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5月4日電 (陳宙 夏震宇)未辦戶口、違規收養、刑滿釋放發現戶口註銷……5月4日,記者從警方獲悉,今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通過調查摸排,發現全市有564個「黑戶」,並通過建立無戶口人員戶籍分類解決機制以及定製化解決方案,該市已為439名無戶口人員解決「落戶難」問題。
警方統計發現,導致無戶口的第一大原因就是私自收養嬰(幼)兒,佔78%。主要是由於部分群眾不了解國家收養政策,或對辦理流程存在誤解,未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進行合法收養,導致無法落戶。
第二大原因則是原籍戶口註銷或戶口不明,佔12%,涉及人員主要為雲、貴、川等邊遠地區婚嫁至無錫的婦女,往往是文化水平低或存在精神疾病或智障。還有近10%的人員則是因家庭矛盾、刑釋解教、丟失戶口遷移手續、沒有出生證明等原因戶口應報未報、暫未落戶。
「沒有戶口,總感覺矮人一等。」43歲的阿豔由於歷史原因一直未辦理落戶手續,多年來倍受「黑戶」身份的困擾;小李夫婦多年前抱養的女嬰,因不符合政策,到了上學年齡還未能報上戶口;20多歲的小沈,因無出生證從未辦過戶口,準備結婚時犯了難;老李刑滿釋放後一直顛沛流離,白髮蒼蒼返回無錫時才發現沒有戶口……
針對無戶口人員的「痛」,今年初,無錫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著手開展全市性的調查排摸。經過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排查,564個像阿豔一樣「有人無戶」的難題浮出水面。
5年前,阿靜撿到一女嬰,由於一直沒有到民政部門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轉眼女孩到了上學的年齡,在辦理戶口問題上阿靜屢屢受阻。「要破解因私自收養導致的無法落戶問題,首先要依法辦事。」民警介紹。
目前除按民政規定年滿十四周歲的人不得補收養,和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外,一般私自收養的棄嬰(兒),通過轄區派出所組織調查,指導私自收養人按規定程序至民政部門辦理收養手續,社區民警陪同收養人至兒童福利院採集收養人血樣並進行DNA鑑定,排除拐騙嫌疑等系列流程,均可變私自收養為合法收養,領取《收養證》。公安部門憑《收養證》為其登記戶口。
於是,社區民警陪同阿娟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資格審查,並對她女兒進行了DNA比對,排除拐賣兒童的嫌疑並申領了《收養證》,最終解決了女孩的戶口問題。
對於原籍戶口註銷或戶口不明的無戶口問題,社區民警上門了解真實情況摸清原因,通過和無戶口人員原籍地公安部門聯繫,調查走訪、核清身份,硬是用腳「跑」出了完備的落戶資料,從而解決落戶問題。對一些無出生證明的往年出生人員,通過親子鑑定方式確定關係後申報戶口,對相關遷移證明遺失的,協助當事人查找證明材料,按照補錄申報形式辦理戶口。
家住濱湖區的劉阿姨多年前離婚後遷出戶口,由於手續遺失多年和遷入地拆遷等原因拖成了「黑戶」。經社區民警與原籍地派出所聯繫,在核清身份、查明事實的基礎上,補辦相關手續後幫她在兒子的房產中落了戶。
通過分類解決機制,截至目前,摸排出的564個「黑戶」種,已經有439人圓了戶口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