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今年6月,東方網推出系列報導《了不起的小鎮》第一季,在長三角地區,我們通過圖文、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全面呈現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過程中,小城鎮對大中國的貢獻。
即日起,《了不起的小鎮》第二季正式上線。報導聚焦我國北方的特色小鎮,關注他們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發展。同時,我們也將用視頻和文字的形式,記錄小鎮產業發展過程中所湧現的匠人精神和有趣故事。
今日是《了不起的小鎮》第二季的第五站——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
下周,我們還將把第二季小鎮的產品搬進直播間,以帶貨的方式為您全方位呈現小鎮經濟的特色產品,敬請期待。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 管競 丁一涵
地處河北邢臺市東部的南和區,是一個只有39萬人口的小城,但全國60%的寵物糧卻都產自這裡。
目前,南和區已擁有寵物產業及相關市場主體8500餘家,年產值107億元,帶動就業6萬餘人。
從上世紀90年代寵物食品萌芽,經過近30年的發展,南和區實現了從中國寵物食品之鄉到中國寵物產業之都的跨越。
產業轉型催生了寵物食品行業
2016年,孔令超和朋友聯合創辦了邢臺博美寵物食品有限公司,此前他從事板材加工行業長達16年。
板材加工是南和區的傳統特色產業,但由於環保等壓力,這個行業的發展受到影響。「由於缺乏產品意識,加上價格戰和環保壓力,板材加工產業發展較為艱難,而寵物食品是一個向上的產業,客戶人群較廣,消費能力較高。」孔令超向記者分析道。
(圖說:邢臺博美寵物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孔令超)
博美公司正是南和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上世紀90年代末,寵物食品產業在南和起步,初嘗螃蟹的是當地的畜禽飼料加工企業,當時銷售的飼料一斤才掙幾毛錢,而一袋十斤裝的寵物食品就賣到了一百多元,比畜禽飼料翻了好幾倍。隨著環保政策趨嚴,板材加工等傳統產業的從業人員也開始轉向寵物食品行業,助推了這一新興產業的聚集式發展。
「當年南和縣有不少飼料生產企業,隨著市場變化都面臨轉型問題。南和一位招商局長外出考察時看準了寵物食品這個行業,在他的鼓勵下,一家飼料企業率先轉型並嘗到甜頭,於是南和的寵物食品行業很快形成了規模。」南和區農業局的一位工作員說道。
剛進入寵物食品行業時,技術是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我們最開始不懂寵物食品的生理生化指標,原以為只要能做成就是好產品,結果產品投放到市場後,寵物吃了有很大反應。」孔令超告訴記者,公司邀請省內高校的教授現場指導,最終解決了技術問題。目前,博美公司寵物食品月產量達600噸,「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發展到月產2000噸。」
(圖說:邢臺雅頓寵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寵物食品)
走進邢臺雅頓寵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園區,記者感受最深的是環保。雅頓公司的門禁系統可以對車輛實現自動化識別,國5排放標準以下的車輛不允許進入廠區。
公司總經理張士民是土生土長的南和人,投身寵物食品行業前開了20多年的鑄造廠。他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表示,邢臺是工業大市,一到冬季霧霾特別嚴重,投身新興產業,環保必須走在國家政策的前面。
張士民說:「我們在設計廠區圖紙時率先考慮的是環保問題,前期投入100萬安裝了新風系統,最大限度減少廢氣的排放,公司執行的排放標準比肩國內一線城市。」
寵物也能吃上保健糧
成立於2008年的邢臺市伊薩寵物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的龍頭企業,現有員工400餘名。該公司辦公室主任王紅光向記者介紹,公司初創時,只有4間簡陋廠房和6名技術工人。2012年,公司告別粗放型的低端糧生產模式,開始對產品進行提升。
