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意想不到的是,撞上2020年疫情黑天鵝和美股對中概股監管升級,中國新經濟公司依然煥發強勁生命力。
今年初以來,理想汽車、達達、聲網等接連在美股上市。中國企業在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數量達到29家,去年同期僅有9家。
持續的科技創新和資本改革,為國內新經濟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沃土。
而上述新經濟公司的表現也直接拉動了中國投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力。
老虎證券成立於2014年,這家年輕的券商今年上半年共參與了11家中概股公司的美股IPO,承銷6家,是該期承銷最多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券商,同期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瑞信各承銷3家、高盛承銷1家。
創始人巫天華,85後,清華計算機系出身,曾參與網易內部的孵化創業,在網易有道搜索技術負責人任職八年,後接觸美股成玩家,業務涉足國際投行市場。
以下是36氪與巫天華對話:
老虎業務主要領域是美港股市場。上半年老虎參與了哪些中概股項目?
我是從網易出來的,和網易一直保持信任和友好的關係,上半年做了網易赴港二次上市,上半年老虎參與了聲網、燃石、藍城兄弟的IPO,這三個單子分別帶來1.95億美金、3.6億美金和1.1億美金訂單。
從第一宗投行單子至今的兩年多來,老虎證券已參與包括拼多多、嗶哩嗶哩、理想汽車等超50家中概公司IPO。
基本國內中概股公司的IPO,我們都覆蓋了一遍。
瑞幸事件後美股市場對中概股公司監管升級,您怎樣看赴美上市目前的形勢?
無論京東還是網易的赴港二次上市,都是發生在瑞幸事件之前。
還有近期看到的理想、金山雲、燃石、趣活,這些公司的赴美IPO都不是瑞幸事件後發生的。做公司和上市都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只是最近表現的比較集中扎推而已。
集中扎推背後是中國新經濟公司在政策和技術多項驅動下的積累。而且,我堅信,在政策鼓勵以及科技在一直創新的前提下,中國的新經濟公司會持續不斷湧出,只要美股市場對中國企業沒有徹底堵死,就會不斷有優秀的企業去赴美上市。
您怎樣看今年5月美國參院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對中概股公司的影響?
問責法要求如果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連續三年無法對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發行人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進行交易。
問責法中間有一個「三年」的期限。這三年會發生什麼,都不可預測。
這個法案說是審計過程中美國監管機構要求看中概股公司的審計底稿問題,但是根據我們國家的相關安全法,看底稿是不被允許的。
這個問題不是新問題,已經長達十幾年。現在公司不可能因為這個老生常談、還未落實的問題就停止赴美上市的計劃。單純從投資角度來說,美股的投資人更不想看到這個結局。
為什麼存在風險,中概股公司也要去赴美上市?
美股新經濟公司審核快,目前依然聚集全球最多、最活躍的投資者。
還能看到的是美股現在所處的估值依然接近歷史制高點水平,能給予公司和投行承銷好的回報。今年,美股IPO市場相較於去年呈現明顯復甦跡象,從上市環境來說是歷史上的好時機。特別是疫情爆發以來,投資者對科技和醫藥新經濟公司的青睞程度更高。
新經濟公司一般在美股有對標,相對來說定價和估值以及在流通性方面會略勝一籌。以我們承銷的理想汽車為例,籌資金額為10.925億美元,能獲得超額認購的一大原因是有特斯拉的存在美國市場理解並認可電動汽車行業。
還有,從財務構架角度而言,一些美元基金參與投資的公司從成立開始目標就是奔向美股而去,不可能因政策的不確定性就中途折返。
對於上市風險,目前我們收集和積累的經驗是先上市了再說,總會有應對辦法。
您怎樣看目前的中概股回潮?怎樣看二次赴港上市的趨勢?
從投行角度來看,我們認為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回歸潮」,而更認為京東和網易的二次赴港上市是港交所在不斷爭取下的,京東和網易進行了又一次的「定增」。
2014年,在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世紀IPO後,啟動了一場面向新經濟公司的、堪稱20年來最深刻的改革,接納「同股不同權」,核心目標是吸引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落戶港交所。
京東和網易在美股融資能力並不弱。但是港交所改革後,京東和網易可以很快並且很舒適地在另一個通道進行二次定增,何樂而不為?
港交所在這場回歸潮中直接受益。今年上半年港交所60家IPO,中概股回歸助募資額同比增了24%。
對於中國投行來說,您覺得打開國際市場困難嗎?想突破可以從哪些點去入手?
我們投行的辦公室在紐約曼哈頓,距離摩根史坦利僅僅600米,團隊由華爾街資深投行專家來領兵。
和國際大行搶資源相當困難,不僅僅是人才的因素,國際投行更了解美股市場和文化準則。
但是中國投行依然有事可做。
大行承接的項目數目非常之多,一個對公司而言非常重要的項目可是在他們看來優先級並不高。同樣是拿10%左右的承銷費,老虎因為目前體量並不算太大,所以可以全程服務每一個流程和細節。
老虎去年3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整個過程是高度市場化的發行,所有的坑我們都自己踩過。因此在服務這些新經濟公司時,我們非常了解他們的痛點,會儘可能幫助他們走好每一個環節,避免踩坑。上市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不是一拍腦袋說去上就去上。包括很多因素:監管政策、公司註冊地、現有投資者結構、行業可比公司和估值等等。
以募資額為例,很多公司在上市過程中主動下調募資額,言外之意是告訴市場在上市過程中不受市場青睞,募資不及預期。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坑,如果早期的募資額別定那麼高,也不會踩上這個坑。
和傳統券商相比,老虎的邏輯是什麼?
老虎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一家年輕的券商公司。
相較傳統投行,老虎一開始面對的不僅是機構和高淨值客戶,還有百萬量級的中小投資者,老虎對海量客戶訂單數據處理的精度和效率就有更強的需求。
不像傳統投行的IT外包製度,我是技術出身,我們選擇投入大量資源自研搭建了一個適應集零售、高淨值、機構於一體的創新投行中後臺,這樣系統就能快速迭代來靈活響應客戶的需求。以6月初燃石醫學的承銷項目為例,3天內超萬名零售客戶湧入老虎平臺參與認購,金額達到2.23億美元。
老虎的策略是科技化、社區化、國際化。我們不想只做banker,我們想幫助公司在上市過程中避免踩更多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