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和貘外形差別巨大,卻是「親姐妹」,5000萬年前有相同祖先

2020-12-06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在近期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和來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展開合作,在研究犀牛和貘之間的關係時,最終通過化石分析,確認它們的祖先曾經是「親姐妹」。

外形相差懸殊的「親姐妹」

說起來,早在幾年前,在古脊椎動物化石研究方面,就有研究者提出,犀牛和貘很可能是同一個祖先起源,雖然在外形上它們相差懸殊。

作為哺乳動物中的一員,犀牛和貘的如今現存的數量都是相對較少的。犀牛我們都知道,它們是陸地上的龐然大物,不僅皮糙肉厚,而且頭上還長著角,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天敵的,而且雖然它們食草,但是它們仍然戰鬥力驚人。

貘的體型和犀牛相比,要纖細許多,而且貘的鼻子和大象差不多,不僅很大很長,而且還可以伸縮自如。

一開始,研究者曾經認為,貘和大象之間的是親近關係,不過由於貘是奇蹄目,所以,才會有研究者將目光放在了犀牛身上。

為了找到事實真相,研究者們將近年來在我國內蒙古地區採集到的化石材料,進行了統一的分類研究,這些化石來自於65個遠古類群、361個遠古動物頭骨和牙齒。

最終通過對比研究,發現犀牛和貘作為奇蹄目的一員,至少在5000萬年前,它們都曾經是同一個祖先,而且貘出現的時間要比犀牛早很多,雖然如今貘經過上千萬年的演化,現存的數量已經不多了。

大約5000萬年前分道揚鑣

既然通過大量的化石研究後,認為犀牛和貘來自於同一個祖先,而且從這兩個物種出現的時間上來看,至少6500萬年前,也就是至少白堊紀末期,貘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相較於犀牛出現的時間來說,貘更像是犀牛的祖先。

所以,一個新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從貘到犀牛,在進化過程中究竟經歷過什麼呢?最終,研究者將時間鎖定在大約5000萬年前,認為5000萬年前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貘犀,很可能就是從貘進化到犀牛的中間過渡環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氣候變化或促進貘朝著犀牛演化

貘和犀牛相比,它們更喜歡相對溫暖的環境,從遠古時期它們生存過的氣候環境來看,溼熱地區更適合貘的演化繁衍。

不過,大約在5600萬年前開始,地球上的氣候環境開始逐漸變得乾燥而寒冷,在大約2000萬年的時間裡,由於氣候環境變化,奇蹄目生物在地球上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所以,一部分貘很可能就為了生存,開始朝著犀牛的方向進化。

很多化石研究都表明,犀牛大約是從中始新世(大約5200萬年-4360萬年前)中的一支貘屬物種中演化出來的,而且演化的時間應該是在中始新世的早期,所以,研究者認為,一切的關鍵大約都發生在5000萬年前。

這個階段,當貘犀出現後,快速演化出了巨犀、真犀等多個類群,最終經過一代代的演化,犀牛才正式出現在地球之上。

在北美洲、亞洲、歐洲等多地,都發現過很多貘犀的化石,這意味著,在遠古時期,貘犀這個物種曾經廣泛存在於地球之上,特別是在北美洲發現的貘犀化石,由於整體結構非常完整,也讓研究者們判斷它和貘、犀牛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很多關鍵性證據。

此外,研究者也表示,一直到中新世末期(距今大約550萬年左右),這個時候,貘犀通過一代代的演化,才真正出現了現代犀牛的祖先,這種犀牛的體型已經和現代犀牛差不多了,生活習慣也與現代一致。

不過,當時的犀牛還是獨角犀牛,從獨角犀牛進化到雙角犀牛,還需要再經歷大約200多萬年的時間,而在更新世時期,當地球經歷第四紀冰河時期的時候,犀牛也曾經進化出一種和猛獁象外形差不多的物種,不過伴隨著地球氣溫回暖,它們也和猛獁象一樣消失了。

