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人類和上帝的中間人

2021-01-08 小鮮電影

貓奴必看「貓片」來了!

今天來聊一部紀錄片——《伊斯坦堡的貓》。

《伊斯坦堡的貓》海報

異清晨並非貓奴,甚至有些害怕這種生物,因而非常好奇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如此狂熱的愛貓,在網絡上曬貓,回家「吸貓」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而這部紀錄片讓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貓,理解了貓與人的世界,即使你對貓咪一無所知依然可以在這部片子裡找到一份寧靜與歸屬感。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你或許並不熟悉它如今的名字,但一定知曉它的的過去:「拜佔庭」、「君士坦丁堡」。

悠久的歷史和繁華之外,最吸引人的是這裡「人與貓」的關係,伊斯坦堡的貓數千年來都生活在這座城市;

見證了帝國的興衰,它們不同於我們身邊的家養貓,這裡的貓通常被「散養」遊走於街頭巷尾,遺世獨立。

每一隻貓都有自己的性格,「獨一無二」這件事兒它們比人類更篤定。

雖然是紀錄片,但是整個片子的基調比較活潑,導演通過對市民的採訪消除語言屏障又以低機位貓的視角帶觀眾走進貓的世界。

「霸王花」是街頭的「偷魚大盜」,她並非沒有食物;

因為在伊斯坦堡所有的貓幾乎都是吃百家飯長大,這裡的人會隨手分給它們食物或者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放置貓糧和水。

它偷魚是因為喜歡霸道的愛,喜歡讓魚攤老闆追著自己滿街跑。

霸王花是貓咪世界裡的「悍婦」,丈夫只能等她吃完飯才能「上桌」。

她不允許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偶爾有比自己漂亮的貓靠近它的地盤,它就會醋意大發宣誓主權,寸土必爭,寸草必得。

「牛奶小子」外號「樂天派」,貓咪世界的街頭小混混,喜歡到處找牛奶喝。人們叫它樂天派是因為它終日無憂而且做任何事情都帶著一種「志在必得」的豪情。

稱霸街頭的「牛奶小子」戀愛了,愛人在「深閨」中,為了見到心愛的姑娘它爬上樹幹穿過陽臺直接去姑娘家裡做客。

這家的主人早就習慣了這個愛耍帥的小子,也總會讓他進屋,並且給它們讓出獨處的空間。

當然,貓的世界裡還有矜持內斂的,一家餐館門口就有一隻漂浪的貓從不向客人討要食物,甚至只在餐館門口等待,實在餓的發慌她就撓一撓櫥窗,廚師知道她餓了就會給她送去食物。

老闆用「懂禮貌」形容它。

在伊斯坦堡人的眼中貓是自由、優雅的象徵,它們為自由從不妥協,它們比女人更優雅。

這部紀錄片的故事就是由一隻漫步在城市街頭的貓開始,這隻貓完全不在乎對準自己的鏡頭自由的穿梭在小巷裡,累了就「回家」。

可是它們也會隨時離開這個安樂窩,就連餵養它們的人都不認為自己稱得上是它們的主人,它們只屬於自己。

影片中的一位女畫家表達了對於貓的「敬佩之情」,她認為貓身上存留著當代女性普遍喪失的優雅。

女畫家覺得當代女性在現實中生存艱難,對抗與妥協共生,長此以往優雅的韻味被磨去,就好像一種美即將消逝一樣令人傷感。

但是這種優雅在貓的身上一直留存著,幾千年來未曾消失。

因此,貓對於伊斯坦堡這座城市而言就像是一個精神向標,這裡的人認為沒有了貓伊斯坦堡就失去了靈魂。

人們用食物餵養貓,貓也用精神餵養人類。

影片中講述了多個「人與貓」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三個:關於陪伴,關於治癒,關於上帝。

一個老人養了一隻小丑貓,名叫本古,老人說本古同胞兄弟共四隻,其它幾隻都走了只剩下本古和自己作伴。

他在談論本古的時候像是在談論自己的孩子,也時刻表露著自己的孤單。

影片並沒有交代老人的身世和家庭,把焦點完全聚焦於貓與人,鏡頭對準貓和人的相處方式,老人的講述只是作為輔助平淡的敘述故事,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抬高眾生;

把貓和人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進行觀照,此時的貓自然不再是人類的附屬物,而是作為平等的生靈存在。

