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021-01-10 中國臺灣網


 

  1、臺東

  清光緒年間,臺灣建省之後,增設直隸州於此,當初以其位居臺灣之東部,故命名為臺東直隸州,「臺東」之地名便是由此而來。

  臺東以前為卑南、阿美族定居之地,清鹹豐五年才有漢人與平埔族移入,道光年間形成聚落稱「寶桑莊」,光復後設鎮「臺東鎮」,民國六十五年升為市。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529)

  2、成功

  成功昔稱為「麻荖漏」,是當地阿美族「麻荖漏」社的漢譯社名,民國九年時,改稱為新港,由來於當地為東海岸輪船重要停泊港之一。光復後,以其相近之日語讀音,改以吉祥的近音字「成功」為地名。

  3、關山

  本鄉原名「裡壟」,由高山族語「ㄉㄧ ㄌㄢˋ ㄉㄧ ㄌㄢˋ」,即「紅蟲」翻譯成音。民國四十三年更名為「關山鎮」。因為本地的山勢逼近,就像一個關隘,故有「關山」之稱。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549)

  4、卑南

  因為本地為卑南族之卑南社的聚落,所以稱為「卑南」。

  一百八十多年前卑南族大頭目「鼻那來」(Pinara)聰明蓋世,傳說有漢人血統,建立典章與納稅制度,發展迅速統治臺東縱谷,又控制附近大族,荷蘭人稱為「卑媽拉」(Pimala),漢人簡稱為「卑南」。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564)

  5、大武

  本地原為排灣族巴卡羅群分布地帶,位在南部中央山脈「大武山」餘脈之南,所以原稱為「南大武」,日據時期改稱「大武」,而沿襲至今。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31)

  6、太麻裡

  本地昔稱朝貓籬,其義不明。是太麻裡溪出海口衝積成的肥沃三角洲平原,「太麻裡」就是原住民土著話,指太陽照耀肥沃的地方。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58)

  7、東河

  本地舊稱為「大馬武窟社」,這是由阿美族的譯音轉換而來的漢字,其意思為「投網捕魚之處」。光復後,以其位在臺東海岸山脈東側最大河川馬武窟溪之東端河口位置,而改稱為「東河」。

  8、長濱

  本地舊稱為「加走灣」,是阿美語的漢字譯音地名,其意思為「守望之處」,在以前清軍來攻之時,阿美族人曾在此瞭望清軍之動靜。民國二十六年時,因為本地位在海蝕巖臺上,其下為石坑溪所形成之衝積扇,堆積物砂礫連續很長,故改稱為「長濱」。

  9、鹿野

  地名由來有二說:

  日據時期日本移民來此開墾種植甘蔗,由於附近有原住民「鹿寮」社,又多「野」生景觀,故稱「鹿野」。

  本鄉昔日為荒野之地,常有鹿群棲息,故稱「鹿野」。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586)

  10、池上

  由於本地之東南方有一大水池,因此乃以聚落是位於大水池之西北方,故稱此地為「池上」。

  11、綠島

  本鄉以島名為鄉名。本島舊稱為「火燒島」,另一舊稱為雞心嶼,即以該島之形狀類似雞之心臟而名。

  火燒島地名之起源有二說:

  相傳島上漁民出獵海上,遇風雨常迷失,故經常在山頂燃燒柴火為標識,遠望之而稱為火燒島。

  相傳百餘年前漁船在傍晚歸航時,遠望這座被夕陽染紅的島嶼,就如熊熊火焰包圍一樣,故稱火燒島。

  光復後政府因鑑於名稱不雅,並在島上展開綠化造林活動,所以改稱「綠島」。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02)

  12、延平

  本鄉為布農族分布地,日據時期為關山郡蕃地,光復後則取收復臺灣之民族英雄延平郡王之「延平」為鄉名。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44)

  13、海端

  「海端」屬布農族生活圈「海多端王」(Haitotowan)社分布此地,故擇音簡稱為「海端」,海拔一千公尺有海端村。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35)

  14、達仁

  本地原為排灣族「阿塱衛社」聚居之地,其意思為「聚集」,即眾多族人,為禦敵需要而逐漸聚集於此。鄉名取自安朔溪出海口平原區的「達仁」村。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40)

  15、金峰

  本地舊稱為「虷仔侖」,這是譯自當地之阿美語,其意思為「雞母珠」,後來日據時期時,日人將「虷仔」,以日語中之同音字「金」代之,「侖」續用,而拼成「金侖」鄉之地名,後來又更改為金山鄉,因與臺北縣金山鄉重迭,於是又改為現今之「金峰」鄉。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651)

