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鄭州203路公交車上一名9歲女孩兒因坐反車哭泣,車長問到孩子家人電話後,聯繫女孩兒媽媽接人。女孩兒媽媽表示,女兒上補習班,由於當天忙沒時間接,就想讓她獨自坐車回家鍛鍊一下,結果沒想到女兒真的找不到家。事情發生後,引來網友紛紛熱議。
支持方:孩子總要學著自己慢慢長大
網友「曉紅的家」:應該,現在好多新聞裡大學生被各種騙,就是因為沒有生活經驗,閱歷太少,從小自己回家,孩子也會自動提高警惕性。
網友「佳寶汐」:當然應該鍛鍊的,人總要學著自己慢慢長大的。
網友「不吃香菜的小仙女」:我感覺家長應該鍛鍊孩子獨自回家吧,這樣孩子就會比較有主見、比較堅強,也不會那麼懦弱。就像我小時候我家人都是讓我自己放學回家,很多時候就能解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同學之間的矛盾,而那種不獨立的孩子回家後,肯定還會跟家人說今天如何受委屈了。
反對方:不能拿孩子的生命安全開玩笑
網友「若凡」:很多人說要鍛鍊,作為一個女孩的母親,我內心也是這麼想的,可我真的不敢這麼做。現在的各種社會新聞看得我不敢放手,至少在她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是真的不敢。雖然我也羨慕那些獨立的孩子,可是一想到萬一因為自己的不監護讓孩子發生意外我就覺得無法面對。
網友「suns99」:我不敢讓我孩子9歲時自己回家,現在不是我小時候,那時車少村裡壞人也少,都認識,幼兒園就自己去上學放學了,現在壞人多路上車又多,我是真放不下心,還是再等等吧 。
網友「陳音」:再鍛鍊,也不能拿孩子安全開玩笑吧?!
中間方:應適度、安全地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
網友「宮賀新喜」:應該放手鍛鍊孩子的生存能力,但是前幾次家長應該開車跟在後面,等孩子完全適應了就可以了。
網友「安逸平凡異根草」:9歲是該獨立(回家),但要有節奏地讓他慢慢適應,父母要做到心裡有底,和他走幾次。慢慢地來個角色轉換,讓他反過來提醒你,哪裡該直走哪裡該轉彎,或者到哪裡該下車了等,首先讓他自己有信心。
網友「遲到的大白」:除非忙不過來讓六年級的女兒自己乘過幾次公交車,平時都是我來回接送,陪伴的時間很短,一轉眼孩子就長大獨立了,需要你的時候就多陪伴一下吧,不需要急著證明孩子可以獨立,年齡到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老師有話說,孩子應學會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洛陽市第五十一中學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李居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根據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為確保小學生上下學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到威脅,多數學校制定一二年級上下學家長接送的要求,到三四年級可根據家裡情況,安排孩子上下學。
李居一認為,九歲已經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家長可以鍛鍊孩子獨自上下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課的識字辦法中,教孩子在生活中認字,家長可幫助孩子認識路名、站牌、商場超市銀行等建築的名字。數學課上也教過孩子如何辨別方向。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技能,要在生活中運用。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鍛鍊,提高孩子生存生活技能。
鄭州一小學教師李釗告訴大河網記者,適時鍛鍊是必須的,孩子也應具備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但是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前提是孩子會記住家的方向,知道父母的電話和姓名,有自我安全保護的意識,面對突發情況和危險時知道如何解決困境。
專家:鼓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不要突然「放手」
河南省青聯副主席、宇華教育集團總裁李花認為,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這是家庭教育必做的功課,但是也要循序漸進,注意方式方法。
一是要評估行動風險,預先採取一些保護、應急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二要教會孩子方法,輔助孩子練習,確認孩子已經掌握相關技能之後,再逐步放手。太突然的「放手」不僅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容易出現意外。
河南省政協委員徐惠娟則認為,應該鍛鍊孩子獨自回家的能力,她說:「我們的孩子到學校學什麼?長久以來許多家長及學生的回答是學知識,實際上最正確的答案是:學知識的運用。」
徐惠娟說,高分低能將被社會淘汰,所以家長一定要認清國家需要什麼人才,鍛鍊孩子獨立生存能力非常必要。當然一定要分年齡、分階段、分地點、分步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