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2021-01-19 藍小沐

追完了熱播劇《歡樂頌2》之後,沒發現更好的想要追的劇,直到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開播,才再度開啟追劇模式。

這部劇根據亦舒師太的小說《我的前半生》改編而成,我沒有看過原著,據說劇情與原著有很大出入。但主題仍一脈相承:家庭主婦羅子君在被離婚後的自我救贖之路。

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無疑是羅子君前半生的真實寫照。畢業之後工作了沒多久就嫁給了陳俊生,從此過上了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

當同齡人在職場奮力拼搏,在勾心鬥角中求生存時,她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眼角的魚尾紋以及丈夫對自己的忠誠度。

儘管這種生活單調乏味了些,但若能一直過下去,倒也不失為一種幸福。只是意外總是來的猝不及防,丈夫早已出軌公司同事凌玲,而她竟然渾然不覺,直到他向她攤牌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先是以愛之名,為她營造了一個水晶宮,讓她安於做一朵溫室裡的花朵,已近不惑之年,卻依舊天真單純,不諳世事。而後又因移情別戀,讓她從天堂跌入地獄,痛不欲生。

在離婚大戰中,為了爭奪兒子的撫養權,與社會嚴重脫節缺乏謀生技能的她,不得不從零開始,以新的身份開始新的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曾缺席的那一課遲早會補上。在殘酷現實的磨礪下,終於從一個溫順的小白兔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女強人。

一切都處於變化之中,唯有變化才是永恆的。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避風港。

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在潛意識裡,我們都不願長大,都希望自己這一生有所依傍,或者父母親、或者愛人,或者子女。

被呵護被疼愛的生活,固然無比美好,卻也是有期限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說到底苦和甜的份額是有定量的,沒有誰可以一直順風順水的過完一生,挫折苦難在所難免,就看出現在哪個階段。

不管你是含著金湯匙出生,還是生於尋常百姓家。不論男女老幼,身在何處。總有一些路要自己走,總有一些時刻需要獨自去承受,任誰也不可倖免。

一個星期前,爺爺被查出患上動脈血管瘤,急需手術摘除。得知這個消息,全家上下頓時陷入一場驚慌之中。在手術室外等待的那幾個小時裡,是非常煎熬的。直到手術順利結束,才鬆了一口氣。

已是七十五歲高齡的爺爺,儘管有一眾兒孫陪伴在側,但在手術之後被推入重症監護室的那個夜晚,麻藥消退之後的七八個小時裡,所有的疼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其他人愛莫能助。我不知道爺爺是怎麼度過那個夜晚的,但當我看到他醒來之後那張蒼老與憔悴的臉時,我就知道一定遭了不少罪。

有一個遠方親戚,她小的時候去過我家,我曾買過零食給她吃。那時候的她真像個小天使,粉粉嫩嫩,漂漂亮亮的,備受寵愛。因為她爸當個小官,日子過得還不錯。誰料在她讀高中時,爸媽離婚了。原因是她媽一直沒能生下兒子,而外面那個女人為他生了個兒子。她被判給了媽媽,而她媽只是一個家庭婦女,沒有經濟來源。

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公主,變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日子陡然變得清苦。因為恨她的父親,所以拒絕要他的錢。上了大學之後,業餘時間一直在勤工儉學,衣著樸素,學習努力。再見她時,已長成堅毅獨立的職場女性。

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她那時還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這是他對奧地利公主瑪麗一生的評價,瑪麗公主十八歲那年成為法國王后,丈夫很愛她,任由她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建宮殿,舉辦宴會,夜夜笙歌。根本聽不進去任何的忠告,可是二十年後,她被送上斷頭臺,命運令人無限唏噓。

人生,或早或晚,無論是壓力還是運氣,總體來說都是平衡的。如果把人生比作甘蔗,有的人是兩頭甜,中間苦;有的人是中間甜,兩頭苦;還有的人是開頭和中間苦,後面才是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有人一直甜下去,也不會有人一直苦下去,風水還輪流轉呢不是。

常聽人們說階層固化,縱使起點不同,可是每個人來到世上,都背負著自己的命運。大學畢業之後,你會發現原生家庭對個人前途與命運的影響無所不在。雖然那幾年裡,大家享受著相同的教育資源,吃著同一個食堂的飯菜,但這些表面上的平等非常短暫。

有人年紀輕輕,就跨入有房有車一族,生活壓力小;有人隻身一人在異鄉辛苦打拼,掙扎在溫飽線上;放眼世間,眾生百態,世相萬千。

從小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後是必定要吃盡苦頭的;將希望的所在寄托在一段關係一份感情上,終究是要失望的。

摔倒的小孩子,身邊有人的時候,會放肆大聲哭,因為他知道有人可依賴;若是身邊空無一人,知道哭也沒有用,會拍拍灰塵自覺站起來

自己的人生,原本就該自己背負。一個人背負另一個人的命運,其實是件特別艱難和殘忍的事。獨善其身,已是對自己和所愛之人的最大善良。

晚熟的人,和早熟的人相比,永遠說不清哪種更好,就像兩粒不同的種子,都會發芽,都會長大,或早或晚。早熟的種子,過早的認清了生活的真相,更能腳踏實地求生長,卻也失去了本該屬於它的那份純真;晚熟的種子,總是覺醒的那麼晚,儘可能多的保留了本真,卻免不了一場迅疾的追趕。

