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維權慈善成各地商會「標配」
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部分,商會的運作管理模式、制度架構設計,在很多方面都是介於政府與企業的組織架構之間。
因為理念的不同,商會的組織架構存在一定差異。比如湖北商會通過成立鄉情處專門幫助會員聯絡感情,而湖南商會則按地級市劃分,進行區域化管理提高商會凝聚力。
與此同時,為老鄉服務,幫老鄉維權,以及通過參加慈善活動承擔社會責任,也成為了大多數商會的主要職能。
商會架構設置各有側重點
據筆者了解,目前中山大多數商會的組織架構整體上區別不大,但在細節方面卻各有特色。商會職能部門主要分為公益慈善、外聯商務、投資發展、會員服務等,並且會因為商會側重點不同而產生一些差別。
通過對比湖南商會、湖北商會、贛州商會、溫州商會等中山市異地商會的組織架構,筆者發現很多部門的設置與商會自身的理念息息相關。比如湖北商會,秘書處下設7個部門,分別是行政部、活動部、拓展部、聯絡部、法務部、財務部、鄉情處等,這些部門的設立分工明確,功能性明顯。
湖北商會秘書處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因為商會本著「信息共享、合作共贏、開拓共建、鄉情共助」的宗旨,沿著「資源用合作優化、資本用智慧放大、鄉情用交流升華」的商會精神,堅持「團結、互助、創新、共贏」核心價值觀,所以特別設立了鄉情處,專門服務會員,幫助會員聯絡感情,加強交流。
與湖北商會不同,湖南商會在秘書處之外設立了LED專業委員會、發展部(包括行業協會和湘銀投資公司)、片區管委會等。湖南商會辦公室主任周麗告訴筆者,設立該委員會旨在督促會員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會員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委員會隸屬於湖南商會,但擁有獨立辦公室和秘書處,運作管理上與片區管委會稍有不同。而設立發展部主要是增強商會的自助造血,通過會員參與投資的形式對商會一致同意的項目進行有效管理,比如湘銀投資公司。
至於片區管委會,可算是湖南商會的一個創舉。目前在中山的湖南籍人數眾多,有將近50萬,商會也有近800名會員。為了方便會員交流,湖南商會以湖南的12個地級市為參考,對會員進行區域化管理。這樣既避免了商會因為會員眾多而使商會缺乏凝聚力,又能方便各片區的自主管理,各片區的負責人對外亦可自稱會長。比如湖南商會邵陽理事會,理事會在商會統一管理下又能有足夠的自主權,激發會員的積極性,又能使整個商會更有凝聚力。
會長性格也影響架構調整
在中山的大多數商會中,服務社會與服務會員是商會必備的兩個功能。比如成立不久的中山市贛州商會便直接設立會員服務部與公益慈善部。
中山市贛州商會秘書長梁書凌告訴筆者,贛州商會在秘書處下設會員服務部、公益慈善部、外聯商務部、財稅法務部、投資發展部等,另外也掛牌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新中山人服務中心等機構。但由於商會新成立不久,對於目前的組織架構設計是否成熟,商會仍在探索當中,可能會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做出一些調整。
「商會組織架構的設計除了參考民政局的規範之外,核心功能還是以服務會員與回報社會為主。」梁書凌表示,贛州商會擬打造成中國最卓越的學習型5A商會,主要是通過培訓講座、走訪會員企業、去外地考察學習,以及幫助會員或老鄉維權等形式,讓會員視野與思路更開闊。在幫助會員企業成長、慈善公益方面,商會主要通過參與社會公共事業,比如全市範圍內的禁毒活動、捐資助學、擬計劃捐建敬老院、醫院、學校等形式參與到公共事業中去。
中山市福建商會辦公室副主任萬中偉更直言,商會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務會員和回報社會,而在此基礎上,各自商會參照自身理念進行不同劃分,其中會長的的理念和思路會影響到組織架構的細微調整。
「商會作為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探索當中,目前商會的趨勢主要是公司化運營和非公司化運營兩種模式。」萬中偉補充道,相比異地商會,中山本地商會做得更為專業。以小欖商會為例,在架構設計上明顯比中山多數商會更為縝密,會員服務部下分一組、二組,每組通過行業清晰劃分,嚴密而具體。
另外,在已經成立黨支部的商會當中,黨支部的地位也同樣舉足輕重,按照規定,商會黨支部只要在商會內部有三名以上黨員便可申請成立黨支部。在中山市溫州商會的官方網站顯示的組織架構中就有黨支部與維權部。
中山市工商聯副主席吳國森認為,商會成立黨支部能夠更有效及時地向商會傳達黨的方針政策,有助於提高商會的責任意識,幫助商會在做好會員服務的同時,積極傳播正能量,促進商會建設。
方然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