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世界」索科特拉島 揭秘島上2000萬年前古樹

2021-01-21 張顛顛的小廚房

 位於印度洋附近的索科特拉島,是地球上800餘種動植物種的家園,這裡近三分之一的物種是島上所獨有的。在這個炎熱乾燥的島嶼上,一些植物年齡至今達2000萬年。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島嶼的面紗吧!

索科特拉島遠觀像科幻電影裡的圖片,但事實上它已進化為一個「世外」島,如同迷失的世界島一樣,已和非洲大陸分離了六、七百萬年。索科特拉島位於印度洋,在距索馬利亞250公裡和葉門340公裡的交匯處。島上的惡劣環境,有大面積的沙質海灘、石灰巖溶洞和巍峨的高山。在大多數情況下,氣候炎熱乾燥,植物外觀十分多樣。索科特拉島上有約800稀有植物群和動物群,其中三分之一是地球僅有的。

龍血樹樹冠呈密集傘狀。由於其紅色樹脂可用於藥品和染料,在中世紀魔法中被人們採用。除此之外,島上居民也將蘆薈藥用,或用作化妝品。

島上植物已逐步進化,適應了惡劣氣候。一些植物存活到近2000萬年,令人瞠目結舌。索科特拉島是典型的熱帶沙漠兼半沙漠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C,幾乎沒有任何降雨。圖為沙漠玫瑰(索科特拉島獨有的瓶子樹)。

索科特拉島——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即「地球外來島嶼」,約有4萬居民。而通往此島的第一條道路兩年前才開通。它有三處獨特的地形,狹窄的沿海平原、石灰巖高原和高達1500米的山脈,因此聯合國教科文將索科特拉島列為世界遺產。

島上除了有大量菌群,還是140種鳥類的家園,其中10種鳥類是索科特拉島獨有的,如索科特拉島八哥、太陽鳥、彩旗、麻雀和金翅蠟嘴鳥等。由於遭到外來野貓的捕食,現在許多本地物種瀕臨滅絕。有趣的是,索科特拉島沒有本土的兩棲類動物,只有一種原生哺乳動物——蝙蝠。但90%的爬行動物是索科特拉島特有物種,包括罕見的石龍子、無腿蜥蜴和一種變色龍物。

