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這兩個詞的含義和您想的截然不同

2020-12-04 清悠初見

在書中經常能看到「黎民百姓」這個成語,這是從西周開始對庶民百姓的俗稱,出自《隋唐演義》,現在泛指天下的蒼生和百姓,是平民的統稱。為什麼會出現「黎民百姓」這個成語呢?在古代,「黎民」和「百姓」卻都不是平民的意思,各有各的含義。

成語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勳衛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

黎民:在遠古時期,黎民是九黎族的族民,逐鹿之戰後,黎民成了「奴隸」的意思。相傳「九黎族是九個部落的聯盟,分為81個氏族,有81個首領,他們共同的首領是蚩尤,是一個非常勇猛善鬥的部族。蚩尤帶領著九黎族,經常欺負炎帝族的族民。後來炎帝族聯合黃帝族,在逐鹿與九黎族大戰,結果蚩尤戰敗被殺,被炎黃族俘獲的九黎族族民,也就被稱為「黎民」,他們的身份是奴隸。後來九黎族瓦解,「黎民」併入了「炎黃子孫」中,慢慢變被同化。

百姓:春秋戰國之前,百姓是指有姓氏的人,特指貴族。在當時,能擁有姓氏的都不是一般人,基本上王公貴族出身的人才會有姓氏,普通的平民沒有權勢和地位,是沒有姓氏的。比如伏羲姓馮,黃帝姓姬、舜帝姓姚等等。

到了戰國之後,奴隸制消亡,封建制度建立,平民階級開始走向社會的管理層,貴族階級漸漸沒落,就這樣姓氏也在平民中廣泛產生,奴隸和平民貴族的界限開始模糊,於是慢慢的用「百姓」、「黎民」等詞變成了一種統稱,皆指普通的百姓,意義也就相同了。