  16、蘭嶼

  本鄉以島名為鄉名。蘭嶼原稱為「紅頭嶼」,光復以後,以其為蝴蝶蘭之產地,故改稱為「蘭嶼」。關於紅頭嶼之由來,有以本島形狀類似紅頭船隻浮於水上,或雲島上山頭夕陽照射時,遠望之,呈紅色,故有此稱;另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島上之山腹多處有紅土層暴露出,故有此稱。

  臺東古稱「寶桑」、「卑南覓」,因在臺灣之山後,又名後山,本地區開發較遲,迨清康熙時,全臺東始入版藉,可斷定清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以前便已有人來臺東。清鹹豐年間,漢人來墾者日漸增多,大部分居於卑南一帶;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一月清廷派南路海防同知袁聞拆實地視察卑南,開始築路,是臺東開發的轉折點。

  大武 太麻裡 成功 池上 卑南 延平

  東河 金峰 長濱 海端 鹿野 達仁

  綠島 臺東 關山 蘭嶼

  排灣族巴卡羅群島分布地帶,屬於排灣族巴朗衛(Parongoe)社地盤,有南部中央山脈「大武」山餘脈,且是大武溪出海處,日治時期改稱「大武」沿用至今。

  地理位置:大武鄉在臺東縣南端,東濱太平洋,南接屏東縣,背抵中央山脈與達仁鄉隔絕,北與太麻裡鄉接壤,本鄉和太麻裡一樣,狹長地控制住狹長的海岸,素有臺東門戶之稱,沿山傍海,住民沿南洄公路兩側定居。

  太麻裡溪山海口衝積成三角洲肥沃的平原,「太麻裡」就是原住民土著語,指太陽照耀肥沃的地方,北邊有著名的知本溫泉,南邊有金侖溫泉,大溪出口形成肥沃三角洲。阿美語叫Logalon。

  地理位置:本鄉位於臺東縣南端,北以知本溪與卑鄉、臺東市為界,南以大竹高溪與大武鄉為界,西與金峰、達仁鄉毗鄰,東臨太平洋,地勢狹長,南北長三五公裡,東西寬約六公裡,山多平地山,沿海地帶略微平坦。

  成功鎮原名麻嘮嘮(Maraurau),由花蓮大港口及臺東馬蘭之阿美族在此開拓荒野而形成部落,其社名以酋長之名Maraurau為名,於民國九年日人在此建港,改名為「新港」,直至民國卅四年臺灣光復,地方民眾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開臺而建議政府改稱「成功」鎮名。

  地理位置:成功鎮的位置在臺東縣的東部,東濱太平洋,西接海岸山脈。行政區域西連本縣關山鎮和池上鄉,北鄰長濱鄉,南接東河鄉。

  本鄉東有海岸山脈,西為中央山脈,兩相脈相隔卅餘公裡。億萬年來衝積成一片沃土,低洼處匯集四處水量成池泊。原住民遷居時,擇其水足地肥集居四周,並由世代繁衍而擴其聚落,直至日治時代設治時,依其聚居該池之上而取地名為池上;光復後仍沿用。

  地理位置:本鄉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花東縰谷平原,南以新武呂溪與關山鎮相望,北以秀姑巒溪上遊與花蓮縣富裡鄉隔鄰。地勢平坦廣闊,面積八十三平方公裡。

  臺東縱谷平原南段的卑南溪和太平溪之間,屬清朝時代卑南八社番及卑南王國核心區、王國制區,包括北至長濱鄉,南至恆春半島,西越中央山脈到屏東縣春日鄉。一百八十多年前卑南族大頭目「鼻那來」(Pinara)建立部落典章與納稅制度,發展迅速統治臺東縱谷,又控制附近各大族,使卑南成為近代傳奇,連荷蘭人也稱之為「卑媽拉」(Pimala),漢人簡稱為「卑南」。

  地理位置:卑南鄉位於臺東縱谷平原南端、臺東縣的中西部,它北界鹿野和延平兩鄉,東與臺東市毗連,南和太麻裡接壤,西鄰高雄縣。全鄉總面積廣達約四百一十三平方公裡。

  本鄉日治時屬關山群蕃地,在中央山脈南段東側山區屬布農族勢力圈。取延平群王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臺灣的「延平」作為鄉名。

