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時速!三亞醫生疾馳200多公裡趕回手術 搶回患者生命

2020-11-30 南海網

  真實版「生死時速」

  接到一個電話:患者大出血 需緊急手術

  正開會的他二話不說 從海口趕回三亞

  200多公裡3小時車程一路「飛奔」

  省第三人民醫院醫生曾俊濤:與「死神」賽跑搶回一條命

曾俊濤。

  南國都市報8月7日訊(記者譚琦 孫學新 文/圖)一個電話,海口到三亞200多公裡,3小時車程,10多分鐘手術,三亞到海口200多公裡,3小時車程。這些數字,記錄了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曾俊濤8月4日的軌跡,也承載了一條生命活下來的希望。

  8月4日將近中午12點,正在海口開會的曾俊濤接到值班醫生電話,有一位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緊急手術止血。但該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其他醫生沒有把握。顧不上多想,他立即開車往三亞趕去。

  3個小時後,曾俊濤出現在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手術室裡,「操刀」這起內鏡下止血手術。僅10多分鐘,他就將處於休克狀態的患者從死神手裡救了回來。術後,他又匆匆開車趕回海口,準備次日全省醫師年會上的發言和講課。

  在回海口的高速路上,車輛沒油進入中原服務站時,他才想起來,午飯還沒吃。那一刻,他心裡更多的還是喜悅,「每一場手術都是醫生和患者一起的戰鬥,我沒有辜負患者的信任。」

  一個緊急電話:患者消化道大出血

  他疾馳200公裡

  趕回三亞做手術

  「先穩定住患者的情況,我現在馬上趕回去。」掛了電話,正在海口開會的曾俊濤跑出會場,手裡只拿著手機和車鑰匙,發動車輛急匆匆往三亞方向趕去。4日中午12點多,高速上曾俊濤不斷地從快車道超車,車速表顯示數字接近120,廣播裡的半點報時讓他有些著急。在省第三人民醫院,有一名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生命垂危,正在等待他的救治。

  半小時前,曾俊濤還在海口參加全省醫師年會。作為省第三人民醫院的參會代表,曾俊濤還擔任講師進行經驗分享授課。值班醫生的一個緊急電話,把曾俊濤從會場的座椅拉到高速路上狂奔。「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出現嘔血拉血的情況,生命體徵很不穩定。」接到電話,曾俊濤第一反應就是立即趕回三亞,為患者的生命做最後的爭取。

  患者是胃底孤立靜脈球出血,3日晚上從五指山轉院到省第三人民醫院,通過急診胃鏡診斷和多科室的會診,建議進行內鏡下止血手術。「胃底孤立靜脈球出血是非常嚴重的,不做手術會因失血過多導致休克,進而死亡,做手術風險很大,就是賭一把。」曾俊濤從醫十多年,經驗豐富,內鏡下注射組織膠止血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科室裡其它的醫生都沒有把握。

  從海口到三亞200多公裡,開車需要近3個小時。「患者失血過多已經休克,血壓也在降低。」剛下高速,曾俊濤就接到科室的電話,患者失血近2500毫升,這已佔人體血液總量一半以上,情況十分危急。

  生死時速:一頭扎進手術中

  10分鐘把血止住

  他挽回患者生命

  「病人已在胃鏡室,隨時可以進行手術。」下午3點,曾俊濤一路狂奔從醫院門口到胃鏡室,來不及喝一口水,便一頭扎進手術中去。

  內鏡止血手術的關鍵難點就在於找到出血點,而生死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胃鏡顯示器上紅色的一片,這都是患者胃腔裡的陳舊性積血和凝血,視野嚴重受阻,這對於尋找患者胃部的出血點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就像開車時起的大霧,什麼都看不到。」曾俊濤左手拿著內鏡,右手不斷調解角度。「曲張靜脈側枝循環複雜,內鏡下注射組織膠的劑量,角度,速度稍有偏差,極其容易異位栓塞,導致臨床死亡。」曾俊濤穩住雙手,反覆地充氣,衝水,調節角度鈕,試圖在充滿血的胃裡找到出血點。

  十分鐘過去了,鮮血還在不斷地噴湧而出,患者的血壓降得很快。「當時很緊張,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怕錯過出血點。如果尋找的時間過長,大量的失血會令患者生命垂危。」

  突然,在不斷蠕動的胃底部,正在往外噴血的靜脈球出現在畫面裡,就在那一瞬間,曾俊濤果斷進針注射組織膠,血止住了!

