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97歲的抗日老兵,帶著40名敢死隊員血戰日軍,結果僅回來3人

2021-01-16 文史雜談

活到97歲的抗日老兵,帶著40名敢死隊員血戰日軍,結果僅回來3人,這位抗日老兵的名字叫做仵德厚。

1938年,臺兒莊,日軍精銳第10師團向臺兒莊地區發起猛攻,負責防守臺兒莊核心陣地的是國軍第二集團軍第31師,師長池峰城。

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血戰,日軍憑藉先進的武器將臺兒莊炸成一片廢墟,先是大炮轟,後是坦克衝,接著飛機炸,31師將士們的血肉之軀難以抵擋,傷亡慘重。師長池峰城無奈之下一邊請求增援一邊請示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能否放棄臺兒莊撤至運河南岸,得到的答覆是: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有敢過河者,殺無赦。

得到此回復,31師全體官兵遂抱定全軍覆沒的決心與日軍在臺兒莊血戰到底。戰至傍晚,第二集團軍司令部派來的援軍終於到了,只有幾十人,全是炊事兵,擔架兵,甚至還有傷員,第二集團軍人已經打光了,派不出援兵了。

日軍的攻擊越來越猛,31師僅剩下幾百人被日軍壓迫到了臺兒莊的一角,危急時刻一支援軍終於到了,這支援軍就是第二集團軍第30師176團3營,營長正是仵德厚。

第30師負責在臺兒莊之外阻擊日軍,與日軍血戰十多天陷入僵持,眼看臺兒莊要被日軍攻破,30師立即命令仵德厚帶領3營前來支援。對於31師來說,3營的到來無異於是雪中送炭。

師長池峰城當即決定組織敢死隊反擊日軍,讓仵德厚擔任隊長,將日軍趕出臺兒莊。於是仵德厚挑選了40名勇士組成敢死隊,每人100發子彈,4顆手榴彈,一把輕機槍,一把大刀,另外還扛了幾箱手榴彈。他們的任務是首先衝到城東與那裡的31師一個營取得聯繫,隨後共同反擊日軍。

趁著夜色,仵德厚帶領40名勇士出發了,日軍在城牆邊構築了陣地,敢死隊出其不意發起攻擊,先是手榴彈後是輕機槍,成功突破了日軍的陣地。一路衝殺敢死隊衝進了一條巷道,巷道被牆壁隔離,牆壁的另一邊日軍的手榴彈一下就扔了過來,敢死隊立即用大刀在牆壁上挖洞,隨後架設機槍掃射日軍。經過一夜激戰,敢死隊終於衝到了城東與31師的那個營匯合了,可是那個營經過激戰傷亡慘重,將士已經所剩無幾。

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城外一股日軍氣勢洶洶的撲向了仵德厚帶領的敢死隊,隊員們將唯一可用的一門迫擊炮用來轟擊日軍,又將重機槍架在城牆上狠狠的掃射日軍。激戰之後,終於將這股日軍消滅,而40名敢死隊員也僅僅只剩下包括仵德厚在內的3個人,他們踉踉蹌蹌的回到了部隊。

三天之後,各路援軍到達終於完成了對日軍的合圍,隨後對日軍發起了全線攻擊。我軍以傷亡5萬多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萬多人,史稱臺兒莊大捷。

戰後,作為敢死隊隊長的仵德厚受到嘉獎,升為團長,當時的報紙也報導了他的英雄事跡。

1941年,仵德厚升任第30軍27師副師長。1948年,時任30軍軍長的黃樵松準備起義,結果仵德厚洩露了秘密,導致黃樵松軍長等人慘遭殺害,解放後,因為這件事仵德厚被判刑10年。

