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還有心理調整師?」最近一段時間,一段為寵物犬進行行為矯正的視頻讓許多人直呼「開了眼界」。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到了視頻中的濟南漢子申慧亮。「我的職業是寵物心理調整師。」他說,從業三年,最深的體會就是「狗狗的行為問題有七成是主人的問題,矯正時三分調狗,七分教人(怎麼做寵物的主人)」。
自學成為「寵物犬心理調整師」
說起與寵物犬心理調整師這個職業結緣,申慧亮表示,最早是因為自己養的狗出現行為問題,他才接觸了這個行業。
此前,申慧亮是一名銷售員,他養了一隻拉布拉多犬,「在狗小的時候,很萌很可愛,我們也比較溺愛,結果長大了就皮了,暴衝、吠叫、到處大小便,管不了了。為了矯正它的這些行為問題,我就上網學習相關知識。」
為了養好自家的狗,申慧亮不僅上網學習養狗的相關知識,還專門報培訓班學習馴犬。他發現,傳統的馴犬師側重於訓練寵物犬一些特定的動作和技巧,帶有表演性質,並不是很適合家庭養犬的需求。於是,他又找到從美國學習歸國的「犬語者」,向其學習寵物犬心理學。「當時國內沒有比較專業培訓寵物犬心理學的,跟馴犬不一樣,寵物犬心理調整側重於其行為和心理的調整、恢復」。
後來,申慧亮發現,現在的人養狗跟以前很不一樣,尤其是年輕人,「不只是主人與寵物的關係,更把寵物犬當做家庭成員,在它們身上有情感寄託」。申慧亮發現了寵物犬心理學調整、行為矯正的市場需求,並將此發展成為自己的職業。
對於矯正寵物犬行為,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2013年曾有人邀請國外寵物行為矯正治療師在北京開辦相關培訓班。之後,上海、深圳等地也開辦過寵物犬行為矯正的培訓班。
犬行為問題70%來自主人
申慧亮表示,一些寵物犬出現暴衝、吠叫、追貓、追車、到處大小便等行為問題,經過跟主人溝通後發現,一些問題出現在主人身上。「70%是主人的問題。我遇到過一隻一歲多的哈士奇,客戶送過來時它有點抑鬱,不吃也不愛活動。跟主人溝通時發現其主人也比較抑鬱。主人後來調整好之後,哈士奇的情況也好轉了。寵物犬很容易受主人影響,如果它比較暴躁,那主人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主人的情緒也要試著平靜下來。」
申慧亮稱,犬行為調整的難度跟犬種關係不大。進行調整首先要了解它當前的需求是什麼,再把它與生俱來的精力和本能轉移到正面意義的行為上。比如哈士奇、薩摩耶、邊牧等運動型犬種,可以把它們過剩的精力轉移到做跑步機訓練、隨行散步、嗅聞練習等正面活動上來,這樣既能滿足犬的本能需求,也會讓主人與犬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
根據經驗,申慧亮矯正一隻犬的周期需要21天或一個月。他說,出現攻擊、護食、咬人、咬狗等行為問題,或者犬的年齡比較大,已經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矯正時間比較長;如果只是不聽話、隨處大小便等基本禮儀問題,或者犬還比較小,較短時間周期就可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進社區宣傳文明養犬
平時,申慧亮為客戶矯正寵物犬行為有兩種方式,可以上門評估其行為問題,如果問題比較輕,當下就能解決,他會馬上調整過來,並教給其主人。如果犬的行為問題比較嚴重,或者其主人比較忙,可以選擇將犬送到他的工作室,在此期間,犬的吃住都由其照料。
「山東地區比較近的客戶,會自己開車把犬送過來,外省的太遠了,有些客戶也會找到我,通過遠程視頻溝通,對於犬的行為問題,我也會給出一些矯正建議。」接到客戶的犬,行為矯正由申慧亮完成,家人也會協助他。申慧亮表示,他從事這個職業,家人都很支持。
平時,除了給客戶調整、糾正犬的行為,申慧亮也會進入社區開展文明養犬公益宣傳,他希望更多人能學習犬的行為管理,關注它們的心理問題。「主人越發了解自己愛犬的心理及性格,並能夠科學地管理引導它們的行為,不僅能加深主人與寵物犬之間的情感,而且還可以促進文明養犬風氣的形成。」
文/本報記者戴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