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顯成效】青海玉樹:禁牧減畜集中養殖 牧民變身「管...

2020-11-27 北青網

央視網消息:下面來關注生態文明建設,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位藏族小夥子——巴青,他的家就住在青海玉樹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的核心區。他原來是一個放牧員,但從2017年起他成了一名生態管護員。在這幾年裡,巴青見證了身邊草原的一個個變化,「天藍、水清、地綠」成了這片土地的生態名片。生態良好、生產優化、民生改善,巴青的家鄉青海玉樹州也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在玉樹州玉樹市上拉秀鄉加橋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村裡121戶牧民的1200多頭犛牛在這裡進行集中管理,平衡草畜,減輕草場壓力,合作社日常10個人就可以完成管理,勞動力得到解放,牧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

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上拉秀鄉黨支部書記 吉松保:成立合作社以後,主要目的還是禁牧減畜,集中養殖以後一部分的草場閒置下來,開展了一些黑土灘的治理、種草,生態修復非常好。

禁牧減畜後的牧民參與到國家公園的保護與管理,從「放牧員」到「管護員」,從「草原上的人」到「國家公園的人」,有了穩定可觀的收入。33歲的巴青 家住玉樹州治多縣扎河鄉馬賽村,這個小村莊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的核心區。2017年,巴青成為生態管護員,守護家鄉的一些生靈,每年還有2.16萬元的穩定收入。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可可西裡申遺、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等發展機遇和生態移民、河湖長制的實施,讓玉樹州近31萬人享受到生態紅利,12.9萬貧困農牧民實現脫貧,1.8萬人吃上了生態飯。數據顯示,三江源區溼地面積由2012年的3.9萬平方公裡增加到5萬平方公裡,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多隻,雪豹種群超過1200隻,三江源成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區域。

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 呂植:這裡的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了一個全民保護的這樣一個勢態,具體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當地的農牧民已經成為一個保護的力量。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成立以後,它有了一個非常創新的舉措,就是把生活在這的每一戶牧民出一個人做公益管護員,保護就成了當地老百姓的事情。這件事在全世界也是一個創舉。

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新種植的5萬株藏柳苗,正在慢慢長大;巴塘河畔的萬畝牧草綠意煥發;214國道百裡綠色長廊;北京溼地公園、瓊龍公園、南北兩山造林綠化等項目實施後構建的園林城市;巴塘河、扎曲河裡頻繁被紅外相機捕捉到的水獺,渲染出玉樹最美的綠色底色。玉樹州草地和水域溼地面積與2010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1380平方千米和442平方千米。通過監測數據表明,玉樹州6市縣縣城所在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確保每年平均向下遊省份輸送達600億立方米左右的清潔水。

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水利局項目辦主任 才仁嘎哇:通過大量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改善了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初步實現民生水利、生態水利、文化水利建設目標。有序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幹部群眾保護水生態意識越來越強,所有玉樹人民共同打造玉樹「天藍、水清、地綠」的生態名片。

在玉樹州生態環境局的生態環境數據中心,今年6月投入使用的生態環境監管平臺通過大數據、大平臺、大系統的生態環境信息「一張圖」,構建起「網際網路+」綠色生態的智慧環保監測管理模式。2015年至2018年玉樹州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數值處於50.15-63.83之間,生態環境狀況整體穩中向好。「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玉樹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展現出新玉樹綠色活力的生機勃勃。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

