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新解,幫你做個好家長

2021-01-09 姓林的雷較瘦

《烏鴉喝水》是小學二年級的一篇課文,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

這個故事改編自伊索寓言,它告訴我們的重點是,辦法總比困難多,鼓勵我們動腦筋,解決問題。

許多家長都很相信這個道理,所以對待孩子的時候,也總是習慣於找辦法。如果自己找不到辦法,那就去別人那裡找,問專家、問權威要,一定有辦法的!

我對這個故事有全新的理解,是今天和學生聊天的啟發,希望也能給大家帶來新的思路。

我們把孩子比作烏鴉,口渴得喝水就是孩子接受教育和學習的需要,而裝在瓶子裡的水就是家長想教育的、讓孩子學習的內容(包括知識、習慣和思維等等)。至於往瓶裡扔石頭,就是家長採取的教育方式或者過程。

所以,家長的責任,是不是到處找石頭,想辦法讓瓶子的水面升高,順利讓烏鴉喝到水呢?

相當一部分家長是這種思維,她們非常熱衷於收集方法,購買學習資料,給孩子報各種課程班。

這是一種解決方法,但不是很好。因為裡面有很大的問題,就是扔再多的石頭,孩子所能喝到的水,也是非常有限的。石頭越大,喝不到的水就越多。這意味著,孩子可能不解渴。如果石頭很小,喝到的水相對較多,但是家長會非常累,疲於奔命。

另一方面,石頭很髒,帶著塵土泥巴,會汙染水質。所以,孩子喝到的水,就不是那麼好,喝得不舒服。碰到著急的家長,可能還會泥沙俱下,水就變渾濁了,水土不服,喝了甚至拉肚子。

總之,這個扔石頭的辦法,存在很大缺陷。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呢?

當然有。

最直接的,就是讓瓶子裡的水變多,水面和瓶口平齊,這樣烏鴉不就能輕鬆喝到水了嗎?

一個肚裡有很多貨的家長,不用找方法,孩子就能輕鬆學到很多東西。但是這樣還不夠,因為喝了水,瓶裡的水就少一點,還是有好多水喝不到。所以,家長的瓶裡能不能源源不斷地冒出水來,決定了孩子能學到多少東西。

這是對家長的要求。許多家長是做不到的,當她們離開學校之後就停止了學習,只剩下三板斧。這是焦慮的根源,如果想不焦慮,就要不停地學習、進步。家長想讓孩子喝到水,自己首先得有滿滿的一瓶水。

不過,這依然是不夠的。因為水裝在瓶子裡,烏鴉喝起水來很不方便。

把水裝瓶裡,是家長的習慣性做法,沒有考慮到適合孩子的喝水方式。

能不能給孩子一根吸管?這樣就能把全部的水都喝到了。

能不能把水裝在大碗裡?這樣喝水更方便,更舒服。

所以,教育的過程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孩子喝到水,不要停留在瓶子和扔石頭的局限中。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辦法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幫助家長更輕鬆、更好地教育孩子。

好多人和我說教育孩子的困難,很小的事情就急得焦頭爛額,但大多數問題其實都非常容易解決,換個思路就搞定了。

比如昨天一個北京的學生,講孩子在學校成績不好,老師不喜歡,同學也不和他玩,問怎麼安撫孩子受傷的小心靈?

這就是典型的扔石頭思維,當局者迷。但我一下子就跳開了這個局限,給出了三個解決思路:

第一,和老師溝通強調不能壓制小朋友。

第二,逐漸培養不被人喜歡也能好好的能力。

第三,針對小朋友在學校的適應能力進行訓練。

這三個思路,可以同時操作,都對解決問題有幫助。當然,安撫也可以做,但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

家長也可以再進一步,將瓶變成缸,這樣就能裝更多的水,孩子能喝個夠了。如果再進一步,是不是能變成池塘,變成湖,變成大江,大海?甚至,變成雨,是自天上降下來的甘霖,潤物細無聲。這樣,孩子就有怎麼都喝不完的水了!

今天的家長們總期待著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忘了自己也要進步,停滯不前。如果自己只有不滿的一瓶水,就算孩子能全部喝到,也只有一點點,怎麼可能超過自己呢?

