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淵源 | 兩岸地名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

2021-01-14 閩臺e家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

隔海相望,風俗習慣

語言、宗教信仰都相似

兩岸地名更有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

根據研考,臺灣地名大體上可以分成4種類型:

一、以姓氏為地方命名;

二、以居住者在祖國大陸的祖籍地名命名;

三、以紀念開發建設臺灣有功的歷史人物而命名;

四、以當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特徵來進行命名。


臺灣有從祖國大陸閩南、廣東為主移居的百餘個姓氏,其中就有40多個姓氏用來給地方命名。打開臺灣地圖,隨處可以看到陳厝、林厝、張厝、吳厝、孫厝、何厝、許家村、吳厝寮、陳厝坑、江厝店、許厝港等等。當年祖國大陸移居的鄉親都是成群結隊來到臺灣。人地生疏,他們自覺組織起來,同心協力,艱苦創業,戰勝各種困難。

他們認為在異地他鄉,同宗同族的人能夠互相幫助,真誠相待,比別的姓氏親近幾分,這樣就形成一個宗族群體,形成一種「同字姓」的宗族,並把新開墾的地名以自己共同的姓氏命名。另一種是以同籍同鄉關係為基礎,也是地緣的結合,他們這樣做便於生活上互相關懷幫助,生產上互相支援,共同對付自然災害,避免外族欺侮。

移居臺灣的鄉親最多是福建泉州府屬,其次是漳州府屬,再次是廣東的惠州、潮州府屬。據統計,福建佔81%、廣東佔15%,其中泉州府屬佔44.8%,漳州府屬佔35.1%,廣東潮州、惠州府屬及梅州佔15.6%,廣東其他地區佔4.5%。移居的人越多,用故土的地名稱呼臺灣的地名就越多。

據臺灣報載:臺灣用福建原籍家鄉稱呼的地名有51個、廣東地名30個、其他省有5個。這些家鄉地名分布在臺北、桃園、苗慄、臺中、臺南、高雄、宜蘭等10多個市、縣。如臺灣雲林縣的刺桐鄉就是以泉州古稱刺桐城而命名的。

許多臺灣地名和祖國大陸到臺灣開發建設的有功歷史人物有極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及他的主要部將們。如臺南成功大學,就是為紀念鄭成功而命名的。臺南客運站稱為「王府站」。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王府就設在「安平古堡」裡,稱為「王城」,原為荷蘭侵略者建設,稱為「熱蘭遮城」。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因他懷念祖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鎮(現改為安海鎮),就把這座城改名為安平,表明光復回原來故土的意思。臺南也有一座開元寺,寺左有口「國姓井」,國姓便是臺灣及閩南人民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尊稱。臺中縣大甲鎮與外埔鄉交界處有一鐵砧山,山的南坡有一口大井,直徑約3尺、深1尺,井後壁上嵌著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立的方碑,上書「國姓劍井記」5個大字及長文,又有一石碑「劍井」。此井傳說是當年鄭成功率軍至此,被土番包圍,戰至次日,戰士無水飲用,渴極,鄭拔劍插入土中,竟湧甘泉為井,寶劍也沉入井中。鄭因失劍而患重疾,3日後(五月初八)與世長辭,後人為紀念他而命名「劍井」。

臺南的林鳳營(六甲鄉)、雲林的林圯埔、高雄的參軍莊(內湖鄉地區)是人們為紀念當年鄭成功部將林鳳(福建東山縣康美村人)、林圯、參軍陳永華而命名的。臺灣鄉親把祖國大陸故土地名沿用到臺灣,就像中華民族的根深深埋在祖國大陸,而枝卻伸展到臺灣這塊土地上,開花結果,枝葉繁茂。


