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飛船技術狀態負責人:眉清目秀 書卷氣襲人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8日電 題:神舟七號飛船技術狀態負責人:於瀟

  作者:成方

  「夜雨瀟瀟馬啼鳴,劍膽琴心踏江湖」。眼前的於瀟,人如其名,眉清目秀、書卷氣襲人。聽到這個名字、看到這個人,你會不由得想到中國古代關於書劍恩仇的描寫。於是很難想像這樣一個長著白淨的娃娃臉、靦腆柔和中透著執著堅毅的年輕人竟是一個純理工科出身的整天與衛星、飛船打交道的工學博士。

  於瀟,1977年出生,1995年從黑龍江省考入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學院,2004年博士畢業後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四年間,一直在院總體部載人航天總體室工作,從神舟七號飛船開始研製以來,於瀟就一直參與其中。

  艱巨任務練本領

  參與「神七」任務快四年了,於瀟主要負責兩大塊工作,一個是整船的技術狀態控制,因為飛船跟衛星不太一樣,結構十分複雜,系統性的東西比較多。有的人說:「一條船頂三顆星的工作量。」這話不假,每艘飛船都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技術狀態控制負責人,而「神七」的技術狀態負責人就是於瀟。在「神七」研製中,凡是和技術狀態有關的事都主要由他牽頭負責。於瀟的另一項工作是負責飛船系統跟其他大的分系統,比如:航天員系統、火箭系統、應用系統、發射場、測控等的協調工作。對於神舟七號飛船這樣一個大的系統工程而言,各分系統之間的協調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技術上,飛船整個的飛行程序和航天員出艙的有關程序設計也主要由於瀟和另外幾個同事負責。

  於瀟的工作難點在於工作量大,相關接口較多,十分複雜。要做好這些工作,第一是要搞好協調,比如一個簡單的接口設計變化,就需要所有涉及到接口問題的人,都坐在一起協商,共同確定接口以後,再由於瀟負責把接口固定下來,控制好,保證所有與接口有關的人,按照籤訂好的接口文件一步一步走下去,做到一個閉環。可以說,整個溝通過程是從於瀟那裡牽頭開始的,最後也是從他那裡收尾和結束的。每做一次協調,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完成。在技術狀態變化方面,神舟七號飛船比以往任何一艘飛船的工作量都要大許多,已經進行過的更改達到200多個,每一個更改都重複著溝通、協調、固定、控制、閉環的過程。

  神舟七號飛船是載人航天工程二期的第一艘飛船,如果說載人航天工程一期的各艘飛船之間的差別並不是太大,主要是應用系統、載荷的變化以及配置上的局部調整的話,那麼神舟七號飛船在技術上則有明顯變化。神舟七號飛船將首次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這也是載人航天二期兩個關鍵技術——交會對接和出艙活動中的一項。正是因為要完成出艙活動這個大的任務,神舟七號飛船的軌道艙經過了一次全新的設計。作為整個飛船三艙結構中的重要一艙——軌道艙,過去只是航天員的一個生活工作艙。在神舟六號飛船的時候,航天員第一次進入軌道艙內休息,並完成了一些簡單的工作,而神舟七號飛船則要利用這個軌道艙為航天員出艙行走服務,使這個艙既保留原來的工作和休息的功能,還實現氣閘的功能。也就是說,在航天員出艙前把軌道艙中的強壓環境變成一個真空環境,從而實現航天員從艙內到艙外的氣壓過渡,這樣航天員穿好艙外航天服後,就能從軌道艙走出去,進行艙外行走了。因此很多人也把神舟七號飛船的軌道艙叫做「氣閘艙」。

  為了實現這一項技術,技術人員對神舟七號飛船的軌道艙進行了全新設計,使整船的技術狀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直接導致了現有工作方式方法的變化。為了進行軌道艙專項試驗驗證,把整個狀態驗證全面,於瀟他們從機械接口、熱接口、電接口通過專門試驗用的軌道艙進行了完整的試驗驗證。並利用軌道艙首次完成了有真人參與的真空環境試驗,即KM6水平艙的人艙服試驗。要知道在過去KM6的真空罐裡是從來不允許進人的,人如果進入其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所以類似試驗我國從未做過。於瀟他們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和國外經驗,在做好方案設計的基礎上,加強實驗策劃,調整各項配置參數,成功地模擬了出艙環境,並進行了直接試驗,使出艙過程、出艙程序都得到了驗證,真正把氣閘的作用驗證充分。到目前為止,作為這項工作的牽頭人,於瀟已經可以放心地說:方案勝券在握了。

