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內養殖的金剛鸚鵡。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深圳男子販賣兩隻自養小太陽鸚鵡(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法院以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5年。
近年來,媒體公開報導的因買賣鸚鵡獲刑案例並不少見。而新京報記者線上線下探訪發現,活體鸚鵡交易活躍,且涉及多地。
「私人鸚鵡交易屬違法行為。」鸚鵡養殖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的人工馴養鸚鵡,主要用於動物園採購,及養殖基地間互相引進。
早在2003年8月12日,國家林業局發布的《54種可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野生動物名單》中,鸚形目中只有虎皮鸚鵡、玄鳳鸚鵡等5個常見品類,且僅供觀賞。而小太陽鸚鵡等,並不在可人工馴養之列,更不能進入市場交易。
1 貼吧電商
鸚鵡交易活躍,「成活率不保證」
多名鸚鵡愛好者稱,由於毛色豔麗,乖巧聰明,因此小太陽鸚鵡最受追捧。
百度「小太陽鸚鵡」吧,鸚鵡交易極為活躍。僅5月來,就有超過500條收購及轉讓信息,涉及全國多地,其中以廣東為最。
吧內一條名為「5月份買賣求購帖」的帖子被置頂。這是「貼吧交易專用帖」,鸚鵡轉讓者發布信息,需上傳鸚鵡照片,標明價格與聯繫方式,並說明運輸方式,包括運輸風險如何分擔處理等。而求購者則要標明需求購的鸚鵡大小、外形等信息,並留下聯繫方式。
跟帖中,數百名鸚鵡愛好者,交流小太陽鸚鵡的交易信息,出手價格多在300元到500元。一名山東泰安的轉讓者提出,購買者最好以「自提」形式完成交易,如果發往省內,則只支持客車「帶貨」,否則不會出手。
一名廣東河源的網友說,出售的小太陽鸚鵡幼鳥,均為自家鸚鵡繁殖而來,行內稱為「親鳥孵化」。
在淘寶上搜索「小太陽鸚鵡」,能找到不少賣家。這些活體鸚鵡多打出「一隻包郵」的招牌,價格則便宜得多,普遍在50元左右,交易量多在數十筆。
一名來自蘇州的賣家稱,店鋪共賣出17隻活體鸚鵡,多為虎皮及小太陽,購買者分布全國各地。「如果確認購買,可通過快遞正常發貨,但成活率不能保證,建議一次購買多隻,防止途中損耗」。
京東上也存在不少類似店鋪。一名山東臨沂的店主說,小太陽鸚鵡幼鳥每隻400元,從臨沂發貨,北京三環內包郵。
2 花鳥市場
商家售賣隱蔽,「查得嚴價格高」
5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紫竹橋新官園花鳥魚蟲市場。地下一層約兩百平米的市場內,有幾家賣鳥籠和鳥食的商鋪。多數商家稱,現在花鳥市場不能售賣活鳥,所以只提供鳥具。
市場進口處,一家賣鳥籠的商戶則表示,如果想購買鸚鵡,可以「帶人去看」。
隨後,三位有購買意向的顧客,被引到地下四層一個關閉的鐵門處。用力拉開門後,是兩個相通的房間,約50平米。屋內燈光灰暗,沒有窗戶,外側屋鳥籠成堆,內側房間數十隻鸚鵡和八哥「嚶嚶」叫著,一名年輕男子正在餵食。
記者注意到,二十來個鳥籠內,包含虎皮、牡丹、玄鳳等種類的鸚鵡。
「有小太陽嗎?」面對提問,賣家指著其中一個籠子,三隻彩色羽毛的鸚鵡立在鐵籠欄杆上。「小太陽屬中型鸚鵡,1200元一隻,會學說人話,安靜又聰明,很適合家養。」其介紹。
問及買賣此類鸚鵡是否違法時,對方搖頭表示,「家養的沒事,很多人買」。
十裡河天嬌文化市場內,也有多家店鋪售賣鳥具。商戶均稱,北京市內花鳥市場不售賣活體鸚鵡。
「想買什麼鸚鵡?」一名吳姓老闆表示,虎皮能幫忙買到,100元一對。對於小太陽鸚鵡,他指向左側的店鋪稱「有賣」。
該商鋪老闆透露,如果誠心要買,「可以弄到」,但需要一周左右,價格約2000元,且不能在市場內交易。「小太陽需要調貨,運輸成本高,現在查得嚴,價格自然高些。」
3 養殖基地
與動物園合作,「定期需要檢疫」