如果你想讓孩子進步,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共同進步。你進步了,教育水平提高了,那麼孩子所能接受到的教育無形中也就自然變多了。與其執著於孩子,倒不如專注於自己,做無私的教育。

《道德經》說得好,「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好好思考這個烏鴉喝水的新解,一定能幫助你做個好家長。

相關焦點

  • 烏鴉喝水——一年級孩子告訴你:如果沒有石子,烏鴉還能怎樣喝水
    今天,孩子的語文作業有一個寫話練習的題目是這樣的:如果沒有小石子,烏鴉會怎樣喝水呢?請你想想辦法,並把它寫出來。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作為家長的第一反應一般是這樣的:給自己做好掩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掏出手機,像百度求助。
  • 你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你見過真「鳥」版的「烏鴉喝水」嗎?
    1一年級的兒子前幾天剛學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他學完問我:」媽媽,烏鴉真的會像課文裡說的那樣,把小石子丟進瓶子裡喝水嗎?我還笑兒子的天真「這都是故事,烏鴉應該不會這樣做吧。」沒想到,很快就啪啪打臉了。那天,刷視頻,還真就刷到了同樣版本的「烏鴉喝水」了。
  • 烏鴉喝水 這是一個陪伴了好幾代人的故事 ……
    這是一個陪伴了好幾代人的故事……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又到紫悅姐姐給大家講故事啦今天我們要聽的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叫做《烏鴉喝水》這個故事是選自《伊索寓言》……烏鴉試著把嘴伸進去喝水,可是她的嘴太短,而罐口又太窄,根本喝不到。烏鴉為此困惑了很久。到底烏鴉要怎樣才能喝到瓶裡的水?
  • 聰明寶寶必備的故事推薦:烏鴉喝水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聰明寶寶必備的故事推薦:烏鴉喝水 2011-08-26 16:18 來源:
  • 重新定義「烏鴉喝水」,重塑教育新主張,投身公益,翻譯2萬字文獻……
    《烏鴉喝水》想必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聽過,它是《伊索寓言》中一個寓言故事。通過講述一隻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人們遇到困難要運用智慧、認真思考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的道理。就是這樣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經過國際部學子的創新思考和藝術加工,卻有了不一樣的解讀和展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8月17日,第五屆iSTART國際兒童藝術節在麓湖·A4美術館開幕。
  • 升級版烏鴉喝水的背後這個「理」也升級了!烏鴉打開水龍頭喝水
    近日,廣東茂名一段烏鴉開水龍頭喝水的視頻火了。烏鴉的主人張先生稱有一次被鄰居投訴才知道它會開水龍頭,應該是他平常放水給烏鴉洗澡時,它看的多了自己學會了,如果天氣熱得厲害它就會自己開水龍頭喝水。網友:烏鴉也在與時俱進。
  • 升級版烏鴉喝水的背後這個「理」也升級了!烏鴉打開水龍頭喝水
    近日,廣東茂名一段烏鴉開水龍頭喝水的視頻火了。烏鴉的主人張先生稱有一次被鄰居投訴才知道它會開水龍頭,應該是他平常放水給烏鴉洗澡時,它看的多了自己學會了,如果天氣熱得厲害它就會自己開水龍頭喝水。網友:烏鴉也在與時俱進。
  • 大班科學教案:烏鴉喝水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烏鴉喝水 2012-02-22 19:26 來源:[標籤:來源]
  • 小學語文說課稿:《烏鴉喝水》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本日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九年任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一年級語文下冊19課《烏鴉喝水》。本次說課將包羅說課本、說學習目的、說重點難點、說學情、說教學要領、說教學步伐六個方面。起首說對課本的闡發。一、教材分析《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
  • 中班語言活動:烏鴉喝水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活動:烏鴉喝水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想像,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烏鴉喝水的困難。
