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念錯字已經不是新聞了,比如北大校長把「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鴻鵠(hú)念成了鴻鵠(hào),清華校長被「瓠離分裂力誰任」的「瓠」(hù)卡住了,被廣大網友所嘲笑,但校長的態度還是不錯,積極認錯,虛心求教。
不過,民國有一位超級名校的校長,念錯地名後不僅沒有人敢指正,反而礙於校長的權力,把地名讀音改了。他就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
黃埔還是黃浦?
黃埔軍校無疑是超級名校,為我國培養出了多批優秀的將領,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等都是傑出代表。
這麼一座優秀的學校,卻硬生生被蔣介石校長改了名字。改名字,並不是說給這座學校徹底改了字,而是改了叫法,我們現在說起這座學校,都是叫黃埔(pǔ)軍校,但實際上應該是黃埔(bù)軍校。
埔原本只有「bù」這一個讀音,只有黃埔軍校才念(pǔ)這個音。「埔」是個地名專用字,意思是山間的小平原,是閩南方言用字,當地人全是讀成bù。如今,廣東、福建、臺灣還能找得出一些帶「埔」的小地名。
黃埔原本也是一個地名,民國時期屬於廣東的一個縣,最初這裡沒多少人常住,是軍校帶動了當地的發展。後來,蔣介石接手軍校,從浙江跑來這裡當校長。
第一次來到這學校的時候,蔣介石就覺得這個學校的「埔」字應該和黃浦江的「浦」是同一個字,所以在所有場合上他都是直接念pǔ。可以說,蔣介石是把「黃埔」當成了「黃浦」。
人家校長都這麼讀了,底下的人當然也不敢反駁,只能是跟著叫,時間一長,整個學校的學生都將自己說成是黃埔(pǔ)軍校的人了,而當地的其他人口本來也不多,所以就這麼傳下來了。
戰亂平息後,文化部門開始規範文字及讀音問題,但是黃埔軍校的這個名聲已經打出去了,所以新華字典在收錄這個字的時候,乾脆就將其弄成了多音字,pǔ也就成了黃埔軍校的專屬讀音。
請假結婚被「槍斃」
蔣介石的馬虎是有傳統的,還曾因此差點「槍斃」了一個請婚假的人。蔣介石自詡記憶力超群,每次看完文件之後,往往要等他休息夠了再作批示。
有一次,蔣介石午睡結束後批了兩個文件,一份是請示懲辦一個官員的報告,一份是侍從室一位親隨人員請批婚假的報告,蔣介石卻張冠李戴、陰陽顛倒:在請示懲處意見上批道「準假一星期」,而在請示婚假的報告上卻批了「執行槍決」幾個字。
辦公室負責人賀耀祖一看傻眼了,這該怎麼辦呢?再仔細一看,那個該懲處的人,按當時法律也不至於判死罪。賀耀祖深知蔣介石剛愎自用、聽不進反對意見,如果馬上去找他,只會招來麻煩。便先找了個理由,將請假結婚的人暫時關押起來,以便日後相機行事。
過了幾天,賀耀祖趁蔣介石心情不錯,便把兩份報告呈上,並小心翼翼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蔣介石看到自己錯得實在太離譜,怕惹出笑話,影響自己的威信,於是立即下令釋放那位未入洞房先進了牢房的親隨;而那個該判罪的官員也因此免了死刑。
老蔣為啥愛犯錯
老蔣這一生犯過的低級錯誤不少,有時候是眼光問題,有時候是別有用心。
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時曾經看錯過一個名將——徐向前。蔣介石一生效法曾國藩為人處事,喜歡用「相面術」。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領,也會被擱置起來,甚至被懷疑、提防。
徐向前元帥在黃埔軍校學習的時候,蔣介石曾找他到辦公室談話。徐向前生性靦腆,不愛說話,蔣介石問一句他答一句,再加上一口山西口音,使蔣介石聽起來感覺很費勁,又見徐向前人長得不太「威武」,背好像也不直。沒有說幾句話,就讓他走了。
徐向前離開辦公室後,蔣公對屬下連聲說:「不可用也。」而後來,就是這位不被蔣介石重視的徐向前,在武裝鬥爭中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創建了鄂豫皖根據地,隨後又創建了川陝根據地,把昔日校長指揮的國民黨軍隊打得慘敗。
看錯徐向前是蔣公的眼光不好,但日本「榛名」號戰艦「沉沒」一事怕就是別有用心了。
「榛名」號戰艦是日本的一個主力戰艦,直到1945年7月28日,「榛名」號才因美軍空襲坐沉於日本小用港。但在蔣公的日記裡,「榛名」號早在1941年就「沉沒」了。
1941年12月12日,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裡寫了百忙之中讀《明儒學案》的體會,並在「注意」一欄,煞有介事地記著「倭主力艦『榛名』號確已炸沉,聞今日又炸沉倭主力艦一艘,未知確否」。
你看看,蔣公不僅能地圖開疆,還能日記炸戰艦呢。(化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