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世界周刊):六一兒童節,不知有多少孩子去看馬戲了?馬戲表演,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童年的美好記憶之一,時至今日,在一些大型的主題公園裡,最受歡迎的表演項目還是馬戲。但就在5月21日,一個擁有146年歷史、號稱擁有「地球上最偉大表演」、名列號稱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的「玲玲馬戲團」在紐約舉行了最後的謝幕演出後,宣布關閉。這個消息讓許多人覺得特別傷感,但也讓另一些人歡呼雀躍。玲玲馬戲團的關閉,究竟意味著什麼?
精彩表演告別「地球上最偉大表演」
5月21日,美國紐約長島,玲玲馬戲團的告別演出在納蘇老兵紀念體育館舉行。
表演開始前,「玲玲馬戲團」的母公司美國菲爾德娛樂公司執行長肯尼斯·菲爾德在舞臺中央發表感言。
在緊張的10秒倒計時後,表演正式開始。
整場演出2小時30分鐘,精彩不斷,贏得觀眾掌聲連連。
在這場最後的演出之後,玲玲馬戲團的146年歷史就此畫上句號。
觀眾:非常有意思,演出很精彩 猶如夢幻般,但很傷心,我的孩子剛才哭著問我,媽媽,為什麼馬戲團要關門,今天我帶著我的媽媽、阿姨和朋友來看表演,有些傷感,但我很高興我們能夠來,我小時候就看過他們的馬戲。
觀眾:很可惜,(馬戲團)已經成為美國文化象徵。
玲玲馬戲團的前世今生
玲玲馬戲團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1年。
當時,美國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以展示少見的動物和外形奇異的人為賣點,組織了一場馬戲演出,頗受觀眾喜愛。
10年後,巴納姆和他的主要競爭對手詹姆斯·貝利合作,成立了「巴納姆和貝利馬戲團」,也就是玲玲馬戲團的前身。
巴納姆和貝利逝世後,另一個由來自威斯康星州的五兄弟組建的 「玲玲兄弟馬戲團」買下了「巴納姆和貝利馬戲團」,合併成為「玲玲馬戲團」。
到了20世紀初,玲玲馬戲團開始轉變風格,不再以動物展覽為賣點,而是訓練動物和馬戲團演員一起表演,其中馴象成為玲玲馬戲團的招牌節目。
1967年,玲玲馬戲團被菲爾德家族買下。馬戲團繼續擴張,大量僱傭員工,不惜重金收集世界珍獸。每年,玲玲馬戲團都會到一百多個城市進行巡演,成為美國娛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和兩個後起之星: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加拿大太陽馬戲團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馬戲團。
馬戲表演黃金時代漸漸遠去
但是, 隨著影視娛樂、電子遊戲及網際網路的興起,馬戲表演的黃金時代漸漸遠去。
由於運營成本高昂、門票銷售額下降,近年來許多馬戲團接連倒閉。
2016年11月,有39年歷史的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宣布破產,並於今年1月將其資產拍賣。
玲玲馬戲團團長 喬納森·艾佛森:可惜的是,現在的社會,不再追求那些在網上看不到的奇蹟。
除了經營上的壓力,來自社會輿論的批評之聲,也使得以動物表演為特色的馬戲團陷入尷尬境地。
經營、輿論雙重壓力壓垮玲玲馬戲團
動物保護組織成員:他們虐待動物。
觀眾:沒關係?? 他們不會這麼做的。
動物保護組織成員:他們用工具虐待動物。
觀眾:你們現在說的這些行為是真的親眼看到過嗎?
在動物保護組織眼中,馬戲團是動物虐待的重災區。
因為大部分參加表演的動物在出生後都會被強行從父母身邊帶走。而在接受訓練的過程中,馴獸師會利用各種方式去摧毀它們的意志。
大象表演,曾是玲玲馬戲團演出的經典節目。
舞臺上的大象看起來溫順而聰明,但它們的成長曆程卻充滿恐懼與無奈。
很小就與父母分離,接受人類訓練。訓練過程中,馴獸師會用繩索將小象的四肢捆綁起來,一旦小象表演的動作不合要求,馴獸師就會用手中的刺鉤棒刺向它們的敏感部位,迫使小象因為恐懼而服從,最終達到馴化的目的。
即使訓練成功,成為明星演員,這些動物的處境同樣令人同情。
因為馬戲團大多採用巡迴表演的方式,常年奔波,火車便成了馬戲團成員的家。他們拖家帶口,在火車上生活,看起來不失浪漫。但動物們遇卻不同。在一段又一段沒有止境的路途上,它們總是被冰冷的鐵鏈拴住,棲身在狹窄的車廂。
2011年,因為違反《動物福利法》,菲爾德娛樂公司向美國農業部支付了2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6萬元的罰款。
不過,菲爾德娛樂公司並不承認曾虐待過動物。
他們的態度讓動物保護組織加大了對馬戲團的抗議。
每逢玲玲馬戲團舉行演出,場外就能看到動物保護組織成員的身影,他們認真嚴肅地勸阻前來觀看表演的觀眾。
動物保護組織成員:他們現在會頭也不回地,走進去觀看表演,等他們意識到嚴重性,就會站在我們這邊。
動物保護組織成員: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受到這樣的待遇,你為什麼忍心別人的孩子遭遇這些。
迫於輿論的壓力,最終,2016年5月,在完成最後一場大象表演後,菲爾德娛樂公司決定讓團裡的大象退役,將它們送到佛羅裡達州動物保護中心。
沒有了大象坐鎮,馬戲團門票收入「急劇下滑」。
今年1月,玲玲馬戲團宣布,因運營成本太高、門票銷售下滑,將在5月底徹底關閉。關閉後,團裡所有動物將被送往其他合適的場所,但公司並沒有透露具體去處。
美國菲爾德娛樂公司執行長 菲爾德:馬戲團經歷過世界大戰,經歷過每個經濟周期,經歷過許多改變。人們不再像過去那麼喜歡馬戲了。
馬戲也要與時俱進 太陽馬戲團"O"秀不靠動物靠科技
如今,在世界三大馬戲團中,碩果僅存的是來自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
這家成立於1984年的馬戲團,另闢蹊徑,不靠動物表演吸引眼球,而是藉助高科技舞美設計,集合世界上最優秀的雜技、體操演員,再配上好萊塢大片似的劇情,呈現扣人心弦的演出,很快大獲成功,至今好評如潮。
「30年前,一個馬戲團如果沒有動物表演會被視為欺騙觀眾,但如今,人們喜歡的是不一樣的馬戲。」
-- 《丹佛郵報》
結語:更人道,更安全,更環保,更健康的娛樂方式
有人說,玲玲馬戲團的關閉標誌著這一傳統娛樂形式的沒落。
但也有不少人對馬戲的未來仍然保持樂觀,認為馬戲表演也在與時俱進,尋求形式與內容的改變。
的確,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科技手段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一直在不斷更新,我們所期待的是主流的發展方向是會變得更人道,更安全,更環保也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