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滿語地名特色

2021-01-12 百家號

原創牛汝辰

吉林市的滿語地名中有很多以河流、山脈、丘陵、植被等自然實體命名的。這些地名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滿族先民的生存環境,通過地名反映出生活區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徵,也可了解先民對環境的認知特點。

1.地名記錄滿族的自然環境

原吉林市郊區(現為船營區)的歡喜鄉大窩家屯,其中窩家滿語發音為「窩集」,含意為「叢林」。窩家是滿語「窩集」漢化的音轉,「窩集」的地名很多,表明吉林地區森林植被茂盛。如蛟河市天崗鎮有窩集口屯。永吉縣缸窯鎮有窩集口子屯,穿城而過的松花江地名原本滿語發音為松嘎裡烏拉,含意為天河(神水)指松花江是從天而降的神水(因其源頭有天池、瀑布)。

永吉縣五裡河鎮鴉雀溝屯,其中鴉雀為滿語「鴉青」之音轉,滿語含意為「青蔥」,指此溝谷是樹木青蔥的溝川,該屯處於溝谷內,故名。吉林市帶哈達的地名很多,如哈達灣、阿什哈達都是滿語地名,哈達為「峰」之意,阿什哈達指「之」字形山脈。永吉縣江密峰鎮雙椏山屯,「雙椏」為滿語發音「生家」音轉,含義是「坡」或山額,為坡度較大的陡山。該屯地處雙椏山西麓谷地,依山沿谷。永吉縣烏拉街滿族鄉阿拉底屯名中的「阿拉」是滿語,意為「山岡」,底是漢語,阿拉底屯是指此屯位於山崗子底下。這種命名方式能夠突出某一地的地理環境特點,體現了人對自然的形象化認識。 

2.地名記錄滿族的生活方式

滿族先民從久遠的古代就在長白山和松花江流域勞動、生息,上山獵鳥獸,下河捕魚蝦,四處採集野菜野果,以採集漁獵經濟為主來解決衣食等基本生存資料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反映滿族先民經濟活動的滿語地名。

(1)反映捕獵工具和獵物的地名

永吉縣口前鎮內有個下達屯,此名是由滿語音轉過來的,原發音為「下達禿」,其滿語含義是「織網處」,指此處原為編織打漁網的地方。磐石市小梨河鄉的西大蘇龍屯,「蘇龍」為滿語「虛籠」的音轉,含意為「捕魚用的工具」。舒蘭市青松鄉七道滴答屯,滿語發音「吉達」意為「扎槍」,它是一種打獵用具。吉林市區的豐滿的二道有一山名為棺材砬子,其「棺材」滿語發音「咯介」,含義「夾子」,是一種捕捉獵物的工具。舒蘭市二道鄉的大玻璃屯,滿語發音「勃力」,含意為「弓」,指狩獵的工具。

永吉縣的吳城子,蛟河市的烏朝,滿語發音均為「歐稱」含意為「瑪口魚」。吉林地區此類地名不勝枚舉,這些地名反映了該地林中、水中野生動植物很多,滿族先民可據此開展漁獵活動,也是這類滿語地名產生的客觀物質基礎。

(2)反映植物果蔬的地名

舒蘭市的桃源村,蛟河市的桃源屯等,「桃源」原為滿語「桃英」,含義是山丁子果。磐石市的扇車山,原為滿語「申車」之音轉,含意為蘑菇。花樓山滿語發音為「滑勒」,含義核桃。舒蘭是由滿語「舒勒赫」音轉而來,含義是梨,此地所產梨為清朝宮廷之貢品。

舒蘭市的三笠,滿語發音為「沙力」含意為苣蕒菜。永吉縣五間樓,滿語發音「五吉樂」含意為榛子。胡列屯,滿語發音「胡力」含義是松樹子,此類地名在吉林地區很常見。可見,當時有大量的可食用的野生果實、蔬菜,已被人們認識和利用,有時可能是充飢維持生命的重要食物。

