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海蛞蝓 超美!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山大學教授莫顯蕎在澎湖西南海岸發現的新品種海蛞蝓,像刺海膽,學名是Tritoniidae sp.圖/中山大學提供

 

鮮少有人知道,臺灣的澎湖西南海域有個生態寶庫,是素有「海底寶石」美稱的海蛞蝓多樣性密集點。中山大學海研所教授莫顯蕎已在此地發現了約十種從未為世人所見的海蛞蝓新品種,且它能把吃進的有毒刺細胞,轉化為自己的防禦武器,也可望提供癌症等生物醫學研究的新方向。

 

莫顯蕎表示,外國研究海蛞蝓的海域多半都只有四、五種海蛞蝓,但過去一年多來,莫顯蕎在澎湖的內埯沿岸,就發現並記錄到六十一種,佔臺灣及離島物種數的四成;而其中的十種可能是過去從未正式發表過的新種。

 

海蛞蝓等於海中無殼蝸牛,由於缺乏外殼保護,為了防止遭到其它生物獵食,多彩海蛞蝓演化出具毒性的物質和鮮豔色彩,警告覬覦者止步。

 

「真的超漂亮,這是上帝創造出最美麗的生物,我們應該仿照這樣的配色來製作耳環、裝飾品。」莫顯蕎激動地說。

 

莫顯蕎表示,海蛞蝓可以將海綿、水螅的有毒刺細胞吃進體內,卻不中毒,反而能把刺細胞排到體表、或送到肢體尖端,作為防禦武器,「簡直比武俠小說中的蛤蟆還神奇。」

 

