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給大家帶來毛蟹的生活習慣,那麼小編今天接著給大家說說毛蟹的繁殖習慣吧。
一、毛蟹的繁殖習慣
1.生殖洞遊
毛蟹通常在談水中生長6~18個月左右,便開始成群結隊離開原來生長發育的棲息場所,向通海的河流匯集,沿江河而下,到達河口淺海裡去交配繁殖,這就是毛蟹生活史中的生殖洞遊,在道業生產上也就是一年一度的蟹汛。
我們中國毛蟹生殖洞遊的時間大致上在每年8~12月份,北方的要早於南方,長江流城的江浙一帶,其高峰期出現在霜降前後,立冬後,由於內河湖泊中的河整開始鹽伏越冬,年一度的餐汛也就隨之基本結束了。
2.性腺發育
在黃餐變成綠蟹之前,毛蟹的性腺還沒有成熟,它們的精巢、卵巢都為淡肉色,而且體積也很小,其重量不到體重的1%,要想通過肉眼觀察斷定性腺的雌雄十分困難,在「黃曬」變成「綠蟹」後,即在寒露至立冬期間,性腺發育迅速,變化顯著,雌蟹卵巢迅速從第1期進入第V期,雄蟹精巢也由幼稚型變得體積增大,粘稠,副性腺變得發達起來,由一個不大的膨大突起變得佔滿了整個頭胸甲後方的大部分空間,已經從幼稚狀態走向成熟時期了。
毛蟹在越冬階段,由於水溫偏低(一般在8C以下),致使它的活動減弱,而此時性腺發育已達到成熟時期,卵巢發育為第V期,精巢也成熟,射精管和副性腺內充滿顆粒狀的精細胞。越冬期的親蟹在外界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就能進行產卵,如果沒有適宜的外界產卵條件,處於第V期的雌蟹不能產卵,性腺就耍開始退化,進入第 期,退化為黃色或橘黃色的卵球。性成熟的雄性精巢,沒有像卵巢的退化現象,甚至在死亡之前,雄蟹排放出來的精子都能使雌蟹卵子正常受精。
3.交配產卵
毛蟹交配產卵的盛期集中在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3月上中旬,在水溫達到10℃以上時,將性成熟的雌雄毛蟹一起同時放入海水環境中去就可以發情進行交配。首先是雄蟹「進攻」雌蟹,經過短時間格鬥,雄蟹用其強勁而有力的大整鉗住雌蟹的步足。此後,雕蟹不再反抗,5對胸足收縮合攏起來,聽憑雄蟹擺布。雄蟹在尋找到一個安全場所後,雙方呈現出擁抱姿態,這一個過程歷經的時間主要根據性成熟度而定,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天,發情擁抱的親蟹,接下來便開始進行交配:雄盤主動地將雌蟹扶立起來,讓它的腹面對準自己的腹部,雙雙略徽呈現直立的姿勢。
雌蟹完成交配過程後,一般水溫在10~12C,海水鹽度在8%~34%時,大約經過7~16個小時就開始產卵。產卵時,雌蟹一般用步足爪尖著地,拾高頭胸部,腹部有節奏地一張一閉地扇動。體內成熟的卵球,經輸卵管與納精囊內輸出的精液匯集從雌孔產出,精卵在這裡相結合,完成受精。卵一股一股地從雌孔產出,大部分都先堆集於雌蟹腹部,且粘附在腹肢內肢的剛毛上,還有一小部分卵球由於腹肢外肢剛毛粘不著而散落到水中。由於雌蟹腹部不斷地扇動以及腹肢的活動,使得粘附在毛上的卵粒受到外力作用,卵外膜被拉長形成卵柄,粘附在剛毛上的卵群就像許多長串長串的葡萄,這種腹部攜卵的雌蟹,就是我們常說的抱卵蟹。
毛蟹在鎖水中同樣也能交配。但因為缺少海鹽度的刺激,卻不能產卵,水體鹽度低於6%,毛蟹的懷卵率和懷卵量都會下降,海水鹽度的刺激,是促使雌蟹產卵和受精的一個必備的外界條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只要產卵的外界環境條件具備,雌蟹不須經過交配,也能產卵,只是這種卵因為沒有經過受精而不能發育。
雌蟹產卵的外界條件,除了鹽度這一主要因素以外,還與水溫、水質以及親蟹密度等等有關。在溫度偏低(5C以下)、水質惡化、以及密度過大等不利的環境條件下,雖然能夠產卵,但卻不能使卵粘附在剛毛上,絕大部分都會落到水中去,這種現象就是通常生產上所說的「流產」。
維蟹的產卵量很大,一般與它的體重成正比,而且也同產卵的次數密切相關。一隻體重在150~200g的離蟹,第一次產卵懷卵量一般在40萬~60萬粒,有的甚至能夠達到90萬粒左右;第二次產卵的話,數量上明顯比第一次少,只有幾萬到十幾萬粒,到了第三次產卵,數量更少,只不過有幾幹到幾萬粒,再從質量上加以比較,第二、第三次產的卵卵徑明顯比第一次產的卵小,色澤也變得淺淡,呈現為灰白色或者淡紫色。當第一次產卵孵化結束後,雌蟹用鰲足伸到腹部內及時清除內肢剛毛上的剩餘卵球和卵殼,有時把它吞吃到肚子裡去,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把附肢剛毛處處理得清清爽爽,準備著下一次產卵。
在毛蟹的人工繁殖上,最好培育第一次產出的卵進行孵化,這樣能提高成活率,降低培育成本。所有的「綠餐」在繁殖子代這項工作結束之後,身體便趨向衰老,不久便會死亡。
那麼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還有什麼想要問的都可以留言給到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