老人在人類世界遭遇孤獨,卻在貓的身上找到溫暖和慰藉,這大概是大多數愛貓人士的共同心理。

這部電影討喜的地方就在於它並沒有因為寄希望於貓的世界而對人類世界表示失望,這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愛。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治癒:胖女人拿著相冊悲傷的講述她死去的「孩子」,那是她的第一隻貓,死於乳腺癌。

胖女人自己也沒有逃過癌症的厄運。因為對貓的思念也因為自身的病痛,她開始照顧流浪貓。貓成為了她的精神寄託,她說自己不僅在治療貓也在治療自己。

人們常說「貓有九命」其實是說貓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有一種說法:「它們可借自己發出的聲波療傷,將人體暴露於如同貓打呼聲的聲波下,有助於改善人類的骨質」。

女人在與貓的相處過程中以生命感受生命,既救助了流浪貓同時又救贖了自己。

一個出海的船夫信仰上帝,也相信貓是溝通自己與上帝之間的使者。

他講述了自己的一段奇遇:他最潦倒的時候是漁船被海浪打翻,變賣家當換來的新船再次沉入海底,在他走投無路之時一隻貓為他指路,他跟隨這隻貓撿到了一個錢包,錢包裡的錢剛好可以救急。

男人從此深信貓是自己和上帝的中間人,上帝對人類試煉以各種方式讓人接近他。

電影由個體反映群體最終揭開了伊斯坦堡人愛貓的原因:他們信仰上帝,敬畏生命,在長久的歲月裡他們與貓共生共存,這座城市不僅僅屬於人類也屬於一直生活在這裡的貓。

導演希達·託倫就是個十足的「貓奴」,據說她成長的過程中曾經有過21隻貓,這些貓作為她童年時的朋友幫她消除寂寞,整部紀錄片充斥著導演對貓的愛。

導演:希達·託倫

比如「牛奶小子」的「約會」故事,剪輯流暢,沒有錯過任何一個鏡頭,一個機位在拍「牛奶小子」翻越陽臺,另一個機位已經在室內等待它進屋了。

整個段落一氣呵成,拍動物可以如此精準把握一定是在對於動物習性的深度了解之後才可能有這麼高的完成度。

希達·託倫多次使用大特寫去觀察貓的眼睛,貓的微表情通過鏡頭分明可見,甚至連它們走路的氣勢都被凸顯出來。

影片中除了人物採訪和空鏡之外全部採用低機位拍攝,大量採用貓的主觀視角強化貓與人的交流感。

在她的鏡頭之下每隻貓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體型到神態各有不同。

伊斯坦堡還在迅速的變化,取代磚瓦小巷的是林立的高樓人們開始擔心喵星人無處可歸,這座城市因貓而獨特,也因為貓而寧靜,人與貓的共生關係讓這這裡更具生命力。

希望繁華不要驚擾到這裡的安寧,貓、人、城池一起構建的美好不要被打破。

這部影片解開了我長久以來對於喵星人和「鏟屎官」們的好奇,原以為貓只是作為萌寵存在,現在看來它們的「靈性」也不是浪得虛名。

如果「吸貓」帶來的正能量還不夠,那麼可以看看《伊斯坦堡的貓》,不管你愛不愛貓都可以在這部影片裡感受到創作者對於生命的尊重。

相關焦點

  • 貓是你的上帝還是上帝是你的貓?
    《伊斯坦堡的貓》讓我瞬間想起了BBC出的一部記錄片——《貓的秘密生活》,裡面記錄了貓和人之間的某種締連關係,同《伊斯坦堡的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伊斯坦堡的原住民,貓已經不止是貓,它們影射著人類世界,將這座城市的混沌、獨特性、人情味標記出來,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
  • 上帝的骰子和薛丁格的貓
    但是,意志論更符合人類的自戀和存在主義,我的人生意義是由我自己的意志去創造的。我們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都在宣傳意志論的。相信意志論就是相信人類具有強大的主觀能動性,相信人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設定多美好,人類多強大,我們的存在是多有意義。 意志論確實也有可能是一種事實。從人類出現短短幾十萬年,特別是近幾千年裡,人類的意志已經給自然帶來太多的變化,我們已經幹預了很多動物的生存與進化。
