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媽媽咪呀!》學什麼?細節都必須達標(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從8月14日在世紀劇院首演至今,計劃在京演出80場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已經演出了63 場,票房收入達到1300萬元。如果再加上此前在上海演出的32場,該劇目前已經收穫2900萬元票房。

  中方製作人、亞洲聯創公司總經理田元說:「如果再加上贊助、衍生產品收益等,收回3000萬元製作成本應該不成問題。」不過,底氣十足的她最想說的,倒不是賺錢與否的生意經,而是在合作過程中從英國版權方取來的另一本經——關於音樂劇製作、運營的職業化模式和產業化標準。從長遠看,這是一筆更大的財富。

  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沒想到的

  2010年6月,中文版《媽媽咪呀!》的版權合作協議在北京一個希臘風格的酒吧裡籤訂。這間酒吧的風格,與劇中媽媽唐娜在希臘小島上的那間充滿故事的酒吧極其相似。《媽媽咪呀!》的故事從「希臘小島」開始,而中國音樂劇的產業化運作則因中文版《媽媽咪呀!》開啟了新的篇章。

  「我們和版權方英國little star 公司籤訂的版權合約足有100多頁,厚達20釐米,從演員招募、培訓、製作、市場推廣,到企業贊助、衍生產品開發等一系列問題,都有一套完整、詳細的標準和規範,細到舞臺安裝時使用的一顆釘子的尺寸,都對我們提出了要求。對我們這個第一次執行國際標準的中國團隊而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些標準和要求。」田元說。

  西方音樂劇市場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像美國的百老匯、英國的倫敦西區,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已經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往,國內引進音樂劇,中方只是粗略地了解一下音樂劇巡演的外部作業系統,沒有深入了解劇目的生產過程,這次製作中文版《媽媽咪呀!》,則有了一個「鑽進去的機會」。就像亞洲聯創公司副總經理王琛所說,在與英國little star 公司籤訂版權合約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一種「充滿各種限定的壓力」,也得到一次「絕好的學習機會」,「他們做得太細緻了,在此之前,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沒想到的。」

  比如,在《媽媽咪呀!》製作團隊的所有「職位」中,有一個職位就是中方壓根兒不曾想到的,那就是專職的演員管理人員。「音樂劇產業是長線的,肯定會涉及演員中途解約、續約之類的問題,所以要有專職人員負責。也許是出於這麼多年的經驗,他們建議我們請一位4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來擔此重任。」王琛說。

  此外,依照版權約定,中文版《媽媽咪呀!》在全球範圍內啟動了演員招募。根據英方的經驗,除了在演、唱、跳等方面要符合標準之外,還有一些「非正式策略」。《媽媽咪呀!》國際版導演保羅·加靈頓第一次來北京,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兩個地方: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對他來說,選演員是當務之急。「我們的策略是不找名人。一個原因是名演員檔期不能保證,另一個原因是明星的名聲未必和演技成正比。」他很坦率地說。

  關於演員團隊的組建,還涉及替補演員的問題。首先是群舞演員,因為劇中很多舞蹈動作非常劇烈,所以演員受傷是常有的事,這時就得仰仗「超級替補」了。中文版《媽媽咪呀!》的超級替補一共有7人,4個男孩、3個女孩。每場演出,他們都會準時到場,在後臺靜候,一旦某位演員出現意外,他們第一時間就能頂替上場,以保證演出正常進行。雖說是替補,但他們是劇中除主演外難度最大的角色。因為他們要掌握的不是一個人的舞蹈動作,而是劇中所有同性舞蹈演員的動作,對記憶力、體力、基本功等要求都很高。「在當初歷時半年的招募中,眾多專業舞者都無法勝任這樣的『超級替補』。」亞洲聯創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

  除了群舞演員的「超級替補」之外,劇中每一個角色也都有可以隨時替補的演員。比如,媽媽唐娜的角色目前有田水和影子兩名演員,譚雅、羅西也分別有兩套演員。很多人不知道,飾演羅西的楊竹青其實也可以替補演出唐娜。另外,蘇菲和未婚夫斯蓋這兩個角色,也各自有一個替補,他們同時也是劇中的群舞演員。