父母的愛最是無私,可是不能陪伴孩子到老;伴侶的愛,至親至疏,變數最是大;子女的愛,最是稀薄,像樹上的葉子,風吹了才落下幾片來。

財富會散盡,權勢會倒戈,而人心會變。任憑我們撒嬌耍賴,生活總會時不時的來挫一挫銳氣,給你上一堂又一堂課,直至取得一個及格的分數,才肯給你一點好臉色看。想讓生活愉悅,必須學著自己長大,戒掉軟弱和依賴。

人吶,總歸是要學著自己長大的,心智的成熟得跟上年齡的增長才好。當你有足夠能力抵擋生活的風霜雪雨時,屬於你的天地會無限大,不必依附他人,尊嚴和底氣不請自來。於他人,可以少怨,於己,可以少悔。於社會而言,又何嘗不是最好的貢獻呢。

相關焦點

  •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我跟她說:你落地就拍張照片發家人群裡,報個平安。我對她說:從現在開始,你要學著自己照顧自己了;我們也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你也不用擔心。我可以去學個英語啥的,明年去看你不用擔心我走丟……雖說「為子女擔心是父母一輩子的職責」,但如果父母總是不放心不放手,總是擔心,難免也會成為子女的負累,在精神上。
  • 人總要學著長大、學著不在乎
    人總是要學著長大i我以為我會不在乎,但是我沒有;我以為我會忘記,但是我沒有;我以為我會放棄,但我沒有。人總是要學著長大,卻不能忘記年輕才是本錢。承認自己是有多幼稚,簡單的像單細胞生物。卻有的時候固執的像老頭,假裝自己什麼都懂。
  • 人,總要自己學著長大
    一個人去堅強,一個人去流浪,經歷過所有風雨的洗禮,我們總要學會自己長大,因為這個世界上最穩固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堅強! 好像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被各種負累所痴纏,在成長的路途中迷途,在長大的過程中知返。
  •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四月桃花                                     日子,有美好的記憶,也有痛苦的往事     舊人,有愛你的人,有你愛的人。如今,都一一走散了。只有,庭前的花開花謝無聲無息陪伴依舊;
  •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人類經常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歡將他人的成績與自己相比較,因此覺得受挫,好不輕易活到老年還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我們一直粗糙的活著,而人的一生,便也這樣過往了。——三毛小時候盼望快點長大,長大了,就可以自己闖蕩沒有束縛;因為長大了,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戀愛不會被指責為早戀;因為長大了就可以離開小小的家去創造美麗的未來。當時就是這麼幻想著未來,希望自己快快長大。蹣跚學步的嬰孩,什麼時候已經會跑會鬧。再長大一點了,不顧家裡人就和其他同齡的小夥伴一起去更遠的地方玩耍。
  •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當李宗盛略帶沙啞又不失溫柔的嗓音緩緩流淌出:「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的時候,當我又最初的因旋律感動到現在的因歌詞感慨時,我才慢慢開始懂得了這段話的真諦。走吧,走吧,有些路註定是要踽踽獨行,因為我們已不再是個孩子。
  • 人都要學著自己長大
    漸漸的你會發現,真正關心你的人並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生活。 漸漸的你會發現,社會越發展,科技越進步,人們越無聊虛偽。 漸漸的你更會發現,可能我們都變了,變得自私無聊愛慕虛榮,人還挺賤。我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朋友,也不知道多少人把我當朋友,在我心中「朋友」這兩個詞是無比神聖的,它是一種心靈上的互相吸引和共鳴,人格上的平等與尊重,思想上的碰撞和交鋒,價值觀的相近和趨同,和生活中的互相幫助和扶攜,永遠在歲月的深處無條件支持你、鼓勵你、鞭策你的人。
  • 郭艾倫發文送別高詩巖: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我一直都在
    北京時間9月15日,郭艾倫今天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了一則消息,內容則是送別即將離隊的高詩巖,我們一起來看下郭艾倫對高詩巖說了些什麼, 「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給我發的抒情的話雖然文採一般但也看完了」 「繼續長大吧
  • 人生就是一場告別,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人這一生,山長水闊,但不要再相遇。真正的愛情不是一時的好感,而是你明知道沒有結果,還要堅持下去的衝動。曾經我很愛你,他都過去了。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我對你那麼好,你卻總這樣不冷不熱的,可我毫無辦法,誰叫愛的最深的那個人是我。偶爾我也會想想,如果有一天當我消失在追逐你的長途。某個夜裡,你的手機微微一震,你會不會恍然的以為,還是我給你的溫柔?今後我會放下如今的執著和不舍,帶著些許的遺憾,去開始過沒有你的生活。你會有新的女朋友,她會陪你做我想做的事。
  • 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愛的代價」• 李宗盛 | 尤克裡裡彈唱譜