5月9日,記者到國內首家鸚鵡園——北京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內的鸚鵡園探訪。園內鸚鵡品種超30個,包括金剛、小太陽、非洲灰鸚鵡、亞歷山大鸚鵡等,不少兒童在給鸚鵡餵食。
鸚鵡的提供方之一、福建夢想之家鸚鵡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創奇介紹,目前,國內有超過200家獲批的鸚鵡養殖基地,而因氣候等自然環境,南方飼養的品種和數量均多於北方。在北京,密雲、延慶、通州等郊區均有養殖基地。
「不能買賣,指的是不能進行私人交易,動物園可以向養殖基地訂購多個種類鸚鵡,只要相關證件齊全,買賣就合法。」鄒創奇稱,「夢想之家」的營利模式,主要依賴動物園的購買需求和養殖基地間的引種互換,該業務需獲得《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和防疫證書等。
鄒創奇介紹,這些觀賞、展出的鸚鵡,需經常消毒,在嘴和鼻子上滴灑藥水。防疫部門工作人員也會定期抽血化驗,防止禽流感等疫情出現,「這些都是必要的防疫工作」。
該養殖基地的鸚鵡多來自雲南等地區養殖基地的「引種」。鄒創奇稱,創辦基地已三年,主要出於個人愛好,目前正與幾家有固定引進需求的動物園進行合作。
■ 釋疑
鸚鵡繁育數量多為何仍禁止交易?
從全球範圍看,總數仍較少;起初多從國外走私,致棲息地族群數量下降
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研究小太陽鸚鵡數年的劉旭南表示,在國內,小太陽鸚鵡民間繁殖的數量,遠大於野生種群數量。「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多為黃邊、鳳梨和肉桂小太陽三種,而野生的綠頰小太陽則較少」。他介紹,兩年前,黃邊小太陽售價約700元,現在只有300元。
劉旭南稱,小太陽平均壽命15年,一次下4到6枚蛋,「吃得好的話全都能孵化」,一年產出約4窩。
此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U)每隔幾年,會頒布野生物種數量的名錄,將不同種類的鸚鵡分為瀕危、高危、低危和無危四類。野生的小太陽品種,即綠頰雉尾鸚鵡在2009年已被列為低危一項。
那麼,在市場上較為常見,繁殖快,不屬於瀕危類別的鸚鵡,為何仍禁止交易?
「雖然現在小太陽等鸚鵡通過繁育飼養,數量有所上升,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總數還是較少,依然屬於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北京市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說。
而金剛、非洲灰鸚鵡等被列為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品種,起初多從非洲和美洲走私進入國內。為避免查扣,只能通過車或船進行密閉式運輸,不利於鸚鵡生存,約70%會在運輸途中死亡。受國內氣候條件限制,中型和大型鸚鵡對溫度和溼度要求較高,所以一年一窩也就3隻左右,存活率也無法保證。
李理介紹,大量人工餵養鸚鵡的出現,存在幾點危害:市場上,多數顧客對鸚鵡品種的辨識度不高,有些賣家會混淆品種,誘導購買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品種;
鸚鵡屬於禽類,近年來禽流感等病毒、病菌通過禽類傳播的事件頻發,鸚鵡的買賣流通如不能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也存在傳染風險;
從國外走私鸚鵡,會導致棲息地野生鳥類族群數量下降,而運送至國內大量人工繁衍的行為,相當於外來物種入侵,也破壞全球生態平衡,對當地生物的生長環境有潛在威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