  舞臺總監是真正的靈魂人物

  在製作中文版《媽媽咪呀!》的過程中,有中、英兩套人馬並肩作戰,這兩套人馬的崗位設置完全是對接的。也就是說,英方有什麼樣的崗位,中方相應的也有。然而,由於中國音樂劇產業尚處在起步階段,人才的欠缺也使得亞洲聯創公司在組建中方製作團隊時碰到了不少難題。

  首先面臨的就是很難找到一位能夠達到英方標準的舞臺總監。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外經典音樂劇的演出,編導、編舞、作曲、主演都不是靈魂人物,真正的靈魂是舞臺總監。「英方對舞臺總監的要求是必須識譜,懂音樂,因為演出開始後,導演就坐到臺下去了,所有現場調度,包括舞臺、音樂、表演等等,都交給舞臺總監,由他負責控制場上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化,以保證舞臺演出的準確無誤。這跟我們國內一般劇組的舞臺總監在定位、職責上完全不同。這樣的人在內地未必沒有,但太難找了,最終我們從臺灣請了一位。」王琛說。

  諸如此類的「補課」環節還有很多,這讓中方團隊深有感觸。就像田元所說,「排演下來,才知道中國音樂劇未來發展真正缺少的是什麼。以往每逢國產音樂劇上馬,大家總是強調缺少表演人才。但中文版《媽媽咪呀!》讓我們意識到,比演員更難尋覓的,是職業化的技術團隊、創意團隊。這次,我們開始接觸到這個產業模式中的一些核心的要素和環節,學到了很多東西。製作中文版可比出國學習要管用許多。」

  由於《媽媽咪呀!》這部劇自身的特點,導致產生了一個特殊職業——「服裝速換師」。這對中方團隊來說也是第一次聽說。該劇共有420件服裝、151雙鞋子、376件飾品。整場演出中,上場的演員將近30人,場景變化多達25次,幾乎每場出場人物都不一樣,不少演員在整場演出中需要變化五六次造型,最緊急的時候,只有30秒鐘換裝時間……據中文版《媽媽咪呀!》英方造型總監Rick介紹,在國外,有一批專門從事舞臺換裝工作的職業速換師,而中國在這方面卻是空白。為此,他們特別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培訓,臨時培養出6位速換師。

  除了舞臺技術團隊,中方主創團隊在與英方主創團隊的接觸中,也學到了倫敦西區高度專業化的演員訓練模式。王琛記得,「英方舞蹈總監來訓練的第一天,上來就讓演員做80個仰臥起坐,強度很大,很多人都累趴下了。一場訓練下來,好幾個演員當了逃兵。英方的理念是,音樂劇要長演,演員的體力必須跟得上,從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訓練,也是為了讓演員積蓄體能,同時做好心理準備。」

  每一個細節都必須達標

  品質要通過細節來體現,音樂劇《媽媽咪呀!》是最好的例證。在製作過程中,中文版《媽媽咪呀!》嚴格執行了該劇的國際標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細節。

  比如,在劇中扮演蘇菲的演員張芳瑜,每天登臺之前都會按照定妝照的示範要求,認真地套上腳鏈,還要給腳趾套上一個「腳趾環」。其實,臺下的觀眾根本不會看到這條「腳趾環」的存在。還有全劇最後,蘇菲與未婚夫斯蓋牽手離開小島。坐在較高位置的觀眾會看到舞臺上亮起一條伸向遠方的小路,而大多數觀眾因為角度太低是看不到這個細節的,但開場前,舞臺監督總是一遍遍地仔細檢查、調試這條「小路」的視覺效果。

  在布景方面,為了保證中文版不變味,製作方從澳大利亞和英國進口了全部舞臺設施和道具。在進行舞臺改造時,由於國內缺乏音樂劇專業劇場,劇場臺口不符合演出要求,製作組特意從澳大利亞定製了「假臺口」安置在舞臺上,創造了更為精準的舞臺演出空間。