~end~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臺媒:在閩17年聽懂閩南語 習近平與臺灣淵源深
    習近平夫人彭麗媛與臺灣也有淵源。圖為4月7日彭麗媛參觀佛羅裡達西棕櫚灘市的巴克藝術中學。(新華社)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旺報》評論文章表示,「閩南民眾常說愛拼才會贏,其中是蘊含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是今年9月廈門金磚峰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談話,臺灣民眾聽了超有親近感,習近平對臺淵源深,在福建發跡、結婚、被拔擢,前後在福建17年,雖然不會講臺語,但也聽得懂,這位公認的「知臺派」領導人,將繼續帶領大陸,走向新時代。
  • 江蘇僅有的兩個以「水」為名的縣,歷史淵源深厚且關係親密
    「水」做省,省中城市的名字有很多水,如江陰、四紅、信義等,但只有兩個縣直接以水命名,這兩個縣分別是漣水縣、湘水縣,(有麗水,但麗水是一個區,)兩縣位於江蘇北部,地理上緊密相連,歷史上有著深厚而密切的聯繫。
  • 廈門衛視、臺灣東森攜手製作系列報導《根脈》共尋兩岸文化紐帶獲...
    (廈門市臺商協會觀看《根脈》系列報導)廈門市臺商協會組織部分成員共同觀看了昨天播出的系列報導《根脈》最後一集,文學大師林語堂的家國情懷深深地打動了他們,在廈臺商們說,在臺灣,很少年輕人能夠有機會了解這些歷史文化淵源,尤其是在臺當局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的背景下,追本溯源顯得尤為重要。
  • 李非:論閩臺旅遊業合作
    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下,閩臺兩地旅遊資源以其相同或各自的特色,不僅在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繁榮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兩岸交流與溝通上也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並在相互交流與合作的發展格局下,走向互補互利的雙贏之路。
  • 兩岸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 在三坊七巷開幕
    N本報記者 之光/文 包華/圖  2011年兩岸城市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昨天上午在福州三坊七巷宗陶齋舉行,福州、臺北兩地小學生用手中的畫筆,畫下了自己的族譜, 「同根同述說源情相牽」的兩岸關係。  兩岸城市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此前已舉辦兩屆,分別在福州、臺北舉行。
  • 重慶烏龜石還真不就是一坨石頭那麼簡單,它有神秘的歷史淵源……
    事實上,雖然它並非真的烏龜化石,但是,這一坨巨石,就是不因為酷似「烏龜」,它也具有很深很神秘的歷史淵源。龍門浩地名來歷其實,這個地方從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位於東水門大橋下靠朝天門碼頭方向五十米左右,屬於龍門浩區域,而「龍門浩」的得名,則也與此處有關。
  • 三國殺:武將技能聯動的淵源你可知悉?這些聯動完美的詮釋了歷史
    三國殺:武將技能聯動的淵源你可知悉?這些聯動完美的詮釋了歷史三國殺武將技能設計得非常巧妙,因為每個武將的技能,不僅僅是自己的技能這麼簡單。大多數武將技能和別的武將技能有所聯動。因為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武將與武將的關係交錯複雜。官方設計武將技能的時候,肯定會考慮到一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事跡。但是我們玩三國殺遊戲的時候,卻很少能聯想到技能聯動背後的淵源。今天我就為大家解說一下,由三國歷史解析三國殺武將技能聯動。神周瑜的技能設計主要歸功於赤壁之戰。【業炎】的三點大火訴說著赤壁之戰周瑜的功勞。
  • 關公信仰是閩臺民眾的共同價值觀,閩臺各處都供奉關帝神像
    關公是兩岸同胞最重要的共同信仰,關公信仰濃厚的福建也成為展示海峽兩岸兄弟骨肉情深的窗口。福建臺灣兩地同根同種同文,風俗習慣也如出一轍。關公信仰作為閩臺民間神祗信仰的典範和最受尊崇的神靈,更是對閩臺民眾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力量。
  • 和中國有淵源的前蘇聯加盟國,對蘇聯沒啥感情,現在發展要靠中國
    其中,俄白烏摩四國歷史上的重心在歐洲、波羅的海三國和高加索三國遠離中國。因此,與中國最有緣分的人應該數中亞五國。仔細觀察中亞五個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離中國很遠。歷史上,只有李光裡遠徵、高善地遠徵等,中國軍隊才到達兩個國家。
  • 老虎和貓到底有什麼「淵源」?
    關於貓和老虎的淵源,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就是說老虎是貓的的徒弟,而貓為了防止「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事情發生,貓把「十八般武藝」都教給了老虎,唯獨沒有教它爬樹。所以這也成為了許多人篤定老虎不會爬樹的主要原因。當然以上的說法都是謠言。