1959年,仵德厚刑滿釋放,當起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過起了平凡人的生活。80年代在政府的關懷下,仵德厚還擔任了縣政協委員。2007年,一代抗日英雄,臺兒莊戰役敢死隊隊長,老兵仵德厚在家中去世,享年97歲。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一支敢死隊增援臺兒莊,40名熱血戰士血拼到僅剩3人
    曾經有一隻敢死隊增援臺兒莊,這支敢死隊裡有40名熱血的青年,最後血拼到只剩三人,日軍惱羞成怒,但是卻無可奈何。其中有一個人名叫仵德厚,他出生於1910年,14歲的時候考入縣城的中學,後來因為家庭衰落被迫輟學,他進了雜貨鋪當學徒,還去過路邊撿破爛兒,賺了一些錢後,他又進入陝西的師範學校。讀書期間正好碰上馮玉祥的軍隊招兵,他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去了部隊,在這之後,他逐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抗日老兵口述:我帶了30人敢死隊衝上去,打死20多名日軍
    黃埔軍校易慶明老人回憶起,自己是在武漢參加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招生考試,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就分配到重慶軍政部地1補充兵訓練處4團3營任排長。易慶明老人還說到,自己當初想要參軍時,卻被父親阻止。抗日老兵易慶明老人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20歲,正是報效國家的時候,不然就要當亡國奴了。上海800將士,死的師長、團長都有。馬革裹屍,我也願意。咱家有幾個男丁,按規定也得有人去當兵。」
  • 抗日老兵:若有人與國人為敵老朽當重回沙場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程露 朱青 王若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去年年底參拜靖國神社,並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期間為其行為辯護,此舉引發中國抗日戰爭倖存老兵的強烈憤慨。靖國神社供奉有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的14名日本二戰甲級戰犯。安倍罔顧中國等二戰受害國抗議,成為時隔7年後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現任首相。
  • 抗戰老兵敢死隊隊長譚崑山:炸碉堡,替戰友寫遺囑
    中新網長沙8月20日電 題:抗戰老兵敢死隊隊長譚崑山:炸碉堡,替戰友寫遺囑  作者 王豔明 袁曉莉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那個年代作為中國青年人應盡之責,我無愧於心。」19日,在長沙市嶽麓區黃泥嶺社區,94歲的抗戰老兵譚崑山側臥在床,回憶起70多年前與日作戰的刀光血影,仍記憶猶新。
  • 抗日倖存的敢死隊隊長,把刺刀捅彎才倒下,從太平間拉回來搶救
    由此可見能夠成為敢死隊的一員就證明這個人已經將生命奉獻給了國家,已經是把命豁出去的人了。在歷史上倖存下來的最後一位敢死隊隊長「沈榮達」參加新四軍前曾經是孤苦無依。沈榮達出生於1927年,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而最對他最重的打擊是父親和哥哥槍殺,以至於14歲的沈榮達就成了孤兒。
  • 抗日戰爭最強敢死隊,日本人毛骨悚然,為何卻被長官下令繳械?
    華北日軍不過對於國軍的敢死隊,崇尚武士道的日本人卻並不看好,在他們看來敢死隊這種打法並非是勇敢,而是愚昧,事實上國軍敢死隊能夠取得可觀戰果的確實少之又少。此時池峰城已經被日軍逼到了臺兒莊的西南角,無論是張金照師還是黃樵松師,想要進入臺兒莊都要突破日軍防線。為此張金照師和黃樵松師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那便是組建敢死隊突襲臺兒莊內日軍,強行撕開日軍防線進入臺兒莊。
  • 他率領一營勇士血戰400日軍,用長矛將鬼子中隊長紮成刺蝟
    9月中旬的某日,191旅推進到滹沱河岸的東、西榮華村。此時,日軍一個大隊約1000多人渡河而來。雙方遭遇在滹沱河岸,激戰隨即展開。邢旅長命令全旅兵分三路,依託滹沱河痛擊渡河日軍,務必阻止日軍前進。全旅士兵接到命令後,早已經按捺不住對鬼子的仇恨,一個個奮勇衝殺。血戰三晝夜後,日軍陳屍河岸上百具才勉強在河邊站住腳。第4日上午,日軍改變策略,派出一個中隊將191旅右翼陣地迂迴包圍。邢忠清立刻命令第三營王懷曾帶隊去阻擊,王懷曾營長帶著於中的第7連、李少仁的第8連趕去阻擊。
  • 抗日時期,這些敢死隊為了國家,義無反顧以死報國!
    但是因為日軍的火力太猛,306團傷亡慘重,眼看就要全滅。這時,某排的排長率領剩下的幾十人找到了邱維達,說:團長,我們要求組織敢死隊,衝出去,拔掉日本軍隊的火力點,為大家贏取活路!邱維達看著這些衣衫襤褸但目光堅定的士兵,大聲問道:「你們知道敢死隊什麼意思嗎?」士兵們齊聲回答:「死!」
  • 97歲抗戰老兵是這樣回答的
    1936年,18歲的農村娃賈善明,在抗日英雄故事的影響下,瞞著父母偷偷參了軍。作為家裡的獨苗,還是訂下了娃娃親的獨苗,賈善明的離去讓父母格外擔心。父母也曾去到部隊,希望長官能放他們的兒子回家,可賈善明早就已經跟著部隊去訓練了。賈善明所在的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21師121團,具體一點是在2營2連。當時18歲的他,是連裡年齡最小的。
  • 抗日最後一名敢死隊隊長,把刺刀捅彎才倒下,從太平間拉回來搶救
