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遲來的用戶增長裂變活動復盤,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日子,但還是想跟大家談談我的騷操作。我們如何在1.6萬成本、2萬訂閱號用戶、沒有渠道資源、沒有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做到14小時漲粉230萬,獲客成本0.006元,逆勢突圍為平臺做好用戶裂變增長!
現在微信生態的規則越來越完善,裂變細節玩法將不斷更新迭代。而且活動裂變只是用戶增長當中最基礎的一種手段,重要的是知道裂變的底層思維:
接下來我從市場層面、企業層面、技能層面、執行落地層面四個維度去分析怎麼做好活動裂變增長。
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終會失去世界。
在做增長做裂變之前,我們需要對市場有一個洞悉,對趨勢有一個判斷。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但前提是要看見風口。
此次活動開始前,其實是有兩個階段的鋪墊:先是楊超越在六七月帶動個人錦鯉熱度飛速攀升,其次是在9月末,支付寶帶起品牌錦鯉熱潮,所以18年的趨勢必然是錦鯉年。而我們借勢前面的兩次鋪墊,在大家做完偃旗息鼓之後在10月下旬發起,抓住了時間紅利。
雖然其他品牌已經不做錦鯉IP,但是因我們行業產品低頻,客單價高,同業還沒有做過。
根據判斷,只要把控風險,聚點施力,我們的試錯成本極低,裂變拉新成功率極高。
從競品去找差異,找增長,然後迅速的測試落地。
其他品牌在錦鯉的玩法上採用微博轉發抽獎流、公眾號圖文轉發流。但公眾號發起的,活動圖文差不多全被平臺刪文,漲的粉絲移除(如果考量粉絲漲到你期望值,也可自己刪除圖文,粉絲不會移除)。
所以我在錦鯉玩法模式上,進行了創新迭代,改成了圖文輔助-長圖流。
圖文是促活公眾號粉絲,儘可能的讓本次活動傳播開來,而第二啟動頁長圖才是活動的關鍵,公眾號新增粉絲都會是長圖分享,開始了裂變循環。
長圖模式優點:
首先,長圖利於傳播,可以活動內容直達用戶;其次,降低被舉報風險,微信對於圖片的舉報非常困難,沒有舉報入口,被微信平臺整治的機率縮小,觸碰流量閥值才會被處理。
也感謝長圖流,讓其佔據了朋友圈傳播錦鯉活動的模式紅利。
我升級迭代的這套模型,在10月下旬品牌錦鯉熱潮偃旗息鼓後,各大品牌紛紛使用,又帶起了新的一波錦鯉熱潮。
作為從業者,一定得了解自身企業,又特別是重點規劃,讓裂變增長與企業步調一致,部門之間產生聯動,資源加強復用。把握地利,撬動裂變活動用戶增長推進。
企業在不同的階段,增長策略的側重是具有明顯差異,增長手段也會有不同。
在項目用戶引入期,更多是通過地推、內容、小規模活動去積累原始粉絲,不宜快速引入;而到了項目的成長期,就會通過大規模活動裂變、投放等方式,去追求高速增長;增長後期,就會更多思考留存營收,比如微信生態,他們現在在用戶使用時長,商業化上面做的功課會更多一些。
所以做之前確定好每階段每次裂變的北極星指標,聚點施力,逐步完善,不求全面,只求做的都好。
整合內外部資源,構建資源生態圈,最大化利用資源來撬動拉新裂變。
(1)內部
消化公司人力架構(進行活動項目人員配置,內部活動傳播種子群搭建,媒體庫傳播借力),消化產品業務,把產品業務融入裂變活動(比如活動視覺畫面植入,福利獎品植入,落地頁購買轉化);熟悉企業私域流量狀況,把控裂變宣發內容、宣發節奏。
(2)外部
品牌異業資源,進行流量置換、活動贊助、深度跨界、資源採買等,即可品牌信任背書,又可縮小成本,形成傳播矩陣,擴大用戶裂變源。
(備註:找不到大企業,就多找小企業,搭建小v矩陣,也會出奇效)
我們在日常的運營工作中,一定得把精細化運營作為基礎。
