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的產生與軍事切切相關,自古被稱為帝王之學。其用途大致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法術方面,主要是道教中的玄學,如遁法、隱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風喚雨。其二實擇吉佔驗,用來預測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幹什麼有利,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幹什麼不利。
奇門遁甲的具體應用,是通過排局布盤來進行的。所謂排局布盤就是按照不同的年份、節令、時辰,將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九星(天蓬、天芮、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九神在洛書九宮上布出適當的組合,依此判斷吉兇方位。所謂局,有陽遁九局和陰遁九局共十八局。排遁甲盤分為八個步驟:
1.查排演時辰的幹支
2.定陽遁還是陰遁
3.排地盤
4.排天盤
5.排九宮
6.排八門
7.排九星
8.排九神
奇門遁甲之書,成於周朝,後經軍事家、政治家、儒道佛三教中高人不斷進行修補,一直以秘本單傳,文字深奧,難以理解。
靈棋經是中國唯一一部完整、系統地記述古代雜卜的著作,它對後代術數中影響最大的籤書的產生和發展開闢了路徑。
靈棋經共分二卷,一百二十五卦,傳說是黃石公傳授給張良,後來東方朔掌握了其術,才流傳於世。
靈棋經的卜法極為簡單,卜具是一面刻有上中下不同字樣的棋子,共十二枚,上四枚,中四枚,下四枚,不刻字的一面為鏝。佔卜時只需將十二枚棋子隨意一擲,即可成卦,然後根據書中的繇辭和註解判斷吉兇。
靈棋經具體的佔法程序:
1.造靈棋
用霹靂木或梓木、棗木、檀香木造棋子十二枚,圓形,四枚刻上字,四枚刻中字,四枚刻下字。甲子日刻棋子,甲戌日寫字,甲申日刻字,甲午日填硃,甲辰日入櫃,甲寅日致祭,六戊日不佔。
2.祭儀
每年正月初七,齋戒沐浴,在水邊用乾淨蓆子鋪地,設立酒果脯,三奠行禮,用祝文祭之。每月七日亦可。
3.佔儀
預測前,先冠帶,焚香靜坐,寧心定志,手捧棋子曰:天清地寧,河圖秉靈,焚香一柱,十方肅清,發鼓三通,萬神鹹聽。……默念"唵、吽、吽、嚤、呢、噠、哩、吽、吒、敕"三遍,然後將十二棋子擲出,根據所得上中下成卦斷吉兇。
河圖和洛書,乃由天象觀察中產生的,在三代時期就成為帝王的寶貴之物。河圖和洛書構造簡明,它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經學家廖平,曾將詩經,易經,內經三者反覆印證,證實了內經的理論本於易經,而易經之數理又取則於河洛。
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並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所以圖式結構分布為:
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圖乃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運行,以二十八宿舍為區劃,由於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用以紀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見,河圖乃本五星出沒的天象而繪製,這也是五行的來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見於北方,正當冬氣交令,萬物蟄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七月夏至後,火星見於南方,正當夏氣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熱,火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見於東方,正當春氣當令,草木萌芽生長,所謂"春到人間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見於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殺伐之氣當令,萬物老成凋謝,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見於中天,表示長夏溼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皆從地面上觀測出來的,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據說古時有一個三歲小童喜觀人對奕,日日不息,有一日看著看著脫口而出"這不就是河圖洛書嗎?"奕者邀其共奕,小童答道需三日之後方可。說完回到家中,懸掛河圖洛書於壁,閉門靜思。三日後,與人對奕無往不勝。
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載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
前人指出,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四十五數演星鬥之象。九宮八風圖配合八風,八卦,中央一宮,即洛書的中宮,乃周圍八宮的核心。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北極星(太乙)之位恆居北方,可以作為中心以定位的標準。九宮是據北鬥鬥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便於配合鬥柄以辨方定位,發現九星的方位及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北極居中何以能下九宮。前人指出,體為北極,用在北鬥,以鬥為帝車,言北鬥為北極帝星所乘之車,因北鬥繞北極而旋轉,就是北極帝星乘車臨御八方之象,若根據鬥柄旋指的八宮方位,便能推知四時八節的氣象變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時序。