(3)地名記錄滿族祭祀活動和宗教信仰

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崇信萬物有靈。人們不僅要經常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而且還要祭祀山川鳥獸、花草樹木。把自然物看作神明,求神保佑。從其活動看,滿族先民主要是祭山、祭水、祭樹、祭鷹等。因此也留下了此類地名。

磐石市大旺鄉板凳河屯,「板凳」滿語發音「班達」,含義是獵神,特指此地為滿族人出獵祭神之地。永吉縣岔路河鎮的二甲營屯,滿語發音「阿拉佔營」,含義是祭神的貫行道,即進山狩獵和拜祭山神的必經之路。吉林市區西部有一個海拔310米,面積不足1平方千米,但卻是曾經聞名遐邇的小白山。它始名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名「溫德赫恩山」,由滿語「溫德亨」音轉而來,含意為「祭祀板」「祝板」,即祭祀時用來書寫祝文的木板。

這一地名是因清廷在吉林建望祭殿祭祖而產生的,極具地方特色。清初的時候,每年都祭長白山,據《吉林外記》記載,康熙十六年(1677年),派王公大臣前往長白山祭神之後,康熙皇帝以其「發祥之地,奇蹟甚多,山靈宜加封號」,遂「封為長白山之神,歲時祭祀,如五嶽焉」。

