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1、豐原

  豐原舊稱為「葫蘆墩」,本地原屬於平埔族拍宰海族岸裡社的居住地,「葫蘆墩」是他們對本地之稱呼的譯音。清末年間,劉巡撫以其地物產豐饒而稱為富春鄉,亦稱為小蘇州。民國九年(大正九年)由於本地所產之米質極佳,是本地的特產,就將原地名改為「豐原」。至於「葫蘆墩」的由來,說法有二:

  本區早期為平埔族部落,族人叫「泰雅爾洞」,其音與葫蘆墩頗相似,傳為其轉音而來。

  豐原市境內有屯腳、屯頭、屯身三小丘,形似葫蘆而得名。

  (臺中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民8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

  2、后里

  本鄉舊稱內埔鄉,早期發生聚落處稱「屯子腳」,分屯頂、屯下。後因避免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而改稱后里鄉。乃因為本地的聚落是創建於平埔族麻薯社之背後,故稱「后里」。

  (臺中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民8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

  3、神岡

  因為本地最初的移民大多來自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的「神岡社」,故稱此地為「神岡」。

  4、潭子

  「潭子」舊稱為「潭仔墘」,因為創建聚落於柳川上遊凹岸侵蝕坡的深水岸邊,故有此稱,後來才改為「潭子」。

  5、大雅

  大雅昔稱為「壩雅」或「埧雅」,這是因為本地是河壩草埔之一部份,客家語稱為「壩仔」,與臺語之「埔仔」同義,民國九年才改為「大雅」。

  6、大裡

  「大裡」舊稱為「大裡杙」,系出自當地平埔族洪雅族之社名的譯音,民國九年才改稱為「大裡」。

  7、霧峰

  霧峰舊稱為「阿罩霧」,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本地聚落建在鳳山山麓,晨間經常濃霧籠罩,故有此稱;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阿罩霧」是本地土著族地名之譯音,按臺灣地名中,凡冠以「阿」字者,多屬番社之譯音,例如阿束、阿冷等。民國九年時,改稱為「霧峰」。

  8、太平

  太平昔稱「鳥松頭」,因為建莊地入山口福德祠旁有一棵大的鳥松樹(榕樹之一種),故有此稱。

  「太平」地名的由來有二說:

  1.本地原屬於洪雅族的居住範圍,在清乾隆年間,就有漢人來此開墾,開墾初期,與洪雅族常發生衝突,漢人受害嚴重,所以在剛建立村莊時,就冀以太平之願望,故命名為「太平」,後來就將此地改稱為「太平」。

  2.日據初期日軍推進到東興堡,準備進攻鳥松頭時,有一位當地人名叫「何錦成」,在半路迎接帶路,而太平當地人都很善良,要反抗的民眾也都逃走了。日軍指揮官說:「此地真是大平」,日據後便命名為「大平」,光復後才改成「太平」。

  (臺中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民8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

  9、烏日

  烏日以前稱為「湖日」或是「凹入」,這是因為本地的地勢較低,境內為貓羅溪、烏溪、草湖溪、旱溪等溪匯入大肚溪的地方,地勢呈現凹入的情勢,故有此稱,後來改稱為烏日。

  10、大甲

  本地以前是道卡斯族各社的居住地。大甲之地名即自道卡斯平埔族之族稱Taokas譯過來的。閩南語「大」之讀音Tai或Ta;「甲」為Kah並為Ta-kah,與Taokas近音。

  (臺中縣地名沿革專輯第一輯,民82,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印行)

  11、清水

  清水舊稱為「牛罵頭」,這是譯自本地的平埔族拍瀑拉族的「牛罵頭」社,民國九年時,鑑於該地有良質泉水「埤仔口泉」之湧出,乃更名為「清水」,光復後沿襲至今。

  12、沙鹿

  本地以前是拍瀑拉族「沙鹿」社的居住地,故有此稱。

  「沙轆」系本鎮舊稱,原為平埔族一支之拍瀑拉(Papora)沙轆社(Salach)活動範圍,清代稱回馬社或遷善社。民國九年改稱沙鹿,沿用至今。

  (沙鹿鎮志,民83,沙鹿鎮公所 編印)

