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尊處優,遊於花蝶鶴犬之間的唐代貴婦——名畫賞《簪花仕女圖》

2020-12-03 杞棠鑑定

一·「周家祥」——周昉

周昉是中國唐代畫家,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他是一個出身於仕宦之家、遊於卿相間的貴族,先後任越州宣州長史。他能書,擅畫人物、佛像,尤其擅長畫貴族婦女,容貌端莊,體態豐肥,色彩柔麗,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喜愛。周昉是中唐時期繼吳道子之後而起的重要人物畫家,是當時有名的宗教畫家兼人物畫家。周昉初年學張萱,後來加以變化,別創一體。他創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觀音」。

周昉的佛教畫曾成為長期流行的標準,被稱為「周家樣」。「周家樣」的出現標誌著周昉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地位已超越了張萱,同時也表明了他的畫藝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周昉的傳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圖》卷、《揮扇仕女圖》卷、《調琴啜茗圖》卷等。

二·「遊於花蝶鶴犬之間的貴婦」——《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卷,唐,周昉繪(傳),絹本,設色,縱182釐米,橫46.4釐米。此卷曾經南宋內府收藏,南宋末歸賈似道所有,元、明間流傳無考,清初為梁清標、安岐收藏,後入清內府。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安史之亂以後,沒落的李唐王朝為了粉飾太平,提倡所謂的「文治」,也正好吻合了當時人民歷經戰亂、渴望安寧社會的生活的心情。因此,宴遊風氣從此大開,奢侈之風備受皇室貴族推崇。對此,杜牧曾這樣描述:「至於貞元末,風流悠綺靡。」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正是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畫家如實地描繪了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遊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

畫面左側起第一位髻插芍藥花的貴族仕女,淺紫色的紗衫上,有以四個斜角田字為一組的菱紋。白的帔子繪有彩色雲鶴,從肩後身向前胸下垂。她右手舉著剛捕捉的蝴蝶,左手提起帔子,使它成為垂直。她上身往前微傾,似迎接向她跑來的小狗。

畫面左起第二位仕女身材嬌小,神情莊重,身著朱紅披風,外套紫色紗罩,從遠處巧移蓮步而來。髮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飾金質雲紋項圈。白裙上的紫色團花,從紗衫的下面透出,顯得十分豔麗。帔子從後肩向兩臂平分下垂,她雙手抓緊薄紗,掩著帔子,同時也緊束了寬大的衣服。

畫面左起第三位仕女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紗衫,胸前束朱色斜格長裙曳於地面,紫色帔子上有粉和青色花枝紋樣。她右手略向上舉,反掌拈紅花一枝,左手自髻上取下金釵朝著右邊移去,目光注視新折下來的花枝,凝神遐思,準備將它插上髮髻最顯眼的地方。在她的面前有一隻舉足欲行的丹頂鶴,似乎引不起她的一點興趣。

畫面左起第四位側立著的侍女執長柄團扇,團扇上繪著盛開的牡丹,紅花綠葉相襯託,格外亮麗。她的妝扮,有異於卷中的其他貴族仕女。她也有一頭濃密的黑髮,梳成兩個十字相合的髮髻,中間用紅緞帶把那個髻子束在一起。她穿的朱色菱角紋斜領處露出一部分,白色圈花的紗帶,繞過紗衫一圈之後,在腹前打了個結子。白色的軟底鞋尖,從彩色的襯裙下露出,它的形制不同於其他幾位貴族仕女所穿的重臺履。她的表情安祥卻又若有所思,在當時嬉戲場合中與其他仕女形成鮮明的對比。