由此可見,地球上任何一個物種出現都不是偶然,都經歷了漫長演化的時間,很多我們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物種,在 遠古時期也都可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未來通過更多化石研究,或許也可以揭開更多地球物種起源的真相,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9月30日文章《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

相關焦點

  • 犀牛和貘外形差別大,卻是「親姐妹」,5000萬年前有相同祖先
    據報導,在近期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和來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展開合作,在研究犀牛和貘之間的關係時,最終通過化石分析,確認它們的祖先曾經是「親姐妹」。
  • 【科技日報】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
    【科技日報】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 2020-09-30 科技日報 陸成寬   犀牛和貘雖然在外形上差別巨大,但兩者都屬於奇蹄目,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都表明兩者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都屬於角形類。雖然現生的犀僅包括4屬5種,貘僅有1屬4種,但在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角形類是非常繁盛、多樣的類群。
  • 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
    犀牛和貘雖然在外形上差別巨大,但兩者都屬於奇蹄目,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都表明兩者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都屬於角形類。雖然現生的犀僅包括4屬5種,貘僅有1屬4種,但在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角形類是非常繁盛、多樣的類群。
  • 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
    犀牛和貘雖然在外形上差別巨大,但兩者都屬於奇蹄目,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都表明兩者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都屬於角形類。雖然現生的犀僅包括4屬5種,貘僅有1屬4種,但在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角形類是非常繁盛、多樣的類群。
  • 外形差異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
    早始新世犀超科成員的上下頜化石(受訪者供圖 )犀牛和貘雖然在外形上差別巨大,但兩者都屬於奇蹄目,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都表明兩者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的「姐妹」,都屬於角形類。雖然現生的犀僅包括4屬5種,貘僅有1屬4種,但在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角形類是非常繁盛、多樣的類群。大約50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北美和亞洲出現了最早的貘超科成員,之後出現的貘犀被認為是從貘到犀的過渡類群,在經過約400萬年演化之後,才出現了沒有爭議的犀超科化石。
  • 犀牛的祖先找到了!和現在的外形差異巨大,如今仍生活在地球上
    研究者表示,在東南亞、南美洲等多地,存在著一種叫做「貘」的生物,它們現存一共有5個物種,它們不僅和犀牛一樣是奇蹄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奇蹄目。這意味著,如果從誕生時間來推算的話,貘出現的時間要比犀牛早很多,甚至有研究者認為,貘可能是犀牛的祖先。那麼,這個猜想究竟對不對呢?
  • 貘和犀分異時間不晚於5000萬年前
    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通過對早期角形類化石新材料研究,認為擁有共同祖先的貘和犀之間的分異時間,不晚於約50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早期。
  • 最新化石研究:貘和犀分異時間不晚於5000萬年前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通過對早期角形類化石新材料研究,認為擁有共同祖先的貘和犀之間的分異時間,不晚於約50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早期。