  團隊和諧助成長

  在和於瀟的談話中,他始終不忘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們,用他的話說,在「神七」處處可以感受到團隊的力量,而「神七」團隊則是和諧的典範。

  他說:「太空飛行器研製是一個系統工程,飛船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系統工程,牽扯麵很多,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只有每個人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大家的成果匯集到一起,才能實現一個完整性的系統工程。神舟七號飛船今年要實現三名航天員上天,並完成出艙任務,從航天員系統來講,三個人就是一個小團隊,而為這個小團隊服務的,又有許多不同的團隊,而我們飛船系統就是一個配合非常默契的團隊。以程序設計來說,程序設計首先要涉及到船上的指令編排,飛船的指令分為遙控、程控、手控和一些專用指令,這些指令的編排和完成由四個不同的人分別完成,然後由我將大家成果的精華進行系統性的編排梳理,最後形成一個船上的程序指令。接下來的程序實現過程中還涉及一些空間、機械上的東西,而這些是由總體、總裝的人負責的,只有他們把布局調整好了,出艙程序設計才能夠實現,狀態才能確認;而只有把狀態確認好了,才能保證在天上航天員出艙時能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可以說,最終的飛船程序是在很多人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所有與操作動作有關的問題,把時序上、空間上的各種情況集成編排而成的。可以看出,這是一項由三個層次組成的像金字塔一樣的工作,底層和中間的人做出成果,由處於塔頂的人把這些東西進一步完善。

  「說到總體設計,之前的各艘飛船指令都主要是船上程序自主運行,相對而言簡單一些,但是神舟七號飛船由於人更多地參與到了程序的執行中,因此在指令設計方面就比較複雜。而從航天員在船上做好準備工作開始,到穿好艙外航天服準備出艙,這個期間的操作和配合也十分複雜,相對時間和空間上的每一步都必須想透,認真地做好方案,充分驗證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有許多人共同參與,共同設計,而我主要是在程序設計的協同性方面保證航天員操作,地面的指令、控制等各方面之間能夠協調進行。」

  「神七」是個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成的,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拿出方案的。在整個研製過程中,有很多人做了各方面的先期論證,儲備了許多寶貴的技術力量,於瀟說他的工作主要是把大家的論證成果結合「神七」的特點,在「神七」上加以實現而已。可以說「神七」的設計是不斷完善和修改的過程,也是凝聚了許多人智慧和力量的過程。2007年9月,整船測試前,在大家的協同攻關下,受控文件修改不下五回,一般受控文件的修改都是很慎重的,都是得出了明確結論,得到驗證之後才更改的,有效地保證了測試的順利進行。

  自古忠孝難兩全

  說到家人,於瀟用得最多的詞就是「愧疚」。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打小父母就最疼愛他。如今遠在黑龍江省的二老還是時常惦記著這個小兒子。但是,因為工作忙,自從來到研究院,於瀟一直都沒有休過探親假。不僅如此,就連周末也很少能完整地休一個。於瀟的妻子是搞航空的,工作也很忙,雖然她一直也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人能夠為了工作放棄那麼多個人時間,但是她仍舊默默支持著於瀟。有時候,趕上夫妻二人都忙的時候,於瀟的父母就千裡迢迢從黑龍江來到北京,幫他照顧家。於瀟說,自己長這麼大還沒有好好孝順過父母,卻還要父母為自己操勞,每當想起這些,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現在家裡人都說我就是甩手掌柜,」於瀟說,「除了工作,什麼事都不管,家裡的事基本上沒操過心。兒子快三歲了,從出生到現在,我基本上沒怎麼管過,真的感覺挺愧疚的。但這也是『神七』隊伍的普遍情況。昨天,我正在開會,接到了母親的電話,說我兒子在外面玩的時候不小心摔著了,挺嚴重,已經去了醫院。三歲的孩子正是最淘氣的時候,我母親年紀大了,一個人還真是看不過來他。當時,我心裡著急,這邊的會議又走不開,真是煎熬啊。晚上回家,看著孩子,我飯也吃不下。唉……」

  為了「神七」的夢想

  童年時的於瀟就對科技很感興趣,特別是對航空航天、飛機、火箭、飛彈、兵器等充滿了好奇。高考時,之所以選擇從黑龍江千裡迢迢到在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讀書,也是因為曾經聽人說過,西工大畢業的學生將來大都能從事一些和高科技有關的職業。

