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眾所周知,沙漠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地方,沙子表面的最高溫度可達50度以上,能夠直接烤熟一個雞蛋,被譽為地球上的「死亡地帶」。這裡乾旱又少雨,植被十分稀疏,是許多生命難以逾越的鴻溝,就連人類也無法在這個地方長時間生存下來。
然而大自然是神奇的,並非所有的動物都無法在沙漠裡生活,例如:我們熟知的駱駝,它被人們稱為「沙漠裡的綠洲」,因為身體的駝峰能存儲水和脂肪,而且善於尋找水源,所以成為沙漠裡的生存能手。除了駱駝以外,還有一些小動物依靠自己的本領,同樣可以立足於沙漠。
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裡,生活著一種稀有的貓科動物,外表呆萌卻很兇悍,它們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沙漠裡的貓,因為長期在沙丘上活動,因此得名於——沙丘貓。
沙丘貓主要的分布區域為阿拉伯半島南部、乾旱的北非撒哈拉、巴基斯坦南部等沙漠地區。它們的體長大約45-57釐米,尾長28-35釐米,體重在2.5-3.5 千克之間,平均體型比家貓小一些。沙丘貓之所以能夠成為唯一在沙漠裡生活的貓,得益於它們獨特的身體條件和生活習性。
沙漠求生——獨特的身體條件
01身上長有緻密的皮毛,連腳底板都有
大家都知道,在沙漠裡晝夜溫差是很較大,白天氣溫可達50攝氏度以上,夜晚則會下降到0攝氏度以下。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而言,這是難以克服的。但是沙丘貓身上長有緻密的毛髮,白天可以防止被高溫灼傷,晚上則可以抵禦嚴寒。
除了身上的毛髮以外,沙丘貓更神奇的是連腳掌上也長有毛髮,這種毛髮由腳趾中間一直延伸到腳底,可以幫助它在滾燙的沙子上行走不會被灼傷,其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行走的時候不會留下腳印,可以隱藏自己的行蹤,起到躲避天敵的作用。
02強大的鼻子和雙層的耳朵構造
沙丘貓的頭骨很寬,眼睛頗大(貌似還有一圈黑眼線哩),臉部的兩頰各有一道深色條紋飛入眼角,看上去就像剛哭過的樣子,甚是可愛。它們的鼻骨較長,鼻孔較小,這不僅使它們嗅覺靈敏,而且還有助於鎖住身體的水分。
當然它的頭部最可愛的還有一對大耳朵,與其他小型貓科動物相比,沙丘貓的大耳朵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按照通常的說法,耳朵越大的,那麼聽自然力就越好,而沙丘貓正是如此。憑藉著敏銳的聽覺,沙丘貓甚至可以在黑暗中探測到昆蟲爬行時發出的細微聲音,然後將獵物捕獲。
當然沙漠的天氣非常炎熱,一雙大耳朵還能夠幫助它們保持涼爽,並且聽得到很遠距離外的一點點小的聲音。有時候會遇到天敵的偷襲,可以很快做出反應,幫助它們提前隱藏起來。
除了外面的大耳朵以外,沙丘貓還有一個小小的內耳,內耳旁邊長有長長的毛髮,當遇到沙塵暴時,內耳可以有效的防止細小的沙子進入耳朵。
沙漠的夜行者,依靠偷襲戰術捕獵,主要從食物身上獲取水分
和其它的貓科動物一樣,沙丘貓也是夜行性動物,因為沙漠的白天太熱,它們會選擇躲在樹下或者洞裡睡大覺。由於它們身上的顏色和沙子很相近,保護色將它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所以白天是很難見到它的身影的。
沙漠是極度缺水的地方,水對這裡的動物來說是極其奢侈的。沙丘貓為了更好的在沙漠裡繁衍生息,它們的身體進化出了從日常的食物中就能獲取身體所需的大部分水分,而且它們的泌尿系統也能儘量的少排尿液,因此沙丘貓能夠相當長的時間內不用飲水。
當傍晚時分,剛睡醒的沙丘貓肚子就會咕咕叫了。這時它們就會伸一伸懶腰,準備出門打獵了。在沙漠裡食物本來就十分匱乏,所以沙丘貓從來不挑食,只要是帶肉的它都吃。
雖然沙丘貓和其它大型貓科動物比體型小的多,而且外表總是一副呆萌的樣子,但是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了,捕獵的時候卻十分兇悍,沙漠中的沙鼠、沙田鼠、蜥蜴、昆蟲、甚至是毒蛇(沙漠蝰蛇)都是它們的捕食對象。
