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限越多?如何解開塑料汙染「死結」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自由談

越限越多?如何解開塑料汙染「死結」

塑料是現代生產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礎材料,人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塑料製品。然而,不規範地生產、使用塑料製品和處置塑料廢棄物,浪費能源資源,加劇了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加大了資源環境的壓力。積極應對塑料汙染,事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也是「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任務。繼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之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近日又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吹響了新一輪塑料汙染治理的進軍號角。

其實,面對無法迴避的塑料汙染,我國早已行動起來。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限塑和禁塑前後大致歷經了三個階段。

1986年,鐵路上首次使用塑料快餐盒,因具有便利性和價格低廉等特點,很快普及開來。但大量的白色餐盒被丟棄於鐵路沿線,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2001年,國家經貿委發布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就是最早的「限塑令」。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次年5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及工商總局公布《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這兩個文件通常被稱為第二版「限塑令」。

聲勢浩大的全民限塑運動推行10多年後,塑料汙染仍然未得到顯著控制,甚至愈來愈嚴重。

筆者認為,從「限塑」到「禁塑」,治理塑料汙染是典型的知易行難的問題。在經過屢敗屢戰的歷程後,必須選擇新的突圍路徑,拿出切實管用的措施,解開「越限越多」的塑料汙染「死結」。否則,在價廉物美的可降解塑料替代品出現以前,新的限塑政策難免在現實中「水土不服」。

其一,集國家之力研發替代用品。研發和推廣可降解、易回收、易處理、不汙染或少汙染,經濟又實用的塑料替代品,是治理塑料汙染最理想的辦法。當然,這也是世界其他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的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可降解塑料行業在國內發展已經超過20年,卻遲遲不能大規模推廣,重要原因就在於成本高、價格高、可加工性差,根本無法與現行價廉物美的塑料爭奪市場。顯然,能夠取代現行塑料的替代品,並不是那麼容易研發出來的,必須集國家之力進行攻關。

其二,引導公眾儘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引導公眾,增強環保意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特別是減少使用「因為價廉扔了也不心疼」的塑膠袋。另一方面,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

但在這方面,要持有理性的期待,畢竟在日常生活中誰都想圖個方便。相較而言,非塑製品替代物不僅不方便,還會讓人多花錢。

其三,推進塑料廢棄物回收和無害化處置。結合垃圾分類,建立健全塑料廢棄物回收體系,加大塑料廢棄物回收和處理力度。推動電商外賣平臺、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在重點區域投放快遞包裝、外賣餐盒等回收設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塑料廢棄物的隨意丟棄和堆放。與此同時,要在國家層面投入必要的財力和科研力量,研發現行塑料的無害化處理技術。目前,塑料廢棄物填埋佔土地,且長時間不分解;如果焚燒或再利用,又汙染大氣和水環境。必須通過研發新技術來突破這一窘境。

其四,採取必要的強制性措施。在實行倡導性措施的同時,還要認真總結吸取多年來限塑、禁塑效果欠佳的原因教訓,採取有效的管控手段。

一是要像菸酒一樣實行高稅收。對方便、實用、價廉、易丟棄的塑料製品(如塑膠袋)實行高稅收,大大提高易丟棄的塑料製品價格,讓老百姓購買塑料製品時掂量自己的錢袋子,從而不輕易購買、不輕易丟棄。

二是要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生產塑料製品技術、工藝、設備簡單,但不能允許隨意辦個工廠就可以生產易丟棄的塑料製品,在什麼地方都可方便地買到易丟棄的塑料製品,要提高門檻,改「方便」為「不方便」。

三是要像對待醉駕一樣嚴懲重罰。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禁止廢塑料進口。這些禁令已出臺多年,之所以沒得到落實,其中重要原因就在於懲罰性措施沒有跟上。因而,一些人根本不把這些禁令當一回事。在限塑、禁塑的問題上,要借鑑國家治理酒駕的成功經驗,出臺配套管用的法律法規。在限塑、禁塑問題上,國家若採取強力措施,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製品的行為,塑料汙染治理也一定會收到明顯效果。

