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在自己最近的一條朋友圈上,又吐槽了一位提出要給寵物狗安樂死的顧客。隔三差五的,他就會拒絕個別顧客提出的給寵物安樂死的要求。
其實,李超承認,來到寵慕寵物殯葬善後服務中心的顧客,80%以上還是很有愛心的,甚至很令人敬佩的。這時候,李超都會和寵物主人一起,默默的將離世的寵物送離這個世界。
隨著社會的發展,寵物經濟越來越興盛,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連接也越來越緊密,李超希望每一個離去的寵物都能有尊嚴,每一個失去寵物的主人都能有一個地方抒發自己對寵物最後的依戀,所以他創業從事寵物殯葬工作,在這裡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寵物與人之間的故事。
觸動丨我的愛犬在火化 他們卻在嬉笑
在從事寵物殯葬之前,李超就是一個來北京打拼的普通大學畢業生,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能夠陪伴他的只有兩條寵物狗:Lucky和JoJo。從月薪一千多元到數萬元,從升職到買車,它們一路見證了李超在北京這個城市的成長。
隨著事業的穩定,李超也意識到租房子頻繁地搬家對愛犬不好,他決定買房子,給愛犬和自己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但沒想到,買房後才一個月,正值壯年的Lucky就因得了狗瘟去世了,李超哭著把Lucky的遺體搬到小區裡,找了個空地,趁半夜沒人的時候,挖了一個大坑給埋了。
Lucky離開後,JoJo原有的癲癇病變得更嚴重。大約又過了一個月,李超正在單位加班,通過家中的攝像頭看到JOJO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他趕快跟領導請假回家,沒想到為時已晚,JoJo也離開了他。
當時還沒有成家的李超連續失去了兩位陪伴他成長的夥伴,他甚至開始有些懷疑人生,「我曾經想過,我買車買房為了什麼,不就是照顧它們嗎?但結果都沒有照顧好它們,那我奮鬥的意義何在?」
想起Lucky離開的時候,是被自己草草給埋了,李超覺得頗為愧疚,他想在JoJo的後事上有所補償。於是在網上搜索能夠為寵物火化的地方,在比較之後,他選擇了通州的一家寵物火化點,送JoJo最後一程。
然而,這次經歷反而帶給他更多的痛苦。
李超說這次送葬,如同是進了購物商店,服務員向他推薦了很多寵物喪葬用品,當他表示不想購買的時候,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對方的冷漠。送走JoJo的時候,他在火化點回憶著與JoJo一起的時光,淚水在眼圈裡打轉。而這個時候,火化點的店員卻在一起打牌嬉笑。「我當時很尷尬,想哭卻哭不出來,想走又走不了,感覺很糟糕。」李超說。
JoJo火化前,火化點按照JoJo的體重答應收取1200元費用,火化後卻捧著JoJo的骨灰說要提價到1800元,理由是「你家的狗太胖了」,不給錢就不能把骨灰帶回家。
回到家安頓好JoJo後,李超心裡堵得難受,這個經歷如同插入他心中的一根刺。
李超上網查詢發現,在歐美和日韓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寵物殯葬的行業是非常成熟的。他覺得應該會有很多寵物主人跟自己一樣無助,於是他決定自己創業,打造一個能夠讓寵物體面的離開世界、能夠讓主人動情的與寵物告別的場所,而不是一個處理貓狗屍體的地方。
共情|在寵物告別室內 待上10個小時也不會被打擾
2015年,李超和朋友一起開設了寵慕寵物殯葬善後服務中心。在這裡,所有的殯葬服務都是按照李超自身的需求來設定的,他會回憶起當時自己在送別愛犬時的心情:他想要一個無人打擾的空間,跟狗狗做臨終話別,所以他設立了告別室;他想要讓狗狗能夠乾淨安詳的離開,於是他設立了清理間;他想到可以留下狗狗身上的某些東西留作紀念,於是設立了骨灰或毛髮的紀念品製作;他還想到主人的家中不便放置狗狗的骨灰盒,於是設立了骨灰寄存室,把裡面布置的肅穆而又溫馨,每個寄存在此的骨灰和旁邊都有寵物的照片,還會放上他們生前喜歡的玩具、罐頭或主人的紀念品。