  地理位置:延平鄉位於臺東縣北部離縣域廿一公裡,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總面積約四五六平方公裡,海拔平均百餘公尺,東接東河鄉,南與卑南鄉毗鄰,北至海端鄉界,西接高雄縣境,地勢西高東低。

  東河鄉原名「大馬武屈」,又稱「大馬」。於民國九年設立都蘭莊役場;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改都蘭莊為東河鄉,以鄉馬窟溪之兩源南溪及北溪匯合後東流出海,故取名「東」。

  地理位置:東河鄉跨臺東海岸山脈中部,東濱太平洋,北接成功鎮、富裡鎮,南鄰卑南鄉,西以海岸山脈分別與池上、關山、鹿野、延平等鄉鎮連接。地形南北狹長。

  本鄉屬於內陸鄉,中央山脈南段東側排灣族勢力圈,日治時期為臺東群蕃地,民國三十五年四月獨立成鄉。鄉公所所在地為「嘉蘭村」(Karowgn),因此取閩南語近似音叫「金侖」,原來的「嘉蘭村」,改稱為「金峰村」。後改名為金山鄉,音又與臺北縣金山鄉鄉名同,民國四十七年九月一日,正式改名金峰鄉。本鄉位於臺東縣西南方,鄰太麻裡鄉,西與屏東縣霧臺、瑪家、泰武等鄉毗鄰,南接達仁鄉,北與卑南鄉以知本溪為天然界線。

  本鄉原為阿美族居住地,阿美族語叫做「闢加加造灣」,就是「瞭望處」,漢人簡稱「加走灣」。光緒年間,閩浙一帶人相繼來臺後,輾轉移居本鄉開闢現址設銜為加走灣,民國十四年日人鑑於村南有一個非常「長」的條形沙灘海「濱」,故改稱「長濱莊」;臺灣光復後,由於本鄉地形狹長且濱太平洋,故稱為「長濱鄉」。

  地理位置:長濱鄉北鄰花蓮豐濱鄉,南接成功鎮,西連花蓮玉裡鎮及富裡鄉,東臨太平洋,整個鄉鎮呈狹長型。

  本鄉於日治時期屬關山群蕃地,中央山脈南段東側,屬布農族生活圈,「海多端王」(Haitotowan)社分布此地,故擇音簡稱為「海端」,海拔一千公尺有海端村。

  地理位置:海端鄉位於臺東縣之西北部,中央山脈橫貫西北,北接花蓮卓溪鄉,西與高雄縣桃源鄉相銜接,南接本縣延平鄉,東接關山鎮與池上鄉。

  本鄉地名的由來主要有一:

  (一)卑南溪中上遊兩岸,日治時期民國四年至八年,日本政府在此設立臺東製糖會社,招募日本新瀉縣短期移民來此開墾種植甘庶,由於附近有原住民「鹿寮」(Bakuriau)社,又多「野」生景觀故稱「鹿野」。

  (二)本鄉昔日為荒野之地,時有群鹿棲息其間,故稱鹿野。

  地理位置:鹿野鄉位於臺灣東部狹長谷盆地,為臺東縣轄區中部,東與東河、延平兩鄉為界,南與卑南鄉以鹿野大溪為鄰,西與延平鄉以中央山脈東麓腰界相毗,北與關山鎮以加拿典溪為界。

  排灣族清代「阿塱衛」社聚集之地,其中以「安塑村」(aziogetsu)最大,排灣語就是「最多人之社」。如今仍有「安塑」地名,但是海拔三百餘公尺的「阿塱衛山」,卻劃入北鄰的大武鄉,其它山區則屬「達仁」鄉,鄉名取自安朔溪山海口的平原區「達仁」村。

  地理位置:達仁鄉位於臺東縣最南端,西南為中央山脈大武山與屏東獅子鄉、牡丹鄉為界,北面與太麻裡、金峰兩鄉為鄰,東面為太平洋,擁有崇山峻岭,奇石峭壁,浩瀚的海洋,平坦的沙床,具有登山垂釣者最好的地理環境。

  綠島舊名火燒島,關於火燒島的由來,相傳是百餘年前,漁船在薄暮歸航時,遠望這座被夕陽染紅的島嶼,猶如熊熊火焰圍燒,好像一幅野燒島的景象,因此火燒島的名字就不脛而走。光復後,政府以其名稱不雅,乃在島上展開保林和造林工作,刻意綠化全島,所以改名為綠島。

  地理位置:它位於臺東縣東方的太平洋上,西距臺東市十八浬,南距蘭嶼四十五浬,全島長約四公裡,寬約三公裡,環島周圍長約二十公裡,呈不等邊之四邊形,總面積約十五點一○平方公裡,比澎湖、蘭嶼及漁翁島為小。

