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2021-01-19 東方網

原標題: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鱷魚以前張什麼樣子?近日考古學家揭秘了遠在恐龍時代的八種遠古鱷魚物種。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在恐龍霸主時代的鱷魚吧。

  暴泳鱷:暴泳鱷(TYRANNONEUSTES LYTHRODECTIKOS)非常像一個奇特的混合生物,它的身體像海豚,長著鯊魚一樣的尾鰭,儘管如此,它仍是一種鱷魚。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猛泳鱷:侏羅紀中期至白堊紀早期,生活著一些遠古鱷魚物種,近期發現的猛泳鱷(Torvoneustes coryphaeus)就是其中之一,它長著鋒利的下頜,它和其它同時期鱷魚物種被稱為地蜥鱷。

  猛泳鱷生活在1.57億年前,體長可達到5米,採集的化石證據表明它們在現今英國淺海灘吞噬獵物。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CRICOSAURUS SUEVICUS這是一種體型較小的恐龍時代鱷魚物種,體長大約2.1米,科學家分析稱,基於其嘴部外型和長度,以及牙齒缺乏鋒利邊緣,很可能它們專門捕食小型生物,例如:魚類和魷魚。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DAKOSAURUS MAXIMUS侏羅紀晚期,地面上出現大型食草類恐龍和看上去像坦克的盔甲恐龍,同時還生存著一些大型生物,例如:DAKOSAURUS MAXIMUS,它生活在1.52億年前。這種鱷魚長著子彈狀頭骨,鋒利的鋸狀牙齒。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曼氏達克鱷(PLESIOSUCHUS MANSELII)體長可達到6.8米,生活在1.57億年前,與它們龐大體型相匹配的是,它是遠古鱷魚牙齒間距最大的物種,長著巨大的鋸狀牙齒。它的牙齒缺少耐磨性,很可能擅長吞食其它海洋爬行動物。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地龍鱷(Geosaurus giganteus)生活在1.52億年前,它比其它遠古同類物種體型較小,在現今德國水域捕獵。它長著三角狀、類似刀片的牙齒,具有細微的鋸齒結構,類似剪刀結構的上頜與下頜牙齒接觸方式,與現今大梭魚十分相似。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METRIORHYNCHUS BRACHYRHYNCHUS現今法國水域曾是遠古鱷魚的棲息地,1.65億年前,METRIORHYNCHUS BRACHYRHYNCHUS生活在這裡,它們可以離開水域捕食,體長可達到4.7米。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TORVONEUSTES CARPENTERI生活在1.53億年前,在現今英國水域四處捕食,它的體長可達到4.7米,該物種長著獨特的下頜緊閉肌肉排列,目前對於它的認識仍不足,它們能夠快速閉合下頜,對獵物施加強大的咬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組圖: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八大鱷魚物種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以下是恐龍時代的八種遠古鱷魚物種:暴泳鱷:暴泳鱷(TYRANNONEUSTES LYTHRODECTIKOS)非常像一個奇特的混合生物,它的身體像海豚,長著鯊魚一樣的尾鰭,儘管如此,它仍是一種鱷魚。
  • 令人驚詫的七大遠古化石:蛇竟吞食恐龍?
    下面為您盤點最令人驚詫的七大遠古化石。1、恐龍死亡之戰1971年,考古學家發現7400萬年前的恐龍骨骼化石,呈現兩隻恐龍在山體滑坡掩埋之前曾激烈爭鬥。1993年,美國考古學家馬克-諾瑞爾在蒙古戈壁沙漠發現一具竊蛋龍骨骼化石,旁邊是數個未孵化的竊蛋龍蛋。
  • 曝光恐龍時代的遠古巨人之謎,頭大如牛的巨人化石,身長2.6米
    ,神話中體型龐大的生物遠古巨人之謎之前相關報導稱遠古巨人腦袋大如一頭牛被發現的遠古巨人骨骼每具長約8尺,天哪,想想和這些巨人相匹配的動物物種也是非常巨大的。遠古時期存在恐龍與巨人以現在發現的暴龍化石為例,暴龍約3層樓高,在所有的石雕裡,恐龍雖然還是比人大,但是比例並不懸殊,就好像是現代人與牛的比例這就說明恐龍時代就存在著遠古巨人。遺留的巨人化石,腳印,骨架
  • 揭秘恐龍同期爬行動物:鱷魚和犰狳混合體
    考古學家發現與恐龍同期存在的爬行物種正體龍是「鱷魚、
  • 揭秘恐龍同期爬行動物:鱷魚和犰狳混合體(圖)
    考古學家發現與恐龍同期存在的爬行物種正體龍是「鱷魚、母牛和犰狳的混合體」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考古學家最新研究揭開了與恐龍同時期存在爬行動物恩吐龍(aetosaurs)物種的真實面目,
  • 考古學家在恐龍化石腹部,發現詭異頭蓋骨,專家說,它不是人類的
    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恐龍時代是史前歷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西方科學們來說,他們更是對此類研究達到了痴迷的地步。從考古發現來看,恐龍生活在距今約2.5億年前,並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不同種類的恐龍化石,而數量最多就是美洲大陸,即現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區,根據不完全統計,北美大陸一地就有169種之多。因此,美洲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研究恐龍,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同樣是史前巨獸,為什麼鱷魚可以完勝恐龍,一直存活到現在?
    說起史前巨獸,相信大家都會馬上聯想到大名鼎鼎的恐龍,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憑藉自己強大的物種優勢,全面霸佔了當時地球上的生態位,而其它的物種似乎只有在一旁邊瑟瑟發抖的份。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物種都是這樣,其實在恐龍橫行地球的時代還存在著其它的史前巨獸,比如說鱷魚。