  順利止血讓曾俊濤鬆了一口氣。下午4點多,看患者生命體徵逐漸穩定,曾俊濤便準備趕回海口。第二天的全省醫師會上,他還有發言和講課的任務需要準備。在回海口的高速路上,車輛沒油進入中原服務站時,曾俊濤才發現,自己出來太急忘帶錢包,沒錢加油,連午飯都還沒吃。

  晚上將近8點,曾俊濤回到海口後,才吃上第一口飯。

  3年時間:手術近2000臺

  曾連續手術8小時

  回家才發現腳腫了

  這樣像「打仗」一樣的手術,對於曾俊濤來說已是家常便飯。「消化科經常有凌晨突然發病的患者,一做就是通宵的手術,我的手機都是24小時待命。」曾俊濤從2015年年底到省第三人民醫院工作至今,胃鏡手術量即將突破2000臺。3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天他要做2臺內鏡手術。

  曾俊濤做過最長時間的手術有近8個小時。「患者長了結腸息肉,最大的2到3公分,最小的只有米粒一般大,300多個息肉一個一個切除,麻醉師都換了3個。」從中午一直站到晚上8點,他回到家發現自己的雙腳都腫了。

  這次止血手術順利完成後,曾俊濤拍了拍患者的肩膀說:「我們都能看到明天的日出。」這是一場與死神對賭的手術。曾俊濤認為,醫生和患者在面對病魔時都是隊友,每一場手術都是醫生和患者一起的戰鬥。

  「說這句話時,我很高興、很驕傲。」曾俊濤在回海口的途中想了很多,但心裡更多的是喜悅。來回海口、三亞500多公裡,6個小時的車程,換來一條生命的延續,他覺得很值。

  一種責任:誰需要幫助都願幫忙

  只要一個電話

  他立馬就出現

  「當天的病人情況確實很危急,他氣喘籲籲地跑上樓,直接就進入手術狀態。」在消化內科胃鏡室護士李廣英的眼裡,曾俊濤是個非常負責任的醫生。「無論是我們科室還是別的科室有病人需要幫助,只要一個電話,他立馬就會出現。」李廣英說,「這3年來,他收到的錦旗和感謝信都不少。」此外,曾俊濤每周二還會組織科室的醫護人員開展學習分享會,將自己學到的新技術教給大家,共同進步。

  「每做完一臺手術,挽回一個生命,我都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曾俊濤幾乎每天都會進行內鏡手術,也見證了很多生命的來來去去。他常常感受到患者生存的機會就在於自己幾秒鐘的判斷和操作中,責任重大。

  從醫十多年,對於醫生這份職業,對於生命,曾俊濤是抱有敬畏之心的。「有人說,醫生和患者之間就像是扶著人過河,不是抱著,扶著就是雙方都要努力,相互信任。」曾俊濤說,患者選擇相信自己,自己就要盡責、盡力、盡心去為生命爭取,不辜負患者的信任。