然而親往長白山祭神,路途遙遠,多有不便,遂於雍正年間選定小白山為望長白山神之地,年年在這裡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因為長白山路途遙遠(距吉林市六百餘裡),來往不便,就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吉林小白山建立了「望祭殿」五間,祭樓兩間,牌樓兩座,每年春秋兩季由吉林將軍率所屬官員到此望祭長白山之神。小白山是自雍正皇帝起,有清一代的祭祖聖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小白山祭祖的史實是我國古代民族關係的例證,也是長白山為中國領土的例證,滿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我國的疆土遼闊,絕非僅限於長城以南。由於歷史的原因,祭殿實物現已蕩然無存,但是「溫德赫恩山」這個地名還能讓人聯想起當年望祭殿的情景,它以地名的形式銘記了這段重要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黑龍江流域滿語地名文化特徵
    由於歷史的推移和民族間的融合,黑龍江流域的世居少數民族現在主要有滿、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錫伯、赫哲等民族,現存的少數民族語地名也主要由這些少數民族語地名構成,古民族語地名多數已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一)地名反映滿族歷史活動區域黑龍江流域是滿族的發祥地,滿族入關後建立的清王朝在我國的統治達267年之久。
  • 全國唯一和省同名,吉林省的吉林市為何不是省會?原因讓人心酸
    要說這個省市同名的城市,就是吉林省的吉林市。據說很多當地人自我介紹時,都得解釋一番:對,沒錯,吉林省下面,有一個吉林市……說起來,其實吉林市還出土過壽山仙人洞,是個距今2萬年的人類居住遺址,據考證,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可見吉林市很早就有人類活動,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這裡就已經是東北地區最先進的城市。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還在用?
    清王朝消亡之後,滿洲文化隨著歷史發展也漸漸消亡,在清朝統治時期,滿語和漢語是當時比較流行的兩種語言文化,滿語和漢語兩者相互借鑑,相互交融。那麼隨著滿語的消亡,漢語中還留存有哪些滿語詞彙呢?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漢語中也保留了不少滿語的意思。比如"香餑餑"這個詞語,就是來源於滿洲語的演化,同時也是借鑑於滿語,滿語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女真語,之後女真語經過歷史的發展有了滿洲語的存在,在之後滿洲語隨著滿清政府的消亡也漸漸消亡。
  • 浙江台州整治不規範地名:弘揚與傳承具有台州特色的優秀地名
    浙江台州整治不規範地名:弘揚與傳承具有台州特色的優秀地名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6-20 11:09 來源:澎湃新聞
  • 圖文滿語消失的最後一瞬 警報:滿語瀕危
    在所有這些變革活動中,人們所使用的語言工具則均為漢語,多民族雜居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滿語使用的環境,同漢語群體的頻繁接觸、交往,造成了滿語使用的急劇退化。  造成三家子村滿語使用的退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滿語詞彙中漢語借詞不斷增加,這一因素貫穿於整個演變過程之中。
  • 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熱動...
    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是我市連續第三年舉辦的大規模、高水平的馬拉松賽事。我市從2016年開始舉辦國際馬拉松,首年便榮膺中國田徑協會頒發的「中國馬拉松銅牌賽事」及「人文風情特色賽事」獎項,沿松花江畔設置的賽道被評選為「中國最美賽道」。
  • 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第二...
    5月29日上午9時,吉林市政府新聞辦在金茂翡翠假日酒店召開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吉馬正極力貫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黨中央精神,引領全民健身活動健康、有序發展,在滿足大眾健身需求的同時,全方位展現城市人文特色和精神風貌,拉動城市體育旅遊,促進產業升級,讓全世界觀眾充分感受到北國江城日新月異的發展成果,為實現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而努力。
  • 絕學傳薪︱吳元豐談滿語、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上)
    他以「母語」使用者的經驗,談論對滿語現狀的感受,並以文獻工作者的眼光,觀察檔案中的滿語發展脈絡。 故宮吉祥門匾額,左為漢字,右為滿文。滿語是怎樣走向瀕危的?它的發展、消亡有哪些關鍵的歷史節點?由此,滿語從原來集中於東北一隅,到北京,再擴大到中原各地,因而語言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周邊一些編入滿洲八旗的民族如錫伯族、達斡爾族也開始學習滿語。早期清王朝更注重保留本民族特色,滿漢文並用,甚至是有意識地強調本民族傳統。中原地區漢族人口眾多,在汪洋大海中抓牢自己的本色,對新政權來說很重要。皇太極自不必多言,到順治仍是如此。
  • 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收官
    6月10日,《奔跑中國·美麗中國》2018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吉林市站)的比賽在吉林市人民廣場鳴槍開賽。本次「吉馬」全面超越去年的盛景,來自世界各地的3萬名選手悅馬江城、懷抱山水,在「中國最美賽道」上,用腳步丈量、用心靈感受「吉祥天佑,林碧水秀」的北國江城吉林神韻。
  • 2017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召開新聞發布會