  為了表現劇中藍色愛琴海的美景,英國要求中文版製作一定要從倫敦一家有百年歷史的布景店裡定做巨幅布景,儘管花費不菲,但這是《媽媽咪呀!》其它13個語言版本製作時的慣例,英方採購人員走遍了全世界,認為只有倫敦那家店裡生產的布景顏色最符合劇情的需要。

  音樂劇《媽媽咪呀!》最富特色的一個標誌是全劇結束後的返場環節,臺下觀眾與臺上演員一起歌舞。每當全劇結束時,舞臺上的燈光會自然轉向觀眾席。這樣一個大多數觀眾都不會注意的瞬間,最初卻難壞了中文版製作方。因為能夠達到這樣效果的燈光設備,不僅中國沒有,整個亞洲都沒有,根本租不到,最終製作方還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

  在《媽媽咪呀!》全球所有版本演出中,群舞演員的服裝、鞋子都是根據每個人的身材特徵和外型風格量身定做的。這次中文版英方服裝總監在為演員量體裁衣前,就提出必須要見到演員本人,然後再請每位演員提供服裝尺寸。這其中包括每一名替舞演員,如果哪位群舞演員的角色要由別人代替,頂替者也必須接受服裝總監全新的服裝設計。可以說,在中文版《媽媽咪呀!》裡,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專屬服裝,這也是《媽媽咪呀!》每個版本全球演出的製作慣例。

  演員服裝所用的布料,基本上都是從英國進口的。「比如唐娜、譚雅、羅西謝幕時穿的蝙蝠衫、喇叭褲,每件衣服至少要用兩米布料,上面墜的裝飾品很多,服裝很沉,所用布料要求必須只能橫向拉伸而不能縱向拉伸,否則時間一長就變形了。」田元說。

  中文版《媽媽咪呀!》對一些小道具的要求也很嚴苛。例如,劇中幾位主角乾杯所使用的玻璃杯,必須一周換一次。田元說:「一開始我們都不是很理解,不過有一次演出後,我們真的發現有的杯子因為撞擊而出現了裂痕。一切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英方的製作理念。」還有,媽媽唐娜給女兒蘇菲穿婚紗那場戲,在地上鋪的白色床單也必須每周一換,不能洗滌,因為如果洗滌的話,可能就不再那麼潔白無瑕、平整無痕了。

