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這個「堡」字,為啥總是讀不對。

2020-11-30 騰訊網

開始今天的知識分享之前,小編先請大家做幾道題:

1.革命舊址「瓦窯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2.北京地鐵6號線車站「十裡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3.蘇格拉首府「愛丁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bǎo

答案是:BCA

你答對了幾道?

有同學會問:明明是同一個字,為啥到了地名裡,讀音就這麼五花八門?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這個不一般的「堡」字。

「堡」是一個多音多義字,也是常見的地名用字,但是其讀音常讓人感到困惑,很難準確把握。

放眼國外,我們會發現歐洲很多歷史悠久的城市都帶有「堡」字,如「愛丁堡、布蘭登堡、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斯特拉斯堡」等,其中「堡」無一例外都讀「bǎo」。這可以說是意譯(城堡)加音譯(詞尾「burg」)的結果。

眼光轉回國內,我們注意到很多村鎮都以「堡」命名。

歷史上著名的瓦窯堡(陝西子長縣)。它以瓦窯堡會議而知名,留下了「瓦窯堡革命舊址」。在課堂上或是電視裡,我們常常聽到的是「瓦窯堡(bǎo)」。然而,此讀法實際上並不正確。根據1985年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視部制定並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用例說明,這個「堡」字的正確讀音是「bǔ」,取的是「有城牆的村鎮」(泛指村莊)之意。

上:瓦窯堡(圖片來源:新華網)

下:愛丁堡山上的城堡(圖片來源:VisitScotland)

小編瞎猜:讀音不一樣,除了音譯等問題,有沒有可能是為了區分一下不同的建築風格呢?

《辭海》中,對「堡」的解釋有三條:

點擊播放 GIF 0.1M

1.讀bǎo,泛指軍事上的防禦建築,如「堡壘」「碉堡」「城堡」「橋頭堡」;

2.讀,指集鎮(《新華字典》的解釋是「有城牆的村鎮」),常見於西北地區的一些地名,如「吳堡縣」(陝西)、「柴溝堡」(河北)、「堡鎮」(上海崇明);

3.讀,通「鋪」,本為驛站,今多用於古驛道邊上的地名,如「十裡堡」(北京)。

其實,根據音韻學的解釋,「bu」和「pu」在古音中原本相同,只是後來由於濁音清化才產生了異讀。

再舉一個例子。

用機場所在地起名,是中國大部分機場的慣例。由於機場一般處在遠離城市的郊區,原本是農村用地,許多機場名帶有濃厚鄉土色彩,如貴州貴陽龍洞堡機場、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有趣的是,這兩個「堡」讀音不同。依據當地習慣,第一個讀bǎo;第二個讀

這兩個機場都是交通樞紐,地位非常重要。可是外地人看到後往往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實在分不清到底是該念「bǎo」,還是「bǔ」,抑或是「pù」?

雖然有人認為公共場所名稱不必一味追求「高大上」,追求響亮、好聽,但是至少要讓公眾易於辨讀和交流。難怪現在社會上有人提議,要改一改這些帶有「硬傷」的名稱呢!

如何對待地名中的多音字?究竟是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來延續各地約定俗成的習慣讀音,還是按照方便大眾、利於交流、與時俱進的理念整合讀音?這確實是頗費思量的問題。

小編說

這樣看來,還是做食物的「堡」比較乖巧,雞腿堡吉士堡豬柳蛋堡牛扒堡,「堡」的讀音都一樣……嗯,今天下班要不要吃個漢堡?

本文來源:語言文字報公眾號(改編自2019年8月21日《語言文字報》文章《「堡」做地名怎麼讀》,作者:貴州財經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錢偉;圖片來自網絡)

