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每天餵貓的方式都雷同,裝滿一碗的乾糧,每天兩次。但專家提醒說,這種餵食方法,可能導致貓咪出現行為問題,可以稍加優化,換掉貓碗,用不用的餵養方法。
從貓的整體健康和行為而言,餵貓的方式,可能和餵貓吃的食物品質一樣重要。
寵物醫生建議,丟掉貓碗,改掉一天兩次的用餐時間,滿足貓的內在需求。
在許多網上曬貓的照片中,你經常可以看到兩三隻甚至更多的貓狗一字排開,一起吃飯,蔚為壯觀。但其實這種方式,存在你意想不到的潛在傷害。
雖然貓咪在家裡可能與其他貓狗和睦相處,進食時似乎也沒有問題。但貓科生物在用餐時相當脆弱,喜歡獨自狩獵和進食,尤其是貓咪這樣小型動物,自己也是獵物,喜歡隱藏,避免壓力。
環境壓力是貓咪的一大天敵,壓力過大直接影響健康,貓咪可能因此發生應激反應,導致肥胖、嘔吐、皮膚病和尿路感染。
貓咪的標準吃法是每天少食多餐,而且需要和「獵物」互動。
貓的正常進食方式,是吃上一到三口,攝入大約30卡路裡的熱量,然後再去努力尋求下一個獵物。
而如果主人擺上慢慢一碗貓糧,有的貓咪依然恪守少吃多餐的模式,但也有些貓會放縱,吃得太多,從而變胖。
這也可能導致一些貓咪腸胃出現問題,甚至嘔吐,這是因為貓的胃只有桌球那麼大,一次只能裝這麼多食物。
世界上導致家貓死亡的頭號原因,其實是安樂死。而貓咪被安樂的重要原因,是主人棄養,是把貓交給收容所,而根源主要是因為行為問題。
寵物醫生如今強調,室內貓必須確保環境豐富,這是必要的,讓貓在家裡也回歸自然進食行為,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國外醫生推崇讓貓咪的進食「復古」,即回到尋找獵物、玩耍、殺死獵物,然後轉化為食物吃掉它。在這個循環過程中,貓咪的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多巴胺會增強貓的興奮度。也就是說,找到並吃掉獵物,能激發貓的快樂期待感。
《貓科醫學與外科雜誌》(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上刊登的一項挪威的研究得出結論,貓想要掌控自己的進食時間表。
美國德拉瓦州寵物醫生伊莉莎白·貝爾斯博士(Elizabeth Bales, VMD)解釋說:「貓醒著的時候,有60%到80%的時間用來尋找獵物。但現在人們用碗裝貓糧餵貓,剝奪了室內貓捕食獵物的天性。」
丟開貓碗,你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製作餵貓工具。例如,用一個塑料瓶,鑽上幾個能讓貓糧落出的小孔,用來模仿獵物。
它可以讓成為貓咪的獵物,讓貓去抓、滾、咬,從而獲得食物。
貓咪絕對不是愚蠢的生物,一旦發現了如何通過拍打、滾動或者咬來獲得食物,還可以逐漸增加挑戰性,把這些新的「食物碗」藏起來,讓貓自己去尋找,這就模仿了自然捕食的過程。
資料來源:https://www.catster.com/cat-food/were-feeding-cats-wrong-ditch-the-cat-food-bowl-and-change-the-sche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