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才進入此番黿頭渚一遊的正題,那就是賞櫻花呀,別急,還得填飽肚子先。
從太湖仙島回來大概10點半,景區能吃飯的地方看看都無甚感覺,唯獨對一家寺廟裡的素麵情有獨鍾,於是一邊賞景,一邊循跡而去。從碼頭出來,沿著湖岸一路向南,首先經過的就是郭沫若所題的著名的「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牌坊。
接著就是當年旅行家徐霞客遊覽太湖所乘的七桅罛船,乃從南宋著名的嶽家軍水師戰船改建而來,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帆船。
大船拖著一條登艇小船,有七根桅杆,由百年柏木打造,據說時速可達20公裡。
太湖邊的古帆船尤其壯美。
經過一片很有意境的小湖,半月拱橋旁邊停有一艘烏蓬小船,記不清這裡是屬於藕花深處,還是長春花漪了。
繼續前行就是著名的長春花漪了,因這座被日本的染井吉野夾道的長春橋而得名,由涵芳軒,絳雪軒和長春橋構成層次豐富的空間。
長春橋原來是仿造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所建。
可惜染井吉野單櫻已經被一夜風雨吹打的飄零殆盡,只剩下點點帶紅的花託。
這岸邊雍容華貴的芍藥、牡丹卻開得絢麗而堅韌。
再往前行就是看到一塊刻有「黿頭渚」的碑石,這就是震澤神黿,黿頭渚的靈魂所在之處,也就是在前篇坐船看到的突出於太湖岸邊的形似烏龜的地點。
這個震澤神黿是由青銅打造,龍頭鱉身,現在成了大家投幣試運的地方,據說投中神黿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運氣。
經過一個小山坡,看見一片竹林,地上還冒出了很多春筍,據說這裡的春筍挖一棵罰500元,市場上的才賣3元一斤,這可謂是最貴的春筍有木有?
爬到半山腰,終於來到了廣福寺素麵館,是在廣福寺東面的小南海裡。
這裡品種不多,但品質純正,只收現金,小院,屋裡都坐滿了人。
好面的靈魂全在湯頭,雖然是純素的,紅湯頭卻芳香濃鬱,澆頭是春筍、蘑菇、麵筋球,麵條梳成鯽魚背,爽滑又筋道,小魚一直好奇麵條怎麼能碼的這麼整齊有型,估計需要多年的功夫才行。一碗羅漢面18元,吃的非常飽肚,很有滿足感。
吃飽喝足往回返,在中日櫻花友誼林裡才見到了真正的繁花似錦的景象。這輕盈飛舞的白色枝條開得分外妖嬈。
近處細瞧,五瓣的白色小花,甚是可愛,名叫珍珠繡線菊。
這一串串的紫紅是梅花吧。
粉中帶紅的垂絲海棠開得明豔照人。
紅彤彤的山茶花,又叫曼陀羅,金庸的《天龍八部》賦予它為大理的國花。
細細密密的石楠花,據說可以降塵、淨化空氣,但是本身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友誼林裡的重瓣櫻花經得住風雨,依然盛放著,因而也就擠滿了遊人,喜歡cosplay的小美美們穿著漢服和花兒來比誰更嬌美。
花團景簇的重櫻,層層疊疊,花型非常完美動人。
從櫻花林跨過一條小溪,穿過無錫人傑館,就來到了地標性建築,賞櫻樓,三層的靛藍色屋瓦,將櫻花谷的俏麗景色盡收眼底。
只可惜大部分櫻花已經謝了,只有點點粉紅點綴其間,櫻花只有7天的盛花期,要和它來場完美的約會還真是不容易呢。
最後等車的時候再來一碗15元的油炸臭豆腐收一下尾。
美妙的黿頭渚之旅到此結束,總結一下,雖然錯過了單櫻,卻絕不能錯過廣福寺的一碗羅漢素麵,真的很有回味!
本文由尚食小魚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