  • 閩臺飲食千絲萬縷 臺灣很多小吃起源福建
    原標題:閩臺飲食千絲萬縷 臺灣很多小吃起源福建   在兩岸特色廟會上,蚵仔煎的攤位前總能吸引大批的人。除了嘗鮮外,不乏閩南地區的群眾想藉此看一看,臺灣蚵仔煎與閩南蚵仔煎有什麼淵源?  對閩臺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彭一萬先生,曾著書《閩南飯食》,其中有一章節寫了閩臺兩地的食緣。彭一萬先生告訴記者,他多年研究發現,臺灣很多傳統小吃的根源都在福建,可以說是「源在海西,流在海東」,在臺灣的一些史料上均有明確記載。「臺灣菜是閩菜的自然延伸,吸收了潮州菜、日本菜的元素,也接收了歐美系菜風的影響,但仍保留了閩菜樸素清淡、以海鮮為主的特色。」
  • 福建鼓勵閩臺郵政合作 擴大兩岸郵運空中直航範圍
    福建鼓勵閩臺郵政合作 擴大兩岸郵運空中直航範圍 2012年09月29日 15:16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從「阿瑞斯」到「馬爾斯」:希臘與羅馬的淵源
    希臘與羅馬的淵源  當希臘人在阿提卡形成雅典城邦的時期,地中海中部亞平寧半島上的古代義大利人,也在拉丁平原上形成了另一個城邦,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羅馬。古代義大利人在種族上是和希臘人同出一源的。大概在希臘人最初南移的時候,他們也己經從阿爾卑斯上北側進入亞平寧半島,並且分布在許多山地和平原上。他們和希臘人一樣,包含不少部族,其中之一是定居在拉丁平原上的拉丁人。
  • 中華千古文明的發祥地域,有熊部落方國的歷史淵源
    探討有熊國的歷史淵源,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發展史及中華文明的發展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農耕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氏族間為了掠奪財物,戰爭接連不斷。戰爭使弱小的氏族無法生存,迫使許多氏族走向聯合,遍布中華大地上的氏族逐漸形成了部落。
  • 「馬」與「世界盃」的淵源,你可曾了解?
    「馬」與「世界盃」的淵源,你可曾了解?2018俄羅斯世界盃早已拉開序幕,它以最簡潔、最直接、最和平的方式,給無數球迷帶來了激情與活力。其實世界盃與馬的淵源,一直很密切。不難看出,世界盃有衝突、有喜悅、有挫折,也有豪情,無論是以球為載體,還是以馬為載體,它都消除了膚色、貧富、歷史、文化的差異,體現了競爭、合作、拼搏、進取的精神。在中國也有很多企業延續著「世界盃」的足球精神和賽馬精神,中蘊馬產業集團正是憑藉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一馬當先,在產業布局、園區建設、新品開發、國際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 閩臺閩南語歌手攜手發專輯 演繹兩岸兄弟情
    原標題:閩臺閩南語歌手攜手發專輯 演繹兩岸兄弟情  中新網泉州6月23日電 (記者 孫虹)臺灣資深閩南語歌手七郎與大陸福建泉州歌手黃漢傑攜手合作新專輯《浪子的真情》,23日在泉州舉行大陸首發式暨媒體見面會。
  • 6070年代拍婆子的歷史淵源
    拍婆子的歷史淵源拍婆子流行於1967至68年的中國北京。流行高潮期為1968年。1969年,隨著「上山下鄉,全國一片紅」而退潮。⒈為什麼流行於1967——68年的北京1966年夏,紅衛兵運動風起雲湧。僅僅半年多,被利用的紅衛兵即遭拋棄,由鬥志昂揚轉為頹廢消極。在複課鬧革命中,屬於老三屆的青年被排除於學校之外。
  • 兩岸書畫家在臺灣苗慄以筆會友
    原標題:兩岸書畫家在臺灣苗慄以筆會友   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臺灣藝術大學等兩岸高校的十餘位書畫家,25日在臺灣苗慄縣泰安鄉揮毫創作,以筆會友。   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主任李宗仁教授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書畫技法各有特色,兩岸書畫家在交流中可以看到彼此的優點,互相觀摩學習,拓展在藝術方面的視野。   他還說,文化聯繫著兩岸民眾的情感,尤其兩岸在書畫藝術方面有共同的淵源。通過文化藝術交流,可以增進兩岸的了解,讓兩岸互動更加密切。   當天的筆會中,兩岸藝術家既有單獨創作,也有共同創作。
  • 臺中廈門關係密切 續做兩岸交流先行城市
    他說,臺中廈門兩地關係密切,大家都用閩南話「話仙」,都愛聽「歌仔戲」,都愛唱「愛拼才會贏」,他本人去得最多次的大陸城市也是廈門。胡志強說,臺中和廈門是好朋友,兩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非常密切,兩岸三通後,廈門對臺中更具意義。  陳炳發向胡志強市長轉達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和市長劉賜貴對他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