黎民是指奴隸,百姓是指貴族,是不是有點出乎您的意料呢?歡迎討論指正。

相關焦點

  • 「黎民百姓」一詞從何而來
    古代帝王常用「黎民百姓」一詞來指代自己統治範圍內的所有人,黎民百姓究竟是從何而來呢?你可知道,什麼是「黎民」,什麼又是「百姓」。大約在新石器時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夏朝,一直到殷商前期這一段時間,此時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三個大的部落。活動於黃河中下遊地區的夏族,這一區域就是「中原」;活動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夷族,又稱東夷,活動範圍達到今天的朝鮮半島地區,是殷商的祖先;以及活動於河南南部,湖南湖北等地的黎族。
  • 黎民百姓,為何黎民在前,百姓在後?這裡包含什麼重要的歷史信息
    黎民百姓是一個成語,現在就泛指一切普通老百姓。但是既然都是指普通人了,直接叫做百姓不就行了?黎民為何在百姓前面?是否包含什麼重大的歷史信息?簡單點來講,這個詞可以說來源很早,遠古時期就存在而流傳下來,當時黎民百姓可不是現在這麼個意思,他分為黎民和百姓兩個詞,各有各的涵義在。原本「黎民」和「百姓」是兩個不同的階層,就相當於普通人和貴族的區別,也因此泛指社會所有人。黎,在《詩經爾雅》釋為「眾」,故「黎民」即眾民,從西周開始是對庶民百姓之俗稱。
  • 「黎民百姓」咋來的?你是願意當「黎民」,還是「百姓」?
    單純說「百姓」的話比較單調一點,咱們把經常跟這個詞語一起使用的「黎民」做一下對比。這麼就能很明顯地突顯出來你高貴的氣質。咱們首先要說一下這兩個詞語是怎麼來的。什麼叫「黎民」?上古時期中國是少數民族分為四大塊兒,東南西北各不相同,比如南邊就叫「南蠻」, 而這南蠻部落的首領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蚩尤」。他聯合了其他九個部落一起,去攻打「炎帝」的部落,並取得勝利。這九個部落合起來稱為「九黎」。
  • 您真的明白「黎民百姓」的深意嗎
    常常在文章中看到黎民百姓這個成語,讓人倍感親切。書中、現實生活中「百姓」「老百姓」,也是經常頻繁使用,可同樣的「黎民」「老黎民」為何鮮見呢?黎民不就是百姓嗎,百姓不也是黎民嗎?郭沫若認為黎民就是在日下勞動的面色被曬得像鍋底一樣黑的百姓(見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也有可能是將這類的人群臉上抹上鍋底灰,以示區別,老遠好辨認。黎民也指九黎族的民眾,有九九八十一個部落,前期黎民在首領蚩尤的帶領下,屢次打敗炎帝部落。炎帝與黃帝只好聯盟,組成了「百姓」。本想「百姓」戰勝「八十一黎民」應該沒問題,可惜「百姓」還是多次被「黎民」擊敗。
  • 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那麼「黎民百姓」是什麼意思呢?和蚩尤有關
    很多人都以為「百姓」這個稱呼,源於古代的《百家姓》但其實不是的,因為這個百家姓是在宋朝才出現的,但是在宋朝之前就有了百姓這個稱呼,可見,百姓的這個稱呼並不是從百家姓裡面得來的。不過我們經常看電視劇,也會發現,很多統治者喜歡把子民稱為黎民百姓,這個黎民和百姓有什麼關係嗎?或者說有什麼區別嗎?這樣的詞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稱呼呢?
  • 普通人為什麼又叫「黎民百姓」?黎民百姓到底什麼意思?
    面對外國人,一定會自豪的說出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在面對國內大人物時,會稱呼自己為「黎民百姓」。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啦!可是,現在的你知道「黎民百姓」是一個成語,在古代可不是哦!現在先來解釋一下「黎民」。相傳在炎黃時代,部落之間的戰爭是很頻繁的。當炎帝的「軍隊」與蚩尤發生衝突時,炎帝不幸落敗。
  • 多數人不明白「黎民百姓」的意思,怪不得後世都稱百姓
    雖然人們將」黎民「和」百姓「組合到一起,他們看似意思相同,但是在最初的時候,這兩個名詞所指代的人是不一樣的。最初,「黎民」這個詞指代的是蚩尤的族人,它出自遠古時代的「九黎族」。那「黎民」這個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
  • 黎民百姓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勳衛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近義詞有:平民百姓,反義詞有:達官貴人,黎民百姓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普通百姓。近 義 詞:平民百姓反 義 詞:達官貴人成語用法: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普通百姓。
  • 普通人在古代為什麼又叫「黎民百姓」?
    面對外國人,一定會自豪的說出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在面對國內大人物時,會稱呼自己為「黎民百姓」。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啦!可是,現在的你知道「黎民百姓」是一個成語,在古代可不是哦!,古人還喜歡以百而言多,所以他們就被稱為「百姓」,以便跟「黎民」相區別。
  • 我們是炎黃子孫,也自稱黎民百姓,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炎黃子孫的稱呼之外,我們民間還有黎民百姓的說法,民眾在日常口語中經常使用這一稱謂,那麼黎民百姓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和炎黃子孫之間有什麼區別嗎?這還要從炎黃部落和蚩尤部落的大戰說起。
  • 一句「黎民百姓」道出實情
    說起來,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炎黃子孫」自居,那是因為在上古時期,炎帝和黃帝是兩位人類始祖,帶領人們走向了文明,而要說到上古,除了炎黃之外還存在一個種族就是「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就是蚩尤,而且蚩尤和黃帝之間還展開了一場大戰,最後皇帝勝利。
  • 黎民百姓什麼意思?草民、庶民、平民代表什麼?百家姓什麼意思?
    1、黎民:是中國遠古時代炎黃與蚩尤大戰,蚩尤戰敗,蚩尤當時的族群叫九黎族,炎黃戰勝蚩尤後合併蚩尤的九黎族,九黎族被稱之黎民。黎民百2、百姓:也是因為蚩尤帶領的九黎族戰敗後併入炎黃的華夏族,因炎黃的姓氏當時很少,而九黎族在當時的姓氏多而雜
  • 看晚清那些上至統治者,下至黎民百姓,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看晚清那些上至統治者,下至黎民百姓,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現在會聽到很多懂歷史的人說,清朝的落後那是因為晚清王朝閉關鎖國,統治者思維保守,但看過下面些神操作,晚清王朝保守,顯然有些難以理解,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道理卻是一致的。
  • 過小年: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是為了討好這位大神!
    從自遠古開始,延續幾千年,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乃至乞丐,家家戶戶在臘月都非常重視祭灶神,連不信鬼怪的孔夫子,都曾經帶著他的三千弟子進行祭灶。在人間,一度人們對這位灶神爺膜拜得不得了。這個灶神爺,是何方神聖,如此令人敬畏?他是大名鼎鼎的火神祝融。
  • 從古到今,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夫妻間的愛稱有哪些呢?
    夫妻間愛稱有很多,那從古到今,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夫妻間的愛稱都有哪些呢?一、古代丈夫對妻子的愛稱皇帝稱叫梓桐;宰相稱叫夫人;文人稱叫拙荊;雅士稱叫執帚;士人稱為妻子;商賈稱為賤內;秀才稱為娘子;老百姓稱叫婆娘;有修養的人稱叫太太;普通人稱為老婆。
  • 貼福字與朱元璋最愛的女人有關:她的一個舉動,救了黎民百姓的命
    貼福字與朱元璋最愛的女人有關:她的一個舉動,救了黎民百姓的命「福」,在中國的漢字裡,是個好字。在中國的漢字字典裡,福字不管怎麼組詞大都是吉祥的。無論是「福、祿、壽」的福,還是幸福的福;不論是「福氣」的福,還是福運的福;這些都體現了民間人們的一種希望和祝願。每年的春節前後,人們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和「福」字,這依然成為民間由來已久的習俗風尚。
  • 外匯:是全球唯一上到政府中央銀行下到黎民百姓都參與的投資市場
    外匯市場深度原創財經新媒體導語: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外匯早已成為中國老百姓可選擇的理財產品之一,參與投資者成逐年上升趨勢,一個國際型的理財產品,一個全世界投資者共同參與的市場外匯市場是全球唯一上到政府中央銀行下到黎民百姓都參與的投資市場。
  • 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春季珍饈——筍
    不同於其它食物,春筍是一種「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應季美食,每到春天的時候一場春雨滋潤萬物也引得竹筍們紛紛探出頭來為人們提供別有一番滋味的味蕾體驗。吃起來美味鮮嫩的春筍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需要人們用心的培育。竹筍,它有通過筍本身根部種養、在合適季節撒種種養兩種種養的方式。根部莖部種養需要準確掌握筍的狀態進行及時的種養。
  • 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釋:(1) 山坡羊: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2) 峰巒如聚:形容山峰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3) 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4) 山河表裡潼關路: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暗示這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5) 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
  • 偷星九月天:異界篇,小荷公主選擇了黎民百姓,放棄了牧羊少年
    在異界中有兩個敵對的國家,蠻國以及縹緲國,蠻國實力強大兵馬充足,縹緲國則是戰爭中的弱勢方,為追求和平不惜以聯姻的方式。當然,以聯姻的方式換取和平,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例如文成公主就是如此。但是這在我們看來正常的行為,在被聯姻的人心裡又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