看,我們能有如今的地位摻雜著太多偶然性,而讓人類瀕臨滅絕的危機也時常發生。生物學家古爾德就曾說:假如歷史重演,人類出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只要提到人種,我們總能首先想起以膚色劃分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
  • 呂宋島拍到世界最兇禽類,被譽為「鷹中之虎」,如今卻瀕臨滅絕
    這種禽類被譽為「鷹中之虎」,那就是食猿雕,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聽過這種禽類的名頭,而它最出名的點也正是它的名字由來。食猿雕最喜歡的獵物就是猴子,而且最喜歡將猴子啄瞎了之後再吃,這種恐怖的捕食方法讓很多人對這種禽類害怕,畢竟人類也是猿人進化而來的。而另外一點,這種動物被譽為「鷹中之虎」則是因為它的外觀,給人的感覺確實像一頭兇猛的老虎。
  • 中國瀕臨滅絕的珍貴動物,圖3現僅存兩隻,滅絕命運或成定數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我國為打擊非法盜獵分子已經破獲上百起盜獵事件,才將這一瀕危物種從滅絕的鬼門關中拉了回來。四不像,屬於世界級的珍稀動物,僅分布於中國的北京以及江蘇一帶,由於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而得名四不像,在漢朝末年時期,四不像就曾由於氣候災害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近乎滅絕,直到現代仍然因為人類而迫近滅絕。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侏羅紀公園》正在熱映,電影中那些橫衝直撞的恐龍,在第五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就消失了。如今,在人類佔主導的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行星撞地球這樣的突發自然災難,但科學家們已經提出警告。近日,《科學進展》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地球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研究者對這些記錄使用最優線性估計法(OLE) ,通過估計目擊記錄分布的形狀參數,從而推斷出白鱘的滅絕時間。論文稱,最優線性估計法(OLE)是所有根據目擊結果推斷物種滅絕的方法中「使用最廣泛、最穩健的一種」。 不過,IUCN對「滅絕」的定義是「沒有理由懷疑一個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數學推演還不能確保這一點。
  • 人類曾經瀕臨滅絕過?科學家:自然災害的苦果,只有人類自己承受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曾經瀕臨滅絕過?科學家:自然災害的苦果,只有人類自己承受人類究竟會不會滅亡?關於這種話題,很多的科學家,包括普通人都不願意去面對。其實道理非常簡單,誰會願意討論自己族群的滅亡呢?大家都希望自己永生不死,就更別提人類社會的永垂不朽了。
  • 活了5億年,逃過5次生物大滅絕,卻逃不過人類抽血和吃貨的夾擊
    醫用價值正是由於鱟血液的這一特點,經過8年多的研究,在1965年的時候,人類開發出以鱟血液開發出來檢測試劑,被稱為「鱟試劑」,其原理就是鱟試劑碰到細菌的時候,就會快速的凝固,可以快速,準確的檢測出細菌的存在。隨著對這種試劑的推廣,鱟新一輪的悲慘命運也到來了,由於其帶來的醫用價值,也帶動了鱟血液的經濟價值,其血液一升大約值1.6億美元,資本催生了自私和貪婪。
  • 即便人類滅絕,老鼠也不會消失,它們為什麼這麼強?
    我們常常認為,由於人類文明具有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哪怕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了,我們也有希望可以活到最後。但是實際上,根據科學家們的相關研究,老鼠的生存能力更強,雖然它們的體型較小,卻依然能夠抗過風浪,即便人類滅絕後,它們也未必會消失。
  • 穿山甲的悲慘命運,已經被吃到瀕臨滅絕
    穿山甲主要靠白蟻和螞蟻為食,有「森林衛士」之稱,是世界上唯一有鱗片的哺乳動物,當他在野外遇到威脅時,穿山甲就會捲縮成一個球,用身上堅韌的鱗片鎧甲遮住身體,這樣做可以免受他們免受捕食者的傷害,然而不幸的是,這也讓人類更容易捕獲穿山甲。
  • 一國寶級動物瀕臨滅絕,大陸僅發現11隻,稀有程度超過大熊貓
    "在自然界中,人與動物應該保持一種和諧共處的關係,然而,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某些人卻因貪慾的出現而對動物進行了無情的捕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有些動物卻瀕臨滅絕境地。提到大熊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在我國卻有一國寶級動物,它比大熊貓還珍貴,大陸地區僅僅發現了十一隻。
  • 又一生物宣布瀕臨滅絕!30年或減少50%,九個亞種兩個極度狀態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態系統的發展可以說少不了生物的影響,而隨著全球氣候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到瀕臨滅絕,根據《史密森學會雜誌》報告顯示,又一生物宣布瀕臨滅絕,這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事情,因為生物瀕臨滅絕這也意味著全球氣候混亂的狀況
  • 鴞鸚鵡瀕臨滅絕不是因為它笨,把人類的鍋推給鳥兒真的好意思嗎?
    這種事情太多了,例如「非洲平頭哥」蜜獾、「鳥中哈士奇」鯨頭鸛,它們真實的信息都和網上流傳的有很大差距。鴞鸚鵡也一樣,在段子手們為它安排的「鳥設」中,鴞鸚鵡是一種笨出天際的鳥:不會飛、不會保護自己、好奇心強、遇到危險只會裝死,把自己活活搞成了瀕臨滅絕的動物。呵呵。
  • 這種貓外表美麗可愛,野外生存能力極強,卻「被動」的瀕臨滅絕!
    這種貓外表美麗可愛,野外生存能力極強,卻「被動」的瀕臨滅絕!一般來說,生物瀕臨滅絕都是因為跟不上環境的變化,而被大自然淘汰了,但是自從人類徵服了世界以後,便加快了很多動物的滅絕進程,很多動物「被動」的瀕臨滅絕了,儘管近些年來,人類加強了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但是人類的一個小動作,卻依然能夠決定很多動物的生與死,而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處,有一種貓,也因為外表美麗和可愛而瀕臨滅絕。
  • 「它」因太好吃,被吃到將近「瀕臨滅絕」,人類至今不願禁捕!
    不過對於那些沿海地區,海鮮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而且一斤海鮮的價格也特別的便宜,頓頓吃海鮮都是有可能的。海鮮的種類也特別的多,價格也因種類不同有高有低,不過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種特別珍貴的海鮮,它是在日本特別的有名一種珍貴海鮮魚類,但是「它」因太好吃,被吃到將近「瀕臨滅絕」,人類至今不願禁捕!這種魚就叫做藍鰭金槍魚。
  • 瀕臨滅絕的雙髻鯊被剝去了珍貴的鰭,排成一行並準備拍賣
    地球被海洋溫柔地包裹著,海水水體以及海洋中的各種組成物質,構成了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海洋環境。 自上個世紀以來,工業化的大規模捕殺,生態棲息地的破壞、物種滅絕、垃圾汙染,使海洋正在經歷無法逆轉的退化。殘酷的現實一再警告人類,因為海洋的汙染,很多魚類已經慘遭滅絕,而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鯊魚也即將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