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2條地名入選《中國地名志》

2021-01-11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肖夢琪)昨日,記者從市地名辦獲悉,我市22條地名作為第一批必收條目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地名志》(簡稱《中國地名志》)。其中,既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溱潼鎮、黃橋鎮、沙溝鎮,也有全國重點鎮白米鎮、新橋鎮、虹橋鎮等。

  市地名辦負責人介紹,《中國地名志》的編撰是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成果轉化項目之一,是第一部全國規模的、地名學與方志學相結合的大型專業志書。《中國地名志》的條目收錄標準尤為嚴格,採詞規則較為複雜,原則上2014年12月31日後地名發生變化的本次不予收錄。

  根據編撰要求,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以及所在的政府駐地鎮(街道),全國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等地名全部收入,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從嚴酌收,其他重要地名選收。

  在這22條必收地名中,市區主要有泰州市、海陵區、城南街道、城中街道;高港有高港區、口岸街道;姜堰有姜堰區、三水街道、白米鎮、溱潼鎮;興化有興化市、昭陽鎮、安豐鎮、戴南鎮、沙溝鎮;靖江有靖江市、靖城街道、新橋鎮;泰興有泰興市、濟川街道、黃橋鎮、虹橋鎮。

  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溱潼鎮、黃橋鎮和沙溝鎮。溱潼的名稱最早出現宋代,宋代嶽珂所著《金陀粹編》中,有嶽飛任通泰鎮撫使「軍駐秦潼村」之語。全國民間十大藝術節之一中國溱潼會船節每年在此舉行;黃橋鎮,歷經千餘年文化積澱與傳承,有「中國提琴產業之都」、最美特色小鎮等美譽;歷史悠久的沙溝鎮,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素有「金沙溝」之稱,該鎮的沙溝段式板凳龍、沙溝魚圓、酥皮春卷、藕夾子、「漁具漁法」都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全國重點鎮入選的有:白米鎮、安豐鎮、戴南鎮、新橋鎮和虹橋鎮。

  其中,白米鎮,相傳六百多年前此地物產「晚金秈」被列為貢品,故名白米,明代萬曆《泰州志》「四境圖」和「鄉都」中即有白米鎮的記述,先後榮獲省新型示範小城鎮,省文明鎮、衛生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安豐鎮,取「安康豐收」之意,唐朝為柳葉鎮,明代稱安仁鄉,清代稱安豐鎮,又名北安豐鎮。

  戴南鎮,原名戴家澤及南朱莊,1946年各取一字命名,鎮上的千年古剎「敕封護國寺」遠近聞名,工業有子午輪胎鋼簾線、不鏽鋼製品兩大支柱產品,為全國十強鎮。

  新橋鎮,因轄區內青龍港上有一座新石橋而得名,是著名的夾港戰鬥發生地,也是全國千強鎮、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全國文明鎮。

  虹橋鎮的「虹橋」一名當追溯到原「七圩虹橋中學」,是江蘇省虹橋工業園區的起點所在地,虹橋一名預示著在新的徵程上架橋騰飛。

  據悉,《中國地名志》的具體條目,一般包括:地理實體概貌、地名由來與沿革、地名文化承載三部分內容。

  「地名綜合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文化傳統和風尚習俗,蘊藏著豐富的風土人情、人物印跡、社會背景等內容。」市地名辦負責人表示,22條地名的入選,標誌著我市地名標準化工作邁上新臺階。下一步,我市將全面推進地名標準化,對相關地名實行有效保護,充分發揮歷史地名的品牌效應,促進地名工作更積極、更優質地為「四個名城」建設服務。

