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蟲記|記錄一些秋天裡的蟲

2021-01-08 遊弋觀鳥

十月初桂花飄香,有時候香氣太濃,燻得想戴口罩。

此時人們的裝束,如同白蠟絹須野螟,袖長而衣薄。

但我更喜歡離尖蛾,造物者沒有因為小而省略細節。

或許路上還會碰到毛毛蟲吊著睡覺,在夜裡可以遠離樹上的捕食者,說明它們這不是尋死而是覓活。

粗角長蝽,粗角確實,但這也是我見過最短的長蝽了。

地長蝽多數顏色灰暗,但剛剛羽化的個體卻鮮豔無比。(短翅迅足長蝽)

粗腳盤蛛從樹上速降到地面,好奇地四處張望。

雙翅目昆蟲數量雖然很多,能認出來的卻很少,橫帶花蠅算一個。

尼科巴弓背蟻被橫紋齒猛蟻叼著走。

劍蝽不是很常見的種類,不信你上網查查看。

名字帶劍,原來是腹部有個刺突,延長直達腦袋下方,確實像藏了個兵器。

巨大蚊「懸浮」在樹葉上。

魯緣蝽在魚尾葵上聚集,看上去牙口真好。

雙層觀光列車,開車了。

有一天很多毛跗露尾甲出現在蟛蜞菊上,過幾天又集體消失了。

日本蚤螻,正如不熟悉其名字一樣,很多人也不一定見過它們。

當天冷蟲子躲起來的時候,蛾變成了最容易看到種類。

水稻切葉野螟

四川黑島尺蛾

象夜蛾。

無墊蜂睡姿很滑稽。今年昆蟲明顯減少了,比如無墊蜂往年能看到一串,今年就一兩隻。

野葛潛吉丁就丁點大,幼蟲潛葉。

蟻形甲狀如螞蟻,在昆蟲裡,長得像螞蟻一般意味著長得很安全。

意草蛉是體大的草蛉,差不多有蟻蛉那麼大。去年就見過一隻,撲稜撲稜飛走了沒拍到。

複眼如星空般深邃。

月斑溝蕈甲喜歡枯木上的菌類。蕈[xùn],菌也。

柞突天牛不是牛,也不是狗。

長距野螟、

赭刺蛾、

贅夜蛾,

都是呱的菜。(中華雨蛙)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閩蟲記|在冬天來臨前來一次夜觀
    有人說福州沒有秋天,不信你看那綠油油的樹。樹下一片枯葉被吹起卷到半人高,又無力地落下,原來是秋風啊,像要在夏和冬的狹縫中費力刷著點存在感。這不,寒露都過了,氣溫總體還不算冷,晴天出門可能要短袖才舒適。其實,要找到真正的秋天並不難,只需等到入夜。最近的夜觀,最明顯的感覺是蟲子是一次比一次少。各種昆蟲排著隊玩失蹤,再見要等明年了。
  • 閩蟲記|在夏天走一條經典的路線
    但話說回來,雖然不能每次都遇到「新蟲」,但總會碰到沒見過的昆蟲行為,或某些精彩的場景,又或是一點點思考,在我看來,都會讓這一小段徒步變得有價值。地菍[rěn],一種很「接地氣」的植物剛剛入夜的百草園,七點開始交接班,蟬聲從盛轉衰,逐漸消失;而織娘的叫聲開始接上。
  • 神奇動物在「浙」裡!看「秋日觀察員」如何記錄秋天
    每天在校園裡穿行你是否曾經注意過這些活潑的生靈他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不經意間出現裝點著我們的生活空間即刻啟封浙師本土居民的秋日觀察日記「站高枝上嗅一嗅秋天的味道「我把我身上的斑紋叫做秋天「秋天最適合吃吃吃啦~長肉肉的話,冬眠的時候就不怕冷了。」
  • 全民養長戟-第一期-此蟲可待的長戟飼育記錄
    快讓更多蟲友們看到你的飼育記錄吧!,本文是他早年前發布,非常完整的記錄了長戟大兜的成長過程。2009年12月的一個周末,陪老婆在商場裡閒逛,突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商店,裡面的商品不是衣物,卻是一隻只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甲蟲。當時這家店的店主正忙於整理標本,神情專注而專業,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傳說中的蟲出江湖。