  • 《愛貓之城》:這部紀錄片裡有最美的城、貓、人
    這些貓目睹了幾千年來的歷史變革,人類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互相廝殺,血流成河,神聖的羅馬帝國最後的血脈在這裡消失殆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盛轉衰……但只有伊斯坦堡的貓,不分種族、宗教的紮根在這個城市,一脈相承,永遠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導演前後找了三十多個貓的案例,但呈現在影片中的只有7、8個。這些貓是絕對的主角,人類只是陪襯,任由它們高興了來,不高興就走。
  • "上帝和人類的敵人":魔鬼形象的變身史
    路西法(Lucifer)一度是眾天使中最美麗的,他背叛了上帝,化身成為魔鬼,人類的大敵,他:「倒栽蔥,全身火焰,從淨火天上摔下去,這個敢於向全能權利者挑戰的神魔迅速墜下,一直落到無底的地獄深淵,被禁錮在金剛不壞的鐐銬和永不熄滅的刑火中」——《失樂園》,朱維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 《愛貓之城》教你花式擼貓,一整座城的人為何甘願成為「貓奴」?
    希達·託倫執導的土耳其紀錄片《愛貓之城》記錄了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的貓。在這座老城裡,貓和伊斯坦堡人一樣,是這裡的居民,他們互相依賴,互相扶持,羈絆而親密。它們不屬於誰,自由地出入人們的生活。它們可以隨意進入人類家裡,可以輕鬆在街頭閒步,可以在倉庫裡安居,可以在碼頭守護著人類的餐館。愛貓之人給予貓的是食物、水和不打擾的寬容態度,而從貓所獲得的卻各有不同。貓是人與上帝之間的中間人伊斯坦堡人愛貓的傳統,來源於宗教傳說。
  • 關於貓貓的紀錄片,豆瓣8.5分《愛貓之城》,雲擼貓玩家必備
    作為土耳其中心的伊斯坦堡,這裡的貓並不能簡單歸類為我們平日所見的家貓或流浪貓它們自由地出入於人類的生活,親密但又保有自由,介乎於野生與馴養之間許多人都有自己和貓之間獨特的故事,與其說是貓依賴人,不如說是人依賴貓,人貓之間的親密與羈絆有人覺得貓是連接自己和上帝橋梁,有人覺得貓是自己活在世上的一面鏡子伊斯坦堡的貓之所以特別
  • 上帝是只貓
    你只需要貓,甚至不一定需要真的養貓。「全民皆貓」下,什麼東西能比文字和表情包更「醒神帶勁」,這是「拜貓教徒」的靈感來源,也是虎Cares的第一期互動實驗。往後翻,你將看到五件超乎你想像的「拜貓利器」。如果你喜歡這種表達,轉發能鼓勵到我們做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互動實驗。
  • 上帝創造出貓,是為了讓人類體會到愛撫老虎的樂趣?
    文/【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上帝創造出貓,是為了讓人類體會到愛撫老虎的樂趣?貓咪和狗狗是寵物界公認的兩大IP。狗子們經久不衰的愛來自於他們忠誠的品性。人們對於忠誠的感動直接把《忠犬八公的故事》推到了催淚經典電影排行榜上不可動搖的位置上。
  • 愛貓人士必看之作!《伊斯坦堡的貓》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貓並不屬於哪一家哪一戶,而是任憑它自己高興,遊蕩於街坊之間,處於在寵物貓和野貓之間,它們親近自然卻不排斥與人類接觸,它們與人類親密卻又保留著貓性。伊斯坦堡的居民都有和貓之間獨特的故事與其說是貓依賴人,不如說是人依賴著與貓之間的親密與羈絆
  • Chrome 瀏覽器將可以探測中間人攻擊行為
    PingWest 品玩 9 月 11 日報導,Google 將為旗下瀏覽器 Chrome 加入中間人攻擊探測功能,防止用戶瀏覽一些 https 網站時被第三方加密攔截。用戶瀏覽器與目標網站伺服器之間的惡意第三方可能會嘗試攔截加密連結,但由於大部分情況下攻擊者沒有正確重寫加密連結,導致瀏覽器可以檢測到 SSL 錯誤。
