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如今,走進馬鞍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星光兒童康復中心」,經常能聽到幾個聾啞幼兒在學兒歌,他們用稚嫩的聲音說著並不流暢的字符,在特教老師周玲麗的耳朵裡,這是最動聽的聲音。
1994年,周玲麗特教專業畢業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從教23年來,她憑藉著愛心、耐心和卓越的教學能力,使許多失聰的孩子學會了說話,許多殘障的孩子看到了康復的希望。
在教學工作中,除了耐心和愛心之外,周玲麗大膽創新,積極提升自身教學方法。七八歲聾啞兒童,剛住進學校,通常感到陌生和害怕。周玲麗帶著他們熟悉校園,手把手地教他們洗碗洗衣、鋪床疊被;她總是隨身帶著小鏡子,隨時隨地教孩子學說話、對著鏡子糾正口形,一個簡單的「你好、謝謝」,要教上幾十遍,甚至上百遍。
教聾孩子學知識難,教他們做人更難。周玲麗總是在言語和行動上,讓他們正視自己的殘疾,幫助他們發揮視覺、觸覺等其他感覺器官的補償功能,鼓勵他們做身殘志堅、殘而不廢的自尊、自重、自信、自強的大寫的人。學生邢小靜父親2006年不幸意外身亡,本來就懂事的她為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周玲麗讓其他同學課間陪她做遊戲,課堂上對她特別關注,並利用課外時間和她談心、閱讀課外書,多開導她;周末又帶她到自己家中,讓她感受家庭的溫暖,儘早從失去父親的悲傷中解脫出來。一學期下來,笑容又回到了邢小靜的臉上,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到操場上跑步、運動。
2008年,周玲麗參與籌建了特教學校「星光兒童康復中心」的。她潛心學習各類殘疾兒童的康復理論知識,了解全國康復領域的最新動態。走訪各區縣殘聯、社區、醫院,調查馬鞍山6周歲以下的各類殘疾兒童,掌握了全市6周歲以下300多名各類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逐一打電話聯繫。為了讓更多的特殊孩子得到康復的希望,她通過各方努力,在安徽省殘聯爭取了項目支持,實現了學前殘疾兒童的全免費康復,從根本上解決殘疾孩子的家庭經濟困難。
通過10年的努力,「星光兒童康復中心」已經走在全省前列,並填補了馬鞍山市各類殘疾兒童學前康復的空白。康復中心規模從1個老師、1個保育員、1個聾兒康復班、5個學生起步,目前在訓的聽障、智障、自閉症、兒童有一百多名,康復教師25人,已經康復近70名兒童進入普通小學、幼兒園就讀。
周玲麗不僅熱愛本職工作,關心愛護殘疾孩子,而且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用自己的愛心和專業知識幫助更多的人。
2007年到2011年,周玲麗被市殘聯和學校聯名推薦到馬鞍山電視臺,擔任《新聞夜空》周末版手語主持人,讓聾啞人也能感受到城市的發展和變化。2008年帕運會期間,周玲麗作為志願者服務於北京工人體育館,用自己的愛心和專業知識服務北京、服務奧運。
2012年,周玲麗策劃組織了「3月3日全國愛耳日」、「4月2日世界孤獨症關愛日」等大型廣場公益宣傳活動,主動聯繫社會愛心人士提供各類贊助,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聽力障礙兒童、孤獨症兒童,關心、幫助他們。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些年,周玲麗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安徽省首屆「江淮好老師」、安徽省「最美教師」、安徽省「最美家庭」、馬鞍山市「優秀教師」、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市「十大傑出青年」提名、安徽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等多項稱號,並在2007年在安徽省特教學校課堂教學大獎賽中獲一等獎。(記者 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