  • 東城區北新橋街道開展「記錄最美秋天 手繪創意風鈴」活動
    11月的北京雖已有了初冬的寒意,但是街邊紅黃相間的落葉依舊帶著北方秋天獨有的氣息。趁著秋天的尾巴,近日,北新橋街道門樓社區組織「記錄最美秋天 手繪創意風鈴」活動,用手中的畫筆和顏料,留住這個城市最美的季節。 玻璃畫是指用專業顏料在玻璃上繪製圖畫,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著彩的另一面進行觀賞,主要用於室內裝飾,多取材自風景、花鳥和吉祥如意等圖案,色彩鮮明強烈。
  • 阿卡巴歐洲深山鍬形蟲飼育記錄
    2016.1/19 15.8g2016.3/19 22.5g2016.5/18 25.1g2016.7/14 25.8g2016.9/5 25.2g2017.1/13 21.5g2017.4/7 化蛹,蛹重20.0g,蛹長67mm2017.6/2 羽化,體長95mm記錄到的幼蟲最高體重
  • 秋天多肉容易死?原來是它惹的禍,學會3個「小妙招」,蟲全殺盡
    秋天多肉容易死?原來是它惹的禍,學會3個「小妙招」,蟲全殺盡 現在多肉植物越來越歡迎,肉嘟嘟的甚是可愛,陽臺上種滿各種各樣的多肉,看上去真的很壯觀。
  • 在這短暫的秋天裡,請抓緊做這8件事
    但,若你仔細看,在秋天短暫的辰光裡,它又是美的。陽光和煦,萬物金黃。夜雖來得早、來得深,但在那深深的寂靜中,你可以仔細聆聽戀人的呢喃,又或者靜靜地坐在幽深裡,只開一盞落地燈,喝杯酒、看看書,怎麼都好。總之,在這時節裡,無論你是因秋天致鬱、還是被秋天治癒,有那麼舉手之勞的8件小事,你可以隨時做做。
  • 蟲痴「選、養」蛐蛐的一些心得
    寫點東西,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說說蟲,閒聊罷了。部分朋友,別老是「上綱上線,胡扣帽子」。老是去揣測別人,自己活著多累啊,不是嗎?「蟲二」、「秋收」我相當熟悉,也有我未曾謀面的「南通炫」、「蟋蟀情」等等(名字就不在一一說了)這些高素質玩家們,就蟲所發表的一些觀點和見解,我常留意,同時也帶給我許多啟迪。論壇就是這樣,百家爭鳴、各抒己見。
  • 秋天養狗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狗在半歲前、每個月體內和體外都去蟲一次,在半歲以後,體外驅蟲每月一次,體內每個月驅蟲三次。現在,到了秋天我們必須經常帶狗出去玩。因為夏天狗狗在家裡已經悶壞了,這對狗的心理健康很不利。到了秋天,溫度適宜,正好可以讓狗狗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健康,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帶狗出去的時候要拴上狗鏈,防止傷害到別人。
  • 田俊華「尋蟲記」
    田俊華說,因為蜱蟲分布在丘陵或是山區,路途遙遠不說,更是要深入叢林,背包裡備得最多的就是麵包,有時一連幾個月都吃麵包,「說沒吃膩是假的」。現在課題研究已經結束,看到麵包,田俊華都會胃裡翻滾,嘴裡泛酸。田俊華經常要在黃牛、山羊和狗等動物體表採蜱,這還真需要一定的勇氣和膽量。提到牛,田俊華樂了。他說,牛沒有人想的那麼溫馴,生人接近多半都會蹬蹄子,一個不留神就會被踢到。
  • 初冬時節老北京曾流行「蛐蛐局」 是鬥蟲界的「錦標賽」
    蟋蟀叫,秋天到,漸涼的天氣,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促織鳴,懶婦驚」。蟋蟀還是個催勤的蟲兒,恐怕懶婦不喜歡它吧。據記載,玩秋蟲始於唐朝天寶年間,到了南宋還有人專門寫了一本《促織經》。那麼老北京的秋蟲從哪兒來的呢?