相關焦點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南鑼鼓巷上下東西十六條胡同中
  • 龜亭山金鰲山入選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龜亭山為切實加強歷史地名保護,弘揚傳統地名文化,重慶市近日公布了第一批115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我區龜亭山、金鰲山入選。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是依據地名的歷史性、知名度、文化內涵、文化獨特性及傳承價值等方面,經區縣篩選申報、市級部門審核、專家評定,歷時1年最終確定而成,包括古城(都)、古縣、古鎮、古村落、少數民族語、著名山川河流、近現代重要地名等多個類別。
  • 海參崴的雕塑與消失的中國地名
    俄羅斯人又非常善於抹殺其他民族的記憶,在侵佔了遠東地區之後,傳統的中國地名已幾乎消失殆盡。海參崴的雕塑與紀念碑據不完全統計,作為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海參崴有250多個歷史紀念碑和歷史遺址,讓人們在欣賞山海風光的同時,能夠隨時隨地的感受到海參崴160年的「俄化」歷史。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原標題: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地名的故事』系列報導和活動契合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講話精神,帶動了公眾關注地名文化、自覺保護地名文化的熱情,喚起了全社會對地名文化的重視,為治理地名亂象,弘揚優秀地名文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以縣治東北部的綏陽山得名正安縣:唐貞觀十六年(642)置珍州,以珍山為名;元朝改真州,明朝設真安州,取真州安寧之義;清雍正二年(1724)更名正安州,據《中國地名辭源》:清因避諱改為正安州,1913年設縣,縣沿州名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1941年由正安縣析置1986年設自治縣,以漢代名儒尹珍字道真為名,意在紀念先賢開南域文化之功;據《中國地名辭源》:以漢名儒尹道真得名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沙鹿鎮志,民83,沙鹿鎮公所 編印)   13、梧棲  梧棲之地名是由「五汊」演變而來的。據道光中葉(1832)周璽撰彰化縣誌山川圖作「五汊港」;同治年間(1862-1874)纂成的臺灣府輿圖纂要仍作「五汊港」;至光緒年間修成的臺灣地輿全圖則作「梧棲港」,可窺知清道光年間是通稱「五汊」而不作「梧棲」。
  • 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公布 我區高筍塘、西山公園和太白巖...
    本報訊 (記者 譚林麗 通訊員 金小龍)萬州有3個地名被「保護」了!昨天,記者從區民政局獲悉,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公布,我區高筍塘、西山公園、太白巖榜上有名。根據相關規定,列入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且仍在使用的地名,將予以長期保留,一般不得更名。
  • 呼歸石、龜亭山……主城這些地名,你知道在哪嗎?
    ,組成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人民大禮堂入選(圖源網絡) 南岸區的呼歸石、奉節縣的夔州和魚復、城口縣廟壩區蘇維埃政府遺址、紅三十三軍指揮部遺址等地名,對重慶的很多年輕人來說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田中」的地名因此而得。  13、大村   大村從前叫做「燕霧大莊」,意思是燕霧山(八卦臺地)下的一大集村,因而稱大村。  14、鹽埔   地名由來有二說:一說本地在過去移民建村時,為蒲鹽菁茂生之地,所以引用為地名。另一說是因為此地系鹽分頗高的荒埔地而得名。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三灣地名起源於河道之曲流地形,三灣是在中港溪第三個曲流凸岸建立聚落,即在三個河灣上的聚落,故名內灣、二灣、三灣。  鄉名因四周環繞高山,西為關刀山脈,東為馬那邦山地,內為臺地緩斜面,形如一大盆地,稱為大湖。臺俗將山間小盆地稱為「湖」,大湖往昔為泰雅族聚居之地,自稱地名為馬凹(Maaou),意為山胡椒。
  • ...後苑」「馬站市」 ——從舊輿圖看馬站片區幾個地名的「前世...