圖文摘編整理自網絡,僅用於交流學習,若涉及版權糾紛,敬請聯繫平臺妥善處理或編輯刪除,感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讀就錯的河南地名,讀對2個及格,3個優秀,全部讀對是高手!
    一讀就錯的河南地名,讀對2個及格,3個優秀,全部讀對是高手!一.滎陽由於漢字滎字大家平時很少見到,所以很多人第一次見到滎陽這個地名的時候,要麼不會讀,要麼就讀錯了!雖然滎字只作地名用,但是不同的地方居然是不同的讀音,在河南有滎陽市,在四川有滎經縣,但是這兩個地名中的滎字讀音是不一樣的!是滎(xíng)陽市和滎(yíng)經縣,有沒有覺得很神奇!
  • 浙江這三個地名非常難讀,相同的字不同的發音,都讀對算你厲害
    今天我們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三個地方,給人們的印象深刻,好多人提起這三個地方之後都說這三個地方的地名非常「坑人「,相同的字不同的發音,如果你將這三個地方的名字都讀對,就算你厲害。到底是哪三個地方,能讓我們一塊了解一下吧?第一個名字很難讀的城市就是台州,很多人看到這個字可能覺得這個字讀第二聲就行。
  • 「地窩堡」怎麼讀?據說一大半中國人都搞錯了,你讀對了嗎?
    不管是人還是物,其名稱中的內涵和意義都是非常美好的。而中國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雖然是愈發簡單,非常便於人們使用,但有些漢字結構複雜,在生活中也是很少見的,因此認識的人並不多,很容易讀錯。若是將其放在名字中,可想而知要是不認識或者將其讀錯將會是一件多麼尷尬的事情。
  • 廣東一讀就錯的26個地名,讀對3個就了不起!!
    廣州仔女應該都會知道這個地方讀「歐」莊啦,姓「區」的「ōu」嘛。不過不少初來廣州的朋友會一不小心就讀成「驅莊」。但其實「流花」作為廣州地名,個「花」字讀「fa3」,音同「化」。第一眼看成阿婆「zhan」是為啥?7.大輋埔正確讀音:dà shē pǔ
  • 黃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隨著年齡了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社會的發展,我對黃堡有了認識:黃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小時候坐車去西安路過黃堡時,看到「黃堡」這兩個字,我大聲念到:黃堡(bǎo)。爸爸笑笑說,念黃堡(bǔ)。我問為什麼,爸爸笑而未答。上了初中,有同學家住在基建公司五處的所在地李家溝,至此去黃堡的次數就多了起來。記憶中黃堡就是一個農村,黃堡鎮街道平時沒有什麼人,逢會時熱鬧一些。
  • 廣東省最難讀的3個地名,本地人都可能讀錯,讀對兩個算你牛!
    但是外出旅遊,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事,比如到了一個地方,卻連那個地方的地名都會讀,這確實是有點尷尬。但是呢,地名不會讀也不會全怪我們沒有文化,有時候確實是這些地名太過難讀了,廣東本地人都可能讀不對,更何況那些外地來旅遊的遊客了。
  • 十個容易讀錯的地名,你能讀對幾個?讀對5個算你牛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名。每個地名都有自己的歷史,不了解這些歷史的人,很容易將這些地名讀錯。今天小編整理了十個容易讀錯的地區,你能讀對幾個?能讀對5個算你牛。且末。鄞(Yín)州區,「鄞」字很多人(包括小編)會讀成jing,對於浙江以外地區的人來說,這個字實在少見。鄞州區是浙江省寧波市的市轄區,總面積814平方公裡。鄞州原名鄞縣,五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鄞縣,2002年2月寧波撤銷鄞縣設立鄞州區。麗水。麗(「離」音)水市,是浙江西南部的一個地級市。
  • 「莘塍」的「莘」字該怎麼讀?
    近日,瑞網議事廳編號7998的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莘塍」的「莘」字到底該怎麼讀?  這位網友認為,「莘塍」的「莘」字應該讀「shēn」。他說,「莘」字在普通話裡有「shēn」與「xīn」兩種讀法。而瑞安方言並沒將這個字如同普通話般演化為兩種讀音。  「莘塍的得名,據說是在唐貞觀年間,先民圍塗農墾,煎鹽開蕩,塍堤交錯,故名莘塍。
  • 廣東4個最難讀地名:看似簡單實際多人讀錯,讀對2個算你厲害!
    廣東4個最難讀地名:看似簡單實際多人讀錯,讀對2個算你厲害!廣東作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迅速的省份,它的GDP常年穩居我們國內第一名。它不僅一直都是中國境內話題最熱門的省份,也是一個「流量」大省。第一個:黃陂鎮,陂字大家一不細看都會看成坡,其實這個字讀作pǐ,它位於廣東梅州市興寧市東北部,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以當地黃陂河而得名的,當地沒有什麼旅遊資源,但是樸素的鄉村建設是每個喜歡清靜遊客最喜歡的,並且該鎮還一直被當地人認為是旺財的風水寶地。
  • 教育部《人名用字表》正制訂 徵集人名地名用字
    那些冷僻的人名用字,人們見了,讀不出,叫不準,計算機也輸不出來,不僅失去了人名的交際功能,也給社會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人名用字表》的制訂,就是要根據人名用字規律,考察已有的人名用字狀況,確定合適的人名用字數量。  有人認為,現在計算機造字很方便,把字庫搞成開放式的就行了。這種方法也不可取。實際上,生僻字在人名中所佔比例並不大。