【2007/06/26 聯合報】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你聽說過海蛞蝓嗎?美得不像地球生物
    估計很少有人聽說過海蛞蝓海蛞蝓(kuò yú)是螺類的一種,也是多種殼已經消失或退化的腹足動物的泛稱,所以,他們也可以稱之為貝類。這些照片,就是攝影師們拍攝的海蛞蝓它們有各種各樣的色彩和品種,常見的有以海牛們為代表的裸鰓目,以及以海兔們為代表的無楯目。萌屬性的裸鰓目中一些種類曼妙的舞姿和五彩斑斕的豔妝,讓人嘆為觀止。堪稱海中舞娘。它們的貝殼已經退化為內殼。
  • 臺離島生態豐富 澎湖10種海蛞蝓品種為全球首見
    臺離島生態豐富 澎湖10種海蛞蝓品種為全球首見
  • 「海神海蛞蝓」美得就像外星生物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外形有如科幻電影裡的外星生物(圖/網絡圖片)美國亞利桑那州7歲男孩萊恩(Hunter Lane)2日跟隨父母,至帕德雷島國家海濱公園(Padr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旅遊,發現亮藍色、形狀奇異的美麗生物,別稱藍龍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Atlanticus)。第一次看到海神海蛞蝓的萊恩,還開心向爸爸表示發現新物種了。
  • 多彩海蛞蝓
    那麼,海蛞蝓是海裡面的蛞蝓嗎?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海蛞蝓其實是蛞蝓的親戚,但無論形態還是色彩,都比蛞蝓豐富得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海蛞蝓大家族吧!此「蛞蝓」非彼蛞蝓海蛞蝓和蛞蝓都屬於軟體動物中的腹足類。
  • 海灘現奇特藍色生物 盤點十大超可愛的海蛞蝓
    海灘現奇特藍色生物 盤點十大超可愛的海蛞蝓 2015-11-20 09:34:56 每日科技網
  • 美7歲男孩撈到「海神海蛞蝓」酷似藍色小龍蝦,美得就像外星生物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外形有如科幻電影裡的外星生物。(圖/網絡圖片)美國亞利桑那州7歲男孩萊恩(Hunter Lane)2日跟隨父母,至帕德雷島國家海濱公園(Padr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旅遊,發現亮藍色、形狀奇異的美麗生物,別稱藍龍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Atlanticus)。第一次看到海神海蛞蝓的萊恩,還開心向爸爸表示發現新物種了。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也叫「藍龍」或「蓑海牛」,是一種藍色、小型的遠洋翼蓑海蛞蝓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sea swallow, blue angle, blue dragon, blue sea slug今天要介紹我超愛的一個海洋生物,俗稱「藍海燕「、」藍天使「、」藍龍「,看到第一眼就讓人挪不開視線。由於它們外形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所以又被命名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它們分布較為廣泛,生活在東非和南非南海岸,歐洲東海岸,秘魯、澳大利亞、印度和莫三比克周邊海域。它們喜歡海流平靜的生活環境,因為身體很輕,會隨洋流及海風浮動,偶爾也會被衝上海灘。
  • 峇里島現奇異海蛞蝓 如同外星生物長13條腿
    據悉,這是一種被稱為大嘴海蛞蝓(Melibe viridis)的海底生物,也有人在地中海、紅海以及莫三比克海域發現過這種海底生物。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G.atlanticus英文名:sea swallow, blue angle, blue dragon, blue sea slug今天要介紹我超愛的一個海洋生物,俗稱「藍海燕「、」藍天使「、」藍龍「,看到第一眼就讓人挪不開視線。
  • 攝影師拍到海蛞蝓圖片
    海蛞蝓常常很難被發現,因為它們的體表顏色和紋理跟周圍環境很相近。 這些顏色鮮豔的海蛞蝓只有約5釐米長,絢麗的顏色向敵人暗示自己是有毒的。 海蛞蝓分布於世界各地海域中,廣泛產於暖海區域。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從海裡看,這些顏色絢麗光彩奪目的海蛞蝓看上去像一個個令人恐怖的巨型怪物, 但實際上他們都只有2.5釐米長。
  • 海蛞蝓,海女神?沒殼蝸牛?
    各位讀者老爺們,上期咱們聊了適合做寵物的竹鼠,今天來點不一樣的,就講個一點都不適合做寵物的軟體動物——海蛞蝓。今天為什麼聊它呢?第一是因為知道的人比較少。第二是因為海蛞蝓長得真的是奇形怪狀,因為地域不同,海蛞蝓的形狀可愛的也有,驚悚的也有,藍的綠的白的黑的都有。
  • 超級奇特的海蛞蝓,你了解多少?
    海蛞蝓生活在海岸的潮間帶、深海峽谷等地,已發現的海蛞蝓品種超過3000種。
  • 科普貼 | 海底萌物來襲,小豬烏賊、海蛞蝓、豆丁海馬......
    NO.2  海蛞蝓 [hǎi kuò yú]海蛞蝓,人稱"海洋萌主」,聽說美得不像地球生物。如一種吃紅藻的海蛞蝓身體呈玫瑰紅色,吃墨角藻的海兔身體就呈棕綠色,有的海蛞蝓體表還長有絨毛狀和樹枝狀的突起,體型、體色及花紋與棲息環境中的海藻十分相近,這樣就為它自己避免了不少麻煩和危險。
  • 神奇海蛞蝓:這串葡萄還是成精了
    「葡萄精」只是眾多的海蛞蝓品種之一而已,而海蛞蝓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海蛞蝓裡面算得上有名的就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了,這種海蛞蝓俗稱藍燕子或藍龍,是一種藍色的,小型的遠洋翼蓑海牛腹足綱海神鰓科軟體動物 。
  • 海蛞蝓似乎為動植物混合體 可生成葉綠素
    海蛞蝓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 據《生活科學》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通體碧綠的海蛞蝓(sea slug)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蛞蝓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竊來」的基因,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這一過程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 隨風而來,又隨風而去 - 神秘的海神海蛞蝓
    >現今世界上的海神海蛞蝓主要分為兩種:1.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1777年英國自然學家Johann Reinhold Forster描述了在庫克船長(James Cook)第二次航行期間取回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標本,名稱沿用至今。雖然被命名為大西洋海神,但目前不只在大西洋有他們的蹤跡,印度-太平洋也都曾被記錄過。
  • 超千個蔬菜新品種集中亮相廣州展示會
    2020年12月9日,第二十屆廣州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在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南沙總部基地開幕。展示推廣會以田間展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為主,結合開展大灣區菜心文化嘉年華活動、「乾農杯」蔬菜主題攝影、科普嘉年華、扶貧對接、種業交流洽談、鮮蔬現場品嘗、種企與農民交流互動、產品展示、市農科院建院60年成果展等。超千個蔬菜新品種靚麗登場 展示推廣會田間展示總示範面積300畝,包括250畝露地展示和50畝溫室大棚展示。
  • 海蛞蝓可生成葉綠素似為動植物混合體(圖)
    海蛞蝓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生活科學》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通體碧綠的海蛞蝓(seaslug)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蛞蝓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
  • 國家地理-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蛞蝓
    這是一個裸鰓亞目動物,也被稱為海蛞蝓。它們與蝸牛有親緣關係,但和它們的表親不同,它們沒有殼。These jelly-bodied mollusks are oblong shaped carnivores that feed on algae, sponges, anemones, corals, and even other nudibran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