王紅光告訴記者,在市場調研過程中,許多顧客反映,愛犬到達一定年齡後,身體機能下降,生病次數增多,迫切需要一款保健寵物糧,能夠做到防病治病。
(圖說:邢臺市伊薩寵物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宏光)
科研團隊將中醫理論觀念「不治已病治未病」引入到寵物食品中,開展了對寵物出生、成長、成年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研究,紅參、生地黃、天冬、麥冬、茯苓等中草藥提取物一一進入科學配比和試驗待選材料中。
通過寵物糧的不斷優化,產品達到了「提高免疫力、改善腸道菌群、抑菌及提高動物抗氧化水平」等功效,這也成為該品牌最大的賣點。王紅光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介紹,這款產品讓寵物吃了以後毛色更光亮,身體更健康,壽命也更長。
保健寵物糧研發成功,也為公司開拓了新的市場。「我們現在一直在做產品研發和升級,佔地面積60畝的二期園區正在規劃中,力爭把伊薩打造成新國貨的代表企業。」王紅光說。
布局電商成寵物食品企業標配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南和寵物食品行業也是一場巨大考驗。雅頓公司原計劃2月5日開工,因疫情導致交通受限,很多員工無法回到崗位。「如果不加班加點搞生產,就會有寵物餓肚子。」張士民說,經與南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多次溝通,公司於2月中旬率先復工生產。
在張士民看來,疫情凸顯了「宅經濟」的巨大潛力,80後、90後等社會主力消費群體對網絡具有依賴性,寵物食品電商市場前景廣闊。雅頓公司在布局京東、天貓、淘寶等傳統店鋪的基礎上,又入駐了拼多多,公司未來還將大力推廣旗艦店、專營店,打造網店矩陣。
(圖說:伊薩公司生產的寵物食品)
2015年,伊薩公司開設了第一家天貓店鋪,如今京東、蘇寧易購等都已布局。「從2018年開始,我們組建了電商分公司,招募專業化的運營團隊。」王紅光說,疫情期間,產品線下銷售受到了很大影響,但線上電商團隊取得了長足發展,彌補了線下物流不暢等短板。
目前,南和區從事寵物食品相關銷售的電商及銷售商達8100家,注重品牌打造是南和寵物食品行業的一個現象。記者走訪當地企業發現,最近幾年間,當地企業大多採用了多品牌戰略,力推一到兩款主打品牌,同時大力發展子品牌。例如博美公司現有薩牧樂等8個品牌,而伊薩公司的品牌已達到21個。
王紅光說,「我們不斷豐富產品線,根據寵物種類、年齡段和活動量等差異,調配不同的產品配方,滿足不同寵物的需求,讓用戶擁有更多選擇。」
從寵物食品之鄉到寵物產業之都
南和的寵物產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到2006年是萌芽期,當地的飼料加工企業轉型犬糧生產,寵物產業悄然起步;從2006年到2016年是穩步發展期,十餘家企業乘勢而動,逐漸在全國業內佔據一席之地;從2016年至今是跨越崛起期,當地政府順勢而為大力扶持,寵物產業實現了由量到質的蝶變。
(圖說:邢臺博美寵物食品有限公司的寵物飼養室)
博美公司有間寵物飼養室,與生產車間僅一街之隔,裡面飼養著數十隻泰迪等寵物狗,還配有專門的飼養員。為檢驗寵物食品質量,當地的寵物食品加工企業大多在廠區內建有飼養室,寵物醫院在這裡也有了市場。在奧特萊斯產業園二樓,總部位於天津的瑞派寵物醫院不久前就在這裡開設了旗艦店。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寵物食品產業的崛起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寵物窩等周邊產業也在南和蓬勃發展,當地貓砂產業甚至佔到了全國8成以上份額。
(圖說:南和奧特萊斯寵物商店裡的寵物窩)
南和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寵物食品生產基地,數據顯示,全區年產乾糧80萬噸,年產值68億元,產銷量行業佔比達60%。南和貓砂產業異軍突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貓砂生產基地,年產量達到30萬噸、年產值12億元。
10月20日,南和將舉辦第四屆中國·南和寵物產業博覽會,來自國內外的寵物產業上下遊產業鏈企業將應邀參展。張士民說,「我們正在精心準備,將通過展位展示、現場直播等多種形式,努力把雅頓的優質產品推介給海內外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