  臺東市昔為卑南、阿美兩族定居之地。清代鹹豐五年,鳳山人鄭尚所始開拓,此時,始有漢人與平埔族漸次移居於卑南溪口的南岸。道光年間,已聚成村落稱寶桑莊。清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由卑南廳升格為臺東縣直隸州,治理臺灣後山(即今臺東、花蓮兩縣)。中日甲午戰爭之初,臺東直隸州更名臺東廳,並於民國八年升格獨立,稱臺東街,光復後,正名為臺東鎮,又改制為臺東市。

  地理位置:臺東市的位置在臺東縣中東部卑南大溪的下遊,位處東海岸縱谷平原上,它北界東河鄉,西北接鹿野鄉,西和卑南鄉相連。南鄰太麻裡,東濱太平洋,三面環山,總面積約一一○平方公裡。

  關山鎮原始地名為裡壟,所稱裡壟者,即發始於高山族語「Terateran」,即「紅蟲」翻譯成音,於民國四十二年經本鎮鎮民代表會建議,奉準於四十三年三月一日起更名為關山鎮。

  地理位置:本鎮位於臺東縣北方,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東北與本縣池上鄉相接,東鄰東河鄉,南通鹿野鄉,西與海端鄉為界,是部縰谷的交通,行政轉樞。

  本鄉昔日舊稱紅頭嶼,民國三十六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與羅漢松而由省府改名蘭嶼。

  地理位置:蘭嶼位於臺灣東南的太平洋中,在綠島的南方,北距臺東市四九海浬,西距鵝鑾鼻四一海浬,東距綠島四十海浬互為犄,角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巴丹島遙遙相望。


(來源:臺灣文獻叢刊)