  • 最新化石研究:貘和犀分異時間不晚於5000萬年前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通過對早期角形類化石新材料研究,認為擁有共同祖先的貘和犀之間的分異時間,不晚於約50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早期。
  • 5000萬年前它們是一家人,因進化方向不同,如今變成兩種怪樣
    相信大多數人都親眼見過或在電視上看過犀牛,又大又尖的犀牛角就是它的象徵。相比之下,知道貘的人並不多,因為這種動物在人類視野範圍內出現的概率並不高。因為這篇文章與犀牛和貘有關,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對這兩種動物的相同和差異有所了解。
  • 神話中以夢為食的食夢貘,大自然中五種貘,哪種最接近神獸?
    一、五不像的亞洲貘食夢貘神獸被描述為:身體像馬,鼻子像象,臉像獅子,額頭像犀,尾巴像母牛,腿像老虎等,而亞洲貘也有「五不像」之稱,亞洲貘鼻似象,耳似犀,尾似牛,足似虎,軀似熊,全身毛色黑白相間又有熊貓膚色,食物也以竹子為主食。
  • 世界犀牛日這鐵甲巨獸有「五怪」
    大約在5000萬年前,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犀牛的祖先——古犀牛,那時的犀牛是沒有角的然而,盛極一時的犀牛家族,大約在1萬年前幾乎全部滅絕。目前,全世界只殘存5種犀牛,總數量僅剩2萬多頭。要知道,由於人們對犀角的需求,而對其大肆獵殺,20世紀初,犀牛在我國幾乎蹤跡全無,1922年徹底消失。
  • 人類祖先像松鼠?研究發現:我們的眼睛5000萬年來都沒有變化
    化石研究發現,大約在白堊紀末期,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就已經出現了,而當地球經歷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後,靈長類動物從5000多萬年前開始,進入到飛速發展時期,那麼,最早的靈長類動物長什麼樣子呢?人類祖先長得像松鼠?
  • 鯨的祖先是什麼動物?外形酷似狗,被迫下海覓食
    但你當有人問你:鯨的祖先是誰,或許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鯨祖先這個問題。鯨作為目前海底最大的生物,其祖先是巴基獸,它是5000萬年前新世紀早期的一種生活在陸地的哺乳動物,大小和狐狸差不多,而長相與現在的狗極其相似,肉食動物,在當時的環境與物種中,不算強者,但性情非常的兇猛,由於氣候導致環境發生改變,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巴基獸不得不為了生存開始遷徙到水中,並進化出了魚鰭狀四肢,開始又陸地往海洋轉移。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海南島成因的一種假說:海南島和兩廣連在一起,在6500萬年前因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開始分離,約2400萬年前形成島嶼,這期間旋轉了150°,就成了現在的海南島。地球歷史上海陸變遷非常頻繁,尤其是在冰河時期,海水大量冰凍,使得海平面能比現在要低120米以上。
  • 還活著的10名史前動物,其中一個生存了5億年,比人類祖先還早!
    在有記錄的歷史之前,仍有大量的野生動物物種,它們以與我們裹著腰布的祖先一樣的形式存在,有些動物比祖先還古老。 科摩多龍 這些巨大而危險的蜥蜴和普通人一樣重。這種有毒的爬行動物可以在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國家公園找到。
  • 眼瞅著就要滅絕:史上最怪異犀牛集合
    圖自維基百科除了巨大的體型,板齒犀最明顯的外在特徵莫過於位於額頭上,兩眼之間長達2米的巨大犄角了,其長度為整個犀牛家族之最,內部結構則與現代犀牛的角一樣,是類似於人類頭髮或指甲的物質。最早的披毛犀出現在大約200萬年前的亞洲北部,這時候的披毛犀還沒有長出偉岸的身材,身上的毛髮也不是很多,因此主要生活在並不太寒冷的地方,比較著名的種類有我國河北境內的泥河灣披毛犀。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大家的共同祖先,都是原始的真獸下綱動物。哺乳動物起源於距今2.25億年前的晚三疊紀,而真獸下綱出現於大約1億至9000萬年前。今天的哺乳動物只有原獸(鴨嘴獸)、後獸(有袋類)和真獸三個下綱,而在中生代,下綱一級的分類群至少有15個,真獸下綱是其中存在感很低的一個類群,多樣性和豐度都非常小。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大家的共同祖先,都是原始的真獸下綱動物。哺乳動物起源於距今2.25億年前的晚三疊紀,而真獸下綱出現於大約1億至9000萬年前。今天的哺乳動物只有原獸(鴨嘴獸)、後獸(有袋類)和真獸三個下綱,而在中生代,下綱一級的分類群至少有15個,真獸下綱是其中存在感很低的一個類群,多樣性和豐度都非常小。
  • 5到10萬年前江蘇居然有大象 還是非洲象祖先(圖)
    5萬~10萬年前,江蘇就有成群的大象,它們是非洲象的祖先,學名淮河古菱齒象(簡稱淮河象)。近日,宿遷市泗洪縣國土資源局在進行土地整理時,發現了一具很完整的象化石,它的象牙長2.2米左右,肩胛骨、肋骨、腿骨分散,疑是一頭慘死的成年公象。專家鑑定後認為,這是一頭淮河象,在目前發現的個體中是世界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