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霸道:校長念錯地名,不僅不道歉,反而把地名的讀音改了

2021-01-11 騰訊網

校長念錯字已經不是新聞了,比如北大校長把「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鴻鵠(hú)念成了鴻鵠(hào),清華校長被「瓠離分裂力誰任」的「瓠」(hù)卡住了,被廣大網友所嘲笑,但校長的態度還是不錯,積極認錯,虛心求教。

不過,民國有一位超級名校的校長,念錯地名後不僅沒有人敢指正,反而礙於校長的權力,把地名讀音改了。他就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

黃埔還是黃浦?

黃埔軍校無疑是超級名校,為我國培養出了多批優秀的將領,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等都是傑出代表。

這麼一座優秀的學校,卻硬生生被蔣介石校長改了名字。改名字,並不是說給這座學校徹底改了字,而是改了叫法,我們現在說起這座學校,都是叫黃埔(pǔ)軍校,但實際上應該是黃埔(bù)軍校。

埔原本只有「bù」這一個讀音,只有黃埔軍校才念(pǔ)這個音。「埔」是個地名專用字,意思是山間的小平原,是閩南方言用字,當地人全是讀成bù。如今,廣東、福建、臺灣還能找得出一些帶「埔」的小地名。

黃埔原本也是一個地名,民國時期屬於廣東的一個縣,最初這裡沒多少人常住,是軍校帶動了當地的發展。後來,蔣介石接手軍校,從浙江跑來這裡當校長。

第一次來到這學校的時候,蔣介石就覺得這個學校的「埔」字應該和黃浦江的「浦」是同一個字,所以在所有場合上他都是直接念pǔ。可以說,蔣介石是把「黃埔」當成了「黃浦」。

人家校長都這麼讀了,底下的人當然也不敢反駁,只能是跟著叫,時間一長,整個學校的學生都將自己說成是黃埔(pǔ)軍校的人了,而當地的其他人口本來也不多,所以就這麼傳下來了。

戰亂平息後,文化部門開始規範文字及讀音問題,但是黃埔軍校的這個名聲已經打出去了,所以新華字典在收錄這個字的時候,乾脆就將其弄成了多音字,pǔ也就成了黃埔軍校的專屬讀音。

請假結婚被「槍斃」

蔣介石的馬虎是有傳統的,還曾因此差點「槍斃」了一個請婚假的人。蔣介石自詡記憶力超群,每次看完文件之後,往往要等他休息夠了再作批示。

有一次,蔣介石午睡結束後批了兩個文件,一份是請示懲辦一個官員的報告,一份是侍從室一位親隨人員請批婚假的報告,蔣介石卻張冠李戴、陰陽顛倒:在請示懲處意見上批道「準假一星期」,而在請示婚假的報告上卻批了「執行槍決」幾個字。

辦公室負責人賀耀祖一看傻眼了,這該怎麼辦呢?再仔細一看,那個該懲處的人,按當時法律也不至於判死罪。賀耀祖深知蔣介石剛愎自用、聽不進反對意見,如果馬上去找他,只會招來麻煩。便先找了個理由,將請假結婚的人暫時關押起來,以便日後相機行事。

過了幾天,賀耀祖趁蔣介石心情不錯,便把兩份報告呈上,並小心翼翼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蔣介石看到自己錯得實在太離譜,怕惹出笑話,影響自己的威信,於是立即下令釋放那位未入洞房先進了牢房的親隨;而那個該判罪的官員也因此免了死刑。

老蔣為啥愛犯錯

老蔣這一生犯過的低級錯誤不少,有時候是眼光問題,有時候是別有用心。

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時曾經看錯過一個名將——徐向前。蔣介石一生效法曾國藩為人處事,喜歡用「相面術」。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領,也會被擱置起來,甚至被懷疑、提防。

徐向前元帥在黃埔軍校學習的時候,蔣介石曾找他到辦公室談話。徐向前生性靦腆,不愛說話,蔣介石問一句他答一句,再加上一口山西口音,使蔣介石聽起來感覺很費勁,又見徐向前人長得不太「威武」,背好像也不直。沒有說幾句話,就讓他走了。

徐向前離開辦公室後,蔣公對屬下連聲說:「不可用也。」而後來,就是這位不被蔣介石重視的徐向前,在武裝鬥爭中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創建了鄂豫皖根據地,隨後又創建了川陝根據地,把昔日校長指揮的國民黨軍隊打得慘敗。

看錯徐向前是蔣公的眼光不好,但日本「榛名」號戰艦「沉沒」一事怕就是別有用心了。

「榛名」號戰艦是日本的一個主力戰艦,直到1945年7月28日,「榛名」號才因美軍空襲坐沉於日本小用港。但在蔣公的日記裡,「榛名」號早在1941年就「沉沒」了。

1941年12月12日,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裡寫了百忙之中讀《明儒學案》的體會,並在「注意」一欄,煞有介事地記著「倭主力艦『榛名』號確已炸沉,聞今日又炸沉倭主力艦一艘,未知確否」。