相關焦點

  • 雷神山ICU:24小時「生死時速」
    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進駐武漢雷神山重症病房已經有28天了,每天,這裡的ICU裡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醫生護士們一直在與時間賽跑,拼盡全力救治病人們的生命。跟著看看新聞Knews前方記者,一起去感受一下雷神山ICU裡的24小時生死時速。
  • 「動態」急診科上演生死時速,寶山醫生當機立斷挽救患者
    在搶救室,當急診內科醫生詢問病情時,突然發現患者有點不對勁,叫他也沒有反應,心電監護顯示室顫。「不好!發室顫了!趕緊除顫!」醫生一邊說一邊趕緊做起了心臟按壓,護士連忙推來了除顫儀,「300焦……充電……」,「啪」,繼續心臟按壓,「回來了!回來了!拉個心電圖,然後請心內科醫生會診」。「喂,心內科嗎,我這邊是搶救室,有個急會診……」。
  • 援甘交流幹部工作途中突發重病 蘭大一院9小時「生死時速」成功救治
    這份承諾的背後,是一場經歷9個多小時「生死時速」的成功救治。工行總行援甘交流幹部工作途中突發重病現年40歲的徐作鵬,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駐甘肅臨夏州永靖縣交流幹部,到任才一個多月。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死亡率24小時內可高達76%,因其手術涉及面廣、手術難度大、術後併發症多,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主動脈急性病變。患病的徐作鵬病變累及主動脈根部,屬於A型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夾層裡風險最高的類型,死亡率每小時增加1%,主動脈夾層手術難度大、時間長、術中失血多。「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實施治療方案,為他的健康保駕護航。」
  • 兩個小哥騎車被鴕鳥追,狂飆到時速50公裡,簡直是生死時速
    他們兩個都已經加速到極限,加上下坡的加速度,兩人已經達時速50公裡,但還是沒能甩掉後面的鴕鳥。鴕鳥撒開大長腿,邁著大步子狂追著他們,跑得連頭都不停甩來甩去,長腿都跑得有點歪歪的。在後面同行開車的朋友,立刻拍下了這一搞笑現場。
  • 手術中,他們是生命保護神 記毓璜頂醫院麻醉科主任李克忠團隊
    很多人會認為,他們就是其他醫生給患者做手術時負責打麻醉針的人。然而,「打一針就走」是大眾對麻醉醫生認識普遍存在的誤區。事實上,「開刀去病,麻醉保命」,這句話才真正能夠詮釋麻醉醫生的重要。「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只負責動刀,而麻醉醫生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並及時做好相應的搶救治療,在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一個無痛舒適的手術過程。」
  • 呼倫貝爾花甲醫療專家:奔跑在600公裡的「生死線」上
    (抗擊新冠肺炎)呼倫貝爾花甲醫療專家:奔跑在600公裡的「生死線」上  中新網呼倫貝爾2月19日電 題:呼倫貝爾花甲醫療專家:奔跑在600公裡的「生死線」上  作者張瑋 邱春鳳 王琳琳  「我是醫生,疫情不退,我不退,哪怕到我退休那一天!」
  • 身患「孕婦絕對禁忌症」卻已懷孕8個月,多學科聯手與死神搶生命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專家火眼金睛,從其外表體徵識別蛛絲馬跡,全院立即組織多學科聯手協作,第一時間全力救治,成功搶回兩條生命。「絕對懷孕禁忌」卻有了8個月身孕今年5月底,31歲的姚女士懷孕8個多月,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門診進行產檢,準備預約分娩。
  • 「海豚形」城際動車組青島下線 最高時速200公裡
    「海豚形」城際動車組青島下線 最高時速200公裡 車廂內可無線上網  我國首列4輛編組的CRH6A-A和CRH6F-A城際動車組完成廠內的動態調試,9日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下線,這也是我國首批採用小編組的CRH6型城際動車組。
  • 為節省10秒搶救時間,醫生手術臺上為患者做人工呼吸
    「當時的本能反應就是給患者建立呼吸。」手術臺上,如果患者呼吸突然停止,你會怎麼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醫生王衝,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做法。今年八月中旬,上述醫院接診一位75歲的女性患者,因房顫需要進行射頻消融手術。
  • 當年輕人站在生死路口
    由於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發生癌變、異常增生,患者的造血功能會受到嚴重抑制。正常血細胞數量的下降,伴隨著貧血、出血、發熱、感染等併發症狀,若無法得到及時治療,患者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面臨嚴重的生命危險。全無防備的父母,第一反應是「醫院查錯了」,轉念又覺得只是女兒「最近過於勞累,才讓數值顯得不那麼好看」。