洛書九宮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生數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點:一。洛書九宮是觀測太一之車,即北鬥鬥柄從中央臨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書九宮與八卦的陰陽變化存在的密切關係。三。闡明了"太一遊宮"引起的四時八節及二十四節氣的節令轉移和氣象變化。
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即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變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故變化無窮。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綱領,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通常人們用中國乾隆年間古幣,如果你身邊沒有古幣,用現代錢幣同樣可以問卦。因為,卜卦不在乎幣質,需要的是虔誠的心理思維。
注意:三枚古幣必須一致。正:標有幣值的一面。反:為另一面。中國古幣:標有漢字的一面為正。
求卜方法
1、將三枚古幣合於手中,只能想所要求卜的事,不可有雜念。
2、將合於手中的三枚古幣嚴肅而又虔誠地擲於桌上或地面(桌上、地面必須清潔),連續六次,這就是起卦。並記下每一次幾個正、幾個反。
3、根據起卦的年、月、日、時排卦。
卜和筮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兩種術數活動。史載最早的卜的資料,是商周時代刻有卜辭或佔卜符號甲骨。當時人們決定重大事項之前,都要用火灼龜甲或牛的肩胛骨,根據灼開的裂紋來推測人事的吉兇,這種佔法,古代稱為龜卜。
龜卜佔法,久已失傳,皆因或惡龜卜言吉兇或當地不產龜,徒存其術。現僅將龜卜佔法簡單介紹如下:
1.選龜
龜以大者為佳,小者不用。顏色以黃白明潤為佳,灰者昏暗者不用,老而枯朽者不用。
2.攻龜
"攻龜之法,去其甲,存其牆。"龜板正中有一條自下而上的直線,稱為"千裡路",橫線有五條,中間三條紋線間的空白處,皆可以刻劃。東曰甲乙,西曰丙丁,正中旁連兩牆曰腰金第一,直紋之下腰金之上橫而方平者曰沖天,凡佔惟此方為驗。
3.灼契
用碳粉一兩,鉛粉三錢拌勻,用棗泥和之而成塊狀,粗細如筋,長三四分,名曰三一丸。灼龜之法,必須五行俱全,以碗盛水,置錢其中,用界尺架於其上,然後放龜板,刻字者向下,近肉者向上,用三一丸灼燒。
4.佔龜
灼龜之後,龜板炸然有聲,謂之龜語,然後用所盛之水灑於刻字之處,必然出現裂紋,根據橫豎裂紋判斷吉兇。然後用繩子纏繞裂紋處,用香火供之,三日之後裂紋複合。若在三日之內,龜板還有聲響,是猶有未盡之言,必須再次佔之。
5.佔坼
龜甲經火灼之後,出現裂紋,分為身首足三部分。身為事情的主幹,平直、剛健、洪潤、明淨者吉。首為事情的開始,平直高昂有情者吉。足為事情的結束,有動靜之分,或動或靜,吉兇不同。
以上是龜卜佔法的簡單介紹,其還有具體的分類斷法,因現在不再用龜卜,故不詳細介紹,感興趣者可以參考《史記》中的《龜策列傳》,清朝初期胡煦的《卜法詳考》。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卜筮專著。它以特殊的體系和表達方式,為我國術數學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周易》產生的年代, 過去許多學者一致認為是在商末周初, 由於商末周初時的卦有數字卦和畫卦兩種, 基本上可以確定《周易》誕生的年代, 最早只能在周昭王之後, 或西周中晚期, 而絕不可能是在商末。
《周易》記載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在商周的數字卦及畫卦的基礎上產生的。構成易卦的基本符號有兩個:「—」和「--」,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第一部帶有繇辭的卜筮書。
現在通行的周易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易經, 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辭、爻題、及爻辭。第二部分稱為易傳, 包括彖、象、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個題目十篇文章。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三種, 一是現通行本的順序, 一是京房易傳的八宮順序, 一是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周易順序。
通行本周易順序, 古人有一歌訣: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 畜 兮 履 泰 否;
同 人 大 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兮 噬 嗑 賁;
剝 復 無 妄 大 畜 頤, 大 過 坎 離 三 十 備。
鹹 恆 遁 兮 及 大 壯,晉 與 明 夷 家 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升 困 井 革 鼎 震 繼;
艮 漸 歸 妹 豐 旅 巽,兌 渙 節 兮 中 孚 至;
小 過 既 濟 兼 未 濟,是 為 下 經 三 十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