  • 上海最難讀的三個地名,外地人讀對兩個就很厲害,你都認識嗎?
    雖說生活壓力大,但仍舊是許多年輕人的嚮往之地,去過上海的人,偶爾會發現這裡有些地名很難讀,有的看了一頭霧水,實在有些尷尬。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上海最難讀的三個地名,很少有人能全部念對,你認識幾個呢?顓(zhuān)橋鎮初次看到這個地名,許多人都不知道怎麼念,有些人甚至只念右邊的頁,這個字確實比較少見,也有些難認,除了本地人,恐怕沒多少人能念對吧。它位於上海閔行區,當地有一座名為顓橋的石拱橋,因此得名,據說這座橋明代就已經存在了,歷史非常悠久。
  • 中國最難讀三個地名,沒點學識還真不知道,最後一個容易讓人誤解
    中國最難讀三個地名,沒點學識還真不知道,最後一個容易讓人誤解,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在廣大的領土舉目為眙」中取得的,盱眙是江蘇省淮安市的一個縣,氣候溫和溼潤,而最有名的是這裡的旅遊景點,曾經被譽為「中國旅遊強縣」,歷史也是非常久遠了。
  • 非常容易讀錯的4個四川地名,外地人能讀對2個以上就很厲害了!
    四川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其境內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地名,比較容易讀錯,特別是外地人到四川旅遊的,遇到這些地名經常搞錯讀音。現在我給大家整理下這些地名都有哪些!一.郫縣(郫都區)(讀pí xiàn不讀bēi xiàn)現在的郫都區在以前是叫郫(pí)縣的,它位於成都市的西北部,郫縣在古代稱"郫",因為郫是古蜀國的都邑而聞名,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
  • 「藁城」怎麼讀?什麼意思?一個字背後的文化與歷史
    「藁城」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讀不出來,這並不奇怪,因為「藁」是一個很特殊的字,「藁城」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地名。今天,就來說一說「藁」字背後的故事。工人正在製作藁城戰鼓。藁城戰鼓表演及其製作工藝於2016年被評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TAKEFOTO 供圖先說讀音。
  • 中國一城市地名有10個字,位於甘肅與蒙古交界,卻是由外國人取名
    10個字,一口氣都念不完,不僅繞口還非常難記,許多人一開始都聽不懂,要聽好幾遍才能理解,這個地方就位於中國甘肅,與蒙古交界的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雖然每個字不難,但連在一起好多人都念不對。,有時都不知道應該怎樣分段讀才是正確的,但是仔細看這個地名,又覺得和歐洲的很像,因為裡面還帶有布拉格這個歐洲城市的名字,所以不得不讓人好奇,難道這個地名是從國外音譯過來的?
  • 江西最難讀的三個地名,字眼簡單到小學生也知道,外地人卻常念錯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外國人眼裡,我們的漢字非常複雜,其實不只是外國人覺得漢字的讀寫很難,我國的小朋友在學習漢字拼音時也感到頭疼,比如常常會碰到多音字。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江西最難讀的地名,其中一個字很簡單,小學生也知道,外地人卻經常念錯,導致問路的時候,當地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鄱(pó)陽,鄱陽湖是國內非常有名的景點,另外鄱陽還有永福寺、牛頭山。可是很多人來這裡旅遊的時候,都不知道這個字讀什麼,有的人會讀pan,甚至一些當地人都分不清是pó還是bó,不知道你念對了嗎?
  • 在徐州,一個字的地名是「沛」,一個字的小吃是「粥」
    文:小沛老頭(張建設)圖:來自網絡兩個字的地名比比皆是,一個字的地名不是太多,對於沛縣人來說,一個字的地名是「沛」,也是自己的家。沛縣是一座低調內斂的美食之城,粥,就是這個城市中的一種深沉而不外露的個性的小吃。單單一個字的名字 ,就說明它是世上最省心,最簡單而又最富內涵的一種小吃。
  • 太霸道:校長念錯地名,不僅不道歉,反而把地名的讀音改了
    改名字,並不是說給這座學校徹底改了字,而是改了叫法,我們現在說起這座學校,都是叫黃埔(pǔ)軍校,但實際上應該是黃埔(bù)軍校。 埔原本只有「bù」這一個讀音,只有黃埔軍校才念(pǔ)這個音。「埔」是個地名專用字,意思是山間的小平原,是閩南方言用字,當地人全是讀成bù。如今,廣東、福建、臺灣還能找得出一些帶「埔」的小地名。
  • 這些地名的讀音,成都人都搞不醒火!
    在成都市中心,春熙路商圈有條著名的網紅街成都人都喊它dangpa gai它被英國旅遊雜誌《TIme out》評為「 全球最酷50街區 」排名高於上海的前法租界和北京三裡屯但是這麼有名的街好多人打了半天都打不出來這兩個字為啥子喃?
  • 難念對的3個地名:看似簡單,外地人卻常常會念錯讀音
    文/北望千山難念對的3個地名:看似簡單,外地人卻常常會念錯讀音漢字博大精深,很多字和詞不僅在意思上有多種解釋,而且在讀音上也存在多樣化。說起多音的那些漢字,很容易讓人想起我國的那些容易讀錯的地名。這裡為網友們簡單盤點下江西省的3個非常難念對的地名,這3個地方的名字被譽為是最難念對的地名,雖然看起來個個都很簡單,但其實並不容易,外地人經常會念錯讀音。婺源很多人第一眼看這個地名的第一個字可能會讀成「zi」,其實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