李超將在此走過生命最後一程的寵物的照片都掛在大廳正面的牆上,有狗有貓,有兔子還有蜥蜴、烏龜和金魚,每個寵物的照片下面都有一個名字,每個名字也都代表了一個主人的回憶。
推開告別室的門,裡面的布置很簡單,但卻能感受到房間裡儲藏著許多主人與寵物之間的往事,很多主人都會選擇在此陪寵物待上臨別的最後一段時間,撫摸著它,跟它說一會兒話。
在這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主人與去世的寵物在告別室內臨終話別的時候,任何人不可以去打擾,即便是後面還有顧客等待,也要等前面的顧客主動出來。「如果實在等不及,我會安排下面的顧客在大廳來進行臨時的告別或者介紹他們去同行那裡,總之,正在進行的告別,我們不會打擾。」
曾經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士,在告別室陪伴她的寵物長達10多個小時,李超和同事們除了送水送飯和紙巾之外,什麼也沒有做。
這位女士臨走時一直在跟李超道歉,李超說,他不知道這位女士為何在告別室待了那麼長時間,因為他不知道這位女士和自己的寵物之間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或許那條狗救過他們全家,也或許只是普普通通的陪伴,但我們無法完全理解,只能尊重每個主人與寵物之間的最後時光」。
李超說,他當初送別jojo的時候就希望有這樣一個地方,但所有的情緒都被旁邊打牌嬉笑的工作人員而攪亂,「我當時30歲,能讓這個年齡的男人流淚的事情並不多,可是我的情緒卻無法在那樣的一個環境裡表達出來,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正因為有這遺憾的經歷,李超對於寵物殯葬師們的要求就是要能與主人共情,為主人營造一個肅穆的環境,讓主人能夠感受到自己和寵物都得到了尊重。
「來到寵物殯葬中心的主人表現出的哀傷各不相同,有的願意傾訴,那我們就做一個傾聽者;有的很安靜,那我們就為他提供一個好的環境;有的哭得很厲害,我們就會讓他發洩出來,除了給他倒水和遞紙巾,隨時等待著為他提供幫助。」李超說,這些經驗是他根據自己和很多主人的經歷總結出來的,他會告訴失去寵物的主人,在未來兩周裡生活會跟以往不一樣,你不用再去遛狗,也不用再去鏟貓砂,這些會讓主人思念寵物,這時就需要用工作、朋友和親情充實自己度過哀傷期。
意義|清理寵物讓他們體面的離開 遺體的後面能看到人性的光輝
寵物殯葬行業,雖然送別的不是人,但李超覺得寵物仍是家庭的成員,他們有義務讓寵物體面離開,所以在焚化之前,都要在整理間將寵物的遺體整理乾淨。
店裡工作人員忙的時候,李超有時候也會親自上手,他記得自己最後一次動手清理的是一條癱瘓了半年的狗,主人對這條狗照料得很精心,帶著狗的遺體來找李超,李超就當著客人的面給狗進行梳理。由於李超個子高,腰又有傷,他不適應工作檯的高度,就只能把狗放在地上,跪著給狗清理遺體,這一個多小時的工作給李超累得滿頭大汗。
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寵物的遺體會令人慘不忍睹。李超回憶,有一次一個施工隊的老闆把工地的看門狗拿來火化,這條狗在工地死了三天,遺體已經開始腐爛,部分地方已經生蛆,李超忍著屍臭的味道,用藥水將蛆蟲殺死,然後給狗的全身進行清理,再把它送進焚化爐。
在做寵物殯葬的這幾年來,有一個清理寵物遺體的經歷讓李超無法忘懷,因為與遺體的慘狀相比,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主人強大的內心力量,這讓李超覺得這個主人是一個能夠被依靠的人,兩人後來便還成為了知心好友。