  13、梧棲

  梧棲之地名是由「五汊」演變而來的。據道光中葉(1832)周璽撰彰化縣誌山川圖作「五汊港」;同治年間(1862-1874)纂成的臺灣府輿圖纂要仍作「五汊港」;至光緒年間修成的臺灣地輿全圖則作「梧棲港」,可窺知清道光年間是通稱「五汊」而不作「梧棲」。因梧棲地當牛罵頭溪口小型三角洲上,五個扇狀分流水汊處,故得稱。後由「五汊」諧音雅化而得之後的「梧汊」、「梧棲」、「鰲西」。「鰲西」地名由來的另一說法:因梧棲鎮位於大甲、大肚兩溪之間,兩水會合鰲山(即今清水牛罵頭山),所以昔日地名為「鰲西」(即鰲峰山之西端)。

  (臺中縣地名沿革專輯第一輯,民82,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印行) (臺中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民8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

  14、外埔

  在日據時期,今天的后里鄉統稱為內埔,而在其西邊之本鄉則括稱為外埔,「外埔」就成為本鄉之地名。

  15、大安

  本鄉因大安港而得名。大安港的舊名,在明末稱之為「海翁窟港」,(海翁即為鯨魚),清朝時稱為「螺絲港」、「勞絲港」等,是因螺殼上之迴旋紋,譬喻船隻之出入航道繞轉之狀。至於有大安港之稱是因為本港可以讓船隻安全的停泊而得名。

  (大安鄉志,民78,大安鄉公所 編印)

  16、龍井

  龍井以前稱為「茄投」,可能是平埔族社之譯音地名,後來則改稱為「龍井」,這是取自於今龍泉村之舊地名「龍目井」,因為當地沙田路之清水祖師廟「龍泉巖宮」前有一古井而命名的,後來則改稱為「龍井」。

  17、大肚

  本地以前是拍瀑拉族大肚社的所在地,故命名為「大肚」。

  18、東勢

  東勢最早叫「板寮」,意思是木工做木板的工寮。後改為「東勢角」則有二說:

  1.是因為對當時的豐原人來說,「板寮」只不過是在豐原東方偏僻地區的一個部落,所以就叫做「東勢角」,是指東方的角落。日人剛到臺灣時亦取用「東勢角」的地名,之後才把「角」去掉,改為「東勢」而沿用至今。

  2.是由於本地的地勢向東方伸張,因此自古就有此稱。後來才改稱為「東勢」。

  (臺中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民8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

  19、石岡

  本地以前稱為「石崗仔」,石崗是石山丘的意思,因為大甲溪在此納入新社溪,其坑口形狀如甕缸,裡面滿布粗石,故有此稱。後來才改稱為「石岡」。

  20、新社

  本地以前稱為「新社仔」,是平埔族巴宰海族之樸仔籬社的分布地,「新社」之由來,可能是曾經有平埔族人在此創建新的聚落而有此稱。

  21、和平

  本鄉在日據時期是泰雅族的分布地,並沒有莊名,光復改稱為和平鄉,乃是以四維八德中之「和平」為鄉名。

  大甲 大安 大肚 大裡 大雅 太平

  外埔 石岡 后里 沙鹿 和平 東勢

  烏日 神岡 梧棲 清水 新社 潭子

  龍井 豐原 霧峰

  鎮名由來為往昔道卡斯平埔族(Taokas)之族名譯音。閩南語「大」之讀音為Ta,「甲」為Kah,並為Ta-Kah,與Taokas近音。

  鄉名「大安」出自往昔境內港口名,該港因可安全碇泊,故名大安港。昔亦稱海翁港或螺施港,前者因有鯨魚棲息故也,後者因其港面狀如螺旋故以名。

  大肚鄉名由來於以前拍布薩(Papora)平埔族社名Tatuturo的譯音。漢人移民在此地的開闢,可溯及荷蘭時期王田設置,至明鄭時期為營鎮屯田之地,今仍留有王田、營盤、營埔等地名可左證。