    6月2日10時,「奔跑中國」2017康乃爾•吉林市國際馬拉松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在吉林市金茂翡翠假日酒店4樓多功能廳成功舉辦。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蓋東平、吉林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楊立民、吉林市體育局局長王一鳴、吉林市體育局紀委書記劉慶東、吉林市體育總會秘書長李彤、智美上德體育公司總經理黃堅毅、吉林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及各大讚助商代表出席了此次發布會。會上組委會對賽事籌備情況進行了通報、發布了比賽路線、獎牌、特許商品等信息,並對本次賽事贊助商進行了授牌。
  • 溥儀只會說一句滿語,那麼他是怎麼上朝的,滿語什麼時候消失的?
    首先我們要確認的一點就是滿語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在清朝的皇帝中慢慢的消失了。這個朝代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在他們入關之前他們用的都是滿語,然而在入關之後慢慢的皇帝們也開始說開了漢語,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這些皇帝放棄了自己土生土長的語言要使用漢語呢?為什麼溥儀只會一句滿語呢?
  • 東北地名,究竟有多魔性?牡丹江沒有牡丹,威虎山與虎無關
    但是到了地名領域,東北人將其發揚光大。 還有一類地名,字面不見蹤跡,但實際暗藏玄機:如愛輝在滿語裡是「母貂」;海拉爾,滿語中是「野韭菜」;加格達奇,在鄂倫春語裡意思是「有樟子松的地方」。
  • 吉林市「烏拉滿族過大年」活動啟幕
    2020年12月30日,第26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系列活動之第五屆「烏拉滿族過大年」活動在吉林市龍潭區霧凇島開幕。開幕式現場,身著滿族服飾,手拿抓鼓、扇子、手絹的韓屯村村民在鑼鼓聲中跳起了滿族大秧歌。歌伴舞《美麗中國年》、歌曲《美麗中國》等精彩節目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
  • 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末代皇帝竟然忘了滿語怎麼說!
    大家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們相信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清朝開國之初的國語是滿語,但是後來完全發展成為了漢語,那麼清朝的皇帝們上朝的時候到底是說滿語還是漢語呢?他們所說的漢語又是什麼味道呢?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清朝的前幾任君主在上朝的時候主要是以滿語為主,因為建國之初,尤其是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時候,那時候漢官比較少,大多以女真官員為主,所以還是說女真語言比較自然。
  • 吉林市喊你下一站來踏春
    4月28日上午11點,由吉林市委宣傳部統籌支持,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與今日頭條合作的線上雲旅遊推介會正式啟動,39條春季線路在線放送,並向網友發出誠摯邀請,下一站來吉林市。小編特將線路加以整理,具體內容如下↓↓↓一、湖光山色線1、五家山(朱雀山)-聖鑫葡萄酒莊園(溫泉谷)-松花湖2、萬科松花湖度假區-段吉果園-佛手山-松花湖3、吉林市-慶嶺-紅葉谷-松花湖(金蟾島、額赫島、臥龍潭)-拉法山景區-長白山酒業-金鬥美麗鄉村4、吉林市-肇大雞山-白山湖-白山湖水電站-紅石湖國家森林公園(氧吧、白樺林、抗聯密營
  • 泰州市22條地名入選《中國地名志》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肖夢琪)昨日,記者從市地名辦獲悉,我市22條地名作為第一批必收條目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地名志》(簡稱《中國地名志》)。其中,既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溱潼鎮、黃橋鎮、沙溝鎮,也有全國重點鎮白米鎮、新橋鎮、虹橋鎮等。
  • 滿語中的寧古塔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犯人最怕被流放到這裡
    看過甄嬛傳的人一定都對這個地名再熟悉不過了,劇中甄嬛的父親被陷害,導致一家人被流放到了寧古塔。其實除了甄嬛傳外,很多清朝的影視劇中都有提到這個地方。那麼為什麼當時流放犯人都要讓他們去寧古塔呢?又為什麼人們聽到寧古塔就面色俱變,寧古塔到底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地方呢?
  • 清朝滅亡不過一百餘年,上千萬的滿族人,為什麼滿語迅速消亡了?
    滿語:愛新覺羅的語言 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女真人通過與周邊各民族的融合,在十七世紀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滿族。滿語便是隨女真語演化而來的,但滿語又並非是單純的女真語,因其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蒙語、漢語的影響。
  • 全國逾千萬滿族人基本不會說滿語 面臨消失危機
    但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滿語的學校,會滿語的市民寥寥無幾。據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趙志強介紹,滿族人口如今已逾千萬,是我國第二大少數民族。但記者隨後走訪發現,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滿語的學校,會滿語的市民寥寥無幾。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滿文已經走向衰微。用滿文記載的清史資料,也正逐漸沉入歷史的長河。  政協委員趙志強呼籲搶救滿文。趙志強表示,滿語是研究滿族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工具。目前大量的滿文文獻需要翻譯,滿語人才的缺乏,應該引起必要的重視。
  • 吉林市軟環境監督員、監測點名單公示
    為進一步加強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工作,助力全市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按照《關於加強全省軟環境監督員隊伍和監測點建設工作的通知》(吉軟環境辦[2020]54號)規定,現對吉林市已通過審核的監督員、監測點予以公示,本屆監督員、監測點聘期至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