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高考對於我國大部分國人而言,都是決定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作為階級流動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考絕不僅僅意味著上一個好大學這麼簡單。不同的大學決定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決定了今後事業的高低,而事業的高低又決定了人生成就和未來生活的質量。所以,高考才會在國人眼裡如此莊嚴肅穆。
而國人為了這場考試,可謂從孩子牙牙學語時便開始準備了。各種早教、幼教班的培訓,再加上小學、初中、高中的磨礪,以及高三那一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一切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高考。
多年磨一劍,再加上肩負家人的希冀。就算心理素質再好的學生,到了考前也會感到緊張。這種緊張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在考場上的小心翼翼,一道試題做完後反覆檢查,生怕因為粗心大意給自己一生留下遺憾。
話雖如此,但總有劍走偏鋒的考生。譬如在2007年,廣西就曾有這樣一位女考生。她不但在考場上的心態相當放鬆,還一度在英語考試考到一半時睡著,甚至語文考試還忘了寫名字。或許有人會認為,她肯定平時是學渣,自知考不上大學,所以消極對待考試。然而,人家不僅是學霸,還是當年的廣西高考文科狀元。
到底是怎樣一位奇女子,能將如此緊張的考試舉重若輕,還能輕易拿下呢?她便是林麗淵,號稱「2007年最牛高考生」。
根據林麗淵回憶,她從小一直有先答題最後寫名字的習慣,2007年高考第一門語文考試時,她也將老師的叮囑拋在了腦後,依然堅持的自己那套寫答題後寫名字的法則。結果還是由於有些緊張,最後林麗淵交完卷,竟忘記將自己大名署上去。
林麗淵的心態自然受到影響,但她馬上調整了過來,想到既然第一科砸了,剩下五科好好考說不定還能有機會上大學。於是,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下面的考試中。
然而「意外」又發生了,在考最後一科英語時,或許是因為林麗淵的心態過於放鬆,做完聽力部分後竟在考場打了會瞌睡,沒想這一睡便睡掉了一半考試時間。驚醒後的她立刻奮筆疾書,居然在鈴聲響起前答完了所有試題。
如此倉促的情況下,本來周邊同學,包括她自己也不看好考試成績。結果半個月出分後,直接驚呆了林麗淵。她語文試卷雖然沒寫名字,但由於有考生號,還是對應上計入了考試成績。倉促答完的英語竟也考了141分。最終,林麗淵以總分672分的好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還是同年廣西省文科狀元。
或許有人會感到不可思議,但縱觀林麗淵的成長軌跡,其實這一切並不偶然。從初三開始,林麗淵便會上各大門戶網站的教育頻道,看早前高考狀元撰寫的學習資料,學習經驗、甚至是考試時如何調整心態的文章。
一直以來,她都以狀元的要求激勵自己,無時不刻向他們學習。再加上一直以來讀書勤奮刻苦,成績始終在學校名列前茅,最後能在高考時收穫這樣一份成績,其實並不讓人意外。人家早在3年前就開始未雨綢繆,早就做足了充分準備,即便在考場上發生這些小插曲,也並不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太大影響。
所以,總有人宣傳高考考場上心態才是決定一切的東西,林麗淵無疑打了這些人的臉。考場上心態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當對知識點融會貫通,熟練掌握後,任何心態都不會左右你最終的成績,甚至還能反過來助你從容面對考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早在幾千年前,荀子就已經將這一道理清楚地告訴了後人。因此,對於高考而言,平時的積累永遠比心態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