  地名大裡可能譯自平埔族社名之譯音字,往昔為洪雅平埔族(Hoanya)散居之地,杙即往昔有舟楫之便,竹筏從大肚溪溯至此,因流水急,設杙椿於岸,以系筏故附杙字為地名。

  大雅鄉昔日為拍宰海平埔族岸裡社群之阿河壩荒埔,初稱為「壩雅」或「埧雅」,意為阿河壩之荒埔地,按客家語之「壩仔」相當於閩南語之「埔仔」。壩雅之地名至民國九年改稱大雅。

  鄉名原稱烏松頭,因創建村莊於二棵大烏松樹下,而得名。移民此地漢人曾因墾地與平埔族發生衝突,番害頻繁,成莊後寓太平之願望,改稱太平。民國九年改稱大平,光復後再恢復為太平。

  鄉名「外埔」系一括稱,指在外方(西方)之荒埔地,與在內方(東方)后里鄉之括稱「內埔」區別之。外埔地方昔日為平埔族分布地。

  石岡原稱「石硿仔」,由來於分割金星面河階地北流的二溪,在石岡仔之南會和,其谷口開寬之狀似缸,且布滿石頭,故得稱。按「硿」為臺字,意大陶缸,閩南語作甕缸或甕硿。石岡地區昔日為拍宰海平埔族(Pazeh)樸仔籬社群Varutto分布的領域。

  本鄉原稱內埔鄉,因布外埔鄉之內方(東方)故得稱,後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於民國四十四年改成今稱。后里的地名來源為創建村莊於拍宰海平埔族麻薯舊社(Paze-uamisan)之背後(東北.方公裡),故稱為后里。

  地名譯自拍布薩平埔族(Papora)自稱社名Salach,稱作沙轆。康熙61年(1722)御史黃叔璥、吳達禮,巡按北路平埔番至沙轆社0而返,從此亦稱「回馬社」。雍正十年(1732)大甲西社番連十餘平埔族倡亂,攻打彰化縣城,沙轆社亦參與之,之後被清軍剿平,改名為「遷善社」。民國九年故稱沙鹿。

  和平鄉清代至日據時期,列為不設街庄界外番地,系泰雅族北勢群及南勢群之分布地,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底,改屬臺中縣東勢區和平鄉,於民國三十九年底,改為臺中縣和平鄉。

  鄉名原為東勢角,意為在東方向邊際處的聚落,為往昔樵夫們出入伐木材之地,初稱匠寮或寮腳。地名因其位置,從初期移民入墾之葫蘆墩、石岡、土牛、石圍牆、石壁坑等村莊而言,在其東方向之處,因得名。按客語「勢角」與閩南語之「角勢」同義,意所向之角落地。民國九年刪去角字改稱東勢。

  鄉名烏日或作湖日,其由來有雲出自平埔族語之譯音;或謂一帶地勢低洼,筏仔溪至此,劃一大圓弧注入旱溪,謂支流,聚落適在尖嘴狀地域,夾在兩溪間地勢凹入處,蓋凹入之閩南語音Au-jit與烏日讀音'o-jip近,即以「凹入」之諧音字「湖日」或「烏日」為地名。

  神岡在清代稱為「新廣」,神岡為其諧音字,最早入墾者為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神岡社民為主體,其所建的村莊稱為神岡莊,彰化縣誌取其諧音作新廣莊,是否以廣東省人新建之村莊,故稱為新廣莊,缺乏資料左證。日據時期一直沿用神崗區、神崗莊,民國九年始改為神岡。

  地名出自五汊港的諧音字,因梧棲港在牛罵頭溪入海分汊,因溪口開為五汊,故初稱五汊港,彰化縣誌作五叉港,後來以同音雅字,改為梧棲港。

  清水原稱牛罵頭,出自拍布薩 (Papora)社名Gomach之譯音,民國九年因牛罵頭街有良質泉水「埤仔口泉」之湧出,水質清澈,故更名為清水。

  鄉名由來於境內有拍宰海平埔族(Pazeh)遷移新建之社名。新社昔稱新社仔,一帶為拍宰海樸仔籬社群山頂社(Santonton)社域,為平埔族受漢人入墾壓力所逼,山頂社人未入埔裡前,一度遷居新建之小聚落,故以名。

