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宮崎駿的一張電影票,現在終於還上了。
時隔30年,宮崎駿經典動畫《龍貓》重返大銀幕放映,這也是其作品首次大規模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在中國大陸自12月14日上映以來,6天累計票房達1.07億元,創下了今年重映影片最好成績。單日票房成績僅次於《海王》這部為DC創下中國最好票房成績的超級英雄電影。
《龍貓》是我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一部宮崎駿作品,在豆瓣上有9.1的高分,由57.4萬人打出了這個高分。更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9位,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了。
曾有這樣的評價:「只有心地純真的人,才能看見龍貓」,讓人沒想到的是,如今《龍貓》在我國重映,部分網友們的「差評」,也讓這句評價重現了。
這些「差評」如是說:「跟以前的版本一樣,搞得我跟小夥伴在電影院無聊地玩起了遊戲」、「沒啥意思,適合小小孩看」、「浪費電影票錢」、「以為是新版的,沒想到是舊版的,沒有一丁點改動」。
看來,這些給差評的網友,是看《龍貓》重映版之前,並不知道這是30年前那部經典老片的重映,他們還以為是重拍的新版本。
這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解罷了。
而另外一些給差評的,則是吐槽這部電影的「低齡化」:
「被評分騙了,因為我沒看過這個動畫片,只是陪孩子去看,還以為是老少皆宜的,結果完全是低齡化的。單從電影角度,只適合6歲以下的小朋友看。」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9點幾的評分,沒有一點劇情,沒有一點特效,特別無聊。」
「這也叫電影?適合3-6歲學齡前兒童看。」
「跟《無敵破壞王》差遠了」。
對於《龍貓》在部分網友那裡得到的「差評」,持有不同意見的網友卻如是說:「意料之中,同一部作品,不同年齡看或者不同時代環境下的人來看,會有完全不同的評價,不是影片不好,而是觀影的人變了。」
還有人說:「果然啊,已經長大的人,是看不見龍貓的」。
「龍貓就是一部全年齡的動畫片,成年人能從中看到幼年時的觸動。」
「龍貓表現了童年的魔法幻想和心理焦慮。」
「喜歡刺激的人不適合看宮崎駿」。
對於一部30年前,曾經溫暖過許多人童年的動畫電影,特效和技術顯然不是評價它的唯一標準。
1988年,當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創造出電影中的龍貓形象時,它就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動畫形象。「人人都想有一隻多多羅(TOTORO,龍貓的名字)」,溫柔又魔法強大的龍貓,就是很多人童年夢想中的守護神。
而此次中國重映《龍貓》的海報,由知名的海報設計師黃海設計,也將「溫暖又強大」這一點放大處理:中國版海報上,小梅和小月姐妹倆,快樂地在龍貓的後背上,耳邊仿佛能聽見她們的歡聲笑語。
這幅中國版海報中,不見龍貓的全貌,卻讓人直接聯想到了龍貓毛茸茸的質感和溫暖的觸感,因此這幅海報讓日本網友也為之點讚。
自30年前誕生以來,它不僅是吉卜力最賺錢的動畫角色之一,龍貓也啟發了許多電影工業的創作者。
在皮克斯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當中,就曾經有向龍貓致敬的彩蛋。當年,該片執行製片人、身兼宮崎駿友人的約翰·雷斯特表示:「我們希望宮崎駿先生及吉卜力的各位,能從這一點發現到他們的存在對於皮克斯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超能陸戰隊》的大白,也是向龍貓致敬。大白的角色設計總監JinKim曾表示大白就是借鑑了龍貓,而且宮崎駿是自己的偶像。
而演員黃磊發文說,太太孫莉也帶女兒去看了《龍貓》,並且說二女兒的英文名「mei」就是大女兒多多給妹妹取的。看來,這部電影,是可以讓兩代人共享的。
實際上,《龍貓》也一直都有「背後故事」的討論。
多年來,一直有種說法:這部電影是根據60年代日本的真實事件「狹山事件」而產生了創作靈感,這是一起真實的綁架女高中生案件。對於看似簡單的劇情,也一直有爭論,姐妹倆的母親是不是去世了?小梅是不是真的溺水了?小月乘坐小貓巴士接到的小梅,是不是妹妹的亡靈?
不過吉卜力工作室已經公開否認了關於小梅已經溺亡的猜測,卻沒有否認靈感來源於「狹山事件」。而且,《龍貓》中也的確暗藏著「狹山」的隱喻,就是搬家時老奶奶背後的「狹山茶」這個標籤。
《龍貓》看似波瀾不驚,實際上暗藏著對死亡、對疾病,對未知的大自然的泰然處之的態度,一種貫徹宮崎駿作品始終的「浪漫主義」。這不正是多年來宮崎駿的電影,一直帶給人們的感動與溫暖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即使是公認的經典,也依然能時時帶給人們思考,這就是「經典」存在的意義吧。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今日主筆:某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