你看看,蔣公不僅能地圖開疆,還能日記炸戰艦呢。(化春光)

相關焦點

  • 難念對的3個地名:看似簡單,外地人卻常常會念錯讀音
    文/北望千山難念對的3個地名:看似簡單,外地人卻常常會念錯讀音漢字博大精深,很多字和詞不僅在意思上有多種解釋,而且在讀音上也存在多樣化。說起多音的那些漢字,很容易讓人想起我國的那些容易讀錯的地名。這裡為網友們簡單盤點下江西省的3個非常難念對的地名,這3個地方的名字被譽為是最難念對的地名,雖然看起來個個都很簡單,但其實並不容易,外地人經常會念錯讀音。婺源很多人第一眼看這個地名的第一個字可能會讀成「zi」,其實這是不對的。
  • 江西最難念的3個地名,字眼簡單到連小學生也會,外地人卻常念錯
    不僅是外國人覺得讀和寫漢字難,有些我國的小朋友在學習漢字拼音的時候,也感到十分頭疼,因為漢字的讀音是有很多種的,不僅有多音字,還有通假字等等。下面江西最難念的3個地名就是一個顯眼的例子了,可以說其中一個字眼簡單到連小學生也會,但是外地人卻常念錯,一些外地人去到江西的時候,很容易就會不會讀某個地方的地名,當地人根本不知道在問啥。第一個地名:鄱陽。
  • 江西最難讀的三個地名,字眼簡單到小學生也知道,外地人卻常念錯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外國人眼裡,我們的漢字非常複雜,其實不只是外國人覺得漢字的讀寫很難,我國的小朋友在學習漢字拼音時也感到頭疼,比如常常會碰到多音字。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江西最難讀的地名,其中一個字很簡單,小學生也知道,外地人卻經常念錯,導致問路的時候,當地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鄱(pó)陽,鄱陽湖是國內非常有名的景點,另外鄱陽還有永福寺、牛頭山。可是很多人來這裡旅遊的時候,都不知道這個字讀什麼,有的人會讀pan,甚至一些當地人都分不清是pó還是bó,不知道你念對了嗎?
  • 新華字典取消六(lu)安讀音暴露文化短板 古地名讀音應儘可能保留尊重
    隨後,這位主播發微博回應稱,播音要以最新的字典為準,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上,六隻有liu一個讀音。但是,六(lu)作為地名的發音,在之前的字典中一直都是存在的。你現在通過電腦輸入法打字,系統都會告訴你這個詞讀「六(lu)安」。據考證,直到《新華字典》最近的兩次修訂,才取消了這個音,統一讀成liù 。而在其他一些工具書和民政部公布的地名錄中,權威的讀法還是六(lu)安。
  • 這些地名的讀音,成都人都搞不醒火!
    戳視頻,為你答疑解惑Please have a look↓↓↓由於人文因素、歷史積澱,很多街道名、地名的讀音都脫離原字該有的發音,有了約定俗成的叫法。#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地名成都人愛讀錯呢?#正確讀音:huàn huā xī地方口音:kuan hua xi浣花溪的名字如何得來不得而知。傳說是一位姑娘,替滿身是瘡的僧人在溪水中洗袈裟的時候,霎時漂浮起朵朵蓮花,因此而得名。
  • 地名要整改,矯枉過正的老毛病也要改
    ■ 社論  不加分辨地將合法地名一改了之,不僅不會方便居民生活,還給居民添堵,這就是矯枉過正。  這幾日,改地名成為輿論熱議話題。  最先發酵的是海南。海南省民政廳公布《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要求將該省那些不規範的「大、洋、怪、重」地名進行修改,典型者如維多利亞花園、陽光巴洛克小區、維也納酒店、釣魚臺別墅等,都要「更名改姓」。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大甲之地名即自道卡斯平埔族之族稱Taokas譯過來的。閩南語「大」之讀音Tai或Ta;「甲」為Kah並為Ta-kah,與Taokas近音。  (大安鄉志,民78,大安鄉公所 編印)   16、龍井  龍井以前稱為「茄投」,可能是平埔族社之譯音地名,後來則改稱為「龍井」,這是取自於今龍泉村之舊地名「龍目井」,因為當地沙田路之清水祖師廟「龍泉巖宮」前有一古井而命名的,後來則改稱為「龍井」。
  • 地名中的這個「堡」字,為啥總是讀不對。
    有同學會問:明明是同一個字,為啥到了地名裡,讀音就這麼五花八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這個不一般的「堡」字。「堡」是一個多音多義字,也是常見的地名用字,但是其讀音常讓人感到困惑,很難準確把握。
  • 央視主播微博曬讀音表 念錯一字最少罰50元
    微博中,她貼出了一張手機拍攝的照片,上面是一張寫滿漢字詞語和讀音的字條。仔細辨別這些詞語和讀音,不少網友直呼「壓力很大」——原來,好多字正確的讀音都和我們習慣的讀法不一樣。比如,不是「下載(zǎi)」而是「下載(zài),不是「影片(piān)」而是「影片(piàn)」,不是「盡(jìn)快」而是「盡(jǐn)快」……  這些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可讀對卻並不是容易事。
  • 地名需要整改,但也應改改矯枉過正的老毛病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
    但是如果,將範德彪供職的維多利亞娛樂城,放到此時那些轟轟烈烈改地名的城市,可能這洋氣的名字,就要保不住了。範德彪的神氣,大抵也要減三分。這幾日,改地名成為輿論熱議話題。最先發酵的是海南。去年12月,六部委印發《民政部等六部(局)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根據要求,各地在2019年3月前需完成摸底排查並確定擬清理整治的不規範地名清單。眼下這個時節,地名整改進入了實質性的落地時間。