  • 貓和狗的巨大區別:狗狗覺得主人是上帝,貓咪覺得自己是上帝
    貓咪和狗狗的性格完全不一樣!有人說養習慣了粘人的狗狗,就會嫌棄高冷的貓咪,養習慣了獨立的貓咪,就會覺得粘人的狗狗太煩人!日本愛玩動物協會,就曾經發表過經典的「養狗十誡」和「養貓十誡」。裡面真實描繪出一隻狗狗希望的生活,和一隻貓咪希望的生活。
  • 《愛貓之城》這裡的貓與人是平等的
    》66分觀影時間:9月24日觀影地點:百老匯影城國瑞城店觀影人數:15人「貓咪代表著難以描述的混亂、文化和獨特,這也是伊斯坦堡的本質。鏡頭游離於貓和人之間,忠實地觀察與講述著它們與人類的故事,通過這七隻貓咪的視角,讓觀眾認識了這座遙遠又古老的城市以及居民的生活樣貌,有人覺得貓是人類和上帝之間的橋梁,有人覺得貓是人類活在世上的一面鏡子。「在伊斯坦堡,與其說是貓依賴人,不如說是人依賴著與貓之間的親密與羈絆。」傑達·託倫說。
  • 《愛貓之城》 這裡的貓與人是平等的
    「貓咪代表著難以描述的混亂、文化和獨特,這也是伊斯坦堡的本質。  鏡頭游離於貓和人之間,忠實地觀察與講述著它們與人類的故事,通過這七隻貓咪的視角,讓觀眾認識了這座遙遠又古老的城市以及居民的生活樣貌,有人覺得貓是人類和上帝之間的橋梁,有人覺得貓是人類活在世上的一面鏡子。「在伊斯坦堡,與其說是貓依賴人,不如說是人依賴著與貓之間的親密與羈絆。」傑達·託倫說。
  • 上帝不再信任人類,第一次發了大洪水,這一次派出了天使
    電影中也提到,麥可是除了上帝之外第一個向人類祝福的天使,所以麥可對人類的愛僅次於上帝。但是,上帝厭倦了人類的醜惡,決定要來一次類似大洪水的滅絕活動,天堂所有的鷹犬傾巢而出蠶食人間。但是人間還是有一個類似耶穌的基督要誕生,是可以拯救世人的孩子。這個孩子應該也是上帝允諾下出現的,但好像上帝又後悔了,於是派出了天使去殺那個孩子。
  • 《愛貓之城》——敘事流暢討巧,非常討喜的作品,貓奴必看
    這片子雖然是講貓的,但我覺得不管養貓養狗或者家裡沒毛孩子的都應該去看看,這分明講述的是一個物種和另一個物種友好友善自然融洽地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在中國真是想也不敢想,我敢說,路上遇到一隻貓或狗趴著睡覺,真會有人閒得慌去踢一腳,然後若無其事的離開,就好似不踢這一腳就沒法證明自己雙腿完好。
  • 薛丁格的貓、雙縫幹涉實驗、平行宇宙,上帝究竟玩不玩骰子?
    它假設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 狗:主人對我好,主人是上帝,貓:鏟屎的對我好,我是上帝
    話說養貓和養狗,差別還真是蠻大的。可是,最大的差別,莫過於貓咪的「神邏輯」和永遠莫名其妙的想法了。養只狗,只要你對它好,那收穫一隻忠犬暖心小夥伴完全不是問題;養一隻貓,那簡直就是分分鐘體驗「伴貓如伴虎」的心情。總結起來就是,你投餵狗,它會覺得你是上帝;你投餵貓,它會覺得它自己是上帝。
  • 撲了上帝骰子的貓
    該是在擼貓,是貓撲了上帝的骰子……熵增定律耗散結構
  • 《暗海》自作自受,愚蠢的人類,是誰給你扮演上帝角色的權利
    語  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9-01-27(聖丹斯電影節) 片  長:104分鐘 IMDb評分:7.3/10 357 豆瓣評分:7.8/10 204 觀後之感: 小頭鼠海豚,因人類對石首魚的捕撈而遭難
  • 你知道貓有不同瞳孔的美麗和痛苦嗎?他們可能是上帝留下的天使
    在攝影師的一些優秀作品中,不同瞳孔的貓的眼睛似乎捧著攜帶著大海的星星,這讓人情不自禁地掉進了他們眼中的銀河系。也許很多人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的美麗,但是貓的異瞳孔擴大症,也被稱為鴛鴦眼,是一種疾病。在概率上,不同瞳孔的貓大多有聽力障礙,這就是俗稱的「聾子」,也許這是美麗的價格,上帝給了他們美麗的樣子,剝奪了他們的聽力,他希望他們只用眼睛觀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