編輯:齊曉靖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屏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地理環境:來義鄉位於屏東縣中東位置,泰武鄉之南邊,東以中央山脈與臺東縣金峰鄉、達仁鄉毗連,西南與平地鄉新埤、萬巒兩鄉相鄰,南與春日鄉以力裡溪相隔,北以來義溪與泰武鄉相隔,境內峻岭層迭,地勢崎嶇,平均海拔高度三○○公尺以上,間有力裡溪、來義溪兩溪環抱,整個鄉域匯合為林邊溪注入臺灣海峽。  相傳枋山鄉名的由來,是古時枋山村附近座山突崩裂,乃命名為「崩山」。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7、霧峰  霧峰舊稱為「阿罩霧」,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本地聚落建在鳳山山麓,晨間經常濃霧籠罩,故有此稱;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阿罩霧」是本地土著族地名之譯音,按臺灣地名中,凡冠以「阿」字者,多屬番社之譯音,例如阿束、阿冷等。民國九年時,改稱為「霧峰」。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彰化」一稱之由來,據福建巡撫王紹蘭《彰化縣碑記》中的一段話:「實獲眾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可得知「彰化」就是顯彰皇化的意思。  2、鹿港   原名「鹿仔港」,這地名的由來,有四種說法:  ·早期此地為鹿群聚集之處,因此命名為「鹿仔港」。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苗慄   本市舊稱為「貓裡」,因早期此地為平埔族道卡斯族之「貓裡社」所居。「貓裡」是平原的意思。  2、苑裡   「苑裡」地名是由來於道卡斯族「苑裡社」的社名。  10、頭份   本地在以前由一群人合夥開墾之後,他們將墾地劃分,並以頭、二、三、四、五……為代號,作為抽取分配之用,本地為「頭」份,故有此稱。  11、後龍   地名由來於聚落建立在後方有長條狀起伏的地方,故有「後龍」之稱。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市區地名由來》
    1、中區   清代臺灣(鹽務總管)所在地,舊稱(鹽館)。  2、東區   臺灣府城(南門)遺址,今位居大臺中市(東)側故稱東區。  8、北屯區   原叫(三十張犁),因為臺灣的漢人計算田地,以每一張犁為計算標準,一個人在播種期間最多約可犁耕五甲地,因本區當年開墾了一百五十甲田地,一張犁為五甲地,因本區當年開墾了一百五十甲田地,一張犁為五甲地,所以舊稱(三十張犁),日據時期改稱(北屯)  臺中市昔稱大墩街或東大墩,因今中山公園北邊小丘稱。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一、京都「高雄」的由來作為日本史的愛好者,就先來談談京都那個高雄的故事。
  • 打狗打貓是地名? 臺灣舊地名讓陸客想不通
    打狗打貓是地名?臺灣舊地名讓陸客想不通 2015年01月12日 08:22:10  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微博)1月9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許多舊地名讓自由行陸客想不通,許多大陸民眾會在網絡上探詢,九份、花蓮、高雄等地名的由來
  •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打狗」「打貓」有緣由
    臺北寧夏路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對臺灣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故名;二十二年降府為黔西州,1913年改設黔西縣;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在黔之西部,故名金沙縣:1941年由黔西縣、大定縣、遵義縣析置金沙縣,因境內金沙裡為富庶之區,取 「地區富庶,砂土與黃金同價」 之意;另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以境內金寶屯、沙溪壩首字為名大方縣:1913年大定府改設大定縣,1958年2月因原名有鎮壓少數民族之意改現名,以修築於明朝的大方古城為名
  • 「打狗」「打貓」有緣由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對臺灣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
  • 彭水地名故事之十
    2007年 一位83歲的臺灣老人 專程從臺灣趕到彭水高谷鎮 尋找1940年在高穀場求學時 給他兩碗米粉恩惠的恩人 只是
  • 泰州市22條地名入選《中國地名志》
    市地名辦負責人介紹,《中國地名志》的編撰是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成果轉化項目之一,是第一部全國規模的、地名學與方志學相結合的大型專業志書。《中國地名志》的條目收錄標準尤為嚴格,採詞規則較為複雜,原則上2014年12月31日後地名發生變化的本次不予收錄。
  • 最美麗的地名由來——若煙非煙,若雲非雲,是謂卿雲——山東慶雲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慶雲地圖【地名由來】慶雲在山東的位置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無棣縣為慶雲縣。
  • 蘇州地名由來,「吳」、「蘇」二字原來是這樣來的
    蘇州地名由來,「吳」、「蘇」二字原來是這樣來的文/胖虎說事蘇州,位於江蘇省,靠近上海市西側,是中國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民間版的蘇南蘇州被稱為「人間天堂」、「絲綢之鄉」、「山水園林之城」。
  • 臺灣高雄的地名源於京都的寺廟 對於日本人而言是心靈聖地
    臺灣高雄的地名由來,最早是由平埔族發音的「打狗」,到 1920 年行政區域改正時,以發音相近為由,改名為「高雄」。而「高雄」對於日本人而言,具有宗教上及節氣上的重要意義。在日本,也有一處地名叫「高雄」,它位於京都市的西北方,也就是京都右京區。京都的地理位置因為以御所的面朝方向為依準,所以左京區在地圖右手邊,右京區在地圖左手邊。「京都高雄山」又寫做「高尾」,與鄰近的聚落「槙尾」「栂尾」合稱為「三尾」。除了成為臺灣的高雄之地名緣由外,也成為軍艦「高雄」之名稱由來。
  • 六龜 | 臺灣的地名能有多逗?
    相信常去臺灣旅遊的朋友應該都注意到了臺灣許多地名念起來非常順口聽起來也超級逗!
  • 安徽184個地名帶「狗」字 安慶六安兩地最多
    原標題:安徽184個地名帶「狗」字 安慶六安兩地最多   馬上又要過年了,年味是越來越濃。大家都知道,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是狗年,可是你知道安徽省有多少個帶「狗」字的地名嗎?這些地名又有哪些來歷呢?   記者從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了解到,從目前梳理的情況來看,安徽省帶「狗」字的地名有184個,其中有3個地方都叫「狗尾巴」。
  • 公主墳、善各莊、高碑店……北京這些地名是怎麼來的?
    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了解北京,特別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傳承文化,知曉歷史,因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密匙。「各」、「家」、「垡」、「營」有千秋在北京的地名中,尤其是郊區中,帶「各」字的特別多,如龐各莊、嶽各莊、張各莊、南各莊、夏各莊等等。
  • 臺灣彰化縣鄉鎮一瞥
    近日,記者隨參加臺灣觀光年會的臺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成員行腳彰化縣鄉鎮景點,在地名特產店。圖為彰化縣大村鄉的臺大蘭園展售部。臺大蘭園成立於1981年,是最早將臺灣蝴蝶蘭出口到美國的公司之一,現為大村鄉知名景點。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原標題: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地名的故事』系列報導和活動契合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講話精神,帶動了公眾關注地名文化、自覺保護地名文化的熱情,喚起了全社會對地名文化的重視,為治理地名亂象,弘揚優秀地名文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