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動物園工作人員抬著編織袋包著的老虎從冷庫裡出來
體內沒有標誌身份的晶片 溫州東北虎可能是「黑戶」
溫州查獲的東北虎再添懸疑。
按照規定,我國人工馴養的東北虎體內必須植入電子晶片,以標誌其身份。但昨天上午,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鑑定中心的專家卻沒有在這隻東北虎體內找到晶片。
這隻東北虎是怎麼變成「黑戶」的?死因又是什麼?
老虎是用大車運到案發地點交易的
1月8日上午9點左右,在溫州市區江濱東路,王某等人將一整隻的老虎屍體搬上車時,被路過的特警查獲。查獲的老虎約5到6歲,雄性。
案發後,溫州警方和林業部門成立聯合專案組追查。(本報1月9日、1月10日連續報導)
昨天,據知情人透露,老虎是用大車運來的,隨後王某開車從暫住處出來接應。王某做的是酒店配送生意,他買老虎是為了高價轉賣。
案發後,警方還在溫州市區王某的暫住處查獲了其他野味。
形態鑑定確係東北虎
在調查案件的同時,溫州森林公安邀請了國家林業局的專家,以鑑定虎種和死因。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鑑定中心的兩位專家黃群、周用武於1月13日晚趕到溫州。
昨天上午9點,溫州動物園的4位工作人員抬著用編織袋包著的老虎屍體,從冷庫裡出來。鑑定放在動物園的動物食堂裡進行。
現場除了鑑定專家,還有溫州森林公安和鹿城公安的民警、動物園方面的負責人。一位民警說,該案已引起林業部森林公安局的高度關注。
鑑定工作持續了近1個小時。黃群說,「經形態鑑定,初步確定,這就是東北虎。」
形態鑑定是專業術語,就是通過外觀特徵判定是什麼虎。如果是雜交的,則判斷血緣上更接近於哪個虎種。
黃群表示,精確的結果還需要做DNA檢測,把老虎的組織樣本帶回南京的實驗室,通過儀器實現。
鑑定完成後,專家將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書證。
死因依然是謎
黃群說,這次溫州警方請求的是對虎種的鑑定,這關係到案件的定性。
昨天,涉案東北虎未做解剖,死因依然是謎。
「冰凍的虎屍也會說話。」黃群說,如果溫州警方提出進一步要求,他們也可以做死因的鑑定。
據介紹,判斷死因相對複雜。
比如說,如果是毒死的,是什麼毒藥,通過何種方法(比如注射、毒鏢),毒藥的劑量等等,通過鑑定都能做出定性定量的結論。
皮下沒有發現晶片
據介紹,從外觀看,這隻東北虎應該是人工馴養的,長得很漂亮、富態。跟城裡人一樣,一看就是沒下過地的。
根據規定,人工馴養的老虎滿周歲後,必須在皮下植入電子晶片。每個晶片的號碼獨一無二,類似身份證,用來標誌身份,便於監管。
那涉案東北虎體內有沒有晶片呢?黃群說,他找了,「沒找到」。沒有發現晶片,他認為可能是馴養的單位違規操作。
涉案東北虎怎麼變成「黑戶」的?
黃群分析,可能一些單位為了一己私利,故意瞞報當年出生的虎崽數量,以達到將瞞報下來的「黑戶」用於私下交易的目的。
誰會這麼大膽呢?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姜廣順認為,國家大型養殖場有林業部門和森林公安的人員長期派駐,串通作案的可能性很小,違法成本太高。最大的可能是私人投資的養殖場或者二三線城市的動物園違規操作,少報瞞報。
「據我所知,動物園和養殖場繁殖動物是重要贏利渠道之一。按照規定,繁殖出來的老虎只能和其他動物園交換、調配,但不能排除監管不力流入非法渠道。」溫州綠眼睛環保組織負責人方明和表示。
方明和說,老虎的繁殖技術現在已經很成熟,全國能繁殖的動物園和養殖場至少幾百家,不像大熊貓才幾家。林業系統人員有限,沒辦法做到很好地監管,主要靠業主自己主動上報。「這樣的做法很靠不住,生了10隻,只報五六隻誰知道。」
環保人士建議普查沒有晶片的老虎
方明和認為,這隻東北虎身上沒有晶片,說明養殖方一開始的動機就有問題。他希望有關部門能以此為契機,進行一次全國的普查,看看哪些老虎身上沒有植入晶片,從而對違規單位從嚴懲處。
今後,養殖方應加強自律,林業部門也要加大監察力度,尤其對具備繁殖能力的養殖單位要重點監察。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公眾拒絕吃珍稀野生動物,違法者就沒利益空間了。」方明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