(作者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賀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新限塑令:越限越多的塑料汙染「死結」,PP熱情高漲,成功觸碰8000!
    新聞熱點 新限塑令:越限越多的塑料汙染「死結」 2019年,平均每小時就有708萬件快遞發往全國。
  • 如何解開「高爾丁死結」
    如何解開「高爾丁死結」 來源:解放軍報 2010年03月18日07:07   美國作家羅吉爾·馮·奧赫在《創造學思想錄》中講了一則古代寓言:誰能解開奇異的
  • 不管塑膠袋死結有多緊,試試這個小技巧,輕鬆解開死結,漲知識了
    塑膠袋被打了死結之後該怎麼辦呢?塑膠袋打了死結解不開,你還在用蠻力撕扯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快速解開打了死結的塑膠袋,解決了很多男人女人都困擾的煩惱。下面就來看一下如何快速解開打了死結的塑膠袋吧!解開塑膠袋死結的小技巧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遇到塑膠袋被打了死結之後就會用蠻力去撕扯,不僅一點也不雅觀,而且塑膠袋被撕扯壞了沒辦法套在垃圾桶上繼續使用了。
  • 共享單車背後問題湧現 「死結」如何解開?
    共享單車背後問題湧現 「死結」如何解開? 原標題:   4月6日,ofo小黃車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這是我國首個針對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騎行情況做的集中梳理和數據研究。
  • 塑膠袋死結難解開,教你一招,只需找到這個小機關,3秒輕鬆解開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塑膠袋都打上了死結,非常難解開,直接撕開既浪費又不環保,那麼今天妙招姐就給大家帶來一個輕鬆快速打開塑膠袋死結的小妙招現在妙招姐先把這個袋子打上一個死結,給它拉緊一點大家看一下,這個袋子已經系的非常緊了,很難再解開了,那麼現在妙招姐就要利用小妙招給它輕鬆解開
  • 熱點解讀:「消費外流」如何解開死結
    原標題:「消費外流」如何解開死結(熱點解讀)
  • 如何解開戒賭的死結?三招教你搞定!
    他有很多猶豫的理由,也有很多行動的理由,那些網上查得到的案例,他們生前在思考什麼,是如何做出的最終錯誤選擇,無人詳細知道。因為他欠債太多,一是經濟債,二是情感債。他覺得憑他的掙錢能力,一輩子也還不完那如山的債務。最讓他猶豫的是情感債,這證明了內心本善良。
  • 這樣打死結,好系好解好結實!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難題,打包物品時候為了更結實,經常打死結,可想解開的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辦法打開。雖說可以用剪刀剪開,但這樣就浪費了一個袋子啦!把繩子拉緊,就是一個結實的死結啦!那麼要怎麼解開它呢?▽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
  • 法媒:科學家發現愛吃塑料的毛毛蟲 或解開汙染難題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據法新社4月24日報導,劍橋大學教授保羅·邦貝利是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所登載論文的合著者,他說:「這一發現可能會是一個重要工具,有助於清除積聚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的聚乙烯塑料廢品。」報導稱,聚乙烯佔歐洲塑料製品需求的40%,主要是用作包裝和購物袋。這些東西需要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不回收會對環境、尤其是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危害。在歐盟,38%的塑料被扔在垃圾填埋場。
  • 解開企業互保這個死結(圖)
    而在如何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方面,地方政府是有責任的。  作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種已經相當普遍的現象,企業間的相互擔保,確實已經成為經濟金融風險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甚至可以說,一條互保鏈,就是一處金融風險隱患,且大多涉及面極廣,影響力很大。
  • 解開高校編制不足的死結 內蒙古實施高校人員總量管理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郝文婷)為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領域改革,切實解決高校改革中面臨的教職工編制緊缺、人才引進難和高級崗位總量不足的難題,內蒙古創新普通高校機構編制管理,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校人員總量核定標準(試行)》,變編制管理為人員總量管理,解開高校編制不足的死結。
  • 水母是食物鏈的死結嗎?它們在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可能超乎我們想像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格雷姆-海斯帶領生態學家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在《進化和生態學進展》(Ecology & Evolution)雜誌中寫道:「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證據證實水母並不是食物鏈的死結。」水母是海洋生物的垃圾食品?水母是一種凝膠狀浮遊生物,長期以來研究人員都認為,它們作為食物提供給其它海洋生物的營養物非常有限。
  • 塑料汙染觸目驚心!寄居蟹居住在牙膏蓋中
    去年,一張死去的信天翁幼雛在北太平洋死去的照片曝光,這張觸目驚心的照片進一步昭示了汙染問題的嚴重性。科學家認為幼雛胃中瓶蓋廢渣、漁網以及塑料碎片都是在其父母餵食時進入體內的。今年2月的一次裡程碑式的研究揭示了汙染海洋的塑料垃圾對於野生動物全方面的威脅。研究發現近400種海洋生物都面臨著海洋中的塑料購物袋、漁網以及其它的垃圾所造成的巨大威脅。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已被確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程度要看涉入的量有多少,現在科學家仔細在計算每種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科學家分析超過50項有關海鮮中微塑性汙染的研究,受調查的海鮮種類涉及世界各地從魚類到貝類的各種物種,結果發現,所有樣品均含有塑料微粒,研究人員共檢測到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塑料類型,兩者都是世界各地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而每當人類吃海鮮時,也會把海鮮體內的塑料一起吃進去。
  • 海洋動物中微塑料汙染「哪家強」:軟體動物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自那以後,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微塑料已廣泛存在於環境中,而且早已進入了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人類的食物鏈。(相關閱讀:新研究發現:滿滿一紙杯熱咖啡中,釋放出大量的塑料微粒……)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想方設法了解食用被微塑料汙染的食物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蟲子 或可解決塑料汙染難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為解決塑料廢物汙染這一世界環境難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汙染 洗衣廢水等可能是罪魁禍首
    在北極海水中發現的微塑料汙染中,合成纖維佔比高達92%,其中聚酯纖維是最常見的。研究作者稱,這意味著在微塑料汙染世界海洋時,紡織品、洗衣機和廢水很可能是罪魁禍首。他們在北極發現的聚酯纖維與洗衣機和汙水處理廠的水中的纖維大小相同。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大部分是從大西洋漂流到北極的--這表明北美和歐洲是這些纖維的來源。
  • 鯨魚吞吃塑料桶被卡住,海洋塑料汙染觸目驚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海下攝影機拍下的一組照片顯示了一個驚人的影像:一隻正在捕食的抹香鯨將一隻塑料桶當做了食物吞進了嘴裡,但是隨後,這個藍色的塑料水桶卡住了抹香鯨的嘴,無法吐出更無法下咽。這個令人心碎的畫面提醒著我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汙染正給我們的海洋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英國南極考察隊曾發現一隻死亡的信天翁,信天翁是一種大型海鳥,這次死亡的是一隻幼鳥。科學家發現,它的死因來自於食物——儘管信天翁有著能把吃下去的無法消化的食物吐出來的能力,但是一根塑料籤無情的刺穿了它的腸,最終導致了幼鳥死亡。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塑料汙染是讓人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自從塑膠袋被發明以來,人們就陷入了對這種廉價、重量輕、便於收納的袋子的破壞性上癮中,每年都有巨量的塑膠袋被生產出來,被廢棄。這些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龍等材料製成的袋子,降解周期極長,短則200年,長則上千年。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