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成都曹家巷,廖永華站在一處工地門口觀望。這個地方,將是他明年入住的新居。三年前,曹家巷棚戶區自治改造正式實施,廖永華和他的街坊們籤約原地返遷。如今,2883套居民返遷房已全部封頂。
來自成都市北改辦的最新消息,「北改」工程自啟動以來,累計已實施項目960餘個(計劃實施1100餘個),完成投資2702億元(計劃完成投資3300億元),佔總投資的82%,城北城市功能和結構得到了完善和優化。
今年「北改」還有哪些大動作?2016年「北改」區域計劃實施項目741個,計劃完成投資6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就在本月,三環內最後一片廢棄網狀鐵路將全部拆除,原址將修建總面積1200畝的4大中央公園。包括學校、醫院、菜市場等90餘個公建項目將全力開工,「16橫12縱」貫穿性骨幹網和9條軌道交通將全面對接中心城區。
「北改」故事
道口值班員見證「鐵箍咒」的變遷
1條鐵路走行線,25條鐵路專用線,從城北沿中環路一直延伸到城東,7平方公裡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作為曾經的東郊老工業基地,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成都成華區「八裡莊——二仙橋片區」陸續聚集了成都東貨站、101倉庫、機車車輛廠、中國鐵路物資等大量物流、倉儲企業。與之相伴隨的,是上世紀60年代為企業「量身定做」、「入廠進戶」的鐵路貨運網線。
隨著「東調」、「北改」兩輪城市發展「騰籠換鳥」,大批老舊企業外遷,這裡逐漸沒落。
53歲的金堂人胡啟貴,是成華區杉板橋鐵道口的值班員,這一段鐵道,也是中心城區最後一片網狀貨運鐵路。
4月8日,成都鐵路局將該片區的鐵路走行線及編組站土地整體正式移交給成華區,胡啟貴所在的鐵路線也將在本月底全部拆完。
隨著鐵路拆除,將盤活沿線7平方公裡土地,21個規劃街坊將不再分隔,沿線30多條道路以及20多座公建配套都將得到有效推進。原址將修建總面積1200畝的4大中央公園。
生態景觀
三大溼地串聯萬畝環城生態區
如果說環城生態區是成都人的生態「翡翠項鍊」,那麼北湖、龍潭和香城溼地則是這串「項鍊」上的珍貴「吊墜」。
位於新都的香城溼地已經建成了1680畝,混合林、湖心島、知春臺、攬月臺、踏莎橋等精緻景點,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生態景觀。下一步香城溼地全面建成後,將成為集溼地花卉觀光、水上婚禮休閒、溼地運動遊憩、時尚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國家級溼地和休閒旅遊度假區。
「環城生態區將為成都市民呈現其上萬畝層次豐富的景觀。」
成都市北改辦副主任邱向東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未來鳳凰山、天回山、磨盤山,「三山」鑲嵌,東風渠、府河、沙河、海濱堰、九道堰、毗河、錦水河等「七水」及十二條支流,將形成面積約 15.4 平方公裡的風景帶,3700畝的北湖溼地、2400多畝的龍潭溼地、1000多畝的香城溼地,串聯起上萬畝景觀層次豐富的環城生態區。
提升打造
小街區規制推進舊城改造
「新增了兩條路,以後就不用繞行半小時了。」當成都鐵路局片區擬按「小街區規制」進行提升打造的規劃向市民公示後,每天需要繞行半小時接送孫子的市民劉大爺發現,規劃中將增設兩條對外開放的南北向道路,正好解決了他的繞行困擾。
成都市北改辦介紹,今年將加快推行小街區規制,深度挖掘北城的核心功能,優化細化原有規劃,堅持「多規合一」,注重城市功能結構的整體提升,全面補足補齊城市整體發展功能,在金牛壩、八裡莊-二仙橋等重點片區實行小街區規制,打通片區「毛細血管」,提升片區交通承載能力,增強城市舒適度與宜人度,重塑城市格局。
重點推動金牛區金牛壩、火車北站、天回、古柏,成華區八裡莊-二仙橋、北湖片區,新都區大豐、北部商貿城、環城生態片區等9大重點片區建設,計劃完成拆除建設面積96萬平方米,涉及拆遷土地1400餘畝,擬上市土地2231畝,重點片區內實施基礎設施建設88個、完成投資42.9億元,實施公建配套項目53個、完成投資15.9億元,實現改舊和建新同步推進,實現業態和城市形態的有機融合。
交通項目
9條軌道交通對接中心城區
「今年交通攻堅項目,將建設83公裡道路,鳳凰山高架將通車。」成都市北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將繼續建設鳳凰山高架橋、商貿大道北延線、王賈路-醫貿大道、利民路及人北東側道路、萬石路繞城段、成彭高速入城段、成彭高速擴能改造、蜀龍五期二期等工程;完善升仙湖片區道路工程、國際商貿城周邊區域配套道路工程等片區路網建設。
全年預計建成骨幹道路30公裡,到年底,骨幹路網密度由北改實施前4.6公裡/平方公裡提升至5.6公裡/平方公裡;基礎設施計劃完成投資126億元。
未來,以軌道交通、高速路、快速路和主幹道為支撐,城北交通路網構架形成,由「16橫12縱」貫穿性骨幹路網和9條軌道交通全面對接中心城區。金芙蓉大道、金鳳凰大道,將成華、金牛、新都三區連為一體,實現各區域間的快速對接。
公共服務
學校醫院菜市90個配套項目將開工
成都市北改辦副主任邱向東介紹,今年,按照公建配套和城市建設同步實施的理念,在重要節點、重點片區適度超前規劃和實施公建配套建設,著力建好學校、醫院、幼兒園、公廁、菜市場、停車場等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建配套設施,推動90餘個公建配套項目全力開工,實現投資20億元。
記者從北改辦獲悉,為繼續支持企業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北改政策將延續到2017年12月31日。 華西都市報記者賴芳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