這位寵物主人當時與妻子共養一條牧羊犬,為了這條牧羊犬他們一直都沒有要孩子。但沒想到有一年他們帶著愛犬去外地玩,當地放鞭炮嚇的愛犬走失了。主人找了三天三夜,最後只發現了愛犬被車碾壓的支離破碎的遺體。男主人含著淚水,用手把愛犬的遺體一塊一塊的撿起來放在一個盆裡,帶到李超這裡。
「他來的時候是跟妻子一塊來的,他們都很傷心,他把妻子安頓在會客室就出來跟我說了這個事,讓我有一個心理準備,希望我能儘量讓狗的遺體復原,以免他妻子接受不了愛犬慘死的現狀。」李超說,他打開袋子看到了狗支離破碎的遺體,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他承認,自己沒有辦法讓狗的遺體復原,只能想盡辦法讓女主人來看的時候不要太過傷心,於是他和男主人一起把狗的遺體用裝飾的很整潔的袋子和箱子包裹好。
「我見到了他的痛苦,他也很愛這條狗,但他更愛自己的妻子,他不想讓妻子難過,所以才忍著痛苦,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的把狗的遺體撿回來,就衝這一點,我覺得他是個爺們兒,是個好人,是個值得交心的朋友。」
期望|安樂死是把痛苦轉移到主人身上 而不是主人擺脫嫌棄的工具
在送走每一隻寵物的時候,李超會看到每一位主人為寵物所傷心的一面,但在為寵物做安樂死的時候,他也會看到個別主人對寵物生命的冷漠。
起初,李超對於為寵物執行安樂死並沒有什麼明晰的標準,但他後來發現,自己必須有一條底線,因為寵物生命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去慎重的使用這個權利,相當於自己是在圖財害命。
目前,寵物行業裡對寵物執行安樂死並沒有統一標準,不要說國家標準,連行業標準都沒有,完全是憑寵物醫生的個人底線。
大多數情況下,寵物醫院或寵物殯葬的工作人員會把執行安樂死的情況給主人講清楚,比如寵物得病後治癒的機率、需要的花費、能夠延長的壽命,然後由主人做出決定是否執行安樂死。但李超覺得,這樣的標準只能說是一個及格線。
在從事寵物殯葬幾年後,李超將為寵物執行安樂死的標準提的很高,只有兩種情況他會同意給寵物執行安樂死,一種是長期癱瘓的,另一種是得了不治之症且會有痛苦的。除此之外提出為寵物安樂死的要求他全都拒絕了。
「這樣是會損失客人,但我還是不想降低標準,其實我一開始也不想把標準定得這麼高,但沒辦法,混人太多。」提起一些不負責任的主人,李超就生氣。
他時常會在朋友圈裡譴責一些不負責任的寵物主人,比如,一個知名企業的高管因為工作調動去海外,就讓助理牽著一條才5歲的健康鬥牛犬來做安樂死,李超問明情況後很生氣,把對方責罵了出去。
「如果你不想養這條狗或者這隻貓,你可以送人,找領養,解決的途徑有很多,但沒有權利結束它的生命。」李超說,曾經有一個女主人因為家裡不讓養狗來諮詢寵物安樂死,這個女主人本身是不想讓狗安樂死的,李超答應幫助她的狗找領養,他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外發出求助信息,很快就有收集上來50多名有領養意願的信息,後來經過篩選為這條狗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歸宿。
其實,李超從心裡很敬佩決定給寵物安樂死的主人,因為讓主人下決定去終結寵物的生命,其實是很殘忍的事情,這其實是把寵物的痛苦轉移到主人的身上,但安樂死絕不能成為一種主人嫌棄寵物時擺脫麻煩的工具。
感動|每個寵物背後都有與主人的故事 寵物殯葬讓孩子認識生命觀
寵慕送走的寵物中,排在前兩位的固然是狗狗和貓咪,此外還有兔子、倉鼠、猴子、羊和雞等等少見的寵物。李超發現,無論是什麼寵物,哪怕是魚或者烏龜和蛇這類冷血動物,主人都能找到與寵物之間的感情連接點。
李超介紹,有個主人送來一隻羊火化,這隻羊是主人路過賣烤全羊路邊攤時,覺得小羊羔可憐,便把它買回家來飼養,這隻羊能夠聽懂主人的話,主人和這隻羊的感情很深。還有的主人送來一隻雞,雞是從公路上一個運送肉雞的卡車上掉下來的,他便把雞撿回家飼養。
