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普陀疾控 普陀疾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也越發便捷,這也助長了一些虛假信息的傳播,尤其是關於食品的「假常識」更是極具迷惑性,乍聽有那麼點道理,細細分析就……
今天小編就整理了一些食品領域常見的「假常識」給大家說道說道。
骨頭湯能補鈣?
此種說法秉持的原理是骨頭中的鈣在燉煮的過程中會溶解到湯中,所以骨頭湯裡的鈣含量豐富。
真相:動物在死亡之後,骨鈣是很難溶解的,即使加醋,能溶出的鈣也極其有限,所以用骨頭湯補鈣的方法並不科學。如果機體每天對鈣的需求用骨頭湯來滿足,那么喝幾百碗骨頭湯才足夠。
食物中的牛奶、酸奶、奶酪、大豆及其製品、堅果、魚蝦貝類等均是補鈣食品中很好的選擇。此外,多曬太陽也有助於人體骨骼健康。
喝可樂會導致骨質疏鬆?
此種說法秉持的原理是可樂中含有磷酸和咖啡因,有研究認為,長期攝入過多的磷,可損害鈣磷的平衡機制,從而不利於骨代謝和骨質疏鬆的防治。而咖啡因也是影響鈣吸收的重要因素。
真相:對於成人來說,每天磷的推薦攝入量為720毫克,最高不超過3500毫克。而1罐可樂(330毫升)含磷量為33毫克,只佔到人一天磷推薦攝入量的4.6%,而且與最高攝入量3500毫克相差100多倍。
其實,無論是磷還是咖啡因,要對人體骨骼健康產生影響,都是需要達到一定劑量的。所以,偶爾喝可樂並不會引起骨質酥鬆,但可樂終究是一種高糖高熱量的飲料,並不建議長期大量飲用。
紅棗補血高效嗎?
紅棗補血的說法由來已久,很多女性也會常備紅棗食品,在特殊時期食用。還有很多女性每天都會吃幾粒紅棗,或者喝一杯紅棗濃漿,意在補血。
真相:大眾通常所說的補血,一般指的是補「鐵」,鐵是人體重要的造血原料。紅棗的補血效果很一般。首先,紅棗的含鐵量並不高,每100克紅棗的含鐵量大約在2.3mg(秈米都有1.1mg,豬肝為22.6mg);其次,紅棗中的鐵吸收率較低。紅棗中的鐵是非血紅素鐵,在被人體吸收利用時還會受到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磷酸、膳食纖維等影響。而動物源性的鐵則是血紅素鐵,人體可以直接吸收並利用。所以如果真的是貧血,補血可以選擇鐵劑,或者進食動物內臟和紅色的肉類,同時補充維生素C還可以幫助鐵的吸收。
味精緻癌?
味精作為日常調味品,可以起到提鮮的作用。但很多人認為常吃味精會導致癌症的發生,更有消息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在超過120℃時,的確會轉變成焦穀氨酸鈉(脫水穀氨酸鈉)。但焦穀氨酸鈉對人體無害,只是沒有鮮味了而已。因此,我們應在食物出鍋前放味精,這時溫度並不太高,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味精加熱到270℃時才會被分解破壞,在一般食品的烹調溫度條件下,其性能是穩定的,不用擔心變質有毒的問題。
吃豬蹄能補充膠原蛋白?
很多女性認為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多吃些豬蹄,就可以補充膠原蛋白,能夠美容養顏。
真相:按日常豬蹄的攝入量來說,吃豬蹄並不能補充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其本身分子非常大,經口服後會被胃消化掉,而非整分子吸收,因此它的口服吸收率特別低。曾經有人計算過,一個人每天需要食用20斤豬蹄,才能補充所需的膠原蛋白量。此外,豬蹄的膽固醇含量高、脂肪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肥胖問題,還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雞蛋不能和豆漿一起吃?
此種說法秉持的原理是雞蛋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需要胰蛋白酶的催化,而豆漿中含有一種胰蛋白酶抑制劑,會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因而很多人認為,喝豆漿會影響雞蛋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降低其營養價值。
真相:我們平時喝的自製豆漿或市售豆漿,都是經過高溫煮熟後的豆漿。在這個過程中,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大部分都已失活,不足以幹擾到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此外,雞蛋蛋黃中富含膽固醇,而豆漿不僅不含膽固醇,還富含可以幹擾膽固醇吸收的膳食纖維和植物甾醇。兩者一起吃,既能獲得雞蛋豐富的營養,又能減少膽固醇的危害。
藥酒常喝能養生?
人群中40%認為家庭自製藥酒可以放心長期飲用,並且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真相:首先,自製藥酒大多使用高濃度白酒泡製,不宜飲用過量。其次,部分地區人群在自製藥酒時,經常添加烏頭、附子等中草藥。專家指出,這些草藥中含有烏頭鹼,是一種具有神經興奮作用的劇毒物質,會對人體神經系統和心血管造成嚴重損害,輕則四肢麻木,重則死亡。
看到這,你知道了麼!
關於這些「吃」的謠言,
我們要睜大眼睛去科學辨別,
多從權威渠道了解真相,
畢竟,民以食為天,
吃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供稿:衛生監測科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些關於食物的「說法」,你聽過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