  「我在學校學的是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專業,這也是航天兩個基礎專業之一,因此到空間技術研究院工作專業上十分對口,再加上航天也是人人嚮往的。因此不管是從專業對口上,還是我個人的意願上,來這裡工作都是很不錯的。可以說,能來這裡工作,圓了我的一個夢想,一個有了很多年的夢想。」

  「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後,能有機會痛痛快快地踢場球。我從小就最愛踢球,從前鋒、中場都踢過,現在年紀大了,只能踢後衛了,不過我對足球的熱情可沒減。剛工作的時候,我們幾個新來的同事常常在一起踢球,現在工作忙了,也有家了,鍛鍊的時間少了很多,已經一年多都沒踢過球了。人們形容球迷是手拿足球報、腳穿足球鞋、看著足球節目、說著足球段子,現在這些事都與我絕緣了。上學的時候,從意甲到英超,各國球星我差不多都知道,說起這些人的時候如數家珍,現在這些人也離我越來越遠了,我能叫得上名字的球星早都退役多年了,有的比我還大好幾歲呢。現在我的腦子裡裝的全都是船上的設備、軟體……早沒地方裝球星了。有時候,我特別希望自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恨不得能把所有的有用的東西都裝進去……」

  「當然,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神舟七號』能夠順利完成在天上的各項任務,能夠順利地返航,這是我現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事情,也是我最大的心願。說到生活上,我希望任務成功後,能有時間多陪陪家人……」