  地名由來於建立聚落於柳川(邱厝仔溪)上遊段凹岸臨深水處,閩南語水道中深水處慣稱為「潭」,在水之際稱「墘」,故潭仔墘即謂深水河岸邊的村莊,至民國九年改稱潭子。這一帶昔日為拍宰海平埔族阿里史社(Rarusai)地。

  鄉名原稱「茄投」,地名由來不明,今名龍井出自今龍泉村龍目井巷之古「龍目井」,民國九年改稱龍井。

  豐原原稱葫蘆墩,系拍宰海(Pazeh)Haluton社的譯音漢字,民國九年才改今名。

  以前稱作阿罩霧,地名出自平埔族社名Ataabu的譯音字,初稱貓羅新莊,蓋在貓羅堡內新形成之村莊,後改阿罩霧莊。地名由來另一說,為其東半丘陵地帶經常有霧籠罩,取其意而命名。


(來源:臺灣文獻叢刊)

編輯:齊曉靖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彰化」一稱之由來,據福建巡撫王紹蘭《彰化縣碑記》中的一段話:「實獲眾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可得知「彰化」就是顯彰皇化的意思。  2、鹿港   原名「鹿仔港」,這地名的由來,有四種說法:  ·早期此地為鹿群聚集之處,因此命名為「鹿仔港」。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7、獅潭   因為本鄉東北方有獅頭山,故取其「獅」字,又境內老田寮溪之曲流地形頗為發達,凹岸深水處多「潭」,於是並此兩字「獅潭」為本鄉之地名。  18、泰安   以前此地舊稱為「大安」,乃因此地為大安溪之上源,後來因為與臺中縣之大安鄉同名,故改為「泰安」鄉。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臺東   清光緒年間,臺灣建省之後,增設直隸州於此,當初以其位居臺灣之東部,故命名為臺東直隸州,「臺東」之地名便是由此而來。  臺東以前為卑南、阿美族定居之地,清鹹豐五年才有漢人與平埔族移入,道光年間形成聚落稱「寶桑莊」,光復後設鎮「臺東鎮」,民國六十五年升為市。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屏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133)  (屏東縣政府編,民84,屏東縣國民小學鄉土教材)  17、新園  明末福建黃上房等人渡海來此,將高屏溪旁原野開墾為田園,至清乾隆年間,多已墾成,並形成各村莊,因為建莊於新闢成之園(旱田),故稱之為「新園」。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市區地名由來》
    1、中區   清代臺灣(鹽務總管)所在地,舊稱(鹽館)。  2、東區   臺灣府城(南門)遺址,今位居大臺中市(東)側故稱東區。  8、北屯區   原叫(三十張犁),因為臺灣的漢人計算田地,以每一張犁為計算標準,一個人在播種期間最多約可犁耕五甲地,因本區當年開墾了一百五十甲田地,一張犁為五甲地,因本區當年開墾了一百五十甲田地,一張犁為五甲地,所以舊稱(三十張犁),日據時期改稱(北屯)  臺中市昔稱大墩街或東大墩,因今中山公園北邊小丘稱。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一、京都「高雄」的由來作為日本史的愛好者,就先來談談京都那個高雄的故事。
  • 打狗打貓是地名? 臺灣舊地名讓陸客想不通
    打狗打貓是地名?臺灣舊地名讓陸客想不通 2015年01月12日 08:22:10  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微博)1月9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許多舊地名讓自由行陸客想不通,許多大陸民眾會在網絡上探詢,九份、花蓮、高雄等地名的由來
  •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打狗」「打貓」有緣由
    臺北寧夏路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對臺灣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故名;二十二年降府為黔西州,1913年改設黔西縣;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在黔之西部,故名金沙縣:1941年由黔西縣、大定縣、遵義縣析置金沙縣,因境內金沙裡為富庶之區,取 「地區富庶,砂土與黃金同價」 之意;另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以境內金寶屯、沙溪壩首字為名大方縣:1913年大定府改設大定縣,1958年2月因原名有鎮壓少數民族之意改現名,以修築於明朝的大方古城為名