    之所以被稱為敢死隊,就代表著從加入這個隊伍開始,就已經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抗日戰爭歷史上,最後一位敢死隊隊長,名叫沈榮達。因為母親早逝,父親和自己的哥哥也都被敵人槍殺,年僅14歲的沈榮達就成了孤兒。當時,年少的他,為了可以參軍,徒步多日,才找到新四軍東進的部隊。小小年紀的他,並不懂打仗到底是什麼,也不明白新四軍喊在口裡的口號,有著什麼樣的含義。
  • 一位日本美女,嫁到中國為妻,為抗日策反千名日軍,一生默默無聞
    25歲時,她愛上了一個中國人,並不顧家人的竭力反對,嫁到中國為為妻。抗日戰爭時期,她積極為抗日奔走,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策反了千餘名日軍,她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她的一生卻默默無聞。這名傳奇女子是誰?她就是抗日女英雄——綠川英子。綠川英子,1912年生於日本梨山縣,原名長谷川照子。
  • 比許世友更猛的敢死隊隊長,終生都拒絕跟日本人和解
    不過,在開國將帥中還有一個人,也曾五次擔任敢死隊隊長,而且其壯烈程度更在許世友之上。這個人,就是開國少將顏文斌。顏文斌是江西永新縣人,永新縣是我國著名的將軍縣,共出過40多位開國將軍,顏文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98歲澳大利亞「海鷗支隊」老兵難忘那段「海南故事」
    中新社墨爾本11月4日電 題:98歲澳大利亞「海鷗支隊」老兵難忘那段「海南故事」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從集中營解救出去的時候,我是被一輛車載到鎮上的中國醫院,當離開集中營越來越遠,我感慨萬千。」98歲的澳大利亞海鷗支隊老兵TomPledger,回憶起70年前在中國海南東方市被解救的那一刻,老淚縱橫。
  • 肉搏戰中,中國大刀與日軍刺刀,哪個更有優勢?
    在一些抗日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抗日戰士都是手拿著中國大刀,在戰場上也相當威猛,手拿大刀的戰士那是左劈右砍,殺得日軍是丟盔棄甲,然而這只是抗日神劇而已。事實上中國大刀與日本的刺刀在實戰中,日本的刺刀絕對佔據著上風。
  • 侵華日軍老兵,殺戮20多人侮辱17名婦女,卻要將骨灰撒在中國
    侵華日軍老兵,殺戮20多人侮辱17名婦女,卻要將骨灰撒在中國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居在近代歷史不但沒有成為中國人民相親相愛的朋友,反而成為了一頭忘恩負義的餓狼,在中華大地上肆意的作惡對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 壹現場|淞滬會戰殉國老兵魂歸故裡 家屬:終於見到了親人的戎裝照
    9月30日,正當天安門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的同時,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抗戰老兵朱亮華和朱中平得以魂歸故裡,兩位老兵當年都犧牲在抗日前線,如今家人迎回他們的戎裝照片。8月18日,朱亮華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以身殉國,年僅29歲。朱亮華殉國後,大哥朱嶽峙接到了部隊送來的陣亡通知書,帶著悲痛的心情,他寫下了《朱氏家乘·亮華事略》的悼文,紀念弟弟的一生。朱亮華犧牲的一年後,四弟朱中平從黃埔軍校畢業。
  • 馮玉祥手下猛將,19歲入伍34歲當上軍長,晚年卻落魄到抽不起煙!
    到了1930年的時候,中原大戰結束後,被迫接受了當時蔣介石提出的改變要求,擔任第二十六軍總指揮。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中,他取得了卓越的功績,收穫了抗日名將的美名,後來還當過上將參軍長,南京政府衛戍區總司令,他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無比傳奇。
  • 鐵漢硬骨百戰餘生,曾活了99歲的老八路,堅決不見血海深仇的日本人
    井岡山北部山腳下的永新縣是革命老區,1955年授銜時出了44名將軍,成為全國大名鼎鼎的五大將軍縣之一。這些將軍裡有一位傳奇英雄,18次受傷,一生5次當敢死隊長,5次從鬼門關門口繞回來,百戰餘生,活了99歲,留下諸多傳奇故事。
  • 抗日神劇到底扭曲了怎樣的歷史
    「打鬼子」,遠沒有神劇渲染的那麼容易,否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日本戰敗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何至於血戰14年?中國何至於付出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包括380餘萬軍人?抗戰初期,不少國民黨參戰部隊幾乎是清一色的德式裝備,這同日軍甲種師團比存在優勢,人數比是2∶1,火炮比大約是3∶1。按理說,3個師(一個軍的編制)也可以對付日軍1個師團。
  • 走在七星橋上:74年前 這裡發生了震驚三北的血戰
    (徐文杰攝)  尋訪地點:慈谿市橫河鎮  尋訪內容:橫河戰鬥中壯烈犧牲的29名抗戰英烈事跡  講述人:孫錦德,72歲,橫河鎮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  一座名叫「七星橋」的陡拱式石橋,橫跨慈谿市橫河鎮東橫河,這座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古橋,數百年來見證著橋兩岸的人事變遷。  74年前的10月22日,這裡發生了一場震驚三北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