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代管2個縣級市。
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也是聯勤保障部隊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地。無錫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等景點。此外從無錫走出了許多知名人士,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二。
薛暮橋
薛暮橋(1904年10月25日-2005年7月22日) ,原名雨林,江蘇無錫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代中國傑出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鬥,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獲得者,被譽為「市場經濟拓荒者」,親身參與中國兩個經濟體制建設,是新中國第一代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官員之一。著有《中國農村經濟常識》、《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我國物價和貨幣問題研究》、《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管理經濟》、《當前我國經濟若干問題》等。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1938年至1942年在新四軍工作,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訓練處副處長,寫了通俗著作《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成為培訓新四軍幹部的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秘書長兼私營企業局局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國家計委副主任,全國物價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總幹事。
徐壽
徐壽(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號雪村,江蘇無錫人,清末著名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
在中國,系統地介紹近代化學的基礎知識大約始於19世紀60年代。在這一方面,徐壽做了重要的工作,許多科學史專家都公推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青少年時,徐壽學過經史,研究過諸子百家,常常表達出自己的一些獨到見解,因而受到許多人的稱讚。然而他參加取得秀才資格的童生考試時,卻沒有成功。經過反思,他感到學習八股文實在沒有什麼用處,毅然放棄了通過科舉做官的打算。此後,他開始涉獵天文、曆法、算學等書籍,準備學習點科學技術為國為民效勞。
孫冶方
孫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等,無錫玉祁鎮人,模範共產黨員,著名經濟學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建國後曾經擔任上海財經學院院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顧問、名譽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是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於1985年開始設立和評選,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
王選
王選(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江蘇無錫人,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技術創始人,當代中國印刷業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之父」,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
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2月1日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2006年2月13日11時許,王選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選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者」。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周培源
周培源(1902.8.28-1993.11.24),江蘇省宜興縣人。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九三學社社員、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
1924年周培源畢業於清華學校,1927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是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第一名中國博士生。1929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五、六屆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屆中央主席,第九屆中央名譽主席。
1993年,經中國有關部門的批准,正式成立周培源基金會。
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
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鍾書君,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出版長篇小說《圍城》。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開始寫作《管錐編》。1976年,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錢天白
錢天白(1945年~1998年5月8日),中國Internet之父。人們能夠享受到網絡帶來的方便,實在是應該感謝錢天白教授的付出。事實上,錢教授之於中國網絡事業,就等同於詹天佑之於中國的鐵路運輸事業。是他,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從此揭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國正式註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是他,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放在國外的歷史,中國的網際網路才能迅速發展到繁榮局面。
錢榮堃
錢榮堃(1917年—2003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經濟學家,國際金融學家。中國第一個國際金融碩士點創辦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MBA學位設計委員會主任,被譽為「中國的MBA之父」。
194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商學院銀行系,後考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46年,考取中英公費留學生赴倫敦經濟學院攻讀貨幣銀行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次年入南開大學任教。曾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顧問,金融學系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經濟學)特約成員,中國金融學會名譽副會長,主要著作有:《國際金融專題研究》,《國際金融專論》,《國際金融專題剖析》等。
姚桐斌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蘇省無錫市人,冶金學、航天材料專家、火箭材料及工藝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941年姚桐斌1947年10月進入英國伯明罕大學工業冶金系攻讀研究生;1951年獲得伯明罕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53年6月獲得倫敦帝國學院皇家礦校冶金系文憑;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1957年9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8年1月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歷任一分院第七研究室工程師、室主任、第六研究所所長;1968年6月8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無端毒打,不幸逝世,年僅46歲;1983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