相關焦點

  • 跟著《媽媽咪呀!》學到了什麼
    圖中紅衣女士為舞蹈總監莉亞,正在為演員講解劇情細節,並提出要求。  《媽媽咪呀!》劇照  從8月14日在世紀劇院首演至今,計劃在京演出80場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已經演出了63 場,票房收入達到1300萬元。
  • 《媽媽咪呀》華麗回歸 毒舌金星一秒變和事佬
    第四季《媽媽咪呀》將於1月15日起每周五晚登陸東方衛視晚間9點黃金檔,與觀眾們聆聽媽媽們的故事,見證媽媽們的綻放。  四季以來,由黃舒駿、金星、程雷組成的「黃金程」觀察員組合深入人心,擁有一大批「死忠粉」,首期節目中,就有一名五歲的小粉絲,為了見到金星,跟著媽媽來到舞臺,並當場向金星「示愛」:「金星老師我想跟你結婚。」讓金星措手不及。
  • 中文版《媽媽咪呀!》歌詞口語化
    本報10月25日訊(記者 李霈霈)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的引進,人們最擔心的還是歌詞如何「入鄉隨俗」,主辦方近日表示,歌詞改成中文後絕不會失去原汁原味的感覺。《媽媽咪呀!》的歌詞是由臺灣著名詞作者陳樂融完成,他曾創作過《再回首》《逍遙遊》《是否你真的一無所有》等經典作品,在創作《媽媽咪呀!》
  • 《媽媽咪呀!》二輪開票 實力演繹「這!就是音樂劇」
    但回顧國內音樂劇的發展歷程,有一個名字是無論如何不能繞過的,那就是——《媽媽咪呀!》2011年,在倫敦西區和百老匯早已名聲大噪的音樂劇《媽媽咪呀!》的第14個語言版本中文版橫空出世,第一季演出近200場,創下滬、京、廣三地連演場數及票房收入最高紀錄,影響了超過60萬國內觀眾的現場視聽體驗,培養了國內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職業音樂劇人,開闢了真正的「中國音樂劇元年」。
  • 《媽媽咪呀!》中文版強勢歸來 嗨爆程度堪比「千人蹦迪現場」
    22首迪斯科風情的「蹦迪」金曲,浪漫的戲劇情節,跨世紀的音樂劇旋風……上周五,萬千觀眾翹首以盼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在《媽媽咪呀!》誕生20周年之際,這部「英國品質、中國鑄造」的中國音樂劇界裡程碑式作品帶著「升級版」的面貌強勢回歸,再一次將濃濃希臘熱潮吹進上海。
  • 《媽媽咪呀》周五熱播 「張栢芝」為女露真容
    即將於本周五(6月12日)21:33在東方衛視播出的新一期《媽媽咪呀》中,既有與上一季觀察員張栢芝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武俠媽媽」,也有自強不息、為民服務的年輕村支書,更有身懷絕技想為自己練就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頂幡尋找傳承人的媽媽。
  • 《媽媽咪呀2》梅麗爾·斯特裡普訪談特輯
    《媽媽咪呀2》將於2018年8月3日正式登陸中國內地院線。影片近日發布主演梅麗爾·斯特裡普訪談特輯,她稱《媽媽咪呀2》旨在「把快樂傳達給觀眾」,希望觀眾們看電影時能像自己一樣「歡欣鼓舞」。  《媽媽咪呀2》影片穿插講述母親唐娜年輕時的愛情故事與女兒蘇菲現在所面臨的一系列改變或驚喜。談到該系列的魅力,梅麗爾認為,在於它能夠「讓觀眾快樂」。因為「傳達快樂是一件很稀有的事」,但是《媽媽咪呀!》
  • 周大生百萬鑽石鳳冠為《媽媽咪呀》加冕
    近日,萬眾矚目的歌唱真人秀節目《媽媽咪呀》在「東方衛視」圓滿收官,憑藉穩健的發揮和現場的人氣,辣媽吳瑤在4月30日現場直播的巔峰對決中,爆冷奪得 了第二季《媽媽咪呀》的總冠軍。
  • 《媽媽咪呀!》快閃登陸蘇州,十月來蘇州文化藝術中心一起蹦迪吧!
    點擊播放 GIF 0.0M剛剛過去的周末大家都做了什麼?「媽媽咪呀,還是忘不了 ,Bye Bye,不該說得太早 ;媽媽咪呀,已經逃不掉 ,來來,一個擁抱也好 …」熟悉這首歌曲的朋友,應該馬上就聽出來了。
  • 《媽媽咪呀!》國際製作團隊簡介
    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媽媽咪呀!》中文版製作將會創造第14個語言版本的演出傳奇,為全球華語觀眾呈現一次歡樂浪漫的音樂劇之旅。他所參與的音樂劇《媽媽咪呀》迄今為止已經創造了全球超過20億的票房紀錄,是《媽媽咪呀》的票房保證。鑑於保羅在各個亞洲國家的長期戲劇工作經歷,對於東方戲劇演員的合作與訓練有著豐富的經驗,是中文版總導演的不二人選。
