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忻口戰役期間,第15軍64師191旅在龍王堂一帶駐守。191旅雖是正規軍,裝備卻很差,全旅三分之二的士兵沒有刺刀。為彌補不足,旅長下令將鐵路拆毀一段,為沒有刺刀的士兵配了一柄大刀。
9月中旬的某日,191旅推進到滹沱河岸的東、西榮華村。此時,日軍一個大隊約1000多人渡河而來。雙方遭遇在滹沱河岸,激戰隨即展開。

191旅雖是一個旅,卻僅有士兵1000多人。旅長邢忠清是幫工出身,雖不識字,卻作戰勇猛、作風正派。邢旅長命令全旅兵分三路,依託滹沱河痛擊渡河日軍,務必阻止日軍前進。
全旅士兵接到命令後,早已經按捺不住對鬼子的仇恨,一個個奮勇衝殺。血戰三晝夜後,日軍陳屍河岸上百具才勉強在河邊站住腳。第4日上午,日軍改變策略,派出一個中隊將191旅右翼陣地迂迴包圍。邢忠清立刻命令第三營王懷曾帶隊去阻擊,王懷曾營長帶著於中的第7連、李少仁的第8連趕去阻擊。
激戰20多分鐘後,日軍8個班的士兵全部被消滅,攻勢被打退。
當天下午,日軍憑藉優勢火力突破河岸陣地。邢忠清將所有人後撤,在河岸不遠處的山神廟下布置了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在山腳下,不遠處就是滹沱河。第二道防線在半山腰的兩個山口處。

此時,敵我第一線的距離僅有三百公尺遠。當天夜裡,日軍組織夜襲隊偷襲第一線陣地。由於天黑摸錯了方向,日軍誤入了守軍崗哨。這股日軍40多人的鬼子,遭到了村民與守軍的圍攻。激戰中,村民的長矛發揮了大作用,長矛殺得鬼子的東洋刀毫無還手之力。僅僅10多分鐘後,這股鬼子被大刀、長矛殺光。
邢旅長看到了長矛的好處,於是下令從附近村子搜來大量長矛、鐵槍,用來刺殺鬼子。
第5日,鬼子集中10多門大炮猛轟守軍第一線陣地。炮彈如下雨一般,炸得陣地地動山搖。全旅的4門山炮,剛打了幾十發炮彈後,就被鬼子炸毀2門。炮擊之後,日軍便兵分四路,往第一線陣地撲來。
守軍依託佔地,用機槍、手榴彈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日軍白天佔領的陣地,守軍晚上就用大刀、長矛突襲奪了回來。
如此往復拉鋸3晝夜,日軍依然無法拿下陣地。第10日傍晚,惱羞成怒的鬼子集合其一個營的敢死隊(約400人),對第一線陣地發起最後進攻。

日軍頭扎白條,手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在中隊長山本的帶領下,悄悄向守軍陣地摸近。
日軍以兩隊作為掩護,兩隊發起偷襲,很快突破了第一線陣地。慘烈的白刃戰展開,守軍不少士兵被鬼子刺刀殺害。
危急時刻,邢旅長親自帶著預備營拿著大刀、長矛從半山上的營地衝來。全旅士氣大增,紛紛揮刀殺敵。衝上陣地的日軍,很快被團團包圍。與此同時,日軍趕來助陣的援軍被死死釘在河岸邊上,無法前進。

在疏落的幾點星光下,陣地上的喊殺聲、刺刀與大刀、長矛的拼刺聲此起彼伏。日軍進退無路,拼死反抗。但很快被士氣高漲的守軍殺死、殺傷一大片。
日軍中隊長山本急得哇哇大叫,這個鬼子拔出東洋刀發瘋似的衝來,在砍死、砍傷了2、3個士兵後。這個鬼子撲到了邢忠清的身邊,揮舞起刀便砍。邢忠清躲過鬼子的劈砍,一刀斬斷了鬼子拿刀的手。
斷了手的鬼子在陣地上亂蹦、亂喊,憤怒的守軍士兵衝來過來,紛紛用長矛往這敵酋的身上亂扎。不一會兒,這名鬼子身上被炸成了刺蝟,倒斃在陣地上。

在打掃戰場時,還繳獲了日軍輕機槍20多挺、三八式步槍300來支,還有日軍的不少隨身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