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考慮捐獻腎臟?
捐獻腎臟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但這對你而言會是正確的選擇嗎?
有人可能在閱讀腎病的相關書籍後產生了捐獻腎臟的想法,或者僅僅是想要做些什麼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若我們身邊有人處於(或即將)腎衰竭,我們就會立刻想到捐獻腎臟。也許他們會詢問你是否願意捐腎,他們在暗示需要一個捐贈者,因此,你需要思考該如何回應他們。
二、如何回應患者的要求?
這些問題需要謹慎思考,並不需要當場作出答覆。
事實上,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NKF)並不鼓勵需要進行腎臟移植的患者直截了當地詢問:「你能給我一個腎嗎?」NKF 首席醫療官、醫學博士約瑟夫(Joseph Vassalotti)表示,我們鼓勵患者講述自己的故事,談論獲得腎臟捐贈的意義,而不是直接向他人索要腎臟。
NKF 的志願者傑森(Jason Nothdurft)表示,如果你被患者直接提出的捐贈請求弄得措手不及,可以要求花點時間慎重考慮一下。
因為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要花多長時間由你自己決定,你可以提出需要幾周或更長時間來進行思考和研究,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真的應該放棄一個器官嗎?
傑森在 3 年前成為一名捐贈者,當時他 27 歲,將一個腎臟捐獻給了一位密友的繼父。
他通過臉書(Facebook)得知了患者情況,並立即主動提出接受檢測。
雖然他沒有後悔,但他表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腎臟捐獻,以下是一些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四、捐腎者與獲贈者是什麼關係?
有些人會將腎臟捐獻給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以傑森為例,他僅僅是聽說某位患者需要腎臟,就做出了捐贈決定,幫助這位他並不熟悉的患者。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需要幫助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伴侶或密友,他們會更願意「無私奉獻」。
畢竟,幫助這個人活下來,你就把他留在了你的生活中。
患者平時需要去透析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治療,從長遠來看,腎臟捐獻會讓這一切變得簡單。
1、捐腎者的健康狀況如何?
拋開個人意願不談,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捐贈腎臟。雖然絕大多數人只有一個腎也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但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捐獻。
潛在的捐贈者必須身體健康,沒有腎病、癌症、2 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
捐贈者必須足夠健康才能進行手術和麻醉。
約瑟夫表示,捐贈者捐獻腎臟前要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因為有些人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生來就只有一個腎。
雖然這類情況罕見,但是捐贈者需要接受影像學檢查加以確認。
捐贈者還需要進行一系列測試,看看雙方腎臟是否匹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關於手術,你了解嗎?
大多數的腎臟捐獻都是通過腹腔鏡手術完成的,外科醫生通過幾個微小的切口移除捐贈者體內的器官。
但這仍然屬於大型手術,捐贈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這個過程通常需要 3 個小時,大多數的捐贈者術後會在醫院呆上 2~3 天。
3、你對疼痛的忍耐力如何?
術後有些疼痛感是正常的,疼痛的程度(即使使用止痛藥)因人而異。
傑森表示,我的恢復過程相對來說是痛苦的。本來計劃在手術之後兩天回家,但是醫生讓我多呆了一天,以確認止痛藥的種類和劑量。
儘管大多數捐贈者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感(至少在術後的最初幾天內不會出現),但會在術後幾周內感到不舒服。
為了幫助捐贈者痊癒,減少疝氣等併發症的發生機率,醫生可能會建議捐贈者降低運動強度。
傑森說,「醫生不希望我經常上下樓梯,所以我在客廳裡放了一張床。」
約瑟夫表示,術後可能會留下疤痕,捐贈者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4、你願意只留一個腎臟嗎?
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大多數人只需要一個腎就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
捐贈者可能需要在術後 1~2 天內使用導尿管,直至能夠正常排尿。約瑟夫表示,切除單邊腎臟之後,捐贈者的腎功能將會喪失 50%。
但是也不必擔心,剩下的那個腎臟將會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約瑟夫表示,剩下的單邊腎臟能夠在幾周內達到雙邊腎臟常規工作效率的 70%。
一旦完全康復,捐贈者不會有任何不適的感覺,但是仍然需要採取一些預防措施,這些措施是正常人並不需要的。
以傑森為例,醫生建議他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因為這類止痛藥會損害腎臟。
因為高血壓與腎臟問題密切相關,因此傑森還需要定期去看醫生,以確保血壓得到有效控制。
最後,捐贈者還需要問自己,如果以後自己或所愛的人在生活中患上腎病,到時候沒有多餘的腎臟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5、你的經濟或工作情況如何?
通常情況下,獲贈者的健康保險應當涵蓋捐贈者的篩查、手術和後續護理費用。
但傑森指出,頻繁地往返於家和移植中心之間,可能會產生油費、過路費、停車費等額外費用。
他認識的另一位捐贈者還需要考慮機票費用,因為捐贈者住在新澤西,而獲贈者住在加州。
此外,捐贈者還需要考慮工作的靈活性。
公司會允許捐贈者休假數周進行手術和恢復嗎?假設沒有未休的假期或病假,捐贈者能夠承受失去一個月的工資嗎?
傑森很幸運,他的工作能夠允許休假並且他也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使得他能夠承受在失業期間的一切花銷。
6、那麼,當你成為一名捐贈者,你能獲得足夠的支持嗎?
家人朋友的支持:
儘管捐贈者並非「患者」,但他們也需要在做完手術之後得到親朋好友的關心和問候。
當捐贈者還沒有完全康復時,家人和朋友可以給他送飯、陪著他。陪伴、照顧和情感支持都很重要,所以捐贈者需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做出捐贈決定之前,你可以先與朋友和家人談談,了解他們是否會一直支持你。
專業人士的指導:
如果你有意向成為一名捐贈者,約瑟夫建議去受贈者選擇的移植中心檢查雙方血型是否匹配。
你也可以與心理健康諮詢師溝通,實際上醫院可能會要求捐贈者進行心理諮詢,並將其作為檢查的一部分。
捐贈者也可以諮詢有著同樣經歷的人,這類交流也會有所幫助。
是否捐贈取決於自己:
是否進行捐贈取決於捐贈者自己。接受檢查並不代表做出捐贈承諾,捐贈者可以在任何時候延遲或放棄捐贈。
約瑟夫表示,整個評估過程是保密的。
即使評估結果表明捐贈者與獲贈者完全匹配,捐贈者也可以選擇延遲或放棄捐贈。
在這種情況下,獲贈者永遠不會知道評估結果。如果捐贈者有要求,移植中心甚至可以開具醫療免責聲明。
傑森相信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表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真的會改變你的生活。
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