相關焦點

  • 傾力保護三江源頭的綠水青山|青海玉樹州農牧部門積極整改中央生態...
    對此,玉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指出:「各級幹部和各族群眾要把講生態、學生態、愛生態、護生態刻到腦子裡面、記在心裏面。要加大對汙染防治、工程建設、草畜平衡、危化品管理等方面的監管力度,堅持目標導向、責任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強依法監督執法,堅決防止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
  • 雪豹偷襲羊群,青海牧民拍照「留念」,雪豹目露兇光…
    12月8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介紹,12月3日晚,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措池村牧民羊圈遭遇雪豹突然襲擊,牧民安心拍照為其「留念」。據悉,當時,一隻雪豹在羊圈附近吃羊,牧民圖松和朋友用相機,對雪豹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拍攝,並未驅趕或傷害雪豹。
  • 三江源,這裡的生態好多了——來自青海三江源地區的見聞與思考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攝/光明圖片  這裡是青海三江源。2016年3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近日,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深入三江源腹地,用鏡頭和筆觸記錄下在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堅守與努力下,這片美麗而脆弱的土地上發生的可喜變化,以及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 青海玉樹:雪豹下山進牧戶羊圈覓食 牧民近距離拍照取證
    光明生物圈【青海玉樹:雪豹下山進牧戶羊圈覓食 牧民近距離拍照取證】12月3日深夜,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一戶牧民家的羊圈裡,突然傳出幾聲異響。身為生態管護員的牧民圖松拿起手電筒,走到羊圈查看,隨著手電筒光束的照射,羊圈裡除了受到驚嚇裡四處亂竄的羊,羊群後面竟然臥著一隻成年雪豹正在撕咬一隻綿羊。「是雪豹!」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圖松立馬拿出相機,近距離拍攝了雪豹吃羊的過程。
  • 三組數字看青海生態成績單
    過去3年,我省按照每年400萬畝的目標任務,共完成營造林1242萬畝,圓滿完成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這三年是我省林草生態建設歷史上造林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三年。樹多了,風沙小了。如今,西寧南北山成了鳥兒棲息的家園,已有20多種鳥類安家。過去30年裡,西寧南北山共栽植各類苗木3473萬株,總投資21億元,造林保存率達86%。
  • 【生態玉樹】玉樹:野生動物重要的棲息地
    【生態玉樹】玉樹:野生動物重要的棲息地 2019-11-28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玉樹】960個!三江源鳥類再添生態「安居房」
    【生態玉樹】960個!猛禽,是鳥類界中的重要生態類群,以食肉或者腐食為主的一些鳥類,它們是食物鏈中的高級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多項研究表明,猛禽種群正在遭受全球性衰退,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網建設會導致猛禽觸電而亡。隨著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與青海主網聯網等工程建設,部分地區鳥類遭電擊、供電線路跳閘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 中國面積最大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正在加速恢復
    在位於瀾滄江源頭地區的囊謙縣和雜多縣,牧民監測員通過紅外相機、人為拍攝等方式,分別捕捉到豺和歐亞水獺的活動影像。「上述物種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具有重要科研價值。」長期在青海三江源地區進行野生動物研究的研究者認為,「三江源地區陸續發現這些物種,充分說明該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價值,為深入了解珍稀動物生存環境和習性以及做好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
  • 青海玉樹脫貧好點子多
    瀾滄江上源扎曲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這裡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是深度貧困地區。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推進,人們從昔日外遷到逐步回流,從深陷「窮窩」到搬進「福窩」,從非遺文化到非遺文化生產力,牧民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從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結古鎮出發,沿著308省道行駛20多公裡,就到了玉樹市的飲用水水源地甘達村。
  • 三江源,這裡的生態好多了
    、紅花綠絨蒿、蟲草三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以及藏羚羊、野犛牛、雪豹等1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這裡也是全球生態最敏感、最脆弱的地區,由於氣候變暖和無序開發,近幾十年來,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眾多江河、湖泊和溼地縮小、乾涸,荒漠化和草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    這裡是青海三江源。
  • 為了三江源頭亮明燈——青海「三區兩州」電網建設攻堅掃描
    但脫貧攻堅現場,「三區兩州」電網建設在一座座高山峻岭間拔節延伸,大山裡正在生長新的希望。作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區域,青海省是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地區,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中,青海佔據了6個,而這裡也是「三區兩州」電網建設的主戰場之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三江源頭攻克「三區兩州」工程,無疑是一場「硬仗中的硬仗」。
  • 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青海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這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指明了方向和目標。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文明實踐中心29個,實踐所263個,實踐站2595個,成立志願服務組織、服務隊6000餘個、實名註冊志願者50.3萬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萬餘場次。
  • 永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
    為科學謀劃好2021年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1月6日至7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祁陽、零陵兩個縣區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由市生態環境局副處級幹部劉勇帶隊,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兩個縣區分管副縣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 新時代牧民寶音尼格其的致富路
    近年來,少養精養、調整畜牧業結構已經成為了廣大牧民增加收入,走向致富的經營模式。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巴彥花鎮賽音溫都爾嘎查牧民寶音尼格其合理調整畜群結構,引進國外良種肉牛,詮釋著新時代新牧民的形象。寶音尼格其從2009年開始養殖良種肉牛,起初從遼寧省引進了20頭良種夏洛萊牛,10年的時間裡,發展到了100多頭牛。近年來,西烏珠穆沁旗積極推進「減羊增牛」政策,為牧民群眾調整畜牧業結構提供了有力扶持。
  • 青海農牧業唱響現代生態主旋律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說,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實施「一優兩高」戰略的重要舉措,是部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的有效載體,是我省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技術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  如何發揮青海高原綠色、無汙染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機畜牧業和冷水養殖,犛牛、青稞、枸杞等產業。
  • 以「河長制」擘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走進金寨縣斑竹園鎮金山村,只見村落青山點綴、綠水環繞、生態優美,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呈現眼前。金山村位於大別山高山地區,境內溝壑縱橫交錯,竹根河支流南流河穿村而過,千百年來哺育著境內優秀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近年來,金山村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管水工作總基調,全面推動「河長制」生根見效,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 「夜讀」遊牧文化:解讀高原生態文明的一把「金鑰匙」
    一味追求種群數量會釀成生態失調,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走訪基層,搜集數據。以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為例:1970年至2018年,稱多縣人口、牲畜、野生動物(單體鹿群抽樣)三項數據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動物數量縮減80%,牲畜數量縮減65%,同時人口數量增加340%。這一指標走勢在經濟學、邏輯學、統計學領域都很少見,一般人口和產業兩條坐標線都是同增同減,這裡卻出現了奇特的X字形。
  • 三江源頭青海玉樹:順利脫貧摘帽 堅守「源頭責任」
    26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州長才讓太在該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他表示,2019年該州玉樹市、稱多縣順利退出深度貧困縣;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4個貧困縣達到脫貧摘帽退出標準。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於此,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覆蓋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