雖然沙丘貓和其它大型貓科動物比體型小的多,而且外表總是一副呆萌的樣子,但是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了,捕獵的時候卻十分兇悍,沙漠中的沙鼠、沙田鼠、蜥蜴、昆蟲、甚至是毒蛇(沙漠蝰蛇)都是它們的捕食對象。
相對於普通的路面,在沙漠上行走都會十分緩慢,更別說快速奔跑了。而沙丘貓的腳底因為長有長毛,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腳底和沙子間的摩擦力,讓它能夠在沙子裡跑的更快一些。
為了節省體力,在捕獵的時候沙丘貓一般先採取偷襲的戰術,它們會像花豹一樣匍匐前進,慢慢靠近獵物,等達到攻擊範圍的時候,它們就會用長長的尖牙,咬住獵物的頭部,給予獵物致命一擊。
有時候捕獵並非是一帆順風,在食物短缺的時候,它們會一整夜都在外面尋找獵物,直到早上太陽升起來,才會停止。雖然每隻沙丘貓大約有16平方公裡的領地,但是它們在外面也會空手而歸。
當捕獲的獵物較多時,聰明的沙丘貓便學會如何儲存食物,它們通常會把食物埋進樹蔭下的沙子中或者藏在自己的洞穴中,等到食物短缺的時候再來享用,可以說是有備無患。
善於挖掘洞穴哺育後代,野狗和猛禽是它們的天敵
沙丘貓因為長時間都待在地上,所以並不擅長攀爬跳躍,不過它們挖洞的本領十分高超。它們一般會選擇在巖石的下方進行挖掘,一方面可以躲避熾熱的太陽,另一方面可以躲避天敵。
沙丘貓每年的3、4月份左右進入繁殖季節,因為沙丘貓是獨居動物,所以交配完成以後,大多數雌貓都是單獨住在自己挖的洞穴裡,哺育自己的寶寶。
每次會誕下1-5個小貓,最多的一次可產8隻小貓,幸運的是貓寶寶生長發育的很快,一般5周後它們開始學會從地下挖掘昆蟲作為食物,3-4個月大就能獨立生活,14個月以後就性成熟,最長的壽命可以達13年。
雖然作為貓科的一員,但是沙丘貓媽媽獨自哺育這麼多寶寶,本來食物方面就壓力山大。除了要要養活這些小貓,它還有一個更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避免讓自己的貓寶寶落入天敵之手。
沙丘貓寶寶最怕的天敵有沙漠的條紋鬣狗、猛禽老鷹。所以大多數情況,貓媽媽只能讓小貓待在洞穴裡,避免讓天敵看到。當它們的寶寶拉粑粑了,就會小心翼翼拿沙子掩埋起來,免得被野狗聞到味道。
當然外出捕獵的時候是最不放心的,貓媽媽只能用枯草把洞口掩蓋起來,希望天敵無跡可尋。但是,有時候小貓不聽話總是喜歡跑出來,這是非常不安全的。
種群現狀—雖然分布廣泛卻成為近危動物,最大的敵人是人類
沙丘貓的天敵是猛禽、野狗等,但是最主要的威脅還是來自於人類。因為沙丘貓十分可愛,擁有讓人難以抗拒的外表,這讓它們成為貓市上的寵兒。有買賣就有殺害,從20世紀初開始,在北非和阿拉伯地區,大肆捕捉這種可愛又溫順的小動物,帶回城市當寵物飼養,而有的人也會為了獲取它們的皮毛卻痛下殺手。
雖然沙丘貓居住在沙漠之中,因此它們的棲息地還沒有受到較為嚴重的侵襲。有些國家如阿爾及利亞,伊朗,以色列,哈薩克斯坦,茅利塔尼亞,尼日,巴基斯坦和突尼西亞等國家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保護,但是在埃及,馬裡,摩洛哥,阿曼,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卻允許獵殺它們,所以巴基斯坦境內的沙丘貓於1940年滅絕。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野生動物來說,例如獅子和老虎,它們在動物園中也許會活得更久一些,但是沙丘貓卻是一個例外。由於沙丘貓祖祖輩輩在沙漠地區的生活而且它們的性情十分孤僻,圈養條件下有限的活動空間和無法模擬的沙漠環境,會讓它們感到更多的壓力和不適應,更重要的是容易被病毒傳染,因此在圈養環境下很難繁殖甚至容易死亡。
結語
任何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棲息地,就像人類一樣需要自己的獨處空間。如果人類因為喜好就要改變它們,那麼就會給這個物種帶來生存的危機。
目前沙丘貓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8年瀕危物種——屬於近危動物。希望人類能夠好好保護好這麼可愛的動物,讓它們能夠在野外自然的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