畫面左起第五位仕女,髮髻上插紅瓣花枝,紗衫上有深白色菱形紋樣。胸下的夾擷長裙曳於地面,紫綠色的團花平均分布在朱紅色的地子之上,顯得典雅、富麗;被紗衫掩蓋過的部分,顏色相應減退。紫色的帔子上,彩繪著雲風紋樣,往後垂下去。她輕舉右手,用纖細的食指和拇指提起貼在脖肩上的紗衫領子,似有不勝初夏悶熱氣候的樣子。她左手從紗衫的側面伸出,手指向背面嬉戲的小狗打招呼,似是希望小狗來給她逗趣。

畫面左端最後一位仕女,體態豐碩,髮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飾玉步搖,珍珠在不停地搖晃。她頭上的髻發和短鬢,茸茸地分披在豐滿的額前和耳邊,顯得青春煥發。她圓潤的面龐,浮起了淡薄的紅暈;瓜子形的黛畫短眉,濃淡適宜地斜峙在粉額之前,眉間金色花子的點飾如豆般大小,朱唇小而精緻,恰好與整個面龐隱隱相稱。她側身作向右傾斜的姿勢,外披紫色紗罩衫,衫上的龜背紋尚隱約可辨。朱色的長裙上長過紗衫,拖曳到地面上。她右手擺向前側,靠著紗衫;左手執緯子前伸,緯穗擺動,逗引著小狗作戲,而小狗深通人意,它朝緯穗不停地張嘴擺尾,作出撲跳的姿態。