  • 本土音樂劇的野望:中文版《媽媽咪呀!》為誰而生?
    這是時隔多年後《媽媽咪呀!》重新整理著裝,向著嶄新的市場進發。在兩天前(7月27日)的晚上,中文版《媽媽咪呀!》迎來了自己的第500場演出。「在中國的市場你會感覺《媽媽咪呀!》是一個異類,做了一季兩季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季了,是一個長跑型的選手。
  • 《媽媽咪呀!》中文版首演 臺詞冒流行語上海話
    儘管該劇已在上海大劇院演了3場,但《媽媽咪呀!》全球製作人朱迪·克蕾默認為昨晚這一場,才是真正的首演:「這是國際上音樂劇製作的慣例,你不能指望一部製作複雜的音樂劇,一開演,各部門就能完成調試,這需要至少3場演出來完成磨合。事實上,今晚這一場演出,比前面3場都要精彩。」  中文版:戲保人  音樂劇《媽媽咪呀!》
  • 《媽媽咪呀》東方衛視落幕 吳瑤爆冷奪冠
    《媽媽咪呀》自開播以來收視率節節攀升受到了觀眾的高度關注,長期佔據了周間檔收視第一的位置。據收視數據顯示,《媽媽咪呀》總決賽的全國收視率1.58%,上海本地收視率更是一度到達11.47%,繼續蟬聯了周間檔收視率的大贏家。總決賽當天吳瑤戴著蝴蝶頭飾,一首《燕尾蝶》打開當天《媽媽咪呀》總決賽的璀璨之夜,並憑藉這首歌打敗賽前大熱門安敏捷,最終問鼎冠軍。
  • 《媽媽咪呀2》皮爾斯·布魯斯南特輯 表演全靠天性
    《媽媽咪呀!》系列一直都以出人意料並且充滿喜劇元素的劇情而備受好評,尤其片中關於三位父親與一個女兒的獨特設定,讓人物之間的關係走向成為了牽動影片情節的重要線索。《媽媽咪呀2》中,山姆與女兒蘇菲之間的關係也更為緊密,皮爾斯解釋道,兩人「以父女身份在島上生活了一段時間」,並希望藉由旅店的翻新共同「在這個希臘社區創造新的生活」。
  • 《媽媽咪呀2》——好看又好聽的輕鬆愛情喜劇
    《媽媽咪呀2》由美國環球影業製作出品,是2008年歌舞喜劇電影《媽媽咪呀》的續篇,此次第一部的原班人馬將悉數回歸,而片中舞臺劇的改編以瑞典著名樂隊ABBA的歌曲為基礎。此時,距離第一部上映已經過去十年,距離原作音樂舞臺劇的首演已經過去二十年。
  • 陳樂融為《媽媽咪呀!》寫中文歌詞
    本報訊(記者許青紅)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將於7月亮相北京。昨天,記者從劇組了解到,曾創作過《再回首》、《是否你真的一無所有》等經典作品的臺灣詞作家陳樂融,將為《媽媽咪呀!》中文版音樂填詞。 《媽媽咪呀!》收錄了瑞典阿巴樂隊(ABBA)的22首金曲。
  • 《媽媽咪呀7》母子三人跨越異國秀情深 寧靜學撒嬌
    東方衛視第七季大型女性才藝情感真人秀《媽媽咪呀》正在熱播,在今晚22點檔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非凡辣媽強強集結,驚喜連連。來自各行各業的她們通過自己平凡卻不平庸的生活故事傳遞現代女性態度,演繹屬於自己的絢麗人生!
  • 中文版《媽媽咪呀!》:中國音樂劇或可達到的「小目標」
    【原標題】中文版《媽媽咪呀!》:中國音樂劇或可達到的「小目標」《媽媽咪呀!》是全世界常演不衰的經典音樂劇,1999年在倫敦西區誕生並駐演近20年,在紐約百老匯也曾駐演14年,各種語言的國際版更是數不勝數。曾經一度每一天都有七個版本的《媽媽咪呀!》同時在全球上演。這部音樂劇幾乎具備了成為大熱的所有條件。首先,作為一部點唱機音樂劇,《媽媽咪呀!》
  • 《媽媽咪呀》總決賽 黃躍蓉奪冠
    東方衛視大型女性才藝與情感真人秀《媽媽咪呀》於6月21日落幕。最終來自四川瀘州的「瀘縣章子怡」黃躍蓉以354票的優勢奪魁。90後超模辣媽李喬丹和搖滾洋媳婦國子玉分列第二第三位。賽前的奪冠熱門飛揚組合在首輪中負於黃躍蓉,無緣全國三強。
  • 《媽媽咪呀!》堪比「千人蹦迪現場」的首演震撼來襲
    22首迪斯科風情的「蹦迪」金曲,浪漫的戲劇情節,跨世紀的音樂劇旋風......10月15日,萬千觀眾翹首以盼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盛大首演,在《媽媽咪呀!》誕生20周年之際,這部「英國品質、中國鑄造」的中國音樂劇界裡程碑式作品,帶著「升級版」的面貌再一次將濃濃希臘熱潮吹進蘇州。還沒開演,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的二樓就已經擠滿了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