  • 我覺得有必要讓它看一下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
    我覺得有必要讓它看一下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親愛的,我們要不要做點什么妹子,你雖然有點胖,但呼啦圈玩得很溜姑娘,看樣子你是第一次穿高跟鞋很明顯,這位姑娘的打狗棍法已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烏龜:老子的魚頭,你個小喵喵還敢搶4.妹子們餓瘋啦?
  • 烏鴉喝水的典故告訴我們烏鴉很聰明?但其實烏鴉也做錯了!
    烏鴉喝水的典故告訴我們烏鴉很聰明?但其實烏鴉也做錯了!小孩階段,天真活波,遇事懵懂,一些道理對他們的啟蒙就有了重大的意義。一天天長大,來到了成人世界。時而我們發現,遊戲規則絕非孩童時那般單純,那又到底是怎樣的不同呢?烏鴉喝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在小學,甚至在幼兒園都聽過。
  • 【全民實驗室】《烏鴉喝水》的故事在現實中真的成立嗎?
    【全民實驗室】《烏鴉喝水》的故事在現實中真的成立嗎?扔石子根本喝不到水」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列舉了四個版本的小學一年級教材裡《烏鴉喝水》的故事,四個版本中,烏鴉沒什麼區別,但瓶子的形狀各不相同。結論是只有教材中瓶子是圓錐狀的,烏鴉放進石子後才能喝到水,其他三個版本教材裡的瓶子,烏鴉根本喝不到水。那麼這是真的嗎?    說到「烏鴉喝水」的故事,今年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王皓澤立馬給大家講了起來。
  • 睡前故事:烏鴉喝水
    ◆◆◆ 從前,森林裡住著一隻烏鴉,它特別聰明,遇到事情總是能想辦法解決。 有一天,天氣特別炎熱,烏鴉在天空飛翔的時候,感覺有些口渴,於是它開始在森林裡找水喝。
  • 投了249顆小石子才成功 "烏鴉喝水"真不容易啊!
    杭州九蓮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致認為是《烏鴉喝水》。孩子們為什麼會對這篇文章印象深刻呢?九蓮小學的校長蔣曉告訴記者,兩個多星期前,她在上這篇課文時動了點小心思:讓學生依照課文做了一個實驗——如果你是那隻烏鴉,你能按照烏鴉喝水的方法,最後喝到水嗎?孩子們可興奮了,立馬變身小烏鴉,做起各種實驗。很多學生花費了一兩個小時,才將瓶中的水上升到瓶口。
  • 烏鴉喝水是真的,課本沒說謊?
    新喀裡多尼亞島,和許多孤島一樣,擁有奇異的生物。製造和使用工具,曾被認為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而這個島上的烏鴉挑戰了這一定義。新喀鴉(Corvus moneduloides)除了喙直一點,外表跟一般的烏鴉沒什麼區別。
  • 一年《烏鴉喝水》,看教學目標就知道學生掌握得怎麼樣,真準!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老師們、家長朋友們,一篇課文學習之前,可以讓孩子簡單做一個簡單預習,學習之後可以對照本課的目標來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就是說,看了目標,對照孩子看他掌握得怎麼樣?這種方法是比較好用的。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13課《烏鴉喝水》,這篇課文非常經典,也是經典的寓言故事。
  • 烏鴉喝水是寓言也是科學課
    □張立美    上小學時,你一定讀過烏鴉喝水的故事。聰明的烏鴉發現瓶子內水位太低無法喝,於是它扔了幾顆石子進去讓水位上漲,最後喝到水了。不過,現在卻有人通過實驗對此表示質疑,說烏鴉喝不喝得到水與容器的形狀有很大關係。
  • 烏鴉喝水遊戲
    我端過來半瓶礦泉水,洗乾淨家裡買魚缸剩餘的石子,笑問:「誰要來做烏鴉喝水遊戲?」「媽媽,我來。」
  • 【視頻微課】13 烏鴉喝水|一年級上冊語文
    ♡學習過程13  烏鴉喝水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11個生字和1個偏旁,會寫5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課文內容,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烏黑、烏鴉、到處、找到、辦法、旁邊、許多、辦法、放入、進出、高興4.學習多音字。只(zhī)一隻;只(zhǐ)只見5.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呢?(烏鴉喝到水了嗎?烏鴉是用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