《簪花仕女圖》全圖六個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託少而精。兩隻小狗、一隻白鶴、一株辛黃花使原本顯得孤立的人物產生了左右呼應、前後聯繫的關係。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用筆和線條細勁有神,流動多姿。設色的濃麗,頭髮的鉤染、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較好地表現了貴族婦女的細膩柔嫩的肌膚和絲織物的紋飾。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跨越古今,國畫《簪花仕女圖》畫的是什麼?
    講解|遼寧省博物館 藝術部助理館員 楊勇 盛世華章 「仕女」在古代一般是指官府人家的女性,泛指上層社會女性,而簪花則是指仕女插於頭上的裝飾品,這也是《簪花仕女圖》名字的由來。 綽約新妝玉有輝 《簪花仕女圖》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繪仕女們採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
  • 「戲精」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簪花仕女圖》
    「戲精」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簪花仕女圖》 2018-11-19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唐代仕女畫和周昉的《揮扇仕女圖》
    (傳)周昉 《調琴啜茗圖卷》仕女畫是中國繪畫作品中較常出現的一種題材,歷史發展也十分悠久。仕女畫興起於魏晉,可考資料最早的仕女畫是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畫家根據曹植的詩歌《洛神賦》經過藝術想像創作出此畫。
  • 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為趙州長史周昉所繪
    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即《簪花仕女圖》,它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畫作的作者為周昉,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周昉任趙州長史,從五品。他在趙州的政務活動不見史載,但任職期間的畫壇趣事軼聞,屢見於斷編殘簡。
  • 《人物龍鳳圖》是最早的獨立仕女畫 唐畫追性感,宋畫講美貌
    ■搗練圖(局部) 《搗練圖卷》是中國唐代名畫,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系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 還原唐代仕女的風姿,胖臉呆萌真可愛~
    在大觸@焦響樂的筆下每一位肉嘟嘟、最萌吐血、最治癒的唐朝仕女她們都有一個萌噠噠的名字——胖臉吉祥長胖每一斤都是勳章宅在家就能做貢獻的時候了這是一位吃貨的覺悟!圓圓的腮幫,完全不懼體重畫出當時唐代以胖為美的風潮夏天的西瓜,冰涼消暑好吃的糕點,塞滿整個腮幫是不是感覺這「唐範兒」很是萌萌噠?
  • 唐代仕女鬧元宵「復活」吃湯圓火爆朋友圈,是複製了唐俑?
    這是一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共9張。圖片中的模特穿上了仿唐代的服飾,妝容也頗有唐代仕女的特點,身材豐腴,表情有趣,再配上元宵,形成一組圖片。這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收穫千餘條評論,超過四千次轉發。對此,網友大多能領會圖片模仿唐俑的扮相。
  • 學生模仿名畫擺拍 唐代仕女「復活」了?(組圖)
    這是一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共9張。記者注意到,圖片中的模特穿上了仿唐代的服飾,妝容也頗有唐代仕女的特點,身材豐腴,表情有趣,再配上元宵,形成一組圖片。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宋宇晟)正月十五前幾天,微博上流傳的一組照片成功地引起了一眾網友的注意,被網友認為「成功複製了唐俑」。不僅如此,這組圖片還被西安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文化機構轉發。這,是一組什麼樣的圖片?
  • 絕世名畫《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者仇英是「吳門畫派」四傑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唐寅齊名《漢宮春曉圖》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甚至成為當時仕女畫的時代典範《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 詩詞大家:《唐宮仕女圖》的作者周昉,畫佛像也很出名
    周昉是唐代著名畫家,出生在官宦世家,拜唐代著名宮廷畫師張萱為師,畫技得到顯著提高。周昉和張萱創造的一系列以貴族婦女和宮廷仕女生活為題材,反映大唐真實生活娛樂和審美情趣的畫作被合稱為《唐宮仕女圖》,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放大欣賞歷朝歷代超高清仕女畫
    日本奈良正倉院唐代仕女圖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 畫中賞獵犬,敢於獵猛虎,清宮《十犬圖冊》四幀欣賞
    狗什麼時候最早被畫入畫中,已經不可考證了,但起碼唐代的繪畫作品裡,已經有了狗。著名的《簪花仕女圖》中,就有一隻可愛的狗,愉快地奔跑在貴婦的腳下,當做貴婦的寵物。簪花仕女圖 局部清朝的時候,宮廷中有專門負責養狗的「養狗處」。
  • 【名畫賞析】仇英-《漢宮春曉圖》
    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絹本重彩,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
  • 水月觀音創始者周昉,仕女畫冠絕古今,雖體態豐盈卻也胖得漂亮
    《簪花仕女圖》(局部)不過周昉不愛武藝,愛畫藝,撈了個閒職,專心當他的貴公子。可惜周昉繪水月觀音圖並無存世,但其創作的水月觀音樣式,在五代、宋時期成為了主流,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敦煌壁畫裡,一窺千年前的藝術風流。周昉在仕女人物畫上繼承和發展了張萱的藝術風格,他筆下的仕女,以當時的關中貴婦為形象依據,具有以「豐厚為體」、「衣裳簡勁,彩色柔麗」的特點,體現了中晚唐時期官僚貴族的審美情趣。
  • 新版《唐詩三百首》首發 高清還原55幅國寶級名畫
    據了解,在歷代文人選編的大量唐詩選本中,公認最好的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選入75位唐代詩人、兩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餘首,面世後很快風行。不過,該選本也遺漏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壓全唐」;寫出「黑雲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名句的李賀有著「詩鬼」之稱,他的詩亦完全「缺席」。
  • 成功複製唐俑——唐代仕女「復活」了?
    這是一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共9張。記者注意到,圖片中的模特穿上了仿唐代的服飾,妝容也頗有唐代仕女的特點,身材豐腴,表情有趣,再配上元宵,形成一組圖片。  記者在微博上看到,截至1日,這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收穫千餘條評論,超過四千次轉發。對此,網友大多能領會圖片模仿唐俑的扮相。
  • 林風眠 持蓮仕女圖
    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著有《中國繪畫新論》,出版有《林風眠畫集》等。今年是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上周有幸徵集到一件林風眠大師仕女8尺作品畫中的白衣仕女側坐於輕紗幔帳前,髮式類似未及笄的少女,雙髻垂於耳側。鵝蛋形秀麗的臉龐上有著纖細的眼睛、淡淡的彎眉和小小的嘴。她的姿態嫻雅文靜,眼瞼低垂微微頷首,十指纖纖掩卷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