除此之外,一些冷血動物的主人也會送到這裡來為它們送終。有一個老人養了一隻巴西龜,已經長得有餐盤那麼大。李超看著這只要火化的龜覺得很奇怪,龜的殼很光滑,像玉一樣。主人說起這隻龜的故事:一開始是孫子買來玩,玩了一段時間後不喜歡了,他就繼續養。後來這隻龜越長越大,缸裡已經養不下了,就放在地上散養。
養的時間久了,龜也通了人性,每天會跟主人交流,要肉吃,還要上床睡覺,就睡在主人的手掌上。如果主人不同意,龜就會撓臥室門或者撓床頭家具,吵著要上床。這隻龜由於總呆在主人手掌心裡,主人習慣用手撫摸他,把他的龜殼盤得鋥亮。
還有的主人會跟一條普通的羅漢魚產生感情,魚主人告訴李超,這條魚他從初中就開始養,養了十幾年,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魚就會朝他遊過來歡迎他進家門,十幾年來他和這條魚產生了感情,希望給這條魚一個好的歸宿。
「每個寵物背後都是一個和主人的緣分故事,每個故事也都只有在寵物去世後才會塵封起來。」李超說,很多人不理解,為何一隻貓一條狗死了還要花錢火化,這就跟不養寵物的人不理解養寵物的人一樣,因為每個寵物主人與寵物之間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歷。
李超認為,這些寵物與主人的經歷,在現代這個節奏很快的社會裡很重要。尤其是對於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來說,孤獨永遠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其實反而沒有那麼密切,甚至不如主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連接更緊密。
做寵物殯葬五年來,李超明顯感覺到,寵物主人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過去來到店裡的大多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靠寵物來慰藉孤獨的情感,而現在年輕的主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是在北京的獨居客,寵物成了他們在這個城市的一個情感寄託。
李超承認,做寵物殯葬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寵物,這也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對於他的孩子來說,這其實是一種生命觀的教育。李超會告訴四歲的女兒,寵物會死,人也會死,死了就是從世界上消失了,就是再也看不到了,但是記憶會保存下來。前不久,女兒在市場上買了兩隻小雞死了,女兒哭著跟李超說,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爸爸你幫我火化了吧。
李超覺得,孩子能夠通過寵物的生老病死,認識到一個人生命的循環,這會讓她更懂得珍惜生命的寶貴。
不過,李超心裡也有一個心結,就是她如何讓四歲的女兒自己工作的內容具體的介紹清楚。他其實並不怕女兒知道自己是做寵物殯葬的工作的,但他很擔心女兒的同學、家長和老師會對此有所忌諱,從而影響到對女兒的認知。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的認識生死。
儘管如此,李超仍然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善事,他送走了寵物們最後一程,給了他們一個好的歸宿,慰藉了主人,幫助主人發洩情緒脫離悲痛。除此之外,火化寵物遺體對於社會防疫也是做出了貢獻。
當他看到女兒在小區空地上奔跑的時候,他會後悔當初草草的掩埋了Lucky,萬一狗瘟經過變異後傳染給孩子怎麼辦?所以,他覺得自己做寵物殯葬,也算是對Lucky和社會的一種救贖。
實習生 蔡兆薪統籌/張彬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