垂直領域能夠崛起,其實就是精細化思維帶來成功的典型。我們這次活動能夠成功,也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各個環節的精細化。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技能層面,需要經驗積累;作為一個好的操盤手,需要擁有裂變思維、熟悉裂變工具、了解裂變案例、並且擁有落地的執行能力。
工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所以在做裂變的時候,如果情況允許,不妨試試。
在這兒以平臺載體劃分,給大家介紹下常見的裂變工具,大家了解下怎麼使用,當然更重要的是大家去理解工具底層的裂變流程邏輯,這類工具是對常規規律的一個精華提煉,對於啟發裂變思維很有幫助。
裂變案例,我們朋友圈見比較多的是在線教育行業案例,分銷返現、社群裂變、領資料包、體驗課打卡等。
但裂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活動裂變(錦鯉案例)、內容裂變(江小白情感文案)、拼團裂變(拼多多拼團)、助力裂變(攜程搶票)、測試裂變(網易H5)、打卡裂變(流利說打卡)、邀請裂變(瑞幸邀請送咖啡)、遊戲裂變(支付寶五福)等。
當然在企業的增長中不會局限於一種,他們會根據用戶標籤、產品屬性、互動場景等,配合用戶體系,打好組合拳,提煉成熟的增長裂變體系,去做系統化增長。
這些裂變增長案例,我們要多去做深度拆解,做好舉一反三。
對於增長裂變思維的養成,不做過多的敘述,大家可以看看《瘋傳》《流量池》《引爆用戶增長》《增長黑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對市場理解深刻,對趨勢判斷準確,還擁有好的創意,但是如果不能做好落地,一切都是空談。所以好裂變活動從精細化落地開始。
根據產品業務受眾標籤,找到種子用戶。
理想搭配是:
活動種子用戶=企業私域流量用戶+採買KOL+平臺廣告投放用戶+異業置換流量用戶
但是中小企業因為預算等因素,能做的就是物盡其用,把所有的渠道都用上吧。
本次活動,我們比較簡單,就是訂閱號粉絲2w+臨時活動群300員工,礙於預算這就是我們的全部。
組建臨時活動員工群的思考:
個人認為比較取巧容易傳播的做法是舊認知,再創造;選擇已經植入大眾潛意識的,有公眾認知的一些概念去深化它。比如錦鯉、招財貓,大家耳熟能詳,然後品牌借勢升華,出現了支付寶錦鯉、天貓招財貓。
舊模式,新玩法;比如集五福、大轉盤,都是原來線下大家熟悉的模式,然後被企業搬到線上來,也是玩的風生水起。還有現在市面上企業的顏色戰(美團黃、蒂芙尼藍、小黃車),動物戰(京東的狗、天貓的貓),都是採用的同樣的邏輯。
當然還有其他形式的一些——比如直抒胸臆性: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信息一目了然,適用於名企名人。或者婉約創意性的:就想打個廣告、4小時逃離北上廣,讓人對內容充滿想像空間。
在思考活動概念的時候,我們可從產品層面、精神層面、執行落地三個方面去入手,盡力做到貼合業務,滿足市場,適合品牌。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舊認知,新模式,發起了愛戀錦鯉的概念。
文案的寫法千姿百態,但是好文案的標準對於我來說,只有一個,那就是撩動人心,傳達受眾所需所想。
所以好文案需要深刻洞察人性,能夠找到共性,需要長時間的鍛鍊積累。但是也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以相對快速的提高文案質量。
(1)五個要點
(2)六個方法
還有就是做到文案精細化:不同渠道,不同用戶,活動不同階段,寫不同的文案。
這兒也把本次活動幾個主要文案分享一下,長圖主題文案「愛戀錦鯉,獨寵一人,十萬大獎全屬於你」,通過數據流去撩動用戶內心。
公眾號圖文標題《愛戀錦鯉來了,承包你一年的珠寶美妝!吃喝玩樂!》,直接告訴用戶我們要做什麼,要給你什麼。
朋友圈社群宣發文案有很多條,但是傳達的點只有一個——「比買彩票中獎的機率高多了」。
活動的輸出視覺其實也是內容的一部分,好的視覺能夠激發用戶參與。