  • 秋天的美,在詩句裡
    在我的印象裡,也見過這樣的水墨畫,山前有田野,田野有小橋,橋下有流水,秋水如鏡,倒影天空。入心的風景,即便是過去多少年,始終是那樣美,不渝、無恙。不過,秋是深入人心的,不用捉摸,秋天的風景,每一筆、每一划都是為知秋之人而作的。雨停以後,又是晴天。太陽一出來,世界就是暖暖的,日光曬暖了秋,半晌之後,又是一個乾爽的秋。
  • 手塚治虫諷刺漫畫「人間昆蟲記」電視劇化決定
    手塚治虫諷刺漫畫「人間昆蟲記」電視劇化決定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
  • 秋天來了,各種蟲子被端上了龍陵人的餐桌!
    一個轉身,夏天走了,秋天來了。秋天來了,小夥伴們都有些什麼期待呢?對於筆者來說,秋天好嗨喲,又到了享用美味蟲蟲的佳季。吃著各種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蟲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蜂蛹躺在蜂巢裡的蜂蛹入秋後,成餅成餅的蜂蛹開始登陸菜市。胖乎乎的蜂蛹在蜂巢裡蠕動著,而後被「蜂蛹粉」們小心翼翼地挑離蜂巢,或是油炸、或是爆炒、或是煮湯,便是一道高蛋白美食。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最近三聯書店推出了盧躍剛別開生面的套裝新書《下裡巴蟲》,一本「圖卷」,一本「文卷」;因為「圖卷」是用蘋果手機拍攝的,相較法布爾,被他的朋友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他通過攝影鏡頭虹霓般化入《下裡巴蟲》,便形成其對昆蟲世界精緻入微的視點、斑斕絢麗的色彩、朝暮私語的時空、曲盡其妙的細節……以及從中生發出的氣象萬千之生物和人文妙趣。
  • 秋天這樣存板慄,不曬不蒸,不生蟲不發黑,個個糯粉香甜,新鮮如初
    板慄軟糯香甜,特別的美味,而且還特別有營養,平時多吃一些堅果類食物,不但能補充很多的維生素,而且可以增強體質、少生病。尤其是街上賣的糖炒慄子,那絕對是擺脫不了的誘惑,吃著更加的美味,外面的殼都是甜的,剝開了以后里面烤的特別熟的板慄,特別香甜可口。
  • 秋天太乾燥是多喝水,還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
    秋天太乾燥是多喝水,還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2020-09-09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秋天到了
  • 沙果番茄燉牛肉,秋天的餐桌就是應該增加一些果香
    有人說了,吃個水果就飽了,還怎麼愉快的吃肉哦~秋天除了要吃水果還要吃肉的不是嘛~沒錯!今天藍豬坊帶給大家的這道菜就是水果和牛的完美結合!番茄牛肉的升級做法,沙果燉牛肉。沙果的營養功效:1、生津止渴沙果中的有機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食之有生津止渴,消食除煩和化積滯的作用。
  • BEKUWA中文版(一)蟲林·長戟兜蟲大特集
    二、特別訪談,世界最大長戟誕生記    聽聞松田健治養出來了181mm的世界最大長戟,蟲社編輯部的飯島和彥、土屋利行和這隻最大長戟的種親飼養者OAKS團隊的河村太郎、和田健一急赴滋賀縣松田健治處。四、河野博史的赫克力士漫遊記      河野博史被稱為如彗星般難得一見的養蟲天才,天才總是恣意汪洋天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