相關焦點

  • 奇特之地索科特拉島:離開大陸700萬年遺失世界
    偏遠的索科特拉島上的獨特風景,讓它看起來像是來自一部科幻片,但事實上這座島之所以看起來如此超凡脫俗,是因為這個「遺失世界」已經與非洲大陸分開600萬年到700萬年。與擁有大量與眾不同的野生生物的加拉帕哥斯群島非常相像,索科特拉島上生活著大約800種稀有植物和動物,大約三分之一是島上獨有的。
  • 泛旅行,旅遊秘境:世界遺產|索科特拉島
    因與大陸隔離1800萬年,而被稱為是「地球上最像外星的地方」。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該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來到這個島嶼上你會打破在地球上什麼是「正常」的景觀概念,你會像在夢境中一樣,認為被運送到另一個星球或時光倒流回到地球的歷史的某個時期。索科特拉島由四個島嶼組成,從地理上來說,在過去的600或700萬年間,它一直被非洲大陸孤立在外。
  • 地球上最震撼的10個自然景觀
    今天為您放送的是:「地球上最震撼的10個自然景觀。」希望您能夠喜歡!第一個:撒哈拉之眼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茅利塔尼亞境內,它的直徑達到48公裡,在太空上清晰可見。起初該地形被認為是由於隕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質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地質結構上升或侵蝕造成的,這種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 世界上最怪異的十種樹!一樹一世界
    古印度人曾登上索科特拉島尋覓龍血樹脂、蘆薈、麝香等珍貴藥材,將其稱為「幸福島」。 古埃及法老則經常派人到島上收集製作木乃伊的原料。2008年,索科特拉島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1千萬年前的龜有多大?它曾經生活在「巨型遺失的世界」
    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為這種龜命名為「地紋駭龜(非官方中文名)」(Stypendemys geographicus),它們大約生活在1000萬年前,曾漫遊在哥倫比亞的沼澤之中,
  • 美媒:旅遊勝地馬達加斯加是全球第四大島第八大洲 九成動植物世界...
    中國小康網7月17日訊 老馬 位於非洲東南部海岸約400公裡外的馬達加斯加是地球上的第四大島,這裡有一個別有洞天的世界。晚霞中看麵包樹紐約時報報導,馬達加斯加有時被稱為第八大洲,它在8800萬年前與印度次大陸分離,而它與非洲大陸的分離則是在第二次分離的4700萬年前,所以,島上90%的動植物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也就不足為奇了。島上的大部分巨型動物(包括3米多高的象鳥和大猩猩大小的狐猴)已經滅絕。
  • 世界最臭島嶼,上面生活著7億隻海鳥,島上2000噸鳥糞,臭氣燻天
    這裡被稱之為最臭島嶼,上面生活著7億隻海鳥,每年能產生2000噸鳥糞,臭氣燻天!聽到這裡,大家是否會腦補出重口味的場面呢?隨著現在全球經濟不斷上漲,世界上發展出了非常多富豪,他們都特別會享受生活,富豪為了能夠更好的體驗生活,都會購買私人島嶼。
  • 非洲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比歐洲最大島嶼大不列顛島大三倍
    大不列顛島位置圖歐洲和非洲面積相差巨大,歐洲面積僅為101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小大洲,僅比大洋洲大,而非洲的面積達到了302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歐洲面積的3倍,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洲,僅次於亞洲。歐洲面積雖然比非洲小的多,但是島嶼數量卻比非洲多得多,歐洲海岸線曲折,陸地形態破碎,冰川活動明顯,形成了數量眾多的島嶼。
  • 曼松古樹4萬/公斤、冰島古樹……
    :1500-1600元/公斤2、曼松古樹:小樹2000元/公斤,古樹:40000元/公斤3、颳風寨家邊:小樹400-500,古樹1000-1600元/公斤4、丁家寨家邊:小樹500元/公斤,古樹1500-1600元/公斤5、麻黑古樹:1600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秘全球不同種族都有抗食人基因 2003年,美英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科林奇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發現了人類大腦中的一種朊病毒——當代食人族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庫魯病患者攜帶著它,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那裡才終止了食人惡習,而人肉宴的主力軍婦女兒童最易感染庫魯病
  • 揭秘800萬年前,最早的大熊貓——始熊貓
    約距今300萬年,猿猴已經進化成古猿人,他們會使用石器捕捉獵物,食用生肉和果子。此時的始熊貓已經進化成早期的類大熊貓和小熊貓的樣子,也是食肉,卵蟲和果子。更新世時期轉眼更新世時期(約258.8萬年~11500年以前),類大熊貓和小熊貓已經進化成亞種大熊貓分布相當廣泛,那時候亞洲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氣候。
  • 揭秘800萬年前,最早的大熊貓——始熊貓
    約距今300萬年,猿猴已經進化成古猿人,他們會使用石器捕捉獵物,食用生肉和果子。此時的始熊貓已經進化成早期的類大熊貓和小熊貓的樣子,也是食肉,卵蟲和果子。更新世時期轉眼更新世時期(約258.8萬年~11500年以前),類大熊貓和小熊貓已經進化成亞種大熊貓分布相當廣泛
  • 面積最大的沙島,經過75萬年海風吹沙成島,明令登島不許帶寵物!
    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天然的景觀讓世界嘆為觀止,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其實很多東西都能被人為地復刻,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有聽說過「吹沙填島」,畢竟在南海就已經填出幾十平方公裡的面積,可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依舊渺小無力,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島就證明了這一點,經過75萬年海風吹沙成島
  • 你的眼和5000萬年前一個樣
    為了更好地觀察周圍的世界,靈長類動物使用複雜的眼球運動集中視覺;鳥類、昆蟲和嚙齒類動物則通過移動頭部來做同樣的事情。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靈長類動物的視覺系統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與嚙齒類動物等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前者的視覺信息是由位於視覺皮質的專用小型計算單元處理的。由於不同靈長類物種有不同的體形,人們不禁想知道這個基本的計算單元是否隨著身體或大腦的大小而變化。
  • 13.6萬年前的滅絕物種再現,消失物種為何頻繁出現?
    13.6萬年,隨著海平面的上升,位於印度洋的阿爾達布拉島最終被海水淹沒了,生活在島上的一種「不會飛的鳥」也跟隨著滅絕了。阿爾達布拉島然而,三萬年後,隨著海平面的下降,小島再次露出了水面,讓人驚訝的是,島上滅絕的「不會飛的鳥」也出現了。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梅爾博士,在和他的科研團隊分析了一塊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化石後,發現它的每個腳爪都是大小不同,這些特徵在現代貓頭鷹的身上並不存在。一個未知的大型貓頭鷹物種被發現這次發現的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它是現代雪貓頭鷹的祖先,在30年前剛發現它的時候,並沒有對它進行詳細的研究。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來自於德國的科學家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在和他的科研團隊分析了一塊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化石後,發現它的每個腳爪都是大小不同,這些特徵在現代貓頭鷹的身上並不存在。
  • 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動物之一,只在加拿大這個島上能看到
    大約在10萬年前,這種長得像輕鬆熊「真人版」的小可愛來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島;到1910年時,它們被人們發現並正式命名,它們在地球上的足跡,僅限於這個小小的島上;上世紀90年代起,人們發現它們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到2003年,全島只剩21隻野生個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