設計也是帶有情緒色彩的,往往在裂變活動中,都希望視覺呈現能夠傳遞出熱烈,急迫,歡快等信息,所以設計用有彩調的暖色系中的紅色系列會更佳。
然後整個畫面呈現會更偏向於極簡風,重點內容突出,做到用畫面傳達情緒,傳達文字。
一個活動要廣泛傳播,一定得找到用戶傳播動機,活動的禮品豐厚、測試內容好玩、遊戲模式有趣等,當然我們看見企業端做的更多的是福利激勵型。
所以做好福利激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
當然我們需要去平衡CAC,ROI與激勵這三方面,力求做到福利清單具有競爭力唯一性,但是不盲目激勵。
此次活動,我們的福利激勵=自身產品(珠寶首飾,較感奢侈昂貴)+化妝品類(女性喜歡、市場流行的)+國外旅遊(下沉市場用戶覺得稀缺的)+生活類(大品牌低客單且平常需要的)+異業贊助,整個採購成本也就1.6w左右,但禮單看上去卻很華麗。
對於活動流程,首先,做到活動路徑最短,參與活動操作簡單順暢是基礎——當然有時候整個流程已經最優最短,卻依然很複雜;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做好活動引導,把活動流程拆解到不同頁面,保證同一頁面不出現多項操作。
所以我的活動落地頁就只有一句話:「回復 錦鯉 即可參與活動」,但是回復後,會彈出引導語說「憑中獎通知和朋友圈圖文分享截圖,中獎方可有效」,就把轉發流程隱藏到第二頁面去了。
這兒也利用信任機制和中獎的心理暗示,把截圖回傳步驟省略掉。
其次,做好流量承接池的選擇,讓用戶知道參與完活動後,在哪裡可以查看結果,去兌現活動福利,通過連載式的承接,讓用戶留在平臺。
雖然我們做裂變活動拉新用戶時做不到絕對精準,但可以在考量平衡拉新、留存、營收三個方面時,通過做好用戶篩選做到相對精準,提高用戶質量。
用戶篩選可以通過福利激勵、流程設置、種子用戶屬性等等來完成。
種子用戶屬性,在圈層效應下,比如選擇時尚類的KOL宣發,參與的後續人群就會同時尚關係偏大一些,選擇母嬰渠道,後續同母嬰就會關聯性強一些。
流程設置,比如有的為了篩選購買意向客戶,就會做有門檻的活動,比如參與購買滿多少金額,才可以參與抽獎或者送其他福利。
此次我主要是活動種子用戶+福利激勵篩選用戶。因為沒有投放,無用戶置換,所以種子用戶就是我們平臺自身粉絲,宣發較為精準。其次禮物屬性決定參與用戶,根據我們的產品受眾,用戶標籤,去選擇他們想要的福利,自然會淘汰掉一部分不感興趣的人。
我們品牌受眾偏向年輕、時尚、女性。所以我們的禮品清單緊緊圍繞年齡在20-30的女性朋友喜好,效果較好,反饋如下圖所示:
在活動推進時,要做好活動每個環節的測試以及前期用戶調研,對於活動達到預期幫助很大。大家常用的普適手段,用戶問卷調查和A/B測試。
首先,活動前去查找其他人做過的類似活動案例,做作優劣對比分析,找找靈感,供自己參考,做好活動整體規劃。
其次,對於活動細節,如果公司配置可以支撐,那麼我們通過AB測試,去優化活動方案,看看不同因素(福利大小、活動形式、活動文案等)對於活動的影響。
但有時因為其他客觀因素不能實施A/B測試,可以回歸原始做法,直接找找身邊同事朋友人肉調查分析。雖說不是那麼準確,但依然能找到一些共性。此次活動我用的就是人肉調查,看大家更喜歡那個文案,更喜歡那些禮品等。
活動節奏感,是一個成熟運營應該具備的一個技能,我覺得重要的三點是:
當然,這個活動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我在裂變的時候,其實可以利用多個公眾號分流,也就不至於最高峰的時候關閉活動,還有後面帶起了熱點,沒有去讓品牌團隊,做好後續的二次傳播引爆,此處略掉其他N條沒寫的缺陷……
現在微信頻繁更新安全規則,打擊越來越嚴,但是依然會出現爆款,所以大家其實不用擔心,重在裂變思維復用,規則變得細,那麼我們就思考的更細。
最後,希望大家的裂變活動都可以做到傳遞品牌信息,改變用戶態度,促使用戶使行動,並最終實現業務增長的。當然有興趣大家可以一起交流運營增長。
本文由@唐妥妥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