    愛情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每一個人對愛情都有不同的體驗和憧憬。
  • 哲理:你總要學著長大!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小時候我們總是在拼命的長大,長大後遠離父母,在沒了父母的囉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等到長大後,你會發現原來兒時是這麼的好,錯過的都已經成了回憶。
  • 鄭州9歲女孩兒坐反公交引熱議 專家:孩子總要學著自己慢慢長大,但...
    支持方:孩子總要學著自己慢慢長大網友「曉紅的家」:應該,現在好多新聞裡大學生被各種騙,就是因為沒有生活經驗,閱歷太少,從小自己回家,孩子也會自動提高警惕性。網友「佳寶汐」:當然應該鍛鍊的,人總要學著自己慢慢長大的。
  • 我們總要學著長大,即使一個人也能單槍匹馬勇敢無畏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個人會一直陪著你,一直叮囑你,一直幫助你。你總要學著去長大,學著自己一個人穿衣、吃飯、生活,因為你就是你的世界裡的王。當你慢慢學會了長大,你終究會發現:成長是件孤獨又痛苦的事情。曾經年少時的好朋友一個個走散,曾經稱兄道弟的好兄弟也會因為某些小事而成了陌路,曾經喜歡過、愛過的人也會因為不投緣而決裂。而你的成長就是建立在這些人慢慢離去的過程中,他們的離開告訴了你一些道理:如若執意要走,不必挽留,強求來的情誼不值得維繫,就好比手裡攥著一個滿身是刺的東西,何必強求自己忍著痛去挽留要走的人。不屬於你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無法挽留,就像時間瞬息而過,逝去即為逝去。
  • 時間告訴我們,人總要學著長大,事實告訴我們,凡事別太為難自己
    我們剛走過年少無知的階段,卻又悄悄的進入了太敏感,又容易落淚,既想擁有又害怕失去的階段,雖然嘴上說著要對自己好一點,但在心裡卻總是喜歡跟自己處處較勁。也許是因為我們生在這個繁華的世界,複雜的社會,為了生活,我們才不得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可理想跟現實偏偏又存在一定的差距,當我們達不到理想感到無助的時候,不是責備自己,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悶氣。
  •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會自己長大!
    我不知道!昨天怎麼樣?我埋在心裡,久久無言。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了?誰能告訴我?從背上行囊開始,一切都變了模樣。從此以前的世界再回不去了。以前的人和事會註定漸行漸遠,捨得的,不捨得的,都註定漸行漸遠,以至於最後慢慢消失在腦海。我無數次從夢中醒來,夢裡的事情一清二楚。好多時候寧願自己木有醒來,把那夢繼續做下去。有那麼三年!
  • 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或許每個光鮮亮麗的人背後也有很多無奈與艱辛,當我們抱怨生活不易,歲月不公的時候,想想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沒有容易二字。人生種種不如意,當以「淡」化之「我愛你時,你正一貧如洗寒窗苦讀;離開你時,你正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能不能為你再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只為你臨別時的那一次回顧……天長地久都化作虛無。」這是相愛卻不能相守的無奈。
  • 《我的前半生》發布會 靳東調侃啜妮要說真話
    網易娛樂6月29日報導 昨日,《我的前半生》在京舉辦開播辦發布會,陳道明、靳東、馬伊琍、啜妮悉出席。該劇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我的前半生》。據悉,當日啜妮身著牛仔外套,搭配過膝白色吊帶長裙亮相發布,整體風格顯得俏皮可愛。
  • 《我的前半生》,不是每個人都有羅子君那樣好命的
    到這個題目,很多人會想,羅子君幸運嗎?命好嗎?不還是被丈夫拋棄了。其實,羅子君太幸運了,大學畢業就在家裡當全職太太已經到33歲,要知道,33歲再出來某職位有點難,尤其是她在家裡享受慣了富太太的日子。她已經十指不沾陽春水了十年,再到職場她能幹什麼?
  • 44歲的馬伊琍,她的家庭讓避免活成了《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
    馬伊琍憑《我的前半生》獲白玉蘭獎當40歲的馬伊琍出演羅子君時,她很難想像父親的曾經的話和女兒說的竟如此相似。《我的前半生》播出,愛馬嚴肅地問了馬伊琍一個問題:「陳俊生說叫你不要工作了,在家裡,他養你一輩子,你也信?!他說只愛你一個人你也信?!」 當時愛馬才看完第一集。馬伊琍哭笑不得地說:「那是羅子君好不好?我是你媽,我是馬伊琍!」這時愛馬告訴馬伊琍:「我長大以後一定不會像羅子君一樣靠男人養活,我喜歡跳舞,而且跳得不錯,長大以後可以做舞蹈老師。」
  •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直到後來有一天突然明白,哪裡都不是家又哪裡都可以是家,因為你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你就是你自己的家。沒有人會陪你走完人生的全程,能夠有緣陪你一段已是難得的緣分,最終,剩下的還是會是你自己。所以,不要讓自己遺憾,也不允許自己懦弱,即使一個人,也要活得精彩,活得漂亮,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