    而「大嶺內」這地名,在《道裡記·平陽縣圖》上標註為「大嶺底」。此字面明顯不符閩語的發音。但,時至今日,依舊以「大嶺底」相稱呼的,便是蒲城甌語!這種方言對這三個字的發音為「讀侫地」,準確至近乎完美。  至民國14年(1925),石印本《平陽縣誌·輿地誌一》(卷一)所載《蒲門鄉圖(下)》中,「大嶺底」已不見載,取而代之的是「岱嶺」。
  • 吉林市滿語地名特色
    原創牛汝辰吉林市的滿語地名中有很多以河流、山脈、丘陵、植被等自然實體命名的。這些地名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滿族先民的生存環境,通過地名反映出生活區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徵,也可了解先民對環境的認知特點。1.地名記錄滿族的自然環境原吉林市郊區(現為船營區)的歡喜鄉大窩家屯,其中窩家滿語發音為「窩集」,含意為「叢林」。窩家是滿語「窩集」漢化的音轉,「窩集」的地名很多,表明吉林地區森林植被茂盛。如蛟河市天崗鎮有窩集口屯。永吉縣缸窯鎮有窩集口子屯,穿城而過的松花江地名原本滿語發音為松嘎裡烏拉,含意為天河(神水)指松花江是從天而降的神水(因其源頭有天池、瀑布)。
  • 公主墳、善各莊、高碑店……北京這些地名是怎麼來的?
    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了解北京,特別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傳承文化,知曉歷史,因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密匙。「各」、「家」、「垡」、「營」有千秋在北京的地名中,尤其是郊區中,帶「各」字的特別多,如龐各莊、嶽各莊、張各莊、南各莊、夏各莊等等。
  • 鼠年到 原來全國有這麼多小老鼠藏在地名裡
    但您可知道,中國地名裡到底有多少和鼠相關?北京門頭溝水鼠峪、河北邯鄲東黃鼠村、福建廈門老鼠嶼、浙江奉化鳴雁老鼠山、山西介休雀鼠谷……,其實,答案就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公布的農曆庚子年中國集郵生肖賀歲季原地郵局入選結果名單裡。《庚子年》生肖原地郵局主題封。
  • 鄭州地名家族「添新丁」,紅檀路等79條道路的標準名稱定了
    繼2020年10月10日至30日鄭州市地名管理辦公室公示了紅檀路等79條道路的擬命名方案後,又有新進展:鄭州市政府近日發布了關於紅檀路等79條道路標準名稱的通告,通告了這批新命名道路的標準名稱,鄭州地名家族隨之進一步壯大。這批道路分布在哪兒?標準名稱有啥特色?與前提公示的擬命名方案可有差別?
  • 中國公布藏南地區6地名 觸動了誰的神經?
    中國西藏網訊近期,印度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再次成為受關注的焦點。4月14日,中國民政部公布增補藏南6個地區公開使用地名,在印度引起強烈反應。有印媒甚至提議用「達賴喇嘛」命名中國使館前道路,以此作為「報復」。
  • 浙江台州整治不規範地名:弘揚與傳承具有台州特色的優秀地名
    稍早前的6月13日,台州市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了市區23個不規範地名標準化處理情況。據《台州晚報》6月18日報導,公示的名單中,多數為住宅區名稱、標識和戶外商品房廣告的名稱不規範。其中,「台州一號」因在含義和規模上過於誇大,改名「新都會」;「曼哈頓廣場」則是與外國地名有關,改名「太陽穀小區」;「郵電東路」因為存在一路多名的情況,改為「墨池路」。
  • 「犀牛屙屎」竟然是地名
    本報966966全城「通緝」怪異、庸俗地名  本報訊(見習記者林祺)「哪有地方叫『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的,是不是報紙登錯了呀?」昨天,不少讀者對本報當日17版《停電》欄目中的兩處地名提出質疑。但記者採訪後得知,這兩個頗為庸俗的地名並不是報紙「搞錯了」。  據記者了解,在刊登此停電通知前,本報編輯曾特意向沙坪垻區供電局求證過上述地名。
  • 重慶發布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帶你「重新認識」這些老地名
    (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記者1月5日從市民政局獲悉,為切實加強歷史地名保護,弘揚傳統地名文化,我市已發布第一批115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其中既有歷史較為久遠的白帝城、巫山、瞿塘峽,也有「近在眼前」的中山四路、人民大禮堂。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一、京都「高雄」的由來作為日本史的愛好者,就先來談談京都那個高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