  • 「打狗」「打貓」有緣由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對臺灣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
  • 彭水地名故事之十
    2007年 一位83歲的臺灣老人 專程從臺灣趕到彭水高谷鎮 尋找1940年在高穀場求學時 給他兩碗米粉恩惠的恩人 只是
  • 泰州市22條地名入選《中國地名志》
    市地名辦負責人介紹,《中國地名志》的編撰是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成果轉化項目之一,是第一部全國規模的、地名學與方志學相結合的大型專業志書。《中國地名志》的條目收錄標準尤為嚴格,採詞規則較為複雜,原則上2014年12月31日後地名發生變化的本次不予收錄。
  • 閩臺淵源 | 兩岸地名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
    兩岸地名更有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根據研考,臺灣地名大體上可以分成4種類型:一、以姓氏為地方命名;二、以居住者在祖國大陸的祖籍地名命名;三、以紀念開發建設臺灣有功的歷史人物而命名;移居臺灣的鄉親最多是福建泉州府屬,其次是漳州府屬,再次是廣東的惠州、潮州府屬。據統計,福建佔81%、廣東佔15%,其中泉州府屬佔44.8%,漳州府屬佔35.1%,廣東潮州、惠州府屬及梅州佔15.6%,廣東其他地區佔4.5%。移居的人越多,用故土的地名稱呼臺灣的地名就越多。
  • 最美麗的地名由來——若煙非煙,若雲非雲,是謂卿雲——山東慶雲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慶雲地圖【地名由來】慶雲在山東的位置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無棣縣為慶雲縣。
  • 蘇州地名由來,「吳」、「蘇」二字原來是這樣來的
    蘇州地名由來,「吳」、「蘇」二字原來是這樣來的文/胖虎說事蘇州,位於江蘇省,靠近上海市西側,是中國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民間版的蘇南蘇州被稱為「人間天堂」、「絲綢之鄉」、「山水園林之城」。
  • 臺灣高雄的地名源於京都的寺廟 對於日本人而言是心靈聖地
    臺灣高雄的地名由來,最早是由平埔族發音的「打狗」,到 1920 年行政區域改正時,以發音相近為由,改名為「高雄」。而「高雄」對於日本人而言,具有宗教上及節氣上的重要意義。在日本,也有一處地名叫「高雄」,它位於京都市的西北方,也就是京都右京區。京都的地理位置因為以御所的面朝方向為依準,所以左京區在地圖右手邊,右京區在地圖左手邊。「京都高雄山」又寫做「高尾」,與鄰近的聚落「槙尾」「栂尾」合稱為「三尾」。除了成為臺灣的高雄之地名緣由外,也成為軍艦「高雄」之名稱由來。
  • 六龜 | 臺灣的地名能有多逗?
    相信常去臺灣旅遊的朋友應該都注意到了臺灣許多地名念起來非常順口聽起來也超級逗!
  • 安徽184個地名帶「狗」字 安慶六安兩地最多
    原標題:安徽184個地名帶「狗」字 安慶六安兩地最多   馬上又要過年了,年味是越來越濃。大家都知道,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是狗年,可是你知道安徽省有多少個帶「狗」字的地名嗎?這些地名又有哪些來歷呢?   記者從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了解到,從目前梳理的情況來看,安徽省帶「狗」字的地名有184個,其中有3個地方都叫「狗尾巴」。
  • 公主墳、善各莊、高碑店……北京這些地名是怎麼來的?
    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了解北京,特別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傳承文化,知曉歷史,因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密匙。「各」、「家」、「垡」、「營」有千秋在北京的地名中,尤其是郊區中,帶「各」字的特別多,如龐各莊、嶽各莊、張各莊、南各莊、夏各莊等等。
  • 臺灣彰化縣鄉鎮一瞥
    近日,記者隨參加臺灣觀光年會的臺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成員行腳彰化縣鄉鎮景點,在地名特產店。圖為彰化縣大村鄉的臺大蘭園展售部。臺大蘭園成立於1981年,是最早將臺灣蝴蝶蘭出口到美國的公司之一,現為大村鄉知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