  • 猶他大學使用3D列印技術,復原鱷魚牙齒,發現遠古竟有吃草的鱷魚
    提起恐龍,想必是無人不知的,它們存在於兩億多年前,曾經稱霸地球,卻又神秘的滅亡了,但其實,也有一種同樣兇猛的動物,從遠古年代一直生存到了現代,它就是爬行動物的「活化石」鱷魚。而最近,一項歷時二十幾年的調查,發現了史前鱷魚的一大秘密,究竟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 卡羅來納州發現恐龍糞便化石,有人說它沒有用,其實研究價值很大
    世界上發現的化石千千萬萬,有動物骨骼化石,也有昆蟲肢體化石,還有植物根莖化石,但您聽說過糞便化石嗎?在美國地區,一位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塊糞便化石,雖然有人說毫無用處,但他卻表示價值巨大。究竟是什麼動物的糞便化石呢?又有什麼巨大價值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扁平鱷頭部復原模型(上)及其下顎化石。這是一種體長3英尺的史前鱷魚,以魚為食。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 恐龍身上也有「年輪」?考古學家:通過線條或許能判斷年齡
    恐龍在我們歷史上生存了有上億年的歷史,當時人類還不存在,所以對恐龍的記錄都是通過遠古化石來獲取的據考古學家表示,恐龍是世界出土的化石中佔比最高的生物,幾乎每個板塊都發現了恐龍化石,而考古學家們通過辨別化石可以推斷出它們的種類、體型以及行為習慣。甚至考古學家們還在恐龍的骨架中發現了一些有規律變化的線條,這些線條跟樹木的年輪有些相似,他們認為可以通過這些結構推算出恐龍年齡。
  • 史前鱷魚恐怖異常 豬鱷竟然以恐龍為食
    【科技訊】1月3日消息,說起恐龍,我們一度認為恐龍就是世界上最兇殘的動物,其實不然,在史前文明中出現過許多以恐龍為食的動物,豬鱷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美國考古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一個史前鱷魚群化石遺址,他們在遺址上挖掘出數種史前鱷魚的化石殘骸。
  • 靠化石能分辨出恐龍是雄性還是雌性嗎?很難!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雄性和雌性恐龍之間的差異很小,考古學家很難從骨骼化石分辨恐龍性別,兩者之間的骨骼結構非常相似。英國研究人員分析了現代恆河鱷的頭部化石,恆河鱷是一種瀕危滅絕的大型鱷魚物種,通過觀察恆河鱷的骨骼結構,從而洞察恐龍雄性和雌性之間的差異。恆河鱷體長6米、體重250斤,這種長嘴鱷魚被稱為「活恐龍化石」,除了頭骨上有一個骨洞之外,雄性和雌性之間並沒有明顯差別,這意味著考古學家僅從骨骼化石來區分恐龍性別是很難的,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在依據恐龍骨骼化石辨識性別時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 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
    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時間:2016-07-17 15:2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 化石,是我們研究歷史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從化石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
  • 考古學家發現:遠古巨蛇曾以恐龍幼仔為食
    【科技訊】11月2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遠古巨蛇的最後晚餐很可能是恐龍幼仔。考古學家發現一具體長3.3米、6700萬年前遠古巨蛇盤繞在恐龍蛋的化石殘骸,依據化石分析顯示這條遠古巨蛇位於剛孵化的蜥腳類動物幼仔附近。
  • 「斯坦伯格謎鱷」不是恐龍,不是鱷魚,科學家:新物種
    文/玉濁清「斯坦伯格謎鱷」不是恐龍,不是鱷魚,科學家:新物種有的時候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有很多未知的生命存在,也有很多的物種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並且泯滅。通過科學家的不斷研究和探索,也發現了很多未知的化石,比如說,被命名為「斯坦伯格謎鱷」的一個物種。這是在1980年,一個登山愛好者在攀登阿爾卑斯山脈時,發現的一種海怪化石,只不過一直到兩年之後,人們才發現了它的價值,正式開始挖掘。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像鴨子的恐龍?迄今為止最奇怪的化石
    化石在巖石中沉睡了幾百萬年,直到最近被偷盜者挖了出來,位置很有可能在蒙古國南部的牙道黑達組。這些偷盜者走私化石,也許經過了中國,最後化石流入歐洲市場。  所有已知的恐龍標本中,超過5%都來自蒙古國,該國一直判定化石出口為非法行為。但這項法律很難執行,其中一個原因是蒙古國幅員遼闊,挖掘地點偏遠。過去幾十年裡,偷盜者不僅助長了高價收藏者市場,還經常給考古學家的工作造成不便。
  • 揭秘史前最危險的十大巨獸 霸王龍竟然才第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史前最危險的十大巨獸 霸王龍竟然才第五 說到巨獸,大家或許以為現當代不存在,就很多都是虛幻的,都是為了製作博眼球,但經過科學家,考古學家的探索發現,很多的巨獸都是確實存在過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史前十大巨獸的排行,可不只是你們聽說   原標題
  • 遠古鱷魚兩條腿走路
    【新華社微特稿】古生物學家在韓國發現的化石足跡顯示,生活在1.1億至1.2億年前的一種遠古鱷魚用兩條腿走路。據英國廣播公司12日報導,包括韓國晉州教育大學學者在內的多國古生物學家分析近100個18釐米至24釐米長的化石腳印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刊載於11日出版的英國《科學報告》雜誌。鱷魚通常趴著移動身體,留下的足跡一般距離較寬。然而,在韓國發現的這組鱷魚足跡距離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