  • 北京大學校長為不懂「鴻鵠」發音髮長文道歉,高曉松卻表示看不懂
    想必許多網友都知道北大和清華近日舉辦了隆重的校慶活動,當中還有不少吸引人目光的傑出校友紛紛為母校做貢獻的事情,原本這事情也就過去了,但是近日,卻因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的一封道歉信而再次讓北京大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原因則是北大校長在校慶致辭的時候,把"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鴻鵠「(hong hu
  • 公主墳、善各莊、高碑店……北京這些地名是怎麼來的?
    一般意義上講,此類地名中的「各」與「家」是一個意思。以大興區的龐各莊為例,《大興區地名志》稱龐各莊「曾名龐家莊、龐哥莊,因姓得名」。除大興區外,朝陽區內稱「各」的村莊也不少,如崔各莊、善各莊、曹各莊、馬各莊、豆各莊、石各莊等。以石各莊為例,按《朝陽區地名志》雲「據傳該村原石姓居多,故以姓氏得村名」,並稱「『各』為家的南方讀音,故石各莊意為石家莊」。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經常坐火車飛機的讀者或許會留意到,如果要去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火車票和機場顯示屏上的地名拼音往往並不會是Wulumuqi、Lasa、Huhehaote,而是Urumqi、Lhasa、Hohhot。眾所周知,中國的地名拉丁轉寫以漢語拼音為規範,但是這些地名長得卻和漢字對應的拼音不太相似。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苑裡   「苑裡」地名是由來於道卡斯族「苑裡社」的社名。  3、通霄   通霄原稱為「吞霄」,是道卡斯族的社名。日據時期時,以其當地的虎頭山平地突起,聳入雲霄,便改此地為「通霄」。光復之後,改此地為「三義」,其由來,可能是「義」字之簡寫與「叉」字相似,所以才改為「三義」。  8、頭屋   頭屋舊稱為「崁頭屋」,位於老田寮溪的河階上,因為老田寮溪的沿岸多河階,而本地位於第一個河階上,故有所稱。後來則改稱此地為「頭屋」。
  • 浙江台州整治不規範地名:弘揚與傳承具有台州特色的優秀地名
    稍早前的6月13日,台州市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了市區23個不規範地名標準化處理情況。據《台州晚報》6月18日報導,公示的名單中,多數為住宅區名稱、標識和戶外商品房廣告的名稱不規範。其中,「台州一號」因在含義和規模上過於誇大,改名「新都會」;「曼哈頓廣場」則是與外國地名有關,改名「太陽穀小區」;「郵電東路」因為存在一路多名的情況,改為「墨池路」。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臺北:中一,頁529)  2、成功  成功昔稱為「麻荖漏」,是當地阿美族「麻荖漏」社的漢譯社名,民國九年時,改稱為新港,由來於當地為東海岸輪船重要停泊港之一。光復後,以其相近之日語讀音,改以吉祥的近音字「成功」為地名。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我們要按照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按照中央領導同志關於規範地名管理、解決「熱衷於起洋地名、亂改老地名」問題的重要指示,刻不容緩地傳承、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地名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作用,逐步增強地名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承載能力。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7、秀水   秀水原叫作「臭水」,因為從前此地墾域是灌溉水的末端,排水不佳,積水發臭的緣故。後來改為「秀水」。  8、花壇   花壇得名自現在花壇村之舊稱「茄苳腳」,因為從前這一帶是茄苳樹茂生之地,經當初移民的採伐,進而開墾成耕地,並建莊於此,所以以它為地名。
  • 大柵欄念「大十欄兒」,北京話裡這些地名的讀音有講究
    在北京土音中,「柵」並不讀zhà而讀shān,連讀導致shān的讀音丟了n,變成了sha,又弱化成了shi;而「欄」在兒化後丟了韻尾n,讀成lar。若是沒人介紹解釋,還真難把「大十爛兒」和「大柵欄」掛上號,說到底,這還是北京話的連讀音變在「搗鬼」。「吞音」近幾年,有不少被分解的「吞音」北京話流傳開來。
  • 泰州市22條地名入選《中國地名志》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肖夢琪)昨日,記者從市地名辦獲悉,我市22條地名作為第一批必收條目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地名志》(簡稱《中國地名志》)。其中,既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溱潼鎮、黃橋鎮、沙溝鎮,也有全國重點鎮白米鎮、新橋鎮、虹橋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