相關焦點

  • 廈門「魔法魚」魚卵搭乘神七飛船
    中廣網廈門9月26日消息(記者黃立新 陳庚)神舟七號宇宙飛船昨晚順利發射升空,與三位航天員同艙遨遊太空的,還有一種的特殊 「小乘客」,即20000顆被稱為「魔法魚」的——魚卵。   據悉, 這20000顆魚卵是由廈門一家科技公司提供的,它們在8月5日就已送抵北京,被分別裝入5支經嚴格試驗、符合搭載要求的試管內。
  • 縣太爺的書法,將唐楷與魏碑融合一體,充滿「書卷氣」,太美了
    書法,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的融合,也是漢字獨有的藝術,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的書壇,某些書法名家、專家教授,再次提倡書法革新,應該將書法去「漢字化」,變成「純線條」的藝術,這種革新,是否有意義,還能走多遠,尚不得而知!
  • 「書卷氣」中透著「煙火氣」,浦東書迷最愛的「神車」又出現啦!
    圖書「神車」的回歸,讓浦東街頭不僅有了「煙火氣」,更有了「書卷氣」。昨天上午,小布一行來到金橋大拇指廣場的停車場,浦東圖書館流動圖書車已在此停靠。步入車廂,需要戴上口罩,隨後測量體溫、檢查「隨申碼」,防疫流程完全。流動圖書車由一輛大巴改造而成。
  • 一位清朝文人寫的小楷,書卷氣十足,這才是書法該有的樣子!
    書法作品本身的內涵和「書卷氣」,在上個世紀就產生了分野。清代民國以來的文人還保留著舊時學人的底色,他們的書法充滿的書卷氣也是後來書法愛好者所不具備的。古代的科舉,從童生到秀才,從舉人到貢生,再到殿試金榜題名,歷經數載寒暑,由此便積累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這種根基便是書法的真正土壤,表現在書法的氣質上便是「書卷氣」,這也恰恰是當代書法家所缺失的!這位清朝縣官寫的楷書就是這樣著名的《吳氏重修草堂記》。作者是徐元禮。
  • 天宮日常&神舟載人飛船返回後的那些事兒
    可是之前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沒有明確的告訴我們啊。查了半天,才在上海《文匯報》找到了答案,其他媒體都沒提這事兒。項目負責人是這麼說的:太空本身就是漆黑一片,天宮的色彩也很單調,黑白相機已夠用……據項目負責人陳宏宇說:下次只要總部一聲令下,他們保證可以上彩色相機!唉,這一等不知道又是什麼時候了。
  • 神九女航天員劉洋太空聽羅大佑歌曲(組圖)
    目前,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  歷經近九個月「相思之苦」,今天,天宮一號終於可以和神舟飛船在太空再度相見。  自升空後,神舟九號飛船歷經五次變軌,悉心調整狀態,與天宮交會對接。3位太空人已在太空遨遊一天多,他們將首次進入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中。  「整個世界都在看中國。」
  • 天宮一號發射流程縮短21天 計劃調整不影響神八
    本報訊 (記者商西)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牛紅光表示,天宮一號發射計劃調整,不會影響11月初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及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另據媒體報導,神八預計11月1日發射上天。牛紅光表示,從目前看,天宮一號由原定的8月底推遲至9月底發射,對11月初發射神八飛船,並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不會造成影響。目前,由天鏈一號中繼衛星、16個國內外陸基測控站、遠望號測量船及北京飛控中心、西安測控中心組成的陸、海、天基測控網已完成飛行任務的測量、控制與通信支持。
  • 美航天局將在太空縱火「燒」飛船
    ,飛船在完成任務返回時將和過去一樣在地球大氣層中焚毀。但與此前任務不同的是,這一次美國航天局將在「天鵝座」焚毀前先在飛船上遙控放一把「大火」。這場人造火災將是美國航天局「飛船火焰實驗」的一部分。美國航天局說,儘管該機構已從事太空飛行幾十年,但對火災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燃燒擴散情況了解不多,而飛船火災又是美國航天局與國際太空探索界最大的擔憂之一。
  • 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神九飛船任務實施情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向大家通報神舟九號飛船成功返回的消息和任務實施的主要情況。    王兆耀說,今天上午10時03分,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3名航天員健康出艙。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準操控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健康返回」的預定目標。
  • 李鶴籌花鳥畫,工細而不膩,滿紙書卷氣
    李鶴籌先生的花鳥屬小寫意,擅半工半寫,畫風清新明朗,秀逸優雅,工細而不膩,寫而無霸悍,平和淡遠,滿紙書卷氣。
  • 澳大利亞抗外神劇,氣的網友想打負分,結果找不到這部電影
    史上最憋屈外星人,想在地球上種食物,結果被幾個小鎮居民就打敗了,澳大利亞抗外神劇有望超過中國,真是可喜可賀。澳大利亞抗外星人神劇這部電影我是在愛奇藝上看的,雖然電影是2018年上映的,但你會覺得這是在看一部1981年拍的科幻電影。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神八對接天宮 先踩4腳剎車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系統和飛船系統兩個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神舟八號飛船接近天宮一號時,在5公裡、400米、140米、30米設立了4個停泊點。  神八減速「追」出萬公裡  在太空中,飛船追趕天宮的最優方案不是加速,卻是不斷減速。  在軌道周期不變的情況下,軌道越低的飛行器飛得越快。
  • 襲人為什麼說賈寶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作者:十點書妝能給賈寶玉做出最真實、最正確評價的,應當非襲人莫屬。因為襲人全方位地照顧賈寶玉的飲食起居,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最長;襲人工作勤勉心無旁騖,最重要的是襲人是個精明、有目標的女孩子。為了討好賈寶玉,襲人勢必會竭盡全力地去了解賈寶玉。《紅樓夢》《俏丫鬟抱屈夭風流》一回,晴雯被攆出大觀園之後,賈寶玉仿佛被人摘走了心肝兒似的。
  • 王夫人、賈寶玉和薛寶釵,誰主宰襲人的去留?寶釵為何嫁走襲人?
    《紅樓夢》裡,襲人是王夫人相中的寶玉姨娘人選,寶玉結婚後,襲人轉正,成為正式姨娘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寶玉婚後,襲人卻出嫁了,她嫁給了蔣玉菡。襲人和寶玉說過,八抬大轎抬她,她都不去。那麼襲人為什麼食言離開寶玉了呢?她為什麼會出嫁呢?第一,襲人離開寶玉並非自願。襲人的奮鬥目標就是成為寶玉的姨娘,從此成為賈府的半個主子。
  • 中國為太空飛船研製最靈敏「眼睛」 抗雜光能力更強
    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航天專家為太空飛船研製出最靈敏的「眼睛」,能讓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飛行器更迅速、可靠對接。這樣的「眼睛」將用於「天宮二號」「嫦娥五號」以及空間站。  所謂新的「飛船眼睛」,是指我國近日研製成功的首臺第三代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
  • 花自芳母子想把襲人贖出另外嫁人,襲人為何情願為奴也不肯出去?
    此一段話說,襲人堅決拒絕母兄的好意,但是理由又不好明說,所以哭鬧一陣,以絕母兄贖她的念頭。那麼,襲人為什麼至死都不願意離開榮國府呢?一、彼時襲人和賈寶玉情投意合襲人告訴寶玉,說母兄想贖她回去,說多則兩年,少則一年就要出去了,這時寶玉特別難過,說他想留她,又說讓賈母留她,但都被襲人堵了回來。賈寶玉看留不住襲人,就哭了,滿面淚痕。