  • 手術中生命的守護神,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麻醉醫生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讓患者平穩度過危險的手術期,他們幫患者克服恐懼,能談笑自如地「刮骨療傷」,這就是一直在背後默默工作的麻醉醫生,「好的手術功勞一半該歸麻醉醫師」早已是業內的共識。今天,我們就邀請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黨支部書記、日間手術中心主任韓雪萍,作客健康大河南演播室,請他給我們聊聊麻醉的相關知識。
  • 醫生做手術前,為什麼把問題說的這麼嚴重,把患者都嚇哭了
    很多朋友都做過手術,手術前需要談話籤字,有些患者和家屬抱怨,手術前醫生把病情說得太嚴重了,把患者和家屬都嚇哭了,還有小部分患者,聽到手術有那麼多風險,嚇得都不敢做手術了。醫生並不是嚇唬人,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醫生如果說得不嚴重,或者沒有說清楚,讓患者和家屬造成一種誤解,認為這是一個小手術,沒有什麼風險,那麼術後萬一出現各種問題,很多患者和家屬就無法理解了,會不斷地去醫院騷擾,甚至是醫鬧、打罵、謀殺主刀醫生,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的。
  • 深圳華廈眼科醫院趙鐵英院長將年輕人從黑暗邊緣「搶回」
    10日恰逢周末,他卻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深圳華廈眼科醫院就診,當天下午,一場與黑暗博弈的緊急視網膜脫離手術,成功將這個年輕人從黑暗的邊緣「搶」回來。「當我陷入黑暗時,想要跳樓的心都有了」今年32歲的肖先生,小學3年級便開始近視,超高度近視達2000多度。右眼年少時就看不到東西,僅依靠左眼學習工作和生活。
  • 疾馳寶馬車中拋出兩貓崽 一隻慘被車流碾死(圖)
    事發地點  昨日(28日)上午10時許,濱海大道紅樹林路段,兩隻小貓從一輛行駛中的寶馬轎車上被拋出,其中一隻跌落在快車道上,很快被疾馳而來的汽車碾死,另外一隻則艱難地爬上路中間的綠化帶後失蹤。市民劉先生當時恰好跟在寶馬後,目睹了這一令人氣憤之舉。
  • 生死時速,72小時醫護患共同努力戰勝死神
    1月9日,一名患有炎性乳腺癌的患者左胸至背部多點噴射出血,幾秒鐘浸透了衣服、床單,生命活水醫療集團總院腫瘤一科醫護人員沉著應對,成功救治該患者。入院後,腫瘤一科醫生塗輝陽利用血凝酶靜推、止血三聯靜點、雲南白藥外用,為患者成功止血。
  • 肝包蟲患者在當地完成手術
    「十三五」期間,全國1000多家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醫院,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快速提升,縣域內就診率由2015年的78%上升到2019年的88%。 10月24日,CCTV《新聞聯播》「十三五」成就巡禮專題報導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精準扶貧工作。 報導說:四川省甘孜州甘孜縣牧民青麥卓瑪最近在家門口的縣人民醫院就做了肝包蟲切除手術,現在她又恢復了勞動能力。
  • 《心術》熱播 醫生患者共同盤點生活中的霍思邈
    ——霍思邈語錄  在《心術》中,雲山醫院神經外科的三位醫生不但醫術高超,而且玉樹臨風,在現實中,竟然也能找到「原型」。  木桃在追看《心術》的日子裡,不斷地回憶起當年父親在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住院兩個多月,歷經幾輪生死,最終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經歷。她說:「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王寧大夫就是曦曦、邈邈這樣的好大夫。」
  • 樂東三亞首條空中醫療救援線啟用
    搭載患者的「空中120」直升飛機到達三亞市人民醫院後,患者被醫護人員轉移至相關科室進行下一步治療。吳英模 攝14時10分起飛,14時43分降落,33分鐘,「空中120」就完成一名突發腦溢血患者從樂東黎族自治縣第二人民醫院到三亞市人民醫院的轉院。
  • 患者在門診外突然倒地,中山醫院「急救地圖」抓住黃金6分鐘
    1分鐘後,19病區的曾曉清主治醫師和徐萍倩護士長、王雪護士到現場開始對病人進行救治,發現患者脈搏細弱,要立即轉運至急診搶救。保安王春來同時從病區將推床送至事發現場,協助醫護人員轉運病人。然而在轉運途中,醫護人員發現患者停止了心跳和呼吸,遂立即送到僅幾米遠的19病區進行搶救。 19病區,生死急救
  • 開顱手術中,少女患者突然醒來「手舞足蹈」,醫生笑了……
    開顱手術中,少女患者突然醒來「手舞足蹈」……醫生卻滿意地笑了,幾小時後,這臺發生在離杭州萬裡之外的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魔幻」般手術——「術中喚醒麻醉輔助下腦功能區腫瘤顯微切除術」順利完成。其中,